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日本车在美国基本都用AT箱,比如雅阁、佳美,而在国内就用CVT?

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并非本田、丰田给咱们国内的车型用CVT变速箱,而在美国就用At变速箱,重点在于与什么样的发动机进行匹配,有些发动机本身就不可能匹配At变速箱,日系车企这一点与大众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美国的At变速箱使用率确实非常高,但并非两田给美国用At、而给我们用CVT。。。

重点在于是什么样的发动机,这里面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区别对待(存在区别对待的主要体现在安全配置上,两田在美国出售的车辆,丐版安全配置不低于咱们顶配车型);通常会根据某款发动机,来配备变速箱,当然会考虑到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价格因素等;小排量、入门级车型所配备的变速箱自然就低一些,比如本田给1.5T发动机,匹配的就是CVT,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只要1.5T车型,不是手动、那必然就是CVT,不存在给咱们用CVT、给美国用At的说法;重点在于雅阁也是有At的,但2.0T版本又不在咱们这卖,那有什么办法?

丰田的M20A发动机只匹配了CVT、MT

丰田凯美瑞上一代的发动机6AR,匹配的变速箱之后手动、6AT,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但凡出现配备6AR发动机的车型,那么变速箱必然跑不出这两款,无论是Es、凯美瑞,2.0L机器都是这两款变速箱,不过咱们国内看不到手动的版本,所以只有6AT变速箱版本!而如今丰田牌子下的2.0L机器有部分升级成了M20A发动机,而这款机器在设计的时候只有CVT、手动两个箱子,因为手动版本咱们遇不到,所以使用这款发动机的车子无一例外,全是配备的新款CVT变速箱(如上图所示)。。。而雷克萨斯Es 2.0升目前还在使用老款的6AR发动机,所以目前还依然配备着爱信6AT变速箱!所以这里面不存在什么阴谋、套路,丰田就是这么计划的,老款6AR机器全球范围没有CVT版本,新款M20A全球范围没有AT版本的车型;所以题主您提出的观点并不准确,凯美瑞在美国貌似并没有2.0L的版本,不过请您放心,如果美国有2.0L的凯美瑞,那么同样会配备CVT!我们可以拿美版2.0L的卡罗拉来作为参考,2.0L卡罗拉同样是M20M发动机,所以配备的同样是CVT!谁让咱们这有2.0L的丰田凯美瑞呢,如果都是2.5L,那么同样也不会有CVT!所以丰田在美国是用CVT的,比如给2.0L的卡罗拉都用CVT;只不过人家那里的凯美瑞起步就是2.5L,而这款发动机所匹配的自动变速箱只有8AT,所以咱们国内的2.5L凯美瑞同样用8AT变速箱,这一点无任何差异!而本田雅阁也是同样的道理,美版1.5T同样用CVT,但美版2.0T用的是本田自己的10At,1.5T车型和咱们完全一样,都用CVT;只不过用10at的2.0T版本咱们国内不卖,所以自然看不到10At变速箱了,所以题主可能就认为,本田只给美国市场用At、给咱们用CVT了。。。

为什么有些日本车在美国基本都用AT箱,比如雅阁、佳美,而在国内就用CVT?

首先纠正一点,雅阁在美国CVT变速箱是标配的,但是可以选配AT变速箱的。例如最低配LX款,售价23570美刀,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约16w。标配1.5T发动机+CVT变速箱。相当于中国的乞丐版,虽然动力总成与国内一样,但是同为乞丐版美国的配置更高一些(标配主动安全包)。而且米国没有230低功率版车型,1.5T发动机全部调校成260Nm。但是如果想要AT变速箱也是可以实现的。例如运动款可以选配2.0T发动机+10AT变速箱,选配后整车价格为30310美元,折合人民币20.65w。可以看出来玩,米多是可以选AT变速箱的,这个价格只是美国本土价格,如果在国内还有一个17%的增值税。因此不能用两地售价来直接衡量,但是国外标配主动安全包则是让我们羡慕的,这个包内含有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疲劳监测提示等功能,这些配置在国内只有豪华与旗舰版配有完整的功能。而凯美瑞(佳美)在美国则没有采用CVT变速箱,而是全部才用AT变速箱。这点很好理解,凯美瑞在美国没有2.0排量的发动机,而美版发动机起步排量就是2.5L,配备AT变速箱是在平常不过的。在中国也是如此,2.5L车型配备8AT变速箱。而2.0L车型配备的则是CVT变速箱,配CVT变速箱的原因就是省钱、省油,毕竟买2.0排量的凯美瑞都奔着性价比去的,价格便宜、省油。而对动力有需求的则可以购买2.5车型。也是针对中国市场做出一个配置上的调整,增强竞争力,利益最大化而已。丰田与本田不一样,是不喜欢用CVT变速箱的厂家,但是在油耗的面前以及成本的压力下不得不采用CVT变速箱。但是丰田还依旧保留几款AT变速箱车型,除了凯美瑞,荣放RAV4也保留有2.5L+AT的车型。怎奈价格过高,销量并不高。有AT车型怎么样?走量的依旧是CVT车型。

为什么有些日本车在美国基本都用AT箱,比如雅阁、佳美,而在国内就用CVT?

首先,问题表述不太准确,本田十代雅阁燃油版在国内是清一色1.5T+CVT变速箱,在美国同样也是这套动力总成,只不过新增了一款2.0T+10AT的车型,版本比国内要更丰富!不过美国人偏爱AT变速箱是真的!

那么为何日本车在美国用AT变速箱,在中国却不使用呢?

  • 消费者驾驶习惯不同

美国人更加偏爱自动挡汽车,手动挡份额已经下降到3%不到,所以手动挡车型在美国是没有市场的。那么在AT、CVT、双离合这三大自动变速箱中,美国人为何对AT变速箱情有独钟?美国地广人稀,路网发达,汽车早就已经普及进入平民百姓家中,美国人开朗外向的性格,也注定了喜欢追求刺激、加速快感的驾驶体验,大排量、大扭矩车型成为汽车市场的香饽饽,比如福特猛禽、雪佛兰迈锐宝等等车型。而CVT变速箱由于结构和材料原因,承受不了大扭矩,并且开起来较肉、提速慢、没有加速体验感;双离合变速箱虽然传动效率高,但稳定性差、故障率高也被嗤之以鼻,大众不敢贸然使用,怕出问题再被罚款,而日系压根就没有双离合变速箱;所以就剩下质量稳定、提速介于CVT与双离合之间的AT变速箱成为最佳选择!从美系车比如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等众多车型当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对AT变速箱的偏爱程度!而日本车企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CVT基础上,增加AT车型投放美国市场,可以说功课做的很足,投其所好,也决定了日系车最终在美国市场的巨大成功!

  • 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不同

虽然中美两国都是汽车消费大国,但在购车需求方面,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美国人对于资源的浪费堪称全球之最,全球人口5%的美国人却消耗着全球35%的资源!美国人开车注重的是速度与激情、是加速带来的驾驶快感,由于本身人均GDP就高,买车对于美国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压力,无论买新车还是二手车,是一件很随意的事,再加上油价比国内低一些,所以油耗方面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开着开心才是最重要的,有钱任性,节约资源与我无关!

而我国则完全不同,虽然地域广,但是人口众多,城区堵车那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这时汽车油耗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汽车仍是一件奢侈品,虽然大都买得起,但也得掂量掂量。追求省心耐用、经济实惠,油耗也成为衡量一部车好坏的重要指标!而小排量自吸发动机+CVT的动力组合,能够很好降低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行驶平顺性,这对于后期降低用车成本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CVT在国内吃得开,在美国却不行!

  • 中美两国对待汽车的政策不同

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全面实施,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大排量发动机已成为过去!政策方面有三项措施直接抑制了大排量发动机车型的发展:第一、消费税。排气量在3.0L以上至4.0L的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4.0L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第二、车船税。3.0L-4.0L车船税2400-3600元;而4.0L以上的车船税就高达3600-5400元。第三、排放标准。全球最严苛的国六排放标准,直接将大排量发动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 不仅是日本品牌,很多车企对中美两国市场持有两个不同态度

不仅仅是日本车,很多品牌的同一款车型美国版本与国内版本就有很大差异!比如说大众,在美国,大众几乎所有车型搭载的都是AT变速箱,高尔夫、速腾、帕萨特、途观、途锐等车型全部都是AT变速箱。而在国内,大众所有车型的涡轮增压版本,都是采用的双离合变速箱,这就是非常明显的区别对待!为何?因为美国法律严苛,大众在美国因为“排放门”事件,被指控合谋诈骗、妨碍司法公正和造假三项罪名,共罚款243亿美金,这种天价罚款对大众来说影响巨大,而双离合变速箱故障率较高,大众深知这一点,所以不敢使用怕被抓着把柄再被罚,因此用上了可靠性更好的AT变速箱。而国内市场中“315”曾经曝光过大众速腾断轴、DSG变速箱顿挫等一系列质量问题,但大众除了进行召回加装固件,并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对待国内市场和美国市场,大众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态度!

总结

不仅仅是变速箱,发动机、底盘、配置、车身钢材强度等等众多方面,只要合资国产就会被简配,价格没见低多少,质量却远不如海外版本,不知这样的简配之风还要继续刮多久!

以上便是我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创不易,点个关注呗!)

为什么有些日本车在美国基本都用AT箱,比如雅阁、佳美,而在国内就用CVT?

CVT变速箱只能适合小排量发动机,你见过3.0升排量以上的发动机还在用CVT的么?不会。在中国销量大的车都是小排量,2.0升一下是大多数,因此可以配套CVT。而且中国大部分人开车没有驾驶感受这一个说法,四个轮子能开就行了,汽车文化还在初级阶段,也不懂车,女孩子更是买车只看外形,所以CVT大行其道。美国人大排量汽车很多,好多车根本没法匹配CVT,而且美国人懂车的多,所以AT是常态。就这么简单。CVT是用钢带传导,因此开起来没劲。AT开起来动力传导你能清晰感觉到,够劲儿,缺点是开不好换档会有顿挫感,但是现在AT已经发展到10AT了,已经很难感觉到顿挫了。但是AT贵呀。成本不一样。

为什么有些日本车在美国基本都用AT箱,比如雅阁、佳美,而在国内就用CVT?

为什么有些日本车在美国基本都用AT变速箱,而在国内就用CVT?其实不只是日系车,几乎所有国外汽车品牌都在动力总成方面,在美国和国内区别对待。

比如说有的品牌在美国使用AT变速箱,在国内使用双离合变速箱或CVT变速箱,比如大众。在美国,大众几乎所有车型搭载的都是AT变速箱。高尔夫、速腾、途观、途锐、帕萨塔全部都是AT变速箱。而在国内,大众所有车型的涡轮增压版本,都是采用的双离合变速箱。日系品牌如丰田、本田、日产等等,在美国大多使用AT变速箱,但是到了国内都会在入门级版本使用CVT变速箱。

有的品牌在美国使用大排量自吸发动机,在国内使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比如雷克萨斯ES国外根本就没有2.0L版本,入门版本就是3.5L V6自吸发动机,搭配8AT变速箱。亚洲龙美版也采用3.5L+8AT动力总成,而国内这两个车型,最大的排量都仅有2.5L,也有2.0L版本。

为什么国内外同一款车型,在动力总成上有这样的区别呢?是因为美国的车售价更高吗?并不是,国内的车价可要比美国高得多。其实很多车企在动力总成上中美区别对待,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国内的法规政策限制

阻止车企在国内投放大排量发动机的,有三大政策障碍。第一消费税,国内是按照排量来收消费税的,排气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大排量车型所要缴纳的税收是非常高的。第二是车船税,车船税根据排量不同收费也不同,排量越大收费越高。第三是排放政策和双积分政策,让车企无法大规模使用大排量发动机。

那么既然使用小排量发动机,就没必要采用可以承受更大扭矩的AT变速箱了,CVT变速箱足够使用,并且CVT变速箱可以让发动机始终处在较高的效率区间,实现更省油的效果。

而美国是没有排量税的,只有油耗税,起征点是百公里10.5升,而且皮卡等车型是不在征收范围的。

2、国人比较看重燃油经济性

美国人对于资源的浪费堪称全球之最,全球人口5%的美国人却消耗着全球35%的资源,这样的消费观念再加上美国的油价相当便宜,因此大排量自吸发动机成为了美国人的最爱。和美国人相比,国内的油价偏高,并且国人对于燃油经济性的要求较高,因此车企大量采用小排量发动机,也是迎合国人需求的做法。

3、国内汽车的税费较高

国内汽车税费较高,以一辆排量2.5L的车型为例,车价里面已经包含了5%的汽车消费税和17%的增值税,另外,消费者购车的时候还需要缴纳大约10%的购置税,也就是说,买一辆国内生产的车型,你付出的车价中,32%是税费,如果是进口车还需要缴纳25%的关税,买进口车,税费高达57%。在这样沉重的税费下,车企只能不断压缩成本。

以上这几个原因决定了,很多车企在动力总成方面,美国和中国区别对待,实际上,也并非大排量自吸发动机加AT变速箱就是最好的,虽然其动力更强,但是其油耗也偏高。CVT变速箱虽然动力更弱,但是平顺省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为什么有些日本车在美国基本都用AT箱,比如雅阁、佳美,而在国内就用CVT?

问答系列老传统: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就拿题主说的雅阁和凯美瑞来说吧,中国版和美国版在变速箱方面并没有任何区别对待。我在美国有辆8代凯美瑞2.5和10代雅阁1.5T,8代凯美瑞2.5在美国是8AT,国内广丰版2.5车型也是8AT。美版10代雅阁1.5T配的变速箱也是CVT,唯一区别对待的是美版有6MT,国内全系不提供MT。

如果你要说国内凯美瑞2.0配CVT,美版2.0T雅阁是10AT,那是因为美版凯美瑞压根没有2.0版本(美国人嫌它肉)。2.0T的雅阁又没有引入国内,是因为怕没人买,广本不想走9代雅阁2.4销量只占全系10%的老路。但如果引入,变速箱也会是10AT,因为CVT担不起。所以真正区别对待的不是变速箱,而是发动机。2.5在美国只是凯美瑞的入门动力,高配还有3.5 V6撑门面呢。雅阁2.0T+10AT在美国也不是小众车。

另外,什么发动机匹配什么变速箱,不是随便来的,合不合适最重要,任何搭配类的事物都是这个道理。2018款——上市头一年的8代凯美瑞2.0用的就是6AT,因为那车所用的发动机还是上一代的6AR,一直以来匹配的就是那款6AT。2019款虽然排量还是2.0,但发动机已经换成全新的M20系列了,而这个系列发动机就是统一匹配CVT的(目测就是那款低速工况是用齿轮刚性连接的CVT),美版的C-HR也是2.0L+CVT,就以现款中美都有的丰田车型来说,除了动力总成因为国内有排量税没法跟美国完全接轨之外,单就变速箱本身,丰田并没有区别对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