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近发布的刀片电池在行业内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你认为它有哪些技术优势?

众所周知3月29号比亚迪发布了刀片电池,刀片电池的出现可以说给整个新能源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它的安全性,长续航能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出现弥补了普通磷酸铁锂电池的短板,如单体电芯能量密度低,续航能力短等;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很可能改变未来新能源领域的格局。

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的博弈一直在进行;三元锂电池凭借强大的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获得了续航能力上的优势,但不足之处则在于正3价态的钴与镍极不稳定,很容易在电池包受到冲击时导致自燃,而一旦自燃后果严重(去年出现过几辆三元锂电池汽车自燃的例子,使得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受到质疑);而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则在于稳定性方面,由于正3价态的铁离子相对稳定以及自身的结构使得磷酸铁锂在安全性方面有绝对的优势,而短板在于磷酸铁锂单体电芯能量密度低。

随着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研发成功,很好的弥补了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低的短板,而又把安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所以本身就拥有辆好的稳定性,而扁平化设计的单体电芯可以让更多的表面积接触到冷却液或者是热交换器。由于是直列式排布结构,配合高温绝缘陶瓷防护与隔烟通道,使得刀片电池在安全性方面做到了极致。

如上图所示,针刺测试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将温度牢牢控制在60度以内,并且做到了无明火,无烟;而普通的磷酸铁锂电池虽然也做到了无明火无烟,可温度却高达400度;至于三元锂电池被钢针刺破的一瞬间,就迅速开始燃烧冒烟有明火,温度更是超过了500度,所以在安全方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表现优异。

其次就是在能量密度方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短板在于单体电芯能量密度低,但刀片电池扁平化的设计使得电池包在不增加体积的情况下可以填入更多的单体电芯,使得空间利用率极大的提高,也使得能量密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采用刀片电池的空间使用率可以轻松达到60%以上,如有需求空间使用率甚至可以突破80%;虽然大幅度增加了单体电芯数量,可由于全新的电池包设计,比如取消了普通电池包上的多个组件,如各个模组的侧板,端板,加固件,以及横纵梁等等,很好的进行了减重;从而使得刀片电池在实现了能量密度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有很好抑制了自身的重量。

比亚迪最近发布的刀片电池在行业内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你认为它有哪些技术优势?

前几天看到了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针刺测试”的视频,相比于三元锂电来说其表现还是非常抢眼的。

针刺测试简单来说就是用钢针刺穿锂电池模块,然后测试其稳定性。作死拆过锂电池单体的朋友们应该知道,锂电池内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在我们外行看来就是一层层电极材料跟纸一样一层层叠起来的,中间是隔离膜,两侧分别是正负极。这种结构如果被刺穿后正负极就短路了,电池内部有多少能量那就瞬间全给释放了,极易引起车辆自燃。但锂电池自身原理决定了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应对针刺,只能是不断加大外壳强度来保护电芯,所以说针刺测试被称为是锂电池的噩梦。

这个是三元锂电池的针刺测试,电光火石,基本上是刺穿瞬间就发生短路了,导致电压直线下降,电池内部电流剧增,产生很大的浓烟的火光。所以说家里不用的手机电池最好不要让小孩子随便玩,提前扔掉最安全。特别是已经鼓包的电池,更容易被划破。

上面这个是刀片电池的针刺测试,钢针刺穿电池后电压几乎没有下降,而且整个视频里能看出刺穿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这种稳定状态。

所以我觉得要说技术优势的话可能有这几点:

1、更加安全,毕竟新能源汽车自燃的问题已经让很多车主犯嘀咕了。

2、增加了体积能量密度,相同空间内可以容纳更大容量的电池,增加续航里程。

3、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组件,电芯可以更规则地排列,有助于散热提升温度一致性,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比亚迪最近发布的刀片电池在行业内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你认为它有哪些技术优势?

3月29日比亚迪发布的刀片电池,让新能源汽车领域感到惊奇,因为大家都觉得三元锂电池或者是固态电池才是未来趋势,就算是成本高昂的氢燃料锂电池,也应该更能进入企业研究的思路中,为何比亚迪却再次回到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中?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比亚迪“汉”的推出,让大家意识到了刀片电池或许也能成为攻克瓶颈的一条路,因为刀片设计扁平化的布局,可以更多更合理的放置车内,电池组的效率也更高。比亚迪认为这是颠覆性技术,有点刀片战三元的意思。 发布会上,比亚迪透露刀片电池两大优势之一是超级强度。刀片电池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解决了固定问题和强度问题。空间利用率达到60%,比传统方式提升了50%,原来400公里电池能跑600公里。磷酸铁锂电池的一大优点就是安全性更高,通过阵列的方式排布在一起,就像“刀片”一样插入到电池包里面。一方面可提高动力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增加能量密度,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电芯具有足够大的散热面积,可将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外部,从而匹配较高的能量密度。这也算是很具有突破性的,根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来看,刀片电池拥有超过300项专利,能量密度提升50%,这些是已经实现的,并没有夸大其词。 跟比亚迪此前的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刀片电池”的升级重点在于该电芯可实现无模组,从而大幅提升集成效率。比亚迪率先推出了领先地位的刀片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算是抢得了先机。对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也有着很强的加持作用,而寄予厚望的比亚迪汉,或许真的能成为抗衡特斯拉的利器。

比亚迪最近发布的刀片电池在行业内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你认为它有哪些技术优势?

比亚迪发布的刀片电池是新能源领域的创新,解决了传统的三元锂电池热失控问题,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升级版,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存储能量密度不如三元锂电池的难题,可以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是结合了三元里和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刀片电池显然与其它电动电池相比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而比亚迪刀片电池的技术优势非常多,经过针刺测试后三元锂电池出现热失控存在爆炸和起火的风险,磷酸铁锂电池虽然没有燃烧但温度较高,只有刀片电池没有任何异常表现,温度适中,说明刀片电池安全性高。并且刀片电池将电池包的整体空间利用率提高到了60%,在保障电池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电池的寿命,重要的是比亚迪还有长续航优势,续航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百里加速达到3.9秒,目前市场上传统新能源汽车续航都是在600公里以下,基本上都是搭载三元锂电池,显然比亚迪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

因此,比亚迪刀片可以说在新能源领域开创了电动电池技术创新先河,解决了消费者在购车时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高续航和长寿命的担忧,并且特斯拉近期发布的长续航动力电池还是以三元锂电池为主,就证明了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电池技术的创新已经赶超了特斯拉,刀片电池将越来越受消费者追捧。

比亚迪最近发布的刀片电池在行业内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你认为它有哪些技术优势?

题主是一位非常关注新能源发展的科技爱好者,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新。我试着解答一下。

以前有个词,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弯道超车”;最近有一个词,是“换道超车”。这两个词都是自主品牌车企喊出来的,一字之差,体现的想法完全不一样。这个你们细品。

想必大家都知道,传统燃料汽车,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还是有较大差距,主要集中在三大件上面,国外如BBA,丰田本田,大众等,发展了数十上百年,有很多的技术积淀,国内企业也是在奋起直追,尽管差距在缩小,但还是非常明显。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全球叫得最响的要数特斯拉,而在全球范围能和特斯拉叫板蓝根的,也就比亚迪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以领跑者的身份示人。

比亚迪发布的刀片电池,目前来看属于全球领先。刀片电池有目前三元锂电池没法比拟的优势,采用结构稳定的磷酸铁锂材料,安全性高;电池包,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结构元器件少;循环寿命长,循环充放电3000次以上,可行驶超过120万公里。长续航,单次充电,可续航600km。电芯内部短路时电动车燃烧的主要因素,比亚迪刀片电池进行最为严苛的针刺测试,模拟新能源电池组在受到外力物质侵入电池,没有出现电池爆炸等现象。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优势,下次再给大家讲解。欢迎关注鲤鱼侃车。

比亚迪最近发布的刀片电池在行业内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你认为它有哪些技术优势?

3月29日,比亚迪正式发布刀片电池,此次被正式命名的刀片电池即去年王传福在比亚迪年中业绩交流会上提出的“超级磷酸铁锂电池”。值得关注的是,能满足电动汽车600公里续航的刀片电池,并不是三元电池,而是被高续航放弃的磷酸铁锂电池。不同的是,这款“超级磷酸铁锂电池”,放电倍率将大幅提升,寿命长达8年120万公里,成本还可以节约30%,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将提升50%。

首先,与主流三元锂电池相比,比亚迪“刀片电池”在续航里程不输的前提下,具有压倒性的安全优势。由于三元锂电池,经常性的会发生短路导致的自然,所以大家可以说对于电动车自然讳莫如深。然而比亚迪电动车却很少看到有自燃,尤其是电池导致的自燃。

除了安全性和续航里程之外,比亚迪“刀片电池”还对整车价值有实实在在的提高。由于磷酸铁锂材料具有可逆性强、温度一致性均匀和散热效率高等天然优势,比亚迪“刀片电池”拥有充放电3000次以上,行驶120万公里的超长使用寿命。这基本上意味着消费者在一部车的生命周期内实现了电池免更换,大大提升整车的使用价值。同时,比亚迪“刀片电池”的扁平化设计还为车内空间提供更多的灵活性,提升驾乘体验;而“刀片电池”的叠片技术和蜂窝铝板结构也进一步提升电池包的强度,从而提升整车强度和品质。

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大量生产装配将减少对于像钴、镍等稀有金属的使用。在安全、高续航和长寿命的基础上做到减少对于稀有资源的依赖和消耗,不仅更加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初心,更是动力电池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