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润滑油是不是黏度越大越好?

一直觉得发动机润滑油加了黏度高的,效果要好很多,是不是?

机油黏度更大有利、有弊,而合理的选择则是在利、弊之间进行取舍;机油的黏度越大,在一百摄氏度下的运动黏度就越高一些;运动黏度更大,所形成的油腻厚度就更大,简单理解就是保护层更厚,保护性就越好,所以高黏度机油在保护方面理论上更好,但重点在于要结合实际的温度来选择机油的粘度。。。万事皆有利弊之说,高黏度机油在相同的温度下,的确能给发动机带来更好的保护,但同样会增加曲轴运转的阻力、增加搅动难度,所以同样会导致不必要的能量损失,从而导致油耗的小幅度上升。。。机油的特性

低端机油、高端机油、不同黏度的机油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黏度会随着温度上升而逐步降低;比如XW-40机油在100度时的黏度一定比90度时要高;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确定之所以不同车系所用的机油黏度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车系发动机的常用工况下温度不同;并不是高黏度机油就能提供更好的保护,具体得看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120度下的XW-40机油的黏度甚至比90度下的XW-30机油还要低,所以结合具体的发动机常用工况下的温度才能选择出最适合的机油。。。

发动机常用工况下的运行温度,决定了应该采用什么样黏度的机油。。。

简单的解释下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大部分的德系车推荐用XW-40黏度的机油;实际上就是因为德系发动机运行温度太高,要比日系发动机的温度高上十几度,这十几度的温度差异决定了在德系发动机中运行的机油黏度降低的更厉害,所以德系车选择高黏度机油只是为了应付高温带来的黏度稀释。。。110度下的XW-40黏度=90度下的XW-30黏度

这个等式如果较真肯定不成立,左右两侧肯定存在细微的差异,不过鄙人创造这个等式只是为了更好的比喻、也更形象,所以还请各位朋友多包含;德系发动机运行温度更高,通常会把冷却液控制在105-120度的范围(希望不要拿什么100度沸腾之类的话来反驳,更高的压力改变了沸点,想想自己家炖肉用的高压锅就明白了)。。。所以导致这么多年来德系车一直用高黏度机油的原因实际上就是高温,而并非是德系发动机真的需要高黏度机油才能保护,所以完全可以推翻很多关于德系发动机精加工不如日系的说法;日系发动机常用工况下的温度一般情况下被控制在90-95度,这个温度令机油黏度降低的少,所以日系车一直以来用的都是黏度偏低的机油!温度上不去、机油的黏度就高,自然会导致油耗的上升,而德系发动机可以利用高温来稀释黏度,所以高黏度机油并不会导致德系车高油耗、但却会令日系车油耗上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XW-40机油的德系车在高负荷情况下,机油的实际黏度或许比日系车高负荷行驶的机油黏度更低;简单点说就是,运行温度越高、机油黏度降低越大;运行的温度越低、机油黏度降低越少;而分别采用高、低黏度机油的高、低温发动机,在经过黏度稀释后的实际黏度相差不多。。。写到这您就该发现,机油黏度大并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在于您的车子是什么车系、常用工况下的温度是多少,德、日系车虽然用不同黏度的机油,但由于不同的温度导致了不同程度的黏度减损,而减损后的实际运动黏度则相差无几;我们拿XW-40的机油为例,德系车用它合适,而日系车用它就有些保护过渡;同样日系车常用的XW-30机油,给德系车用就会导致黏度不够,因为温度高,同样机油在德系车上的黏度减损高于日系车;所以机油黏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德系车、还经常高负荷驾驶,那么就选XW-40的机油最合适,如果是日系车、平时驾驶又比较佛系,那么选择XW-20、XW-30都可以,重点在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机油黏度。。。

发动机的润滑油是不是黏度越大越好?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机油的基本常识。

机油牌号由两部分组成。如5W-40 ,

其中,“5W”表示机油的低温启动性能,5W机油可在零下30摄氏度的条件下启动发动机。

而后面的“40”则表示机油在100℃时的运动粘度。“40”机油对应的粘度为14.5。

机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是因为机油分子在运动部件间形成了油膜,并实现了滚动摩擦。众所周知,滚动摩擦的摩擦阻力是最小的。

而在全合成机油,半合成机油,矿物机油中,全合成机油的分子结构最为均匀,排列整齐,所以,是最耐磨,润滑性能也是最好的。

最后,我们来看,是不是机油粘度越高越好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使用什么样粘度的机油,主要是由运动副之间的间隙与油膜厚度的匹配性决定的。

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的间隙越小,所使用的机油粘度也越小;间隙越大,使用机油的粘度也越大。

若,间隙小使用粘度大机油,则会增加发动机阻力,使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增加。

间隙大使用粘度低机油,则会出现曲轴箱窜气,烧机油情况,而且发动机的噪音加大,磨损加剧。

所以,选择适合的机油才是最好的选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了解更多汽车常识请加我关注!

发动机的润滑油是不是黏度越大越好?

壹车热评,100%原创,谢绝搬运!

在阅读本文之前,题主也可以自行将机油想象成人体内的血液,因为我们常常把发动机称为汽车的“心脏”,那么在发动机内部流淌的机油,它就像人体内的血液一样,对“心脏”的正常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机油都具有六大特征,即:润滑、清洁、冷却、密封、减震以及防腐蚀。在机油的标号里W的含义是冬季,而W前面的数字,例如:0W、5W、10W等代表低温下的运转能力,这个数字越小代表低温运转性越好,也就是粘度越小,流动性越好。而W后面的数字,例如W20、W30等,则代表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

发动机的“血液”和人体血液一样都不能过于黏稠,太粘稠了会增加发动机内部部件的运转阻力,导致“心脏”需要燃烧更多的燃油来提供足够的能量,因此容易增加油耗。而且如果长时间使用粘度过高的机油,就跟人体内的血液长期处于黏稠状态一样,供血不足就会导致心脏的最终衰竭,从而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汽车发动机的机油,它的粘度自然不能越稠越好。那么机油的粘度是否越低越好呢?

这个问题就不能像回答前面那个问题那样,有个直接的否定答案,这个问题我们得分两方面来说。

低粘度机油,它算得上是发动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因为随着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的精密度越来越高,我们已经不需要依靠高粘度的机油来弥补发动机因精度不够而造成的密封性问题,而且低粘度机油还具有良好的低温启动性、清洁性等作用。

像很多日系车,他们现在就开始越来越敢用0W的低粘度机油,而像路虎、福特等其他欧美车型也开始逐渐在自己的车型上尝试使用低粘度的机油。因为低粘度机油除了刚才说到的那几条优点以外,它在一定的转速区间内确实可以达到不错的省油效果。

此外,我们都知道发动机内部的主要磨损来自于冷启动,以及城市拥堵路段行驶时的走走停停。因此由于低粘度机油所具备的良好流动性,可以让它比高粘度机油更快的在发动机内部,建立起相应的油压和油膜保护层,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你的发动机,防止出现过度磨损的情况。而且在一些北方寒冷地区,低粘度机油所带来的高流动性,在冬季的时候还是比较管用的。

不过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低粘度机油良好的流动性又会给它带来一个目前无法克服的问题,那就是它在发动机内部零部件上,所形成的油膜保护层厚度过于稀薄。因此在发动机运转所产生的高温环境下,在处于高剪切状态下的机油保护膜就很容易被撕裂,这就造成发动机内部的部分金属部件会发生直接接触,从而加大了发动机运转的的内部摩擦阻力,给发动机带来一定程度的磨损。

而且随时汽车使用寿命的增加,发动机内部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之后,如果车主还是一味的追求低粘度的机油,就显得有些不适时宜。因为此时的低粘度机油可能已经无法保证发挥出自身的六大特性,例如密封性、减震性等等。

综上所述,对于一些使用了VVT技术的发动机来说,使用低粘度机油的效果确实要明显更出色一些。但对于那些带涡轮增压机的发动机来说,由于涡轮增压机在工作时所带来的高温环境,此时就需要使用一些粘度稍微高一些的机油。

所以如何使用机油,我们首先得按照汽车手册的指示来操作,不过随着车龄的增加,以及自己周围气候环境的不同,我们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所使用机油的黏稠度。

发动机的润滑油是不是黏度越大越好?

预防机油变质应该做到哪些?

1 、经常清洁空气滤芯空气滤芯好坏与破损与否都会导致灰尘进入发动机内部而产生各种问题,所以,定时清理或者更换空气滤芯才是关键。

2、经常检查冷却液的存量或发动机周围密封程度

冷却液一般添加量为3升~4升。可以通过冷却液罐的高度检查来确定。在发现冷却液减少的时候,立即检查冷却液管道以及散热器有无液体渗出。冷却液颜色较为鲜艳,这些都是着色剂缔造的不同颜色效果,为的是在冷却液发生泄漏时,可以更为醒目,更易察觉。

冷却液流经发动机内部,将发动机内部热量带走,起到为发动机降温的作用。但冷却液在发动机内部渗漏是难以察觉的,并且,冷却液与机油混合之后,使得机油的黏度下降,润滑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经常检查冷却液罐的液位高度非常必要。

3、按时更换机油不同品牌车型制定了相关的保养周期间隔,其中更换机油周期有5000公里(目前为主流做法) 7500公里(较少)、10000公里(较少)。由于使用汽车的环境比较恶劣,另外,在拥堵或者经常短时间用车的环境下,要养成经常查看机油尺上粘附的机油变质情况,每当出现杂质过多、异味、黏度下降之后,应当更换机油。

发动机机油黏度越高越好吗?

发动机机油黏度太高会增加发动机运动阻力,导致发动机功率损耗,并且还会使散热性降低。为了防止运动零件间接触面磨损,机油需要有一定的黏度,但不能过大。所以应该在保证润滑的条件下,根据平时气温范围,尽可能选择黏度较小的机油。但如果磨损严重、间隙较大的发动机,可适当选用黏度稍大的机油。机油的黏度过大有哪些危害:

1 、发动机机油黏度过大,流动缓慢、上流慢、通过量不多,不能及时补充到摩擦表面。2 、若机油黏度过大,机件摩擦表面间的摩擦力增大,为克服增大的摩擦力,要多消耗燃料,同时也降低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3、若机油黏度过大,油的循环速度也就慢,其冷却与散热效果就差,易使发动机过热。4、若机油黏度过大,其循环速度就慢,通过机油滤清器的次数就少,难以及时将磨损下来的金属末屑、炭粒、尘埃从摩擦表面中清洗出去。

进口的发动机机油比国产的好吗?

有些车主认为高档车就应该用高档机油,进口机油一定比国产机油好,因此在国产车特别是新车上使用进口机油。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会有许多弊病。例如,进口机油大都黏度较低,不能适应国产车对机油黏度的要求。加上国产发动机各种配合部件的材料受热膨胀系数及配合间隙影响较进口车大,而且大多数国产车发动机没有装配机油散热器,若盲目使用进口机油,会因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机油过稀使油压偏低,甚至达不到规定的工作压力,不能满足正常润滑的需要,使发动机的磨损加剧。

正确的做法是即使是高档车也应该根据其工作条件和技术指标,以及技术性能选用相应质量的机油,是选择国产还是进口,就看其机油是否真正是高质量了。

发动机的润滑油是不是黏度越大越好?

这是绝大多数车主下意识的错觉。从哲学辩证法角度讲,不存在越怎么样就越怎么样的事儿。从技术角度讲,黏度越高流动性越差,CCS指标劣化,冷启动磨损也越大,散热性跟着变差,清洁能力也大打折扣,连同功率损失,有百害而无一利。

发动机的润滑油是不是黏度越大越好?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润滑油基本特征和特质。润滑油粘度是润滑油性能指标,不是质量指标,所以,并非粘度越高质量越好。

润滑油粘度的选择和温度,转速,负荷和工作环境有关。夏季温度高,选择粘度高一些的润滑油,负荷大转速高的发动机选择粘度大一些的润滑油。例如,德系发动机一般选择5W40粘度,而日系车通常选择5W30粘度。

发动机润滑油作用是抗磨、清洁、密封、冷却以及防腐防锈作用。其中,首当其冲就是润滑抗磨保护,润滑油粘度是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的,温度越高,粘度越低,温度越低粘度越大。

发动机磨损80%来自于冷启动,润滑油粘度越大,磨擦阻力也随之增加,低温流动性也会降低。如果粘度过大,车辆在低温状况下不能快速到达需要润滑的地方,就会增加零部件磨损。

适当降低粘度等级有利于减少磨擦阻力,提高车速,节能降耗。所以正确的理解是,选择低粘度型号,高粘度指数的润滑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