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是什么东西?
大家好,我是拉面那些事儿,本人从事兰州牛肉面行业多年,本人最早接触到抹茶是通过一系列的面食的制作,抹茶是作为一种上色增香的辅料使用的,那么抹茶到底是什么,下面咱们就来简单的讲解下。
个人主页有一系列兰州拉面制作视频教程和拉面各种配方的分享,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下
抹茶说白了就是茶叶粉,一段话讲清来龙去脉抹茶其实就是茶叶,只不过是被研磨成粉末状的茶叶,其做法是采集春天里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茶饼保存,等到食用时将茶饼放在火上烘焙干燥,然后再用天然石磨碾研磨成粉末,食用时只需要取适量抹茶,然后用沸水冲入,然后充分搅动碗中茶水,待茶水产生沫浡即可饮用。
问题一:抹茶为啥非要用春季的嫩茶叶?
原因就是:春茶的品质较高,因为茶树经过冬季3-4个月左右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须会吸收到丰富的矿物质,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也十分强烈,滋味也更加的鲜爽,另外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没有太多污染,所以春季的茶一般是一年品质中最高的。而像是抹茶这样比较高级的东西,当然是选择最好的茶叶来制作了。
个人主页有各种卤菜做法的讲解和卤菜香料配方的分享,定时解答卤菜制作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抹茶不等于绿茶粉,不要混淆了抹茶虽然在颜色上和绿茶粉很像,但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普通的绿茶研磨成的粉,只能说是绿茶粉,并不是抹茶粉,很多人将两者混淆了,那么两者的区别有多大呢?看下面的对比你就明白了。
第一点:茶树种类不同
生产抹茶的树种一般为三个,分别是:菽北,朝日,朝露这三种茶树,这三种茶树的特点是长出的叶子更加鲜嫩,做出的抹茶口感更好。
第二点:工艺不同
抹茶的制作需要10几道工序,包括搅碎,蒸汽杀青,冷却,烘干,梗叶分离,去除砂石,杀菌,快速干燥,研磨,而经过这一系列的工艺后,茶叶会呈现出2500目以上的微粉状,而普通的绿茶粉是没有这么细腻的。
第三点:采摘时间不同
一般普通的绿茶大概在清明节前采摘的品质最佳,而抹茶采摘则是要在五月份,这主要是为了延长茶叶的生长期,从而减少茶叶中苦涩的茶多酚,所以成品抹茶基本没有苦味,而绿茶则有苦味。正是因为抹茶茶叶的生长期更长,所以正宗的抹茶含有更多的氨基酸,而这就会让其闻起来有类似海苔的清香味,而绿茶则没有此味道。
基于以上的区别,抹茶在价格上要远远高于普通的绿茶粉的价格。
个人主页有牛羊肉汤各种做法的讲解和高汤制作经验分享,定时解答调汤制作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抹茶可以作为食材应用于很多美食的制作抹茶无论是从颜色还是香味以及味道上来讲,都是餐饮美食制作中不可多得的一种辅料,其用途很广泛,可以制作各种风味的饮品,像是各种抹茶味的奶茶等,还可以制作各种抹茶口味的甜点,像是各种蛋糕等等,还可以做成冰激凌等美食。
抹茶蛋糕的做法配方
抹茶粉10克,热水80克,鸡蛋4个,低筋面粉60克,细砂糖55克,玉米油45克,柠檬汁4滴
个人主页有一系列兰州拉面制作视频教程和拉面各种配方的分享,本人定时分享:
各种面食做法的讲解,各种卤菜制作的讲解,各种汤类制作的讲解
分享餐饮实战干货经验,讲解专业餐饮知识,关注我教你在家自学兰州拉面,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呦!
抹茶是什么东西?
抹茶(中国古时称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咏叹抹茶的诗篇,“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就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之词。
抹茶味蛋糕、抹茶味冰淇淋、抹茶味糖果、抹茶味饮料……因为颜色养眼口感清新,吃货们总是能在琳琅满目的美食中一眼挑出抹茶口味作为首选。不过,市场上不少抹茶食品里面添加的仅仅是绿茶粉,而为了保证口感和颜色,添加香精和色素成为行业惯例。
采摘下的新鲜茶叶当天杀青干燥,采用的是蒸汽杀青法。研究分别表明,在蒸青过程中,茶叶中的顺-3-已烯醇、顺-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并产生大量的A-紫罗酮、B-紫罗酮等紫罗酮类化合物,这些香气组分的先质为类胡萝卜素,构成了抹茶(Matcha)特殊的香气和口感。所以,覆盖栽培的绿茶并且蒸汽杀青的覆下茶不但香气特殊,色泽翠绿,味道也更鲜美。
真正抹茶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它的制作有两个关键词:覆盖和蒸青。春茶在采摘前20天必须搭设棚架,覆盖芦苇帘子和稻草帘子,遮光率达到98%以上,也有简易覆盖,用黑色塑料纱网覆盖的,遮光率只能达到70~85%。实验证明用不同材质、颜色的物品给茶遮光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饮用抹茶通常按照茶道的方式饮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复杂的规则。
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温(不是沸腾)水,然后搅拌均匀(传统上使用茶筅)。
在茶道中,“浓茶”用4克抹茶,加60CC开水,有点像浆糊状。“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开水。可以用茶筅刷出浓厚的泡沫,非常美丽,爽口。
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去用茶筅点茶喝的人已经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食品,绿色的抹茶食品成为餐桌上绿色的鲜花,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享用。
在手工面中加入抹茶或者绿茶粉,做成抹茶冷面,虽然没有经过高温烘焙,但在晾干面条的过程中,原本翠绿的面条开始发黄,出现了自然氧化的现象,所以在日本,为了延长保鲜期,抹茶一般是半成品的形式,也就是茶片,当要用到抹茶时,才研(成抹茶。
这几年随着抹茶的大热,抹茶类产品的比重迅速上升。如果看到颜色特别鲜艳,呈现翠绿色的糕点、糖果或者饮料,很有可能添加了色素,不建议购买这样的食品。
颜色:抹茶因为覆盖蒸青,呈深绿或者墨绿,绿茶粉为草绿。
味道:抹茶不涩少苦,绿茶粉略苦涩。
香味:抹茶呈海苔、粽叶香气,绿茶粉为青草香。
细度:抹茶细度达6000目以上(2微米),涂在手背上可以全部进入毛孔。绿茶粉100~300目左右,比抹茶粗很多。
抹茶是什么东西?
抹茶是一种古老的茶饮方式,也叫末茶,起源于中国魏晋时期,发扬光大于日本,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通俗地讲,就是将春天摘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做成饼茶储存,使用时先用火烘焙,再研磨成粉用水冲泡。
这里需要主要,有几个关键步骤,一是要用蒸汽来杀青,二是要用天然石磨,三是用沸水冲泡并搅出泡沫。
一言以蔽之,就是将干的饼茶磨成粉末,用沸水冲泡后饮用。
抹茶,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茶,只是饮用方式比较特殊且讲究罢了。
如今,不论是抹茶味还是抹茶色,都已成为年前朋友们的喜爱,尤其是抹茶味,已成为时下流行饮品之一。
那么,抹茶味到底是一种什么味道?
可能喝过的人都会说,主要味道就是绿茶味,其实从大方向讲,也没错,严格来说,抹茶味要更清新一些。
相比绿茶味道,抹茶要清淡不少,在夹杂着绿茶味道的同时,抹茶还会散发出一种绿茶没有的特殊海苔味。
抹茶的原料也属绿茶一种,叫做碾茶,实际上,这是一种初制的蒸青绿茶,经过一番精加工,就形成抹茶。
目前最好的碾茶原料,是来自日本的两种绿茶,茶树的叶绿素非常高,制成的碾茶颜色很绿,加工后更绿。
抹茶的原料绿茶,在采摘前20天,要用大棚遮去95%的阳光,这样做可成倍增加茶中叶绿素和氨基酸含量。
日本学者曾做过研究,茶树遮光与否,对茶叶品质有很大的影响,遮光后的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增加1.5倍。
在采摘当天,要用蒸汽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这样可使茶叶颜色更绿,降低苦味增加青草味,保证了品质。
在魏晋时期,茶农就采用蒸青方式处理绿茶,制成碾茶储存,冲泡碾茶粉末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的日常饮品。
到了唐宋时期,抹茶的制作和冲泡就已非常讲究,拣茶后三洗,然后蒸青,火候控制很讲究,生熟要得当。
宋人是这样喝抹茶的:先将团茶击碎碾末,然后取出两钱用沸水冲泡,等到冲泡泛起泡沫时,才开始饮用。
宋代是抹茶最为兴盛的时期,研磨过程最为讲究,磨成粉后加水再磨,然后用模具造饼茶,最后烘焙储存。
苏东坡也是一位茶道高手,他在调制茶膏时,边加水,边击拂,也就是拍打,用非常娴熟的手法煮水烹茶。
到了明代,抹茶技艺开始衰落,不再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炒青制茶,也就是冲泡茶叶喝,喝完倒掉茶渣。
这也算是制茶工艺的前进吧,毕竟炒青要比蒸青更具香味,人们不用吃茶叶便能品尝绿茶,抹茶就此陨落。
到了清代,抹茶就只能成为一种记忆了,很多的文人墨客,都是通过文献记载来了解古人制作和冲泡抹茶。
尽管抹茶自明代开始衰落,但这种古老的制茶和品茶技艺不但未消失,反而在日本被发扬光大,得到传承。
唐代时,中原茶文化传入日本,宋代时茶道开始在日本普及,宋人的点茶法得以在日本流行,就包括抹茶。
在点茶法的基础上,日本的茶道逐渐形成。至此,抹茶在日本流行,日本人将其发扬光大,形成独特文化。
如今,抹茶文化已经成为日本国粹,尽管日本后来发明的“煎茶道”也很流行,但是抹茶技艺并未因此衰落。
日本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抹茶绿,抹茶饮品充斥在日本的街头巷尾,老字号抹茶铺随处可见,受游人追捧。
在全球,抹茶味是仅次于香草味和巧克力味的第三大饮品味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抹茶的味道兴趣不减。
我国也是抹茶消耗大国,不少跨国连锁餐饮店都在主打抹茶品牌,就连日本的抹茶老字号也在我国有分店。
由此可见,抹茶不论是颜色还是味道,都已成为时下流行品。但需要注意,抹茶与绿茶粉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对原料要求的不同,抹茶是以覆下茶为原料,也就是要遮光,要求的不同带来的是茶品的不同。
抹茶是什么东西?
大家好,我是茶文化爱好者小詹,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抹茶是什么东西?说起抹茶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市场上有很多相关产品,比如抹茶冰淇淋、抹茶糕点等,而且这些加了抹茶的食物往往能卖个好价钱。究其原因就是抹茶的制造成本比较高,也就是说,抹茶比较贵。
也有人说,抹茶粉不就是绿茶粉吗?把绿茶磨成粉,怎么就提升了价格?其实抹茶粉与普通绿茶粉是有区别的,抹茶粉不等于绿茶粉。抹茶粉的用料极为讲究,而且制作工艺很复杂,所以抹茶的外形与内质要胜过绿茶粉。
抹茶是用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而且抹茶的茶树是经过精心挑选与培养的。一般会在采摘绿茶前20天搭设棚架,覆盖芦苇帘子和稻草帘子,也有人图方便,用黑色塑料纱网覆盖的,覆盖的目的是为了遮荫,来改变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等环境因素,让茶叶香气品质更好。
抹茶的要求比普通绿茶更严格些,不仅追求更高的颜值,还要减少绿茶的苦涩感,抹茶粉富含氨基酸,所以说抹茶的苦味很少,喝起来很鲜爽。再者就是使用点茶手法,抹茶粉点出来的茶的泡沫会非常多,而绿茶粉非常少。
点茶是唐、宋代的一种沏茶方法,鼎盛时期实在宋代,宋朝人喜欢斗茶,追求极致的点茶技艺。在宋朝,点茶是朝廷官场待下之礼,点茶也是那时的时尚活动,文人雅士喜欢,市井百姓也喜欢,宋朝皇帝宋徽宗还写了《大观茶论》,里头有一篇专门描写点茶手法。
不过那时的抹茶粉一般都是现磨的,宋代已经有成熟的蒸汽杀青工艺,先将绿茶通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等一系列工艺制成饼茶(在宋代称为团茶)。然后当你准备要点茶的时候取出之前制作好的茶饼,可以撬下一部分茶饼,放在炭火上烤,烤好之后就用磨具将茶饼磨成粉,就制成了抹茶粉。
然后将抹茶粉投入茶盏中,再注入沸水,接着用茶筅充分搅动,一般最少要搅上七八回,直到将茶末调成浓膏状。总之,点茶手法非常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进一步了解点茶文化。
点茶是在宋代发展至顶峰,而后朱元璋废团改散,制止上贡团茶,改上贡散茶,所以点茶随着团茶一同没落下去,明清开始流行清饮,这一饮茶方式也影响至今。抹茶是起源于中国魏晋时期,唐朝人虽然也有点茶,但那时主要流行煎茶,而到了宋代,点茶才真正崭露头角,后发展至顶峰。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也有抹茶,而且日本很重视茶道。日本抹茶是从我国传入的,有一种说法是,被称为日本的茶祖的荣西禅师将相关茶文化(包括点茶)传入日本。日本人很喜欢抹茶,但它确实是我国发明的。
而如今我们一般都是喜欢清饮,几乎不见点茶的人,甚至现在年轻人连喝茶都不怎么愿意了,更别说点茶这一古老且复杂的饮茶方式。
不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也不能一直缅怀过去,更要朝前看,要与时俱进。点茶宋代的主流饮茶方式,也是古代茶艺的主要代表之一,在那时很流行,但我们不必要求人人要复古,人人学会点茶技艺。
因为当下社会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人们几乎都在忙着工作与学习,没有太多时间去点茶,所以清饮是如今的主流,简单的泡一杯茶就很知足了。
当然有条件的人或者对此感兴趣的人可以去研究古人的饮茶方式,煎茶也好点茶也罢,散茶也好抹茶也罢,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无可无不可,因为它们都是我们陶冶情操的方式。
文|小詹茶肆(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更多精彩茶知识,欢迎关注【小詹茶肆】
以上就是小詹的浅见,欢迎大家指正。
抹茶是什么东西?
提起“抹茶”很多喜欢甜点的小伙伴眼前一亮,确实现在人们接触抹茶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各式甜点和一些饮品了。一些原本比较甜腻的糕点,只要加入了抹茶,都会变得比较清新、淡雅一些,下面我们就说说抹茶是什么、抹茶是怎么来的。
对于抹茶一些人的印象好像是日本的特产,尤其是日本的宇治出品的更为著名,其实呢抹茶是诞生于中国的。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抹茶的雏形,古时候称之为“末茶”,就是把绿茶磨碎之后冲泡饮用,比较得皇族贵胄达官贵人们的宠爱。
而到了宋朝时期“抹茶”已经算是进入了民间了,那个时候民间就有流行“点茶”的方式。就是将饼茶或者说团茶碾碎,然后放在碗里用微沸的水冲点碗中的茶,这个时期还发明了茶筅(xiǎn),就是有点类似打蛋器似得东西辅助碾碎抹茶的冲泡。在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禅师把点茶的冲泡方式传回日本,深受欢迎,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擅长把很多事情做到极致的民族,于是日本的抹茶就开始蓬勃发展。
那为什么后来国内不见抹茶,反倒是日本抹茶的发展越发壮大了呢?这一切在明朝发生了转折,与之相关的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皇帝美食家”之一的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据说朱元璋认为茶道算是权贵的奢靡浮华表现,所以下令废除团茶进贡,禁造团茶,结束了饮用末茶(抹茶)为主的习惯,慢慢人们也习惯了饮用芽茶。更为主要的是制作“抹茶”的关键茶具“茶磨”等也因为长期没有用武之地而废置,慢慢消失了。
那么抹茶究竟是怎么做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提前一个月左右遮阳的茶叶(为了减少皂苷、丹宁含量)直接用蒸汽杀青,不同于一般绿茶的“炒青”或者“烘青”,虽没有那么容易逼出茶香,但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叶绿素等;然后不经过揉捻直接烘干制备成“荒茶”冷冻待用;需要的时候再取出去掉叶柄、叶脉、粗切之后,进行碾茶的阶段,整个加工过程都需要保持比较低的温度(19°左右),才能保证抹茶的味道纯正以及活性成分不大量损失。
所以真正的优质抹茶的价格是很贵的,有些低成本的产品大多是用绿茶粉跟其他东西来做的。两者的区别大概有:抹茶呈现深绿或者墨绿色,绿茶粉多为草绿色;抹茶不涩但是微苦,而绿茶粉是略带苦和涩的;抹茶的香气有点类似海苔、粽叶一般,而绿茶粉则是偏青草的香气;粉末细度上抹茶粉末的细度至少是绿茶粉的大约20到60倍,如果可以对比观察还是十分明显的。
以上就是关于“抹茶”内容了,欢迎小伙伴们补充、说明,大家有哪些喜欢的抹茶甜点也可以介绍给我们哦。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的趣闻轶事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个关注和赞,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哦!
抹茶是什么东西?
抹茶是什么东西?
抹茶不但可以直接饮用,还可以做成各种食品,它特殊的香气和风味迎合了新时代大众对食品消费的需要。市场上抹茶食品层出不穷,常见有抹茶月饼、抹茶巧克力、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等。
抹茶等同于绿茶吗?抹茶是什么东西?让超哥告诉你。
答案抢先看:
抹茶是用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磨成粉的绿茶并不等同于抹茶。
【抹茶的起源】
抹茶起源于中国的隋朝,在宋朝形成了寺院抹茶茶艺(点茶)。
但自明朝以来,中国开始流行用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点茶便告失传,传统茶磨也随之绝迹。抹茶随日本随遣唐使进入日本得到大力发展。
【抹茶的制作工艺】
抹茶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在日本称作碾茶,制作关键是覆盖和蒸青。春茶在采摘前20天必须搭设棚架遮光。采摘下的新鲜茶叶当天采用蒸汽杀青法。
蒸青过程中,茶叶中的顺-3-已烯醇、顺-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并产生大量的紫罗酮类化合物,它们构成了抹茶特殊的香气和口感。
严格意义上,抹茶应该是用天然石磨研磨。之所以用石磨来研磨,是因为材质不易导热,能确保研磨过程中的温度环境相对稳定,而相对恒定的低温能最大限度保持抹茶中的活性物质[1]。
抹茶在显微镜下呈现为“不规则撕裂状薄片”。
【营养价值】
抹茶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蛋白质、芳香物质、纤维素、维生素C、A、B族等,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钠、锌、硒、氟等近30余种。
通常人们饮茶时,只能喝掉溶于水的成分。茶叶在水中的有用物质浸出率不到35%,而不溶于水的营养物质则浪费掉了。
抹茶的食用方式是吃茶,即把茶叶中的成分全部摄入。
抹茶的粉质极为细腻,易被人体吸收。不仅能利用茶叶中可溶的色香味成分,还能利用难溶的叶绿素、蛋白质和粗纤维素等物质[2]。
研究表明:
一杯抹茶的营养相当于同样一杯冲泡绿茶的30倍之多[1]。抹茶的纤维素是菠菜的52.8倍。
【抹茶鉴别】
目前,抹茶还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只有企业标准。
市场上所见的抹茶并非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抹茶,大部分只能称之为绿茶粉,有意无意之间误导了消费者。其原料基本上都是普通的炒青,使用的是金属粉碎机。
抹茶和绿茶粉由于本质的区别,价值截然不同,在国际市场上,抹茶的售价比绿茶粉高几十上百倍。
市场上的抹茶和绿茶粉混淆,鉴别时候需要注意:
1. 颜色:
抹茶因为覆盖蒸青,呈深绿或者墨绿,绿茶粉为草绿。
2. 味道:
抹茶不涩少苦,绿茶粉略苦涩。
3. 香味:
抹茶因为树种,栽培,加工的特点,呈海苔、粽叶香气,绿茶粉为青草香。
4. 细度:
抹茶细度达6000目以上(2微米),涂在手背上可以进入毛孔。绿茶粉100—300目左右。
欲知更多食品知识,欢迎关注超哥话食!
参考文献
[1]来明乔,万景红. 抹茶的特点及在食品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 2) : 343~344.
[2]付杰,夏小欢,黄磊,李腊梅,裘君琳. 抹茶产业的现状和前景展望[J]. 蚕桑茶叶通讯,2017,(01):17-20.
作者:阮君 赵力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