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德国最有可能以哪种方式打赢二战?

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为30%吧,毕竟德国如果能够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法国、比利时和荷兰五国之后就自己停止扩张的话,那么在防御作战中抵抗苏联的打击并没有太大问题,只要不去主动的招惹苏联和英国、美国,德国或许还有机会获胜。

图为二战德国的势力图,蓝色部分是德国占领土地和德国的盟友。

但是实际上,历史并不能假设,历史有他的偶然,也有他的必然,德国的扩张失去了限制和上限,并非是因为德国的力量太强大,而是因为德国的需求难以填满,德国想要去主动的进攻苏联,因为德国认为就算是德国不进攻苏联,苏联也会攻击德国,而实际上苏联也确实是这么打算的,如果德国不趁着苏联在比较虚弱的时候就去率先进攻,那么等苏联在1943年做好战争准备后,就难以对付了。

德国工业发达,可以在二战就制造出虎式坦克这样的重型先进坦克。

当然,德国和英国的作战也是很那避免的,首先法国是英国的主要盟友,用来制衡欧洲大陆上的德国,而法国自己还建立了小协约国组织来对抗德国,这是一战后法国建立的小型军事同盟组织,主要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三个环绕德国的中等国家,本来这样的国际秩序是德国难以打破的,可是德国竟然吞并了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小协约国国家,而且还把罗马尼亚纳入自己的阵营。

德国的工业能力强大,但是战争的后劲不足,因为德国还是很匮乏各种战略资源的,比如钢铁和石油。

因此,德国必然严重的打破了欧陆平衡,英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必然采取对德国强硬的措施,英国可以仰仗自己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封锁德国的海域,使德国被困在欧洲大陆上,这样的局面下,德国想要打破封锁就必须要想办法在海上和空中和英国决一死战,这都是国家战略利益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必然的结果,是难以避免的。

德国很难收手,因为如果德国不去进攻,别人也会进攻德国。

所以,德国也许想在吞并五个国家后收手,但是德国周边的几个军事强国和历史是不会允许德国这么安然和平稳的就消化掉战争果实的,因此,德国二战战胜的可能性只有30%,不能更多了,而如果考虑到历史必然性的规律的话,那么德国的战胜可能性就只能为0了。

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难道到现在为止,还有人认为德国🇩🇪有机会赢得二战吗? 必须要明确一点,像世界大战这种规模的战争,拼的就是国力,尤其是在战争进行到相持阶段之后,谁的肉厚,谁就能取得胜利。

那么,在此不妨列举一下法西斯一方和盟军一方的综合实力对比:

由于法国在一开始就被德国用闪电战击垮,所以不算入排名。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仅仅战斗机的数量,美国一国的数量就多于德意日三国的总和;而坦克的数量方面,仅美国一国就多于德意日三国的总和,苏联一国也多于德意日三国的总和。而这仅仅是军事装备方面,还不包括兵源数量。 所以说,在硬实力上,盟国是远远要强于德意日的。

除了纸面的数据之外,战争潜力也很重要。众所周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经纪上收到美英法等战胜国的抑制,但后来美国为了保持欧洲大陆的平衡,英国也为了防止欧洲大陆上法国一家独大,所以两国大量对德国投资,使得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经济的恢复,完全依赖于美国英国资金的注入,换言之,其对外依赖性很高。一旦外国撤资,其经济将受打击,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的确受到了眼中的冲击,而希特勒之所以能上台,二战之所以能发动,也是因为经济危机中德国收到很大冲击。 所以,德国走的路线就是用对外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用抢掠别国,来缓解本国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其所有的战力都是即战力,而根本没没有后备力量,战争潜力极弱。

反观盟国的美苏两国,美国由于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摆脱了经济危机,再加上战争初期大量倒卖军火,经济实力全球第一,再加上其齐全的工业链,虽然美国在开战前只有10万陆军,坦克飞机等装备数量甚至不如英国,但一旦开展,其可怕的生产能力便显露出来,仅仅一年时间,其装备数量暴增几十倍;而苏联由于其体制,也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而且其生产效率极高,所以在战争初期,苏联虽然一度败退,但其拖拉机厂能在一夜之间变成坦克生产厂并大量生产坦克,这种生产能力也是德国无法匹敌的,所以,尽管德国的坦克质量远强于苏联,但凭借数量优势,苏联还是占了上风。

综合实力以及战争潜力的巨大差距,注定了德国在这种旷日持久的世界性大战中无法取胜。即使德国趁着欧洲的英法苏毫无准备,曾经一度大败这三国,但其国力的透支,也是不可避免的。从德国东线失利开始,已经说明其转移国内矛盾的失败,因为这种转移矛盾的战争,只能胜,不能败,于是,出现了施陶芬堡等人刺杀希特勒的事件。

可以说,德国自从选择与整个欧洲(包括苏联)为敌,并且将意大利这种水平的国家当做队友时,失败就已经是百分之百注定了。东线失败之后,虽然每场战役打得都异常激烈,但各国领导人都知道,希特勒已经在做最后挣扎,虽然盟国还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但是,胜利,已经注定。

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可能是肯定有的。总结起来,德国战术上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战略上有很多问题。总结起来,第一,德国首先要尽量避免两线作战,第二,尽可能晚的把美国拖入战局。第三,德国作战指挥部协调性应该做调整。第四,核武器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来逐一分析其可能性。

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可能性

事实上德国在占领波兰后,苏联希望德国继续进攻法国,以至于决战英伦三岛。而英,法所希望的是牺牲波兰,然后祸水东移。令人遗憾的是,无论英,法还是苏联他们的愿望都达到了。德国居然两线开战了。

蜜月期的德国和苏联

如果德国和英,法单独媾和,未必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当时英,法,美甚至认为苏联是比德国更可怕的怪物。美国甚至曾在支持德国还是苏联的问题上进行过讨论。但是随着法国的迅速沦陷,这个讨论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而苏联也非善类,苏德在瓜分了波兰时,苏德完成会师,苏联还检阅了德国军队。双方还处于蜜月期。他们也有媾和的可能,而且可能性非常大。以英,法,美对苏联的仇视,德国如果能拉拢一番,未必不能进行合作。

所以德国有很大的可能避免两线作战,但是很遗憾它错过了。

尽量晚的把美国拖入战局

有人说这是日本的问题,也不尽然。日本主动挑起的事端,但是美国却把欧洲战场作为重中之重。美国几乎把所有资源都用于了欧洲战场,这个德国也是有可能避免的。当时德国外交部长也提醒希特勒,德国没有对日本的义务,劝希特勒不要对美国宣战。但是此时狂热的希特勒不愿听任何意见,一意孤行的对美宣战。

如果德国不对美国宣战,美国的重心也没有理由放在欧洲战场。日本虽然和美国差距更大,但是日本牵制美国的能力还是非常大的。特别二战后期,若非原子弹的威胁,日本甚至都要实施玉碎计划了。

德国各个军种配合有问题

空军有纳粹二号人物戈林统辖,但是戈林和陆军的配合实在是不够好。敦克尔克就是戈林信誓旦旦地保证空军有能力消灭包围圈里面的英法联军。而在空袭伦敦还是军事重地还是登陆海滩的问题上,戈林选择了空袭伦敦,给英国人带来恐慌,迫使其投降。结果英国非但没有投降,德国空军反而损失惨重,而伦敦的惨案反而刺激了英国人斗志。

曼因斯坦曾向希特勒建议:“德国出动同时,实施登陆计划,迫使英国空军在英吉利海峡和英国沿岸的上空与德国空军交战。英国空军将完全丧失完善的防空体系和本土作战的优势。”但是这个方案被希特勒和戈林拒绝了。

核武器研究出来的可能性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几乎可以决定战局的走向。德国是最早研制核武器的国家,德国又占领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铀矿在捷克斯洛伐克。德国还有不逊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研究团队,即便他们赶走了不少犹太人。原子的裂变现象就是两个德国人——奥托•哈恩和弗里兹•斯特拉斯曼发现的。德国还有在原子能领域最有权威的海森堡,而且也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所以说,在研制核武器的道路上,纳粹是和整个同盟国在竞赛争取时间。但是美国却集中了除了纳粹德国的所有国家的精英,进行这一场竞赛。所以这也是个未知数。

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按照历史中的战略的话,打赢二战的可能性为零,怎么调整战术打赢的可能性都是零。

客观来讲,英、法如果战术得当,单独拿出来跟德国是可以拼一拼实力的。苏联和美国的实力要比德国强很多,而二战德国居然一挑四,就这个还能撑上好几年,已经算是个奇迹了。

除非德国在1945年之前搞出原子弹,否则没有任何战胜的可能。而盟军会拼尽全力阻止德国的核计划,所以打赢的概率还是零。

德国想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只能依靠改变战略。

德国在二战中的战略简单的讲分为几步——

1.蚕食欧洲:包括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荷兰等国家。

2.闪击英法:迅速灭掉法国,跟英国开战并差点团灭了英法联军。

3.闪击苏联:从这里开始,德国走进了无底洞,德国根本打不过苏联。

4.对美国宣战:珍珠港事件之后,德国对美国宣战,两大阵营正式形成,二战全面爆发。

5.被围殴:东面刚苏联,刚不过。西边被英法美爆菊花,两下夹击,终于凉凉。

其实复盘一下德国的战略,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在于进攻苏联。

很多朋友说德国应该在西边搞定英国之后再进攻苏联,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德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主动进攻苏联!

二战中一个德国军官,带着他的情人在本土度假,面前一副世界地图。他的情人问:“亲爱的,德国在哪里?”,军官给他指出来德国在欧洲的一小块。他的情人又问:“那苏联呢?”,军官给他指出了亚欧大陆北部的一大片。他的情人惊呼:“我的天啊!!元首看过这幅地图吗?!”

苏联比德国大太多了,战略纵深横跨半个地球,战争潜力无与伦比,德国根本吃不下苏联。

虽然一直有人说苏联想主动进攻德国,但是从苏德战争前的分析看,苏联数次阅兵向德国示强,为的是让德国知难而退不打他。苏联能让德国不主动打他就很高兴了,主动进攻德国,在当时大概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德国不跟苏联开战的话,专心对付英国,,,很难说结局会如何。

英国靠着强大的海军,反登陆也许能成功,反攻欧洲大陆是不用想了。

而就算美国参战,没有东面苏联的牵制,靠着英国美国想搞一个诺曼底?门都没有啊!

诺曼底登陆时,德国绝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对付苏联上。而德国军队对于抵抗盟军也没有多么上心,德军内部有一句话叫做“向东死死顶住,向西直到美国人踢我们的屁股”。德国对西线的防御远远没尽全力。就是这样,西线现场打的也不是十分顺利,德国甚至在穷途末路之时组织的一次阿登反击战,差点又制造一次敦刻尔克,并造成了美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伤亡。

如果德国全力防守太平洋沿岸,盟军根本不会有机会登陆的,更不可能光复欧洲。

那如果苏联主动进攻德国呢?

那更不用担心了,因为那时候西方的威胁就不存在了。

英美各国,对苏联的担心远强于对德国的担心。二战中跟苏联联合只是因为德国太生猛了而已。如果苏联主动进攻德国,那么“反人类的法西斯政权”的帽子一定扣在苏联头上。英美支持德国死顶苏联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据说铁血宰相俾斯麦死前,曾经嘱咐兴毛奇和鲁登道夫元帅——无论如何不能让德国陷入两面作战的境地。结果他死后十几年,德国在一战中就陷入了两面作战。结果二战中又不吸取教训,再一次陷入了两面作战。只能说德国的战术水平虽然高,战略水平还是要学习一个啊!

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简单说来,德国答应二战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大概为百分之0.000000001%。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打赢二战不光是军事征服这么简单。

很多人认为德国在二战中如果不犯错误,比如不在敦刻尔克放走33万英法联军,不在6月22日才进攻苏联,不在北非扩大战场,德国就有可能获得军事上的胜利,也就赢得了二战。

但是,二战的胜利不单单是建立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上。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战争的本质是综合国力的搏杀

战争的表面是士兵的砍杀,背后却是综合国力的比拼。

而德国加日本、意大利以及一干仆从国,在综合国力上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美国、苏联以及英国的。

这就意味着德国和这些大国刚正面一定是没戏的。所以德国对苏联采用了闪电战,日本偷袭了珍珠港。

不过这种偷袭的套路只适合于战争前期,帮助德国和日本在敌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取得胜利,但是此时距离战争的胜利还有十万九千里。

而美国、苏联等大国在遭受德日的攻击时,就如同一个被猛然拍到地面的乒乓球,在触地后,只要这个乒乓球没有爆裂,那么它会弹跳地更高!产生更为强大的能量!

所以莫斯科会战后的苏军越打越强,而珍珠港之后的美军则很快在中途岛海战中获胜!

因为综合国力强,这些大国能够经得起德日的突然打击,然后在付出比德日数倍的代价后,依然能够取得胜利。用一句比较夸张的说法:“我有源源不断的士兵冲上来,而你却已经没有了子弹”。

因为综合国力强,在战场上美苏可以以损失多名士兵杀掉敌军一名的交换律作战,而德日则不可能从一比多的巨大优势中取得胜利,反而是越打越萎靡,最后被耗死。

二战打到1943年,德国已经筋疲力竭,不得不进行全国动员。因此,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德国不可能取得二战的胜利!

2、法西斯战争具有不可持续性

法西斯上台是希特勒的阴谋,更是资本大鳄的阴谋。

“凡尔赛体系”给德国带来了刻骨铭心的屈辱,让所有德国人都充满仇恨,这种仇恨被希特勒利用起来!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德国也遭受重创,超过800万人实业。危机的蔓延让所有阶层充满了失望,所以各种各样的思潮开始涌动,来自苏联的无产阶级思想开始趁机在德国壮大。

此时的德国民众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失望的资本大鳄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带领德国防止被苏联赤化,于是他们选择了极端的法西斯领袖希特勒。

应该说,希特勒很符合这样的要求。他团结无产阶级,拉拢小资产阶级,镇压工人阶级,使共产主义在德国失去根基。随后希特勒以国家担保发行债券,要求资本家购买,获得大量资金。

在获得资金后,希特勒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经济的恢复中,很快德国修建起了高速公路网,军队大规模扩编,军事工业欣欣向荣。

经济的恢复让德国人看到了希望,所以希特勒的支持率更高,通过大型工程的建设和军队的扩充,德国的失业率不断下降。

但是疯狂开动的工业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市场,这是德国国内无法满足的,所以德国开始想周边扩张,于是吞并奥地利、兼并苏台德、捷克斯洛伐克。

不过敲诈勒索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也不是谁也吃这一套,所以在碰到波兰这颗石头时,希特勒不得不动用战争。

而一旦开战,就只能不断打下去。

  • 首先战争带来了巨大的土地、人口和资源,解决了当下的资源和市场问题,刺激了国内经济,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这就让德国不得不继续扩张,维持这个链条的循环。

  • 其次战争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致使国内劳动力大幅减少,如果战争持续时间过长,那么国内的生产将会处于严重困难的局面;

  • 最后战争转移了国内的矛盾,但是一旦国外战争受阻,或者遭遇了巨大的失败,不能为国内获得更多的市场和资源,矛盾就会重新回到国内,且更加猛烈。类似于庞氏骗局,一旦底层会员无法满足上一层的要求,整个链条就会轰然崩塌。

所以,德国的战争是不能失败的,但是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德国的失败是必然的,所以这对于德国来说就是个死循环。随后的结果只能是玉石同焚,大家一起完蛋。

3、德国的对手是全世界

希特勒维持自身地位和德国凝聚力的最主要手段就是战争,且是不断取胜的战争。

但是,一旦战争受阻或者遭遇失败,希特勒的地位就会变得岌岌可危。

  • 首先是资本大鳄们对希特勒感到失望,因为战争没有带来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

  • 其次是小资产阶级的失望,希特勒的战争不仅没有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反而因为战争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所以他们会选择离开;

  • 最后是工人阶级,希特勒承诺的工人福利是建立在对外掠夺的基础上的,而一旦掠夺受阻,这些福利就难以落实,工人阶级自然开始离心;

所以不用美英苏等国来消灭希特勒,本国的各阶级就会革了希特勒的命!

希特勒的发展模式,并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缓解也不可能,而是典型的饮鸩止渴,希特勒能做的,就是通过战争,让这场更大的危机推迟几年发生,越晚越好。

战争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德国发展的困境,比如资金和资源,但是却加剧了国内的供求矛盾,导致危机蕴藏了更大的能量!

所以,希特勒的泡沫迟早有被戳破的一天,这是希特勒无法避免的结局!

另外,由于希特勒的对外掠夺的本质,导致希特勒几乎和全世界成为敌人。日本作为德国的盟友,并没有对德国的扩张形成实质上的帮助,反而是处处掣肘,时时帮倒忙。比如在莫斯科战役期间偷袭珍珠港。

至于猪队友意大利就更是如此了。

而即使希特勒取得了二战的胜利,美英苏等国都被打服了,希特勒还是需要面对和日本等盟友的火并。加上占领区此起彼伏的反抗,希特勒赢得二战胜利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德国能够打赢二战的可能性为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许多人一直都认为日本作为岛国缺乏战略纵深和丰富的资源,德国比起日本也没有强多少,尤其是战略资源石油。德国强在工业发达,科技力量强大,战争动员潜力大。在二战中,德军总共动员了1700万人加入军队。与此同时的日本在人口拥有7000万的前提下,动员的总兵力只有800万人。十几年战争打下来,日本的人口越来越多,反倒没有减少。

德军在闪击西欧的时候,准备的并不是很充足,以至于前线装甲部队突进太快,后勤难以得到保障。德军一路西进,占领的国家大部分都是工业国,比如法国。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都很强,间接的支援德国的侵略战争。德国也正是得到了占领地的大批人口和资源才能以战养战的持续下去。然而当时的德军依然面临一个重大的难题,那就是缺油。德国能够发动闪电战,最为依赖的就是装甲部队。拿不出石油产出的汽油,这些武器装备就是纯粹的摆设性物品了。

德军拿下大半个西欧地区损失的兵力并不是很多。但是要想占领这些地区,德军需要分兵维持治安。为了帮助无能的队友意大利,德军又得分出十几万兵力前往非洲。在未解决英国问题,德国又掉头去攻击苏联,以至于兵力不够充足。在苏德战场上,列宁格勒战役德军伤亡39万人,莫斯科战役德军伤亡58万人,斯大林战役德军伤亡84万人。这还只是德军与苏军交手的部分战役,德国如果想打下大半个苏联,恐怕至少要付出伤亡300万人的代价。同样的情况下,德军还得分兵驻扎各地维持秩序。

然而德国不可能打的下苏联,因为它的背后站着美国。凭借国内庞大的经济体和工业能力,美国直接给苏联提供了100多亿美元的援助。大批的飞机,坦克,大炮源源不断的运往苏德战场。另外美国将战略重心也是放在欧洲战场,派遣大量的军队前往欧洲战场。可以说德国是一个国家同时单挑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而德国的队友们都是一些小国,意大利还过的去,打仗却不怎么行。日本又距离德国太远了,和美国在太平洋打的火热。这样的局势下,德国怎么可能不会失败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