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为何要逃往四川?这与杨贵妃是四川人有多大关系?
杨玉环的父亲担任过蜀州司户,她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所以说杨贵妃是四川人也说得过去。
咱们再回到问题上:
唐代的安史之乱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盛极一时的大唐因为此次叛乱开始慢慢衰退。做为这件事的直接关系者,唐玄宗当时选择了出逃。可是对于这件事情却有一个很难理解的地方,他为什么非要逃跑去四川而不是其他的地方呢?
首先一个因素是地理因素。当时的叛军已经拿下了洛阳,这个城市在我们的地图上几乎封锁了由西向东去的道路,如果玄宗这个时候跑去东边,那很有可能直接被叛军抓获,这样送死的事情谁也不会去干。其实当时的四川是非常发达的地区,从蜀汉以后,成都城就慢慢发展了起来。
到了天宝时期,成都一跃成为大唐的五大都城之一,如此一来君主逃跑到这里以后也不会受罪。君主出行都讲究排场,如果逃跑去了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那么形象方面也过不去,所以四川也算是一个理想之地。
其次是政治原因。虽然说叛军一时得势,但是人家玄宗前半辈子毕竟辉煌过,这样的人虽然一时颓废,但是等到危险逼迫的时候也是会被唤醒的。所以玄宗的出逃只是暂时性的,他可从来没想过就这样把祖宗的江山送给别人,自己却苟活一方。
所以他的逃跑地点必须带有政治辐射作用,可以随时掌控整个局势。四川这个地方自古就很难攻下来,当年的刘备硬是在这里抗了几十年,所以暂时性的休养气力也是很合适的。随后中央也可以从成都开始反攻部署,叛军也是不能长久的。
最后是人情原因。杨国忠作为玄宗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其驻守的范围就包含了四川一带。此人因为妹妹杨贵妃的缘故,受到了君主无比的信任。
在叛乱开始以前,他就已经利用玄宗干了很多为自己谋利益的事。所以在叛乱开始以后,他依然想继续利用君主。如果玄宗出逃到自己的驻扎势力以内,那么日后的战后策略以及功劳都跟自己抹不开关系,所以他本人自然非常希望玄宗能到成都,再加上玄宗对他的信任以及对贵妃的喜爱,来成都就好像是回自己家一样。
综上所述,正是这些原因促成了他的出逃目的地,不过情况总会有些变数,在这中间发生了许多超出他本人控制的变故,国舅和妃子都被诛杀了。虽然他最后也到达了地方,可能是因为心灰意冷的缘故,他也再没有什么想法。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为何要逃往四川?这与杨贵妃是四川人有多大关系?
谢邀。关于题主的第二个问题,子渊首先要指正一下。杨贵妃并非四川人,她出生于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乃是当之无愧的山西人,只不过她的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罢了。因此对于唐玄宗为何要将四川作为避难目的地,其原因显然和杨贵妃没关系。再者,唐僖宗同样也逃到四川避难,祖孙二人之所以做出共同选择,显然是由深层次的考虑。
▲唐玄宗及杨贵妃剧照
首先,四川历史底蕴深厚。说起四川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5000年前,兴起于上古时期的蜀地文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便是有力见证。古蜀、良渚、华夏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上古文明。到了商周时期,四川初步出现了国家政权组织,如以古蜀族为中心的蜀国和巴族人的巴国,四川也就因此有了“巴蜀”的称谓。
春秋时期,蜀国迁都到成都平原,平原环境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成都也成了历代蜀地政权的都城。与现代的人口大省不同,古代四川反而是人口稀少的荒芜之地。直到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国、蜀国并设立郡县,这里才慢慢得到开发。
▲李冰剧照(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在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不仅解决了岷江泛滥成灾的问题,而且从内江下来的水还可以灌溉十几个县,灌溉面积达三百多万亩。从此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时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又一次促进了四川地区的开发。到了隋唐时期,四川已经是经济稳定的天府之国。物产丰饶,这是其二。
▲被誉为“都江堰要害”的飞沙堰
第三,四川地理环境十分独特,山势险峻。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着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形,历史也出现了许多割据蜀地的政权。如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西晋时期的大成政权等。在唐玄宗等人看来,由于四川被秦岭和横断山脉包裹,形成了一个封闭独立空间,对外交流极其不便,这恰恰使他们可以“拒关自守”,保住自己的性命。
▲唐玄宗李隆基剧照
因此,四川才在唐代还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曾是三位唐朝皇帝的避难之地。“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一路南下到蜀地避难,最后从天回镇起驾回銮。“朱砒之乱”时,唐德宗也躲到四川地区。黄巢起义时,唐僖宗亦到蜀地避难。
参考资料:
《读史方舆纪要》《旧唐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