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的米波雷达在450公里的距离发现F22,如何评价?

近日,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吴剑旗在一个讲座中对我国米波雷达研制情况进行了说明。根据他的说法,中国利用自己开发的技术解决了米波雷达的3个技术缺陷,在探测隐身目标方面实现了实用化,目前已经全面部署。而且据他透露,中国的米波雷达2013年在450公里外探测到了从日本转场韩国的F22,并实现了持续跟踪

最近,我国军事媒体首次公开了中电科38所的吴剑旗研究员报告先进反隐身米波雷达的现场照片。通过这组照片,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我国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也能够看见其使用的成果:对450公里外,向韩国转场的美国f22战斗机进行了持续跟踪,精确绘制了飞行路线图。

图为吴剑旗展示我国预警雷达探测到的美国f22战斗机的航空路线。

这可了不得了,要知道到目前为止,还鲜有地面雷达在实际运用或者实战当中实现对第五代隐身战斗机进行精确跟踪探测的,而我国在2013年就对f22战斗机进行了精确远程追踪!这一技术还是我国5年前的,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更加先进了!这一切其实和我国在有源相控阵雷达上的技术进步是分不开的。

米波雷达大都体积巨大,波束较长。

本身来说,米波雷达就是目前各类型雷达中反隐身能力最好的雷达,因为他的波段很长,在面对隐身战机的时候,因为波段长,精确度较差,因此可以无视隐身战机身上相对细微的隐身反射设计,只是把他作为一个点来看待,因此可以探测得到。

jy26雷达综合了米波雷达和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各种优势。

但是米波雷达有个问题就是不够精确,过去我国面临f22和f35等隐身战机的威胁,虽然也一直使用米波雷达应对,比如给052c/d驱逐舰装备517a型米波雷达,但是只能起到远程预警的作用,并不能完全精准确定方位和航迹,甚至不能引导导弹进行攻击,成为看得见打不着的问题。

图为我国新型机动式有源相控阵米波雷达。

但是得益于我国在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上的进步,我国在雷达的功率,数字化,精确控制,变频技术等方面出现了巨大飞跃,在这一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源相控阵雷达运用多收发单元,可以同时收发数百上千个雷达信号,扫描的速度和范围,以及扫描的连续性和精准度都大大提高,我国已经把有源相控阵雷达广泛用到了军舰和战机上,效果很好。

055驱逐舰上就使用了有源相控阵米波雷达。

如今,我国又把米波雷达技术和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结合起来,研发出波长是米波雷达波长,但是扫描不间断,雷达波束密集的先进反隐身米波雷达,可以精确定位和持续跟踪隐身战机,也就是如今我们看见的jy26和jy27雷达。在吴剑旗报告雷达性能中引用的那个450公里处持续跟踪f22的例子中,我们用的就是jy26雷达。

图为吴剑旗讲解现场画面。

如今,jy27雷达的改进型已经装在了055型驱逐舰上,因此我们在055上没有发现高耸的517a八木天线米波雷达,但是我们可以知道,055舰上有很多综合射频装置,这些装置里就包含有有源相控阵米波雷达。房兵曾经说,我国在防空识别区发现美国f22战斗机后,对其实施了伴飞查证,这一举动足以证明我国相关技术已经成熟可靠,并且实际使用多年。

我国自主研发的米波雷达在450公里的距离发现F22,如何评价?

第一,首次由官方公开证实了我国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领先世界的消息。

第二,也间接证明了由于保密等原因,我们对国防先进技术上的认知空白。

其实作为中电科首席科学家、38所科技委主任、我国首个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总师,吴剑旗每年都在不同场合做各种报告、演讲,尤其是2013年澳大利亚国际雷达会议和2014年法国国际雷达会议,吴剑旗研究员都作为特邀学者做过关于先进米波雷达相关研究的报告,当时就已经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了,可是国内普罗大众对此知之甚少。

直到前几天、确切的说是前天,“超大”传出吴剑旗研究员关于我国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的技术报告会的消息,并且配了详细图片和讲解,这才引起了大家才关注,可是实际上呢?

吴剑旗专注雷达研究已经快30年了,1990年他到中电科38所后就投入到了我国先进雷达的研究中,后来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吴剑旗认识到了探测隐身飞机的重要性,于是便开始了长达21年的先进反隐身米波雷达的研究。

而也就是在同一年,美、法等国也开始了米波反隐身雷达的预研,但最终因为米波雷达的三大技术缺陷而废止,也就是超大所说的“低迎角盲区大,该波段在低于一定角度就会发生镜面反射”、“不能准确测高”、“空域覆盖不连续”这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其实很早就已经解决了。▲尽管超大的流出的图片显示,由吴剑旗担任总师的世界首部实用化米波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是在2016年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的。

但实际上,早在1999年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后,空军就已经启动了反隐身米波雷达的研制工作,当年负责总设计的是38所的副总工程师吴曼青(现任中电科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多说一句这可是中电科的绝对“大神”),而吴剑旗则是团队核心成员,2000年团队提前国外3年完成MIMO雷达新体制的研究,2001年完成了先进米波雷达的课题研究,2002年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世界首个大型新体制米波雷达一级设计定型,2013年在东南沿海方向450公里外首次探测到美国F-22战机并绘制了飞行轨迹。▲根据超大的爆料,2016年珠海航展时,中电科的人就默认了发现F22的消息,而发现F-22的雷达很可能就是JY-26。

其后,吴剑旗团队又摸索出了“分区地形匹配”、克服米波多径干涉新理论等方法,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型机动式米波三坐标雷达并参加了2015年9月3日的抗战70周年大阅兵。▲当年参加93大阅兵的305A,如今已经发展到X型了。

2015年在关于先进米波雷达的论文《反隐身与发展先进米波雷达》中,吴剑旗研究员就已经对先进米波雷达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了,只是比较遗憾,当时少有人关注。▲米波雷达是指工作波长在1-10米,频段在30-300兆赫兹的一种长波雷达,而传统米波雷达大都是两坐标(不能测高),并且多采用巨大的八木天线或者矩形抛物面天线,所以传统的米波雷达体积和重量巨大、分辨率差、探测精度低、目标识别能力也有限,并且易受地面反射波的影响,也容易与民用信号重叠,但是因为隐身战机的的雷达隐身电磁波段主要在0.3-29赫兹的频率范围,而米波雷达正好避开了这一频段,在VHF频段还有着谐振区的优势,所以米波雷达有着天然的“反隐身技术优势”。

而目前吴剑旗研究员所说的先进反隐身米波雷达,是指其采用有源相控阵、多输入输出、稀疏矩阵和超分辨率等先进技术等先进技术的三坐标雷达,目前已经部署覆盖了我国主要战略方向。

最后在多说一句,其实在昨天这个消息刚出来的时候“军事小科普”就已经发过一个相关的微头条,当时我感叹的不是我国先进反隐身米波雷达的这项技术,而是为什么已经明明很稀松平常的事,我们才引起关注?甚至还有人表示不相信而质疑?

我们总是用“钱学森之问”或者“获得诺贝奖的多少”来形容祖国的高技术产业,可是我们有很多人更确切的说,是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了解我们祖国的高技术现状,我们现在经常谈论的军工大神除了经常被宣传的老一辈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之外,现在的军工大神我们了解多少?

说实话屈指可数,我们因为电磁、综合电力系统知道了马伟明、我们因为米波雷达知道了吴剑旗,我们因为歼20知道了杨伟,可是其他的呢?核能、航天、生物、激光、超算、超导,那么那么多的领域里我们就没大神了吗?

不……我们有、而且很多、很多,只是我们不了解而已,而我们不了解是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宣传,毕竟比起明星来,关注军工、关注祖国高技术发展的人,太少了!

我国自主研发的米波雷达在450公里的距离发现F22,如何评价?

10月24日,“超大”论坛上传出我国首款反隐身雷达总师吴剑旗参加“我国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的技术报告会”的一些内容,并且还配有详细图片以及讲解。根据吴剑旗研究员在会上透露出来的消息,2013年反隐身雷达系统(就是部署在山东的JY-26)探测到了驻日本基地的F22向韩国转场,并绘出了它的飞行轨迹。

题主所说的米波雷达,就是我们常说的的反隐身雷达。2016年的珠海航展,我国就已经公开展示出了多款第四代反隐身雷达系统。在2017年的巴黎航展上,我国不仅展出了自己的反隐身雷达,引起西方国家关注的是:我国推出了外贸版本的反隐身雷达系统。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对我国参加巴黎航展的反隐身雷达系统的评价:中国已经成为反隐身雷达的全球引领者。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JY-27反隐身雷达系统已经开始了外销。实事求是的说,我国的反隐身雷达技术,绝对属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装备的反隐身雷达探测到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目前公开可查的消息有两次:一次就是吴剑旗研究员证实的2013年这次,还有一次是在东海方向上探测到了一架F22。反隐身雷达探测到F22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闻了,房斌大校在参加央视节目中就曾透露过:闯入我东海防空识别区的F22战斗机,我们进行过伴飞。

只不过,对于国内正规媒体发布的消息,有很多国人不愿相信罢了——在这些人的眼里,国内的消息都是假的,美国佬瞪眼胡说的那也是真消息!实际上,隐身战机、导弹等隐身目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身,这里所说的“隐身”指的是雷达低可探测性,隐身性是相对传统雷达而言。只要距离够近,毫米波等短波雷达也可以探测到隐身目标,但这些雷达探测到隐身目标的距离太近,并不具备实际意义——传统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过近,根本无法做到预警。

F117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就是从那时起,我国开始了反隐身雷达的研究工作,美、法等也开始进行预研。实际上,米波雷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反隐身雷达就是利用隐身飞机“对长波雷达的隐身效果差”的特性,从而研制出来的米波雷达。目前的隐身飞机、导弹等隐身目标在隐身设计上针对的就是常用的频段,它的RCS频率响应就是“两端高中间低”。换句话说就是:对于波长很长、波长很短的雷达波,目前的这些隐身飞机、导弹等的隐身效果并不明显。简单说:隐身飞机能够被长波雷达探测到。

美、法等中止反隐身雷达的研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米波雷达存在着技术缺陷:低迎角盲区大、不能精准定位、无法连续覆盖空域。再有一个原因就是:美、法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或者说是需求不紧迫。对我国来说,反隐身雷达这个需求不仅是有,而且非常迫切。根据吴剑旗研究员所讲的内容,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解决了反隐身雷达的三大难题(实际上,早就解决了)。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反隐身雷达系统型号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比如说JY-27A、JY-26、YLC-8B雷达等等。

这些反隐身雷达的型号不同,对隐身飞机等目标的探测距离也不一样,探测距离最近的也在300公里以上(视隐身目标的隐身性能来定,RCS值越低,探测距离就越近)。米波雷达探测到F22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能够对它进行持续跟踪、精准定位。显然,我国在这方面早就取得了成果,能够绘出F22的飞行轨迹,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这可不是知道起飞地、降落地连条线就行的,那不是飞行轨迹,那叫“瞎掰”!

我国自主研发的米波雷达在450公里的距离发现F22,如何评价?

不啰嗦,共三个问题,能否在450公里外发现F22这种隐身飞机,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我们何时开始研究反隐身技术的。致于如何评价我国反隐身技术,魂舞大漠想,根据我国从来不吹牛皮的传统,反隐身雷达的总师吴剑旗已经说得非常清楚,是世上唯一的建成反隐身雷达体系的国家。对此,英国简式亦有表述,中国已经成为反隐身雷达的全球引领者。此体系的建立,意义重大,在开启隐身化空军的今天,没有反隐身雷达技术,即要受制于人,怎么估计这一成就,亦不过份。以下的表述,我们以国内公开的翔实资料为证据,参照外媒的一些评价作为佐证,来看看今天取得这一引领性的成就,耗费我国科技人员大量心血,这条路走得艰辛,当然成就也是巨大的。

●可以被发现。我们的公布不算远的,俄在《观点报》的文章,“天空”—Y可以在600公里外发现小型高超音速导弹和小型隐身飞行器。如图,俄罗斯在各种防展亮相的雷达一大堆,依其介绍,性能并不算低,多少国家趋之若鹜,开始从俄进口,在我国周边不少国家亦在引进,说要构筑反隐身雷达体系等等,扯开了嗓门直嚷嚷,为何我国独自建成了反隐身雷达体系呢?按公开资料披露,我们构筑的是五大预警体系,即反导预警、空间攻防、战区联合、远洋作战和全球监视和打击,并实现了联合,每一重要节点,都有现成的型号可以作为支撑,从无源到有源,从短波到长波,应有尽有,相应的指挥控制实现了联合,五大体系实现空天地海全覆盖,有机融合在一起,有称无缝链接,均能探测识别,引导拦截,并有性能稳定,不怕干扰的特点,所以表现出相当高的技术自信。若问美军为何不成?吴剑旗的解释,频段政府有规定,为防干扰,不能实战部署。

●技术上的突破。各国都有,都知道米波雷达的重要,可是在技术上解决不了低仰角盲区大,测高困难和全域覆盖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当然主要技术难题自有不少,远远不止这三个,吴剑旗举例来说,成功攻克独立波束保型技术,即解决了盲区大和不能全覆盖的问题,关于测高技术难点,突破的是地形匹配数模和计算技术,这两项技术以前者最难,后者当然,从现在看,还无人能攻克。魂舞大漠想想我国枚举的五大预警体系,还要构成一个整体,想想都蛮恐怖的,没有厚实的技术基础和国力家底,想实现又何其难。一些小国弄套雷达即说可以反隐身作战了,又是多么地浮燥!这要涉及到非常多的技术问题。以我国言出必行的习惯,如果我们不能成熟实现反隐身技术,即不会划定东识区,这也是可以想见的。

●我们的发展。自从1989年,世上第一架隐身战斗机F-117首次实战以来,隐身飞机的威胁,不得不成为我国重大考虑。以后F-117频频上阵,打完海湾去了南联盟,在南联盟折戟又有B-2这样的隐身轰炸机出现,以“误炸”的伪辞,来威胁我国安全,殷红的鲜血使我们擦亮了眼睛,反隐身斗争,重大现实而迫切,购买捷克“维拉”雷达遭遇美国干扰,唯有立足自主技术研究,从1999起,我们一天也没有间断,经过持续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有人就想试巴试巴东识区是否纸塑泥糊,该来的总要来的,房兵教授披露,我们在东识区提前发现了F-22,远远地就派出飞机执行了伴飞。450公里呀,想想都蛮自豪的,早有飞机在那等着。F-22的雷达探测三代机大小的目标是250公里,对隐身目标70公里,这就等于说,没有远程预警体系作支撑,我们就上去一架歼-7,发射一枚远程空空导弹,即可把F-22给打下来。别说我们欺负你。

我国自主研发的米波雷达在450公里的距离发现F22,如何评价?

正常

这里李晓伟为大家带来点评,虽然这次中国有关方面,带来了一则在450公里,对F22战机持续跟踪的消息。我在这里认为,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情,因为在这里只,披露了跟踪距离。

米波是指,波长大于1米,小于10米,的一种电磁波。而米波雷达,是利用这种波长的电磁波,进行探测的一种设备。

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使用老式萨姆3地空导弹,击落了一架F117,而成功跟踪F117战机的就是P18米波警戒雷达。

所以米波雷达跟踪隐身战机,在十几年前就能做到,因为飞机机长跟雷达波波长越近,二者之间的谐震现象越明显。

说谐震大家可能不理解,那么共震大家应该能理解吧?在物理中外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一样时,就会发生共振现象,而在电磁领域这种现象就叫谐震现象。

所以物理学决定了,目前的隐身技术,无法对米波实现隐身,所以中国这次宣布跟踪F22,主要是解决了一个优化精度,另一个是持续稳定跟踪。中国科学家还需要解决,导弹目标指引这才是最大的难点,米波雷达目前是无法制导的,所以离反隐身防空系统还远得很。

我国自主研发的米波雷达在450公里的距离发现F22,如何评价?

发现米波雷达能够探测隐身战机其实就是一个意外,那就是南联盟的萨姆3的米波雷达捕捉到了美国F117,然后成功将其击落!这个意外给了世界惊喜,首先就是美国的F117爆炸,碎片散落一地,全世界各个国家基本都拿到了这个美国专利;第二就是米波雷达对隐身战机的探测被意外发现了。

既然秘密被发现了,自然各国都开始加力研究,而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步伐走的比较快的。其实只要是长波雷达发现隐身战机的距离就要远远大于主流的毫米波雷达,比如俄罗斯就为自己的苏35、苏57在机翼前缘配置了L波段长波雷达!而在米波雷达的研发上,我们应该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而且早在2013年就传出了探测到在东海飞行的F22,当然这个是传言,因为美国自己也不能确认到底这个是不是真的,为什么?很简单找个人在日本F22的基地待着,观察F22起飞后飞行的方向,然后隔两天公布这条F22在东海上空被米波警戒雷达给捕捉到了,美国如何反驳?连时间段都可以大概给你说出来。

不过这次应该算是官宣了,米波雷达看来是相当成熟了,而且自信了。这次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吴剑旗在一个讲座中详细阐明了我国米波雷达发展现状,而且公布了450公里距离发现F22并汇出飞行轨迹,探测距离比想象中的远很多,不过其实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说优点:1、解决了米波雷达受地面镜面影响和杂波影响、天空受天空镜面发射影响的问题,这样提高了探测范围,解决了低、仰角度盲区的问题!

2、采用MIMO+地形匹配数学模型(不懂)解决了测高问题,这样米波雷达就从二维雷达华丽变身为三维坐标指示雷达了!

3、探测距离达到了450公里,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隐身战机不能肆无忌惮的进行突防了,特别是极大的限制了B2战略轰炸机的活动范围!

缺点:1、米波雷达的误差还是太大了,因为波太长,在空气中折射等因素影响较大,自然误差九大。米波雷达还是只能作为警戒雷达,讲座中也说的是指示航空兵进行拦截,并没有说可以直接指挥防空导弹进行拦截!

2、航空兵拦截得一个坏处就是,只知道隐身战机的方位,但是机载火控雷达发现不了,其实还是一个近视眼,拦截很有可能变成送人头!不过还好现在三代机IRST、还有光电系统的应用,比如F35的EOTS系统比F22的探测距离达80公里,这对隐身战机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3、米波雷达传输的信息量还是太小了,根本无法分辨目标。其实我们跟踪F22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那是F22,只是知道那里有飞机巡逻被米波雷达捕捉到,其他雷达发现不了,然后有值班航空兵飞过去确认了F22(这是猜测)。但是米波雷达传输的信息真的太少了,就像长波通信半小时,其实微米波只需要几秒一样。

4、米波雷达因为空气传播特向差,衰减快。因此体型大,功率大,辐射也大,也容易被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干扰!

现在米波雷达被公布了出来,看来这种雷达估计已经部署得差不多了,整个海岸线探测都应该了。而且米波雷达不但我们有,俄罗斯也有,而且每套S400系统就有1部米波雷达,专门用来警戒隐身战机的。不过俄罗斯由于缺钱,现在米波雷达还相当的落后,甚至只是二维方位雷达,而美国也不是没有研究米波雷达,前几天才看到的新闻,美国的效仿我们生产的米波雷达原型机已经出线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