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一统以后,封建制度消灭了,而周公孔子还受当时人的崇拜?

这个问题是不是提错了?怎么与历史相差甚远啊?

秦灭六国归统一后,建立的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制度的国家,怎么封建制度被消灭了?把人搞糊涂了,平台怎么能将这样有低级性错误的问题通过并发布于平台?

秦实现天下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有效控制全国,除了统一文字、统一法令、统一度量衡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认识,也就是说在意识形态上用一种文化思想来武装人们的思想是势在必行的。而在秦国统一天下后,周公和孔子的思想及其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百家争鸣的发展后,本身最有被易于接受、有服务于统治的功能,所以,秦统一后人们推崇周孔子的思想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

为何秦一统以后,封建制度消灭了,而周公孔子还受当时人的崇拜?

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根本

为何秦一统以后,封建制度消灭了,而周公孔子还受当时人的崇拜?

你这问题本身就是问题。

中国社会形式的划分,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共分为五个阶段:

其一为为原始社会,是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及以前时期。其二为奴隶社会,指夏商周时期。其三为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时期最为漫长。指秦一统后,确立封建制度,一直到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都属于封建社会。其四为半封建半殖民时期,1840爆发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其五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所以你说秦一统后,封建社会消灭是不对的,应该是奴隶社会消灭,封建社会建立。

至于你问的为什么周公孔子依然受到人们崇拜,这个实际上无关社会形式,主要乃是他们生前的作为和思想决定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者,他的学说在整个封建社会影响巨大,可以说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指导,所以他先后被历代帝王加封。而周公则是孔子最为崇拜的先贤,孔子最推崇的就是周公时代,据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所以说自秦一统之后,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周公孔子就更受人崇拜了。

个人认为,就是这样。

为何秦一统以后,封建制度消灭了,而周公孔子还受当时人的崇拜?

一、首先明确分封诸侯各自独立分邦自治的制度是诸侯及其卿士氏族将庶民圈定劳作或侍奉的视为私有财产、战利品和劳动工具的奴隶,因此西周以前为奴隶制。其政治上是奴隶主霸有一切的强者为盟主的部落联盟。

二、秦统一以后废井田,改农奴为自主自耕的农民,改统治者的全面占有为征收税赋;废分封立郡县,改分散、分权、各自掌兵各自立国为中央集权下的统一兵权和派行政官员分级掌控而实现大一统。其形制更适合马克思主义所划分的封建社会形态(此处仅点其要不做详述)。

三、起源于西周由周公所制的周礼后被孔子口头转述。当时周王室所针对的主要目标是分封后的诸侯绝大多数是文武二王的姫姓子孙,因此其周礼便是以忠孝为核心的一套礼制、礼法、礼仪制度。分国者既是兄弟儿孙,对王室尽孝道便是孝祖、孝父,同时也是忠君、忠国。因此,此礼制呈显明的氏族伦理的家、国一体的特点。

四、秦制无异是经战国酝酿后的对西周制度的大突破大变革。但唯一高層皇室至上的一姓一家独大的氏族权势未变,而其下层基础虽改奴隶为农民,但因农耕固定集聚的特点,其姓氏宗族秩序成为其巩固统制的基本要素,所以其周礼继承者的儒家在汉武便被接纳,说是“独尊″也因儒掌握着话语权而有自抬之意,实则是大一统的一姓政权是法儒并用、内法外儒并多方合一的,所谓儒也是已经改造(阉割)了的、向法靠拢、适应皇权需要的“儒”了……。

为何秦一统以后,封建制度消灭了,而周公孔子还受当时人的崇拜?

秦统一之后,封建制度还没有完全消灭的,刘邦他分封子弟去各地就是封建制度。至于周公孔子为啥还受到当时人的推崇,主要原因是社会秩序的重构需要儒家

秦朝一统天下之后,他就需要面临如何整合六国的问题。因为春秋战国时间比较长,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文字,价值观,甚至习性。比如楚人、齐人、鲁人他们的价值观都不一样的。

这就好比你手中有堆沙子,这些沙子是一盘散沙,怎么办?

强力捏之,使之成团。

秦朝就用“秦法”作为强力,然后通过很多手段努力将其捏成一团,不过秦朝整合差不多完成时,陈胜吴广举旗,接着就是秦灭亡,然后楚汉相争,刘邦夺得天下。

刘邦建立的西汉此时面临的不是整合的问题,因为这件事情秦始皇已经干了,他需要面临的是已经整合的老百姓之间的价值观如何重建的问题。

比如周人喜欢做生意,重商,燕赵之人好义,鲁地好儒,齐地也十分重视商业。每一地都不一样,那怎么样的价值观让这些人都能接受呢?

这是西汉统治者需要面临的问题。

西汉立国后那几十年一直在探索,一开始索性采用黄老之治,无为之治,让老百姓自由发展,各自发展。当经济稳定后,刘氏坐稳江山之后,这帮人觉得放任终究不是办法。

所以在汉武帝初期就出现“黄老”与“儒家”之争。

汉武帝认为不能如此放任,应该建立一个“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这样的价值观,一切围绕刘氏展开。虽然这句话是刘邦说的,但价值观已经摆在那里了,刘氏必须得高高在上。

此时儒生发现自己有用武之地,孔子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们就将臣臣,子子拿过来,将君君父父拿掉,重新组合成汉儒,也就是以忠于刘氏的学说。

这样孔子就被重新抬出来,成了崇拜的对象。他们宣称自己学说来自孔子,事实上他们也是儒门之后,只不过是取了孔子的一部分观点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忠于皇权的学说。

比如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主要代表。

孔子讲究的是君要守位,臣也要守位,到了汉之后就变成将臣神化成天之命,这样天子就成了无错方了,那有错的就是臣子了,他们只取臣子要守位,要死忠。传递到家庭就变成只要儿子讲孝,却不要求父母讲慈了。或者对君、对父还有要求,但是那些要求是轻飘飘的,臣、子的要求是很重的,伦理等压力远远大于君、父。

孔子时期的君君臣臣实际是阴阳平衡,经过改造之后就变成一种三角形的结构,君在最上端,臣居末端。家族、家庭的结构都如此。丞相也不再是代理人的角色,而是君之臣子,君直接治理天下。

这也是儒家为什么一直受到王权的器重,并且大力推广的原因。儒家将家庭和社会的伦理进行重建,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这结构一用就是几千年。事实证明汉儒之后这些东西是有用的。

题外话,学习儒家应该习孔子之时的观点而不是西汉及之后儒家之观点,或许那样才能真正理解孔子。这仅仅是知常容的观点,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儒家被抬上来了,孔子自然必须在神坛上,而且不断被神话也是必然之事。

为何秦一统以后,封建制度消灭了,而周公孔子还受当时人的崇拜?

这个问题好奇怪啊,秦一统以后,带来领土的统一,文字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所以说秦在历史长河中的贡献是比较大的。

怎么会不尊周公孔子啊?别说以前,就是到明清甚至到现在还在行周礼,尊孔孟。以周礼治理国家,历史上有几个朝代达到顶级辉煌。所有的读书人都遵循着儒家思想,修身,齐家,平天下!才早就了一代光彩夺目的历史成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