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去西藏,1.6自吸CVT的车在高海拔爬坡的时候,发动机经常4000~5000转,是怎么回事?

上个月自驾去西藏,1.6自吸CVT的车在高海拔爬坡的时候发动机经常4000~5000转,回来以后感觉自己的车比去高原之前噪音大了很多,尤其是发动机的声音更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如何解决?

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在高海拔地区爬坡,发动机经常4、5千转是很平常的现象,这就是自然吸气的高原反应,动力上限会随着海拔每上升1000米而下降10%左右,不知道您题目中所提到的高海拔地区到底有多高?就按4000米计算不知道您意下如何?当您的车子爬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时,您车子的额定动力变为平原地区的60%(剩余),鉴于您1.6L的自然吸气机头额定功率也就是120匹马力(参考丰田的1.6L卡罗拉动力),在海拔4000米的高度时,功率削减40%,此时您车子最大功率仅剩72匹马力;车子爬坡时用到72匹马力很正常(别计较功率与扭矩,能反应出实际性能的是轮上扭矩,而轮上扭矩与马力成正比)。。。

当您车子在海拔4000米时,最大功率已经变成了72匹,也就是说您将转速拉至接近红线的时候,才能释放这72匹的马力,所以转速过高是不是很正常?道理很简单,功率被高海拔削掉40%剩余72匹(削上限),而爬坡又需要72匹的动力,这就意味着此时发动机必须要全负荷进行输出、才能维持所需的动力,所以发动机飙到4、5千转接近全负荷是正常的;如果海拔再高上1、2千米,发动机的转速一定会接近红线,没办法这就是自然吸气发动机上高原最正常的反应。。。至于变速箱就没有什么可较真的问题了,CVT看似无挡,但可以模拟出任何挡位;其实我们都知道爬坡要用低速挡,一般手动挡、小排量自吸车在高原都是用比较低的挡位,因为动力被削,高挡位爬不动;自动挡的原理其实和手动挡一致,只是实现方式不同,自动挡在高海拔地区会自动切换成高海拔换挡图,简单点说就是将高挡位进行屏蔽,所以当您的车子驶上高原之后,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您就越难见到高挡位,拿6AT为例,海拔2000米,挡位最高可能到4挡;海拔3000米,挡位最高可能到3挡、2挡,海拔4000米时、甚至5000米时,挡位就只能在1挡呆着了(相对来说,请不要去较真);而CVT也是同样的原理,它的一挡就可以理解成主动轮转动半径最大匹配从动轮转动半径最小(理解成CVT的一挡),这种情况下其实和MT、AT一样,只不过变成了主动轮转好几圈、从动轮才转一圈的局面(如上图所示),发动机转速焉能不高?CVT能维持发动机在高效区间运转指的是当动力有富余时,平衡掉多余的发动机转速,避免浪费!而此时车处高海拔爬坡状态,极限动力几乎不够爬坡的动力需求,所以这个时候啥变速箱都没用,而都只能靠发动机拉转速来解决对动力的需求,所以这道题的重点不在于CVT变速箱,仅仅与高海拔动力上限降低有关,所以转速必然会被拉高。。。

高海拔地区只对自吸有影响,但对涡轮增压影响微弱。。。

这里所说的高海拔影响自吸指的就是那些小排量自吸,也就别拿什么4.0、5.0的大排自吸来反驳了,高海拔削上限、拼剩余,大排量自然吸气马力大,即便被削掉一部分上限,但剩余部分的动力依然大!比如上文的120匹的机器到了4000米高度,动力剩余72匹,已经不够正常使用,所以得拉高转速榨马力;而5.0L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接近400匹,到达海拔4000米时,动力剩余240匹,所以剩余动力依然满足它的快乐奔跑;所以大排量自吸的强动力即便爬到很高的海拔,通常也感觉不到;因为电子节气门根据海拔高度自动修正(比如同样的油门踏板深度,平原时节气门开两度,而到了高海拔地区开三、四度),通过适当拉高些转速就能弥补动力的不足;但对小排量自吸来说就行不通了,电子节气门修正是有范围的,当节气门全开都无法保证动力,那么必然是转速升到爆、却依然无力的状态。。。至于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就好了许多,涡轮系统的功率(非发动机功率)在高海拔地区会得到提升,海拔高度越高,涡轮系统的功率越爆棚、越亢奋!原理就在于膨胀比增加,还举那个老例子,在平原上买包小零食,拿到高原上上会涨袋(压力增加),而涡轮系统在高原也同样利用了这个原理,燃烧室内环境处于和平原一样的环境,所以燃烧废气在出燃烧室前处于平原的状态,而一旦出了燃烧室就受到高海拔、低气压的影响,体积迅速膨胀(体积膨胀了、就等同于推动排气端涡轮的废气量增加了许多),所以推动排气端涡轮的力量变大(变的比平原要大),所以涡轮系统的功率在高海拔地区不降、反升(海拔越高,涡轮功率上升越大),所以正是由于涡轮系统在高原的功率不降、反升,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涡轮机头在高原动力减损比较少,几乎感觉不出来、转速波动也低(实际上如果不是怕涡轮过速被烧毁,而人为的限制了涡轮的转速,动力还能表现更好)。。。总而言之您车子在高海拔、爬坡时,转速飙到4、5千转与CVT的关系不大,针对1.6L自然吸气而言,动力残余太少,爬坡必然要拼尽所有残余动力,所以无论MT、AT、CVT、DCT都会完全依赖低挡位、高转速的方式来应对,即便您的车配备的是AT,在极高海拔时也同样升不上去挡,维持1、2挡冲坡,转速同样可以达到4、5千转,手动挡也一样,所以CVT利用主动轮最小转动半径、从动轮最大转动半径模拟最低挡位是很正常的。。。至于回来之后您感觉噪音大了?这个鄙人怀疑是您的精神作用所导致(高原时震的幻听了?);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而言,4、5千转时声音凄惨会直接作用于您的听觉、心里,让您觉得此时发动机很难受,但子非发动机、焉知发动机之乐?实际上4、5千的转速不伤发动机,发动机会觉得这个转速是极好的,所以您的发动机不会有任何问题(保证是真机油),所以也没必要疑神疑鬼的,噪音不一定大、只是您的感觉。。。

自驾去西藏,1.6自吸CVT的车在高海拔爬坡的时候,发动机经常4000~5000转,是怎么回事?

作为多次自驾进藏的老司机,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自己的经历我在2015年跟一帮车友自驾进藏,我们当时十几台车从成都一起出发,后来逐渐做了分组,我跟另外四台车一起单独一个小队走完了川藏线和青藏线的全程,这四台车分别是1.8的福特福克斯、1.6的现代伊兰特、1.0的长安奔奔mini和一辆本田XRV,我开的一辆2.7的两驱汉兰达,下图是我们在川藏线中途休息时的合影。

当时我们在川藏线翻越大多数4000-5000米的高山垭口的过程中,我们几台车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高反的症状,我开的汉兰达在运动模式下基本上会要到2500-3000转左右才能保持较为合适的动力保证40左右的爬坡速度,其他几台小排量的轿车基本上都要到3000转以上了才能保持这个速度水平的动力要求,那台奔奔和福克斯在有些路段几乎跑到4000的转速了,车友反应发动机的轰鸣声让他们都觉得担心,需要说明的是这几台车使用的都是不带T的自吸发动机,不过,全程下来,倒也没有那台车出现所谓的开锅的现象,也就是发动机过热,冷却液已经烧开了的情况。

但是,即便是这样,车速也很难快起来,大多数时候都是维持30-50的速度爬坡上山,翻越一座座高山垭口。

高原行车一定会出现动力衰减的问题

发动机的工作机制是这样的,发动机内的喷油嘴喷出的燃油和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火花塞点燃后,迅速的燃烧、膨胀,对发动机的活塞产生推力,这种时候,混合气体越多,燃烧后产生的推力推力也越大,活塞运动更快,发动机转速更高,动力就更强了。因此,我们在踩油门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增加发动机的空气进气量,通过ECU感应控制来增加燃油的供油量,最终达到提高动力、车速的目标。

进入高原地区,所有的车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的问题发生,根本原因在于汽车的动力性能主要取决于进气口的进气量和氧气密度,高原地区的空气密度和氧气含量通常只有平原地区的60-80%左右,这就导致发动机的进气量不足,进气量和氧气密度降低,发动机的感应控制ECU会降低发动机的喷油量,同时燃烧也会不充分,这种情况下,动力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并且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衰减的效果就越明显。

这种时候,只能通过加大油门,增加进气量的方式来提高动力,势必导致发动机的转速大大提高,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车辆在进藏的路上会出现因为发动机长时间高转速运行,冷却液无法及时完成散热的传导,导致发动机开锅、抛锚的问题发生。

为什么回来后噪音大了很多?

去西藏自驾,一个来回的行程通常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长时间在高原环境下行车,发动机长时间处于高转速、高温工况下运转,容易出现燃油燃烧不充分、发动机频繁爆震的问题,这样很容易导致发动机出现积碳、发动机内壁磨损等问题。

此外,长时间的高转速、高温工况下运转,有可能导致气门、火花塞出现受损、破裂的情况,这些问题,再加上积碳的原因,很容易导致发动机出现噪音变大、抖动等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建议及早去修理厂进行全面的检测,如有必要,最好是拆开发动机进行积碳的清理,更换火花塞等配件,以延长发动机的寿命。我是元宝爸爸,亲子旅行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旅行、自驾旅行、亲子旅行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自驾去西藏,1.6自吸CVT的车在高海拔爬坡的时候,发动机经常4000~5000转,是怎么回事?

没有看到车况不好说具体原因,但是从发动机控制原理上是可以用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在高海拔地区转速经常飙升到4000-5000转。我们就来一步步剖析这个问题。

1、什么情况下自动档发动机转速会飙升到这么高

那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个是高速行驶,另一个就是动力不足需要提高转速增加扭矩。但是对于1.6排量的车来说跑到极速时转速上4000似乎也是正常现象,所以问题更有可能是发动机扭矩不足而导致发动机需要提高转速以保证充足的扭矩。

2、为什么高原行驶中扭矩不足?

发动机的动力来自混合气燃烧膨胀对活塞的推力,混合气越多气缸内压力越大,混合气燃烧膨胀的推力也越大,动力自然就更强。想要更多的混合气就需要更大的进气量和喷油量。而燃烧靠的是空气中的氧气,高原空气稀薄,相同体积的空气中氧含量偏低,因此同等进气量情况下高原地区的汽车实际上气缸中真正有用的氧气含量更低,所以当你的汽车驶入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时ECU已经悄悄在后台降低了喷油量以保证空燃比正常,带来的后果就是动力下降。而ECU降低喷油量的依据就是氧传感器检测的数据,因为氧气含量低,如果还按照平原地区的喷油量喷油必然造成燃烧不充分,氧传感器会在第一时间察觉。

3、动力下降带来的后果就是发动机为了输出足够的扭矩就要提高转速

这点就好理解了,正所谓扭矩不够转速来凑,提高转速,进气量进一步增大就可以喷更多油获得更大的扭矩了,但是由于同等进气量下空气依然稀薄,所以喷油量还是比低海拔地区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车进藏后发现油耗会降低的原因。

自驾去西藏,1.6自吸CVT的车在高海拔爬坡的时候,发动机经常4000~5000转,是怎么回事?

一般车辆在高原行驶时因高原空气的含氧量较低输出功率都会下降。因为海拔越高空气含氧量越低发动机功率下降越大。当空气中含氧量下降30%以上时,许多发动机工作都不正常了。小排量车功率本就不高,如在低海拔时满载发动机输出2/3的功率转速在3000转可正常行驶,当到高海拔时发动机3000转仅能输出不足1/2的功率,当然你无法满载正常行驶。这时你只有提高转速让发动机在更高转速输出更高功率才能行驶。但即使发动机在最高功率转速下实际输出功率也可能在低海拔的2/3以下。所以你高转速运行驾驶感受也不好。至于你回到低海拔时感觉噪音大,只要在高原高转速下没有出现拉缸这类故障,正常保养后是没问题的。相信你在高原也看到很多小排量的当地车,那些车常年在高海拔行驶也还是正常。需要考虑的是保养里程间隔,在低海拔时你通常高档位低转速,而高原时相反。所以发动机保养以车行驶的里程为间隔计算时可适当降低里程保养。

自驾去西藏,1.6自吸CVT的车在高海拔爬坡的时候,发动机经常4000~5000转,是怎么回事?

西藏自驾游“带T”和“不带T”的车差距有多大?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有朋友开着小排量自吸发动机去西藏,就会发现自己的车在高海拔地区爬坡或者急加速的时候,往往需要把油门踩到底,转速拉到红线区才有动力,甚至在满载的时候,爬坡经常爬不上去,需要乘员下来推车,而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高原却显得有劲的多,爬坡加速都游刃有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自吸发动机在高原会出现动力衰减?

主要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导致自吸发动机进气量降低,在高原环境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大气压下降10%,在4000米左右的海拔,大气压就降低了40%,而自吸发动机本身就是靠气缸内外的压强差来吸入外面的空气的,外面的大气压降低40%,也会导致自吸发动机的进气量降低40%,最高功率也会降低40%左右,所以自吸发动机在高原地区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动力下降,像轩逸这样的1.6的自吸发动机,本身最高功率只有90千瓦左右,下降40%只剩50多千瓦,满载上坡肯定会觉得动力不足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进藏的自吸发动机,都是大排量车型,像4.0的霸道、3.5的普拉多等等,小排量自吸发动机不是不能进藏,在路况良好的高速和国道还能勉强凑合,但是如果遇到省道、县道的陡坡经常会力不从心。

涡轮增压为何在高原动力衰减不明显?

很多人选择驾驶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进藏,像大众的1.4T、本田的1.5T,在高原都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动力下降,这就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先天优势。

涡轮增压发动机本身就是为了高空氧气稀薄的飞机设计的,飞机在高空地区氧气稀薄,动力出现严重下降,而涡轮增压发动机因为增加了一个进气涡轮,导致进气量大大增加,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表现,后来才慢慢进入到民用车领域。涡轮增压系统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提升进气量,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吸入更多的空气,就相当于增加了氧气的含量,提高了燃烧效率,因此,涡轮增压发动机在高原地区的动力,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但是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藏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涡轮增压发动机对于油品的要求更高,一般需要加95号及以上的汽油,主流车企之中,只有林肯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加92号汽油。另外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稳定性相对来说不如自吸发动机,虽然以如今的发动机技术,出问题的概率不大,但是一旦在进藏的时候出现问题,那就真的是件麻烦事了,附近很少有修车点,救援也很难到达,川藏线上有很多遗弃的车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此,进藏自驾游的车型中,自吸发动机依然是绝对主力,不过还是建议大家至少开2.5及以上的自吸发动机进藏,因为动力的衰减真的不是开玩笑,特别是满载的情况,可能真的需要下去推车的。

自驾去西藏,1.6自吸CVT的车在高海拔爬坡的时候,发动机经常4000~5000转,是怎么回事?

cvt本来就不适合跑山路,甭说去西藏,就是在内地的山区,也不建议cvt车型经常的跑山路,当然,家里有矿不怕变速箱提早报废的,可以当我什么也没说。

甚至日产的cvt车型,在跑山路的时候,还有几率触发cvt变速箱的热保护,因为cvt的原理决定了它不能快速的更换档位。如果遇到cvt的热保护,这时只有打开发动机前舱盖,最少晾上半小时才行,确实比较烦人,但总比钢带打滑好!钢带式cvt变速箱的钢带万一打滑,整个变速箱就彻底报废了!只能换总成,且价格不便宜。

而像1.6l这种小排量自然吸气的cvt车型,就算是爬内地的山路,动力方面也不是特别强劲,更别提在高原这种氧气含量较低的地区了,所以发动机转速4,5千转不奇怪。

关于归来后,发动机的噪音有所升高,我觉得部分原因可能是个人的心理作用,另外的部分原因大家也比较熟悉,就是,比如刚提不久的新车,发动机大多比较安静,开上一段时间之后,发动机的噪音都会有所增大,就算不跑山路不去高原地区也这样。但只要没有伴随着怠速发抖阿,加速无力等症状,那证明发动机没有什么大问题,更没有严重积碳或者已到了时候更换火花塞等,所以也不用特别的放在心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