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
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鄙人觉得这句话还不太离谱,至少没说出懂奥迪的都买大众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斯柯达与大众从表面上看,存在个性价比的问题,争议点也正是这个性价比,那么是不是选择性价比高商品的消费者就是聪明人、就是懂?其实也不一定,选择高性价比商品的人不一定是懂、也不一定聪明,也许仅仅是因为预算不足、钱紧而已(希望玻璃心朋友可以理解)。。。
从表面看,大众性价比低、而斯柯达性价比更高,那么是不是说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斯柯达就是懂车、懂大众?从物质角度上看这么理解可以,但从商品角度上看则不可以;如果选择高性价比的斯柯达是懂车、聪明的表现,那么是不是那些买LV、爱马仕的都不懂包、不聪明呢?不如直接到越南买头牛,把牛皮扒下来做个大皮袋子的懂包、聪明?LV、爱马仕的牛皮小包肯定没有牛皮大袋子实用、性价比高,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当然这个例子举的偏些,斯柯达与大众的差异没有这么大,但差异不大也绝对存在。。。
从性价比的角度看大众与斯柯达简单点说性价比就是花更少的钱、买到更高值的商品,但世间真有这么好的事么?白来一个大便宜让您占?商家傻么?斯柯达与大众同级别产品相比较,斯柯达的价格便宜,所以我们说斯柯达性价比高,这并没有问题,我们可以花更低的价格来买到几乎和大众相差不多的产品,这的确是件好事;但您买一辆车准备开一辈子么?如果不是开一辈子、今后还会换到新车,那么您就得考虑残值的问题了(车子的确都不保值,但贬多少很重要),斯柯达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大众同级别产品相比较,斯柯达买的便宜、卖的也便宜,这就叫背着、抱着一边多,买斯柯达的时候懂大众、卖斯柯达的时候才发现到底不是大众😄。。。所以买斯柯达真的懂大众么?说到底只是预算不足时的不得已选择而已,预算足连大众都不买、直接买布加迪了,这道理容易理解吧?鄙人并不太关注二手车残值率、也不懂,但鄙人清楚一些保有量低、性价比高的车子,买的便宜、卖的也便宜。。。
商品与材料的本质不同既然车子是商品,那就要从商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要总去想是否同样的配件、是否同样的动力总成、是否同样的平台、是否同样的供应商等等,商品是所有材料、零部件组成后的结果,它的实际价值不要用材料、零部件去衡量、也衡量不了;同级别的斯柯达与大众相似度极高(差一些配置,比如迈腾顶配的配置要比速派高很多,但价格相差也大,谁也招架不住斯柯达的优惠力度),可以说除了外形及内饰上的一些差异,其余的绝大部分零部件是互通的,但这些并没有办法去证明斯柯达比大众更好、更具有价值;商品价值并不完全由材料、零部件所赋予,品牌的意义很大;这就好比上文中同样材料打造的LV与普通的大牛皮袋子相比较,大牛皮袋子用料足、价格低,但又有什么用?二手的LV有人买,二手的牛皮袋子谁会要?有的时候品牌价值、定位是很重要的参数;高性价比产品的牌子不硬,所以价格往往低廉,可牌子不重要么?对于商品来说牌子很重要;当然富人更喜欢牌子、往往被说成人傻钱多(真的傻么?傻怎么钱还多?聪明人反而不富裕?这是悖论,玻璃心者请自动略过这一段),而预算不充足的朋友往往更看重性价比,无论看品牌、看性价比,都是不同消费群体的选择罢了,所以别说这个懂、那个不懂的之类的话,没意义;在乎品牌、在乎性价比属于并列关系,所以比不出谁更懂,鄙人应该已经推翻命题了吧?总而言之,鄙人是不会觉得买斯柯达的就是懂大众,因为这种论证方式的论据不足,没办法证明买斯柯达就是懂大众,线索更多的指向喜欢大众、预算不足、选了斯柯达这方面,而这种推断相对合理,换鄙人去选择,这类苏味十足的如拉达、莫斯科人、波罗乃兹、斯柯达等等鄙人都不会选,心里怪怪的感觉(仅代表个人想法);所以买斯柯达不一定懂大众,只能证明消费更理性、不盲目追求品牌;除此之外再无其它优势,其实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斯柯达买的便宜、卖的也便宜,所以以性价比高来衡量懂是不严谨的,价格便宜、残值奇高的商品才是懂车之人首选?可这样是不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世上没有这样的大便宜让您捡,所以可以这么说,懂大众、预算不足的朋友,都买斯柯达了。。。
为什么有人说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
最近总是听到一种说法——“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为什么有人会这么说呢?这种说法又到底对不对?让我们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一下。
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首先,我觉得有必要追溯一下这句话的来源,因为说话的人立场不同,这句话的可信度也不同。那么这句话到底出自哪里呢?答案竟然是某斯柯达4S店的宣传标语。这个标语的目的其实就是一种营销手段,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王婆卖瓜的性质。类似的广告语还有很多,比如“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XXX”、“好空调,XX造”等等赤裸裸自夸性质的口号。在我看来“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无疑也属于这类广告语里的一支而已,所以大家不要太当真,难道不买斯柯达的都是不懂大众的人?显然过于极端了。
可能是由于这句广告语的风格很脸谱化,因此就很容易在车主圈子里传播,久而久之就真的有那么一群不明真相的吃瓜者把这句话当成信条了。站在销售角度而言,这句话的效果达到了,但是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难免有误导嫌疑。
斯柯达和大众有着不同的市场定位吐槽归吐槽,但我们看问题还是要尽可能保持客观,“懂大众买斯柯达”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之所以有不少人认同这句话是源于这个品牌的高性价比。
斯柯达源于捷克,也算得上是个百年老字号了,后来被大众集团收编,成为大众旗下的一个子品牌。与之同级别的兄弟品牌还有很多,比如大众、奥迪、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布加迪、西雅特、杜卡迪和斯堪尼亚等等,它们各自都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其中斯柯达主打的就是经济和高性价比,因此你会发现同等配置的车型,斯柯达的价格往往低于大众不少,换句话说就是你花同样的银子如果买斯柯达,可以买到更好的车。
所以说,对于一个不考虑品牌附加值的消费者来说,购买一辆斯柯达确实比买一辆大众要来的经济实惠。但话又说回来,性价比这件事和你懂不懂车并没有太大关联,仅仅与你的消费观有关。这就好比你和妹子约会,明知道5星级饭店的扬州炒饭远没有楼下王记炒饭的分量足口味好,但是你还是会带妹子去5星级饭店,因为你这时需要的是品牌附加值,而不是物美价廉的性价比。买车也是一个道理,让中国人买车不考虑品牌所带来的价值是几乎不可能的,我认为买一个“硬”一点的品牌并没有什么不妥,和懂不懂车是两码事,所以如果非要把懂车这个概念扯进来就难免让人觉得有些矫情了。
国产的斯柯达多款车型与大众共线生产聊完了消费观,我们再从技术上分析一下斯柯达和大众这两个品牌。在欧洲,斯柯达的生产线主要在捷克,而大众的生产线主要在德国,可以说它们的原产地其实都不一样。但是在中国,大家买这两个品牌基本都是国产车型,而它们均是出自上汽大众的工厂,比如斯柯达的superb和大众的passat就都是在上汽大众南京工厂共线生产的。
所谓的共线生产就是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大部分流程是由同一条流水线上完成的。由于在生产环境、设备、工人、管理、质量把控等环节上都十分接近,因此共线的产品在工艺品质上也是比较接近的。而在设计研发环节,斯柯达也深得大众真传,不管从理念、项目模式、以及平台化模块化等方面,斯柯达与大众早已密不可分。因此如果说斯柯达的车就是一辆大众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倒也并不为过,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细心的话,可以发现大众系的车子上有很多零件表面都印有VW、SKODA、AUDI等好几个logo,因为这些都是平台共用件。
正是因为这些同平台、共用件、共线生产等因素,才让不少人有了斯柯达骨子里就是大众的观念。
最后总结一下,“懂大众的都买了斯柯达”这句话其实最早是某个斯柯达的4S店贴出的营销标语,这种广告词大家没必要太当真。大众与斯柯达在大众集团旗下属于两个不同市场定位的品牌。斯柯达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有不少大众的影子,性价比也的确比大众高,不过这些都与懂不懂大众没有半毛钱关系。大众还是那个大众,斯柯达也还是那个斯柯达。
只讲真话的硬核系说车,关注“马头人车库”
为什么有人说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
这算是“懂XX都XX”系列里相对公允一点的说法了。
说简单点,以斯柯达或者其他非豪华品牌的目前群体来看,不管说技术如何先进,品牌如何悠久,但体现竞争力终归是油耗高低、性价比高低等方面罢?
性价比斯柯达诸系列,价格接近国产系列,但却是合资平品牌的价格。换句话说,就是斯柯达的性价比奇高。
当然斯柯达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并没有占据优势,但实际上斯柯达和奔驰、福特、大众同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车生产商,但在投放中国市场之时已经被上海大众收购(2006年明锐在中国投产)。
斯柯达很多车型是和大众同平台,但为了细化市场,大众的用意便是把斯柯达打造成“廉价版大众”,借以抢占日、韩系的市场份额。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斯柯达的销量仅仅在第三梯队,更别说要和本田现代分庭抗争了....以至于大众丧心病狂的将最新技术全在斯柯达身上“先行一步”....对汽车稍微有些关注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大众先出的新品不是POLO、速腾、迈腾;而是晶锐、明锐、速派...
而正因为大众对于斯柯达的市场定位,使得斯柯达拥有大众的百分之九十五的技术配置,却售大众百分之九十的价格,如此,性价比能不高么?甚至在18款速派上,还“加量不加价”:多媒体从8升级到9英寸,且丰富了自动泊车、驾驶辅助、全车雷达、倒车影像等辅助驾驶功能,但价格较之旧款如何?
油耗在很多文章中我已经抛出了关于油耗高低之观点。在目前汽车制造业如此发达的情形之下,各家品牌下的发动机技术依然非常完备,说谁家省油实际上就是谁的排量更低、量轻化做的更好而已。
斯柯达就不说了,全系最高排量不过2.0T,大部分车主实际上还是多选择1.2T或者1.4T排量的车型,比如代表车型,,1.6L明锐,车重1.3吨,平均油耗不过7.2,驾驶习惯更好点可能只有6个。
以上。但斯柯达一直以来不温不火,大多数原因还是在车标上。说实在的,这种车标看起来比吉利的车标还要来的LOW。
但总而言之,斯柯达依然是值得入手的,毕竟在合资车中,能有这样的性价比的品牌真的不多。
感谢阅读,欢饮关注。
为什么有人说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
本人购买斯柯达速派1.4T手动挡车到本月20日已满两年,行驶了5.5万公里,不到16万搞定一辆空间、配置无比的中级车,感觉操控性极好,动力强劲,可轻松装下一台洗衣机。后排座椅放倒可以轻松当床中途休息。还特省油,百公里油耗5.0左右。非常满意。如果有机会,俺还要选购斯柯达。
为什么有人说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
在汽车圈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甚至有斯柯达的4S店,把这句话做成了横幅挂在了店门口。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了解下斯柯达的历史。
斯柯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车生产商之一,该品牌来自捷克,创立于1895年。1991年4月16日,斯柯达公司成为德国大众集团公司的一个子公司,是德国大众旗下继大众(VW)、奥迪(AUDI)、SEAT(西雅特)后的第四大品牌。所以大众和斯柯达就是亲儿子和干儿子的区别。
得益于大众的模块化生产,两个品牌的零部件大部分是相同的,这样可以控制成本,并且保证质量稳定性。所以斯柯达的三大件基本上和大众相同,其他零部件大部分也是共通的,所以很多人说斯柯达是90%的大众。但是斯柯达的售价却比大众要亲民的多,比如速派的指导价厂商指导价:15.98-24.13 万,而大众的孪生哥哥迈腾厂商指导价:18.61-30.91万元,比大众低得多的价格就能买到和大众一样的三大件甚至配置还更高,所以斯柯达的性价比更高。
但是斯柯达和大众就没有区别吗?这几个方面差距还是很大的。
最新技术应用亲儿子到底还是比干儿子精贵,所以大众集团的最新技术一般都是用在大众车型上,也就是说肉都给大众吃了,而斯柯达只能喝喝汤。比如EA888的最新的被戏称为三代半的发动机先用在大众的高端车型上,而斯柯达只能等第四代出来才有可能用上。
车型设计还记得斯柯达那个泛着绿光的仪表盘吗?多少人被这个设计劝退,再看速派多年没有大改的设计,你相信大众是一碗水端平的吗?大众肯定会对亲儿子有所倾斜,不然被干儿子抢了销量还得了。斯柯达的车在设计感和豪华感的营造上根本无法和大众相提并论。
用料和工艺虽然三大件相同,但是在细节上,两个品牌的车却大相径庭,举几个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斯柯达速派的杯架连个限位器都没有,这可是一款15万以上的中级车,相比大众迈腾差距什么明显。再看A柱,迈腾的A柱前方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来增加视野,而速派干脆是塑料,这成本节省的还能更明显点吗?
所以速派和大众,在三大件上确实相同,但是在细节上、在做工上、在豪华感上、在设计上都大相径庭,对于想买大众又追求性价比的人来说,斯柯达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如果真的想体验大众的豪华感和高级感,还是得买大众,亲儿子在这方面还是更领先。
为什么有人说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
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
不能否认有一部分喜欢大众的人选来选去后买了斯柯达,毕竟同属于大众集团,旗下车型在整体的表现上与大众非常相似,但是不至于说“都”这样,否则每年大众那超高的销量都是不懂的人在买?这很显然是说不过去的。斯柯达这个汽车品牌1895年诞生于捷克,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大众集团在1991年和2000年分别收购了斯柯达70%和30%的股份,也就是说从2000年开始,斯柯达已经彻底属于大众集团,成为集团旗下第四大汽车品牌,进入国内市场以后主要卖点就依托在大众上,所取得的成绩虽然无法与大众媲美,但就以2018年为例,销量也超过了34万辆,“与大众相同的三大件”是常见的一个宣传方式。斯柯达的车型所使用的三大件确实来自于大众,包括平台、执行标准也都是如此,所以整车的动力表现、底盘扎实度、行驶品质方面与大众非常相似,而同级别车型在价格却要低很多,因此也就有了更高的性价比,这都是斯柯达的优势点以及选择的理由,可毕竟是相似而不是相同,三大件虽然相当重要,但也并不能成为一辆车的所有,斯柯达与大众相比,在一些细节处理、做工用料和深度调校上还有一定差距,也就是说斯柯达再好起码不会胜过大众,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就像有些人说得亲儿子和干儿子的区别,集团的重点还是大众而不是斯柯达。
再加上大众多年打造出来的品牌认可度,直接影响到了后期保值率,大众高买高卖,而斯柯达低买低卖,卖二手车的时候就会发现,当初更为便宜的斯柯达貌似也没真正省下多少钱,当然如果想要大众的驾乘感受,买一辆车短时间内也不准备换,还不太在意细节、做工用料等方面,那新车更具性价比的斯柯达确实一个不错的选择。综上所述,斯柯达与大众相比,真正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但到换车时整个用车过程却不一定省钱,论同级别车型的综合表现大众更好是一定的,胜在细节的处理更到位,也就是贵有贵的道理,而且全国各地的4S店数量多,后期的相关服务也更加完善。
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