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为什么宝马、大众、可口可乐、百事能在东北投资?
身为一个沈阳人,看到这样的问题、忍不住的一阵心酸;的确我们不否认,这几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确在衰退,但这种问题是怎么造成的?沈阳曾被喻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三省在建国初期曾担负着全国的能源、工业供应,如今这个长子把住在南方的弟弟妹妹都拉扯大了,自己老了、资源枯竭了,弟弟妹妹不照顾这位老大哥也就算了,我们可以自给自足,又何必如此恶语相加?
建国初期,沈阳是全国、全亚洲工业最发达地区,被誉为东方鲁尔,这个时期南方地区有什么?恐怕连一个灯泡都造不出来!长春被誉为亚洲第一都市,连公厕都实现自动冲洗了,即便不起眼的四平,也被称作东方马德里;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改开之初,东北经济环境、投资环境是碾压全国其它地区的,所以大众不到东北投资,难道去深圳?去深圳造渔船么?那个时代深圳还是渔村,没有筹码让大众去那里投资!所以大众第一站选择了上海,而第二站于91年选择了东北,这个时期东北的经济依然位居全国领先地位!
外国车企入驻中国的条件咱们国内有这种要求,那就是任何国外车企如果想在咱们国内生产车辆,就必须与咱们的自主车企组成合资单位后才可生产,那个时期咱们国内的车企一共才几家?一汽、上汽、以及二汽(东风),所以这些外资车企根本不可能有选择,上汽选完了、剩下的就是一汽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在那个时期是有足够的硬件基础的,比如沈阳有金杯,所以宝马选择合作伙伴必然是沈阳,因为那个时候沈阳的经济虽然在倒退,但也只是刚跌出前10;所以宝马与金杯于02年合资(沈阳GDP全国14),所以大众也好、宝马也罢,它们在东北建厂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那个时期东北的经济环境很强大,只不过最近这些年逐渐衰退了!所以思考问题请全面一些,现如今的东北投资环境可能不再理想,但是当年的东北的工业基础远比南方强太多,东北原住民很少、大都是闯关东过来的(鄙人祖籍临沂),即便这样东北的人口也少的可怜,全辽宁人口数甚至不如南方一个大型城市多,所以改开红利我们拿不到多少,人口数量就是振兴的重要参数!其次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众多,员工的退休金就是一笔惊人的数字,很多老一代国企员工的退休金还是由地方财政承担,东北的老国企员工太多了,所以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不知道何时产生的,不过在几十年前,能来到东北工作、生活也是一种幸福的,只不过物是人非!无论是大众、宝马选择合资的时候,都是在东北经济强盛的时候来的,所以那个时期是投资抢着过山海关,而现在东北经济下滑,才给了别人挖苦的机会!实际就是这样,如果建国之后东北能按照某位高先生的预想搞自治、而不是支援全国,那么现在东北的经济将会是全国最强的地方,只可惜历史不可重来!所以现如今东北老了、资源枯竭了,南方的弟弟妹妹即便不愿意赡养他,也请别去挖苦他,东北为共和国做的贡献太大了,已经把自己累倒了,这个时候再去挖苦他,是不是太残忍了?
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为什么宝马、大众、可口可乐、百事能在东北投资?
听说过“招商引资”吧?它们就是这么来的,对于大型知名企业,各地方政府都会出台很多优惠政策,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甚至于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这些知名大企业的到来,可以拉动当地的经济,起到龙头企业的作用,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的政绩。
但对于中小型企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个地方人文环境的优劣,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被真正体现出来。地方政府不可能给中小型企业,与大型知名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同等的特殊关照,说白了就是那些大型企业享受着保护,或者说因为其影响力巨大,而没有人敢随意招惹。中小型企业是得不到特殊关照的,更谈不上什么优惠不优惠了。
大型企业尤其是国际知名企业投资,在当地领导的直接关心下,所有部门都是一路绿灯放行,中小型企业投资就不得不面对各项规章制度了,在有些人文环境差的地区,不要说什么绿灯放行了,各种红灯吃拿卡要就应付不过来,所以用大型企业来举例子,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这种现象并非东北独有,中国还有一个省份,被投资人称作“关门打狗”的,投资没进来的时候放低身段,会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当你的钱已经投入进来以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早年甚至最终逼的香港女商人跳楼,在全球华商中造成了恶劣影响,这只是当年的一个案例而已,投资打了水漂的不知道有多少,直到近些年才有了改观。
一个地方人文环境恶劣,对投资者信心打击最大,前些天去中部省份的一个地级市开会,全市人口六百多万人,也算是有一定规模的城市,而且比邻其省会,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优越。可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在当地购物发现一个问题,除了有规模的大型超市以外,大部分商店不支持信用卡支付,而且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会议期间我在酒店为女友定房间,前台居然不能刷信用卡,只能用借记卡里的现金支付,这在人文环境好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
我逛过当地的水果超市、烟酒专卖店、社区便利店,还去某手机品牌店买充电线,没有任何例外的都不支持信用卡,刷卡只能用借记卡支付,收款方全部都是个人账户。现代经济社会不遗余力的刺激消费,可是这个中国腹地的地级市,信用卡消费居然处处受限。由于早就习惯了信用卡支付,每次出门都带少量现金用于小额度支付,以及临时应付一下紧急情况,绝大部分消费都是信用卡。可是这次居然把我难住了,会议前后十天时间,可是第三天我的现金告急了,后来没办法只能舍近求远,买烟都得去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超市。吃饭只能现在美团上找,就是为了可以信用卡支付。
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人肯定会心理不舒服,但看了我前面说的遭遇,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除了地域黑的因素,自身就真的没问题?
这里说明一下,有人质疑我为什么还在用信用卡,而不是和微信与支付宝绑定。的确那里的支付手段与全国一样,都是微信和支付宝,可是大部分或者说绝大部分商家,收款账户都是个人账户,这样与微信和支付宝绑定的信用卡就不能支付了,只能选择借记卡上的现金支付,好比去小摊吃早餐,同样用微信支付,但不支持信用卡
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为什么宝马、大众、可口可乐、百事能在东北投资?
“投资不过山海关”本身就是伪命题。首先,东北城市化水平要远远高于关内,城市化带来的是GDP高速的增长,东北是全国唯一不需要搞城市化的一个地理单元。
其次,其次投资产业结构,让关内觉得东北投资困难。关内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是粗放型企业,高能耗,高污染,产品附加值较低。这样的企业在东北难以立足,至少环评就过不去。像华晨,宝马这样的企业产业附加值较高的企业,是比较受欢迎的。
所以,不要老吵吵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一伪命题。想想华晨,宝马能立足,你的企业为何无法立足?想想都是谁在吵吵投资不过山海关?
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为什么宝马、大众、可口可乐、百事能在东北投资?
这问题我给个关键答案吧,其实不是投资不过山海关,而是看什么投资再决定能否过山海关。
如题主所说的,宝马、大众、可口可乐、百事这些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在华的工厂主要业务也是在华的。
就以宝马为例,宝马有德国工厂、中国沈阳大东和铁西两个工厂、南非工厂、北美墨西哥工厂。这些工厂所销售的地区是不一样的,中国工厂生产的宝马汽车主要面对的客户是大中华地区,也就是沈阳的宝马工厂生产的汽车主要都是内销并不需要大量出口到欧洲美洲等地。
剩下的这些外资大工厂也都是如此,在中国的工厂如果只需要负责中国地区的生产,那自然会有可能选择东北地区。但如苹果手机这样,中国工厂要负责全球生产的,那只会选择东南沿海地区。无他,海运成本而已!如果你打开世界地图就会发现,整个中国如果说哪个省海运离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最近的话,那非广东省莫属了。东南亚、澳大利亚、印度、中东、北非、南非、地中海、西欧、南美洲,可以说全世界80%以上的地区连接中国如果走海运的话,那广州港都完爆中国其他地区的任何港口。
我在说一组数据,东北辽宁的大连港发一个集装箱到广州港,需要十天左右的海运时间,以及一个集装箱4000左右的运费。换个说法就是,去全球80%以上的地区走海运从大连出发都要比广州出发慢上十天左右,还要一个集装箱多花四千元,同理从全球80%以上的地区海运到中国,到广州都比到大连更快更便宜。
你如果是一家工厂主,你的客户如果有一部分在海外,或者你的原材料有一部分要从海外进口,你把工厂是设在广州还是大连?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利润本来就不高,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那都是要精打细算的,一个集装箱差四千块,长年累月下来那就是几十万几百万的差距了。以上还只是算了大连港和广东港的运输成本差距,东北三个省可就一个大连,而大连又多山地形,离大连最近的大城市沈阳路上距离400公里,远一些的黑龙江哈尔滨那路上距离都有快一千公里了。你要是在哈尔滨开个工厂,客户要是有一部分海外的,光是把商品装上船,路上到海港的运费就够你吐血的了。
所以投资不过山海关是不对的,要看你投资的是什么,以及你的客户在哪里。如果你建这个工厂主要销售的客户是中国长江以北的这些省份,包括俄罗斯远东和日韩等地,那在东北建厂是没问题的。可如果你的客户或者供应商主要在长江以南,或者在海外,那你的工厂还是设在东南沿海更好一些。
就以服饰为例,棉麻等原材料的主要产地都在南方,那边一年两熟,而东北一年一熟土地只适合种粮食。做布匹的工厂自然要在南方建厂,可以就近从农民手里收来棉麻等织布,生产布匹的工厂在南方了,那给布匹印染的工厂自然也要靠近织布的工厂,这样就可以就近收购布匹印染。最后做成衣的工厂自然也要就近建厂,收购印染的花布做成衣服了。做成衣的在南方了,你要是做纽扣拉链的要不要在?你给纽扣拉链做配套原材料的供应的要不要在?你要在沈阳建个成衣工厂,你为了选样都要大老远的坐飞机过去,选好了花色和布料,又要从南方大老远的运到沈阳。等你做好了衣服,跟南方那些成衣工厂一比,除了销售到东北地区或者北方一些省份的运输成本会低一些,销售往南方地区或者海外的运输成本只会比对方更高,你这样的工厂要是能不被南方的工厂挤死都是厉害的了。
所以投资过不过山海关,要看你投资的是什么,你的产品附加值是否够高,你的原材料和供应商都在哪,你的客户群主体都在哪。人家做宝马的一台车都十几万几十万的赚,那点运输成本就是毛毛雨,着急的时候零件都直接飞机从欧洲空运到沈阳,一句话利润高不差钱,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上去了大不了一台车多卖个一两万,一样不影响销量。你一件衣服拿货价多个十块钱试试,马上就能跑掉一堆客户,大不了拿你家衣服样子找南方工厂代工。东北看似临海,实际上东北三个省加一起算得上大港口的就一个大连港,营口勉勉强强也能算一个,偏偏这两个港口离东北其他城市的路上距离都不算近。所以不说辽宁,就吉林和黑龙江跟西北内地实际也没什么区别,去韩国和日本,山东省都比东北近。东北也就离俄罗斯远东是比中国其他省份近,可俄罗斯远东毛都没有,经济烂人口稀少。
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为什么宝马、大众、可口可乐、百事能在东北投资?
哈哈哈哈哈,作为东北人,我要告诉你,真的投资不过山海关!
不多说什么,简单说一个例子,
你问题中第一说的就是宝马,沈阳华晨宝马,合资大型车企,目前是辽宁政府和宝马合资公司,
可你知道这个华晨宝马以前是谁的吗?
仰融!华晨宝马是原东北首富仰融的公司!
仰融因为顶撞辽宁省委领导,被抢了公司,要判刑,被迫逃亡政治避难美国!仰融在美国又开了一个汽车公司主要做EB-5
因为你知道的原因我不敢多说,你自己百度仰融,了解一下,
投资不过山海关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口头禅,是精英企业家的共同心得!
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为什么宝马、大众、可口可乐、百事能在东北投资?
这句话杀伤力极强,随之又衍生出:旅游不过山海关、炒股不过山海关、读书不过山海关等等说法,山海关似乎已成天堑。
这句话的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在网络上看到了众多关于此话有理的解读,无非是说东北商业模式落后、人才匮乏等等,甚至还有很多人煞有介事的讲述自己在东北折戟沉沙的经历,最后把问题的所在指向东北人的品德,认为东北人缺乏商业精神,直白的讲就是懒惰加不讲信用。
这些人言之凿凿貌似有理,但东北人真的如同他们所说那般不堪吗?
身为一个在南方工作和学习过的东北人,我不能否认东北经济发展缓慢的现实,但同样也不容别人诋毁东北人。就在此时此刻,有多少人在田间劳作,有多少人走在上班的路上,又有多少人已经工作了一夜在归家的途中?我们再看全国各个省份和地区,哪里没有东北人拼搏的身影?
自古以来,懒惰这个词就和冰天雪地里求生的东北人没关系。
说东北人不讲信用缺乏商业精神,更是无稽之谈。黑土地上走出来的人,不管男女老少,哪个不是一言九鼎。
东北的发展缓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但请不要以有色眼光去看待东北人,他们毕竟在拼搏,他们毕竟曾经为共和国的工业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更何况现在的东北已经不同以往,各地政府都出台了招商引资的政策,又千方百计的引进人才,力争使经济发展提速,我相信这是好的开始,也必然会收获丰满的果实。
让我奇怪的是,除了“投资不过山海关”这种论调外,更有“投资不到云贵川”“投资不上太行山”“投资不到宁藏甘”等顺口溜,那投资都去哪里呢?
这些论调的始作俑者究竟是何意图?除了抹黑别人抬高自己之外,是不是还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心理?
我觉得凡是国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省份,不应只看到别人的短处更应该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对他人有敬畏之意,对曾经的贡献者有感恩之心,对自己的同胞有手足之情,大家共同努力走向富裕,这才是一家人。
同时大家也要擦亮双眼,不要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