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说BBA问题多还难修,日本车质量最好?

为什么有人说BBA问题多还难修,日本车质量最好,真的是这样吗?那为什么还有人花那么多钱买其它车,而不是花更少的钱买日本车就好,真的是钱多人傻吗?日本车是真的没有什么技术缺点,而且其它国家都学不会吗?

说日系车普遍比德系车的质量好,这确实不假,从广义上的角度来看,德系车的质量确实比日系差,重点不是差,而是差多少?很多朋友只知德系车质量普遍不如日系车,但具体差多少又有几个人在意?如果说日系车的质量是100分,那么德系车则能达到98分,那么是不是就证明德系车质量就差呢?考100分的是好学生,而考98分的也不是差学生吧?所以德系车比日系车质量差没错,但不代表德系车的质量就差!鄙人反对日系车不安全的观点,但同样否定德系车质量差、天天修理厂的说法,而实际上日系车的质量也不都好,只是整体上看,日系车的质量要比德系车强上一些!从合资车企的角度上看,日系对供应商的掌控要比德系做的好,而且好很多!

简单点说目前合资的德系车零件供应商本土化程度很高,但合资日系车的零件供应商本土化进程很慢,这其实也是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的局面;早在1984年大众进入咱们国内之后就一直大力扶持本地供应商,所以零件本土化进程做的很到位,就目前为止德系车的供应商本土化至少做到了70%左右、而日系车企最多不到40%;在这一点上日系车企还是更多的坚持了底线,被坑几次就干脆放弃,转而从本土寻找供应商;但德系则不然,以大众为例,给了咱们国内零件供应商充分的机会,虽然也多次出现质量问题,但由于下手更早,所以出现了问题也都被解决了,试想在上个世纪8、90年代购车的大都是企业、机关,所以质量如何他们并不是很在意,所以逐渐的大众(德系)培养了一大批还算合格的本地零件供应商(水平也就是比上不足而比下有余),但其水平也和德国、日本本土的水平有不少的差距;但即便这样,德系车企也是忍了下来,比较识时务吧;而换来的好处也是很多的,比如培养了大批本地零件供应商,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这对于咱们国家来说是有贡献的,合作永远是相互的,所以德系车这么多年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最后都可以化险为夷,毕竟对我们做了贡献嘛!由于大量的使用本地零件,德系车更容易控制住成本,所以性价比方面的表现能高一些,所以往往显得用料更足,当然鄙人并不是说日系车就偷工减料,实际上无论哪家车企都在忙着减配,只是日系车把能省的都省了,比如德系车喜欢在车门里塞点填充物,不见得对安全有多大的好处,但看上去夯实、厚重,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点;所以德系车在价格上更能体现出实惠感,所以这么多年日系车销量终究比不过德系车;但德系车通过高性价比获得销量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本地供应商提供的低成本零件带来的小毛病多。。。而日系车企普遍质量好的原因就在于对供应商的把控!

德、日两系不同的设计理念

德国设计师更具备理想主义,他们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产品,而很少会考虑到使用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一点其实早在二战中就已经体现的很清楚了,就像所向披靡的虎式坦克一样,战斗力极强、而小毛病贼多,非战斗性减员几乎为各国坦克之首,这个例子足以证明德国人做事往往不考虑实际,工匠总把自己当成艺术家去做事,结果终究是不太理想;而日系车则更多考虑实际,甚至把维修更简便化也考虑在内,所以日系车比德系车好修、当然拆起来也更容易;这就是满大街德系专修店产生的原因!德系车使用涡轮增压技术更早,几乎开始于20年前,德系车企就逐渐在民用车领域投放涡轮增压技术,而此时的日系车企仅仅是把涡轮增压用于性能车上;用现在的角度去看,在那个时候德系在民用车上投放涡轮增压技术颇有些理想化,因为技术不成熟、但没办法德系的工程师就是这么理想,所以这二十年来德系车烧机油、漏机油的说法传遍大街小巷;但换来的则是德系车性能好,所以说这一步就算是好坏参半吧。。。其实涡轮增压技术开始逐渐的成熟也就是最近这5、6年的事,比如现如今的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烧机油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抑制,其实日系在上世纪90年代的那一众性能车也烧机油,日系车企知道那个时代受制于技术不足,所以迟迟不在民用车上使用;但最近几年还不同样是用上了涡轮增压么?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德、日两系就都了解涡轮增压技术,只不过德国人面对困难硬刚了,也算刚出了一条路,但也刚的伤痕累累;但日系车企则选择避开这个难题,而等到如今技术成熟时也果断选择涡轮增压!最后就是电控部分的差异了,德国车太依赖电子控制模块,电子集成度超高;而电子集成度越高、越容易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但出现各类小毛病的几率也更大,如果是机械问题往往肉眼就能看出点端倪,但电子系统上的问题就必须用专门的设备去检测,而电子集成度太高了,检测起来也麻烦;德系车的核心统喜欢把复杂的任务分配给各个子系统,这样一来核心就轻松了许多,但对于子系统的控制就变的极为复杂;而日系车在这方面能强上一些,电子元件出现问题的几率比较少;鄙人有时候会觉得德系车更像是数码产品,偶尔死个机、要么就是启停突然起不来了。。。而日系车则更像是一个机械制品!上述就是关于德、日系车的差异,还是那句话德系的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质量是一流的)普遍比日系车质量差、也更难修不假,但不代表德系车质量差!这就是比较带来的伤害,但实际上德系车质量也是不错的,重点不在于差、而是差多少;如果说日系车质量100分,那么德系车的质量就是98分,差异也就这么大;近些年来随着涡轮技术的成熟,德系车的老毛病也改了不少;但零件本土化的超高比例带来的后遗症是很难解决的,所以即便往后几十年,德系车在质量上也很难与日系车相比,但差异并不大,如果差异大、天天修理厂,德系车早就卖不动了,所以看待问题要理性!

为什么有些人说BBA问题多还难修,日本车质量最好?

不请自来,我是检车家的一名二手车检测技师,因为工作原因,我几乎每天都在接触汽车,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还是相对有所了解的,下面就从我个人的角度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日系车的卖点就是可靠性好、油耗低!而BBA不是!

作为一名二手车检测师,平时我检测过的车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说实话,德系车,尤其是德系豪车奔驰宝马奥迪,确实比日系车爱漏油。特别是到了10万公里以上,日系车很多车子都可以做到除了正常保养没有一点问题,但是BBA大概率很多都出问题了。

但是为什么BBA被称为豪车?除了它们的品牌溢价外,不可能一无是处吧?相对日系车而已,就算是同为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BBA的性能、底盘、行驶质感都要比日系车好太多。同样是新车的前提下,BBA肯定是比日系车好开的,这就是BBA的卖点。而日系车的卖点也就是可靠性好。

但日系车的可靠性是靠什么换来的,你们知道吗?首先日系车的动力都普遍偏弱,基本上只有自然吸气发动机,可靠性当然比涡轮机好,而且日系车不喜欢“压榨”发动机的性能,说是压榨,其实压根就没发挥出应有的性能:2.7L的普拉多才160多马力,4.6L,V8的兰德酷路泽才310的最大马力。压根就没有发挥出发动机的最佳动力,所以才有了德系无法相比的可靠性!

而且日系车普遍存在的车漆薄、配置低、电子设备少、内饰用料差,也是它故障率低的众多原因。所以你不能看光日系车问题少,耐开;德系豪车开上了年份问题多,就说德系车不值得买,买BBA就是人傻钱多。

这无非是人们对车辆的需求不同罢了,喜欢日系车的,就是看重了它可靠性好,油耗低,为的是车子的代步需求:我有一辆能开,开着舒适的车就行了。但是喜欢BBA的,除了豪华品牌带来的面子以外,德系豪车扎实的底盘、出色的性能、豪华的内饰也是别人的需求,并不单单把一辆车当做代步工具,还要享受驾车时的愉悦。

而至于你说的“日本车是真的没有什么技术缺点,而且其它国家都学不会吗?”,我给你看看去年的全球十大发动机你就知道了:第一名是宝马的3.0T直六发动机,第二名是戴姆勒奔驰的3.0T发动机。

第三名是克莱斯勒的3.6L发动机,第四名是福特的2.3T发动机,其它的我就不一一介绍了,直接来看看日系车的排名:

第8名是本田的2.0L混动发动机。

第10名是日产的2.0T发动机。所以如果说其它十佳发动机的生产厂家造不出日系车那样的发动机,我是不信的。就跟二战时,德军的坦克故障率高,是一个道理,任何东西都是优缺点的。

好了,就先回答到这里吧,希望能帮到你~

为什么有些人说BBA问题多还难修,日本车质量最好?

这个说法我比较认同,因为我在汽车后市场工作了一段时间,你可以去找个卖二手车的朋友聊聊,马上就有这种感受。当然,现在新一代的车已经逐步上市,是否能打破这个说法,等5-6年后拭目以待。

先说说德系,大众一家亲(大众、奥迪、保时捷),只要你问问卖二手车的哥们,都会建议你不要碰第二代EA888+干式双离合的车子,无论贵贱。都是难以通过1、2次维修来保证日常使用的。

法系,基本折在1.6T那个发动机上了。这也是导致新C5不好卖的局面。

奔驰,问题太多了,装饰板能装错(还是纯进口的版本),发动机进气管能装反(进出管路不一样,这个是北奔的锅)。你就不要指望能拧钥匙就走的那种心态。而且奔驰很多零部件都用上了总线技术,也就是说,你不去4S用电脑给你刷一下,你换的很多电磁阀、控制器都无法干活,让你彻底远离路边维修摊。这就是我给朋友推荐奥迪不推荐奔驰的原因,毕竟奥迪还是能找到不少竞价比高的修理厂的。

宝马,这个可以考虑入手了,新一代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不匹配的毛病,只要造型你能接受,mini的发动机还是1.6T的问题。

马路上你观察一下也会有这个结论,很多修理厂都挂着XX专修的牌子,比如:“奥迪专修、奔驰专修、精修奥迪”这些字样。但是日系的都是写在一起的,比如“丰田本田通用”维修,你也会好奇,为啥没有一家写着只修丰田,或者只修本田的?因为只修这些修理厂根本活不了。

当然我在北京,说的内容可能有所偏颇。

为什么有些人说BBA问题多还难修,日本车质量最好?

从我修车的经验来说吧,为什么德系车毛病多。我有一辆宝马X6,到了一定公里数烧机油,需要更换气门油封搞定,主要是德系车用的电子元件太多太多,有一次故障,车辆过坑颠一下就会偶发ABS报警,如果去修车可能它就不会有故障,就这毛病硬生生在车上拆出了三块电脑板跟它有关联,换日本车整车就一块电脑板,最后检修了一个星期,确定是一根线头松动插紧搞定,手工费都要了1500元,节温器一般车都是机械的,它搞个电子的,如果是机械节温器可以这样说一辈子也不会坏,就是坏那几率太微小,而电子的到了公里数几乎都会坏。节温器坏了会引起高温,把发动机边上那个水壶憋坏那是必然的。如果稍微不加注意发动机都得大修,就算是只坏了水壶跟节温器那也是两千以内的代价。还有就是水温探测器,空调探测器,比方说一般家庭车开空调风扇就会全速运转,或者堵车的时候水温高了风扇也会全速运转,而它不是,它是会根据探测器的探测温度而运转风扇,水温越高风扇转的越快,前段时间空调探测器坏了,把整个冷媒全部放掉换一个探测器,这个便宜六七百搞定,毛病不大但是它闹心,反观日本车这些东西人家就没有,节温器人家也是机械的,那它怎么坏?还有空气悬挂,在行驶当中那都不知道一分钟它会多少次充气放气,控制它的继电器如果有一天罢工了,那个充气泵就会一直再充气,最后因为气压过高把充气泵烧毁,继电器加充气泵那可不少钱,在看日本车人家根本不配空气悬挂,那它怎么坏?还有很多的东西是厂家故意为之,比方说电瓶没电了,更换电瓶也得用电脑刷数据,如果不刷换上新电瓶车辆不能用,还有就是电瓶没电了,少许电还是有,但不能支撑起动机点火了,上车直接按一键启动,就把其中控制车辆灯光的电脑板烧毁了,远近光不能控制,转向灯不能用,就这一下几千又没了,换日本车人家根本就没有单独控制这些小玩意儿的控制电脑板,人家整个车辆就一块ECU电脑板控制,也就不存在这个电脑板坏,再说的操蛋一点,你去4S店修车,如果是电路故障,人家有的时候会拿出来人家专用的那个很充电器差不多的东西,跟你车辆连在一起,问人家修理工这是什么,人家说这是电压稳定器,因为要拆车上的电脑板或者电子元件检查,在拆装的时候会引起车辆电压不稳,而烧毁车辆电脑板或者电子元件,如果再拆的时候把这个电压稳定器用上就不会存在这个风险了,这玩意儿外面根本就没有卖的,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很多修理厂会把车辆拆坏的原因吧。所以说很多的东西厂家是故意为之,估计日本车主把车开烂了也没听说过德系车这样的神操作,如果是家庭车以前的德系车还是皮实耐用的,比方说以前的出租车,捷达桑塔纳多皮实耐用?给我的感觉德系车日系车走的路线不同,日系车以经济车为主,如果它三天两头坏,谁还会买?包括经济型德系车。高端的日系车销量没有德系车高端销量一个零头,德系BBA的销量,整个日本车高端车的销量都没有它们多,因为高端的车主更注重车辆科技含量和性能,哪怕以后坏是以后的事情。如果只讲三大件德系车质量也不差,差就差在电子器件用的太多。所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有谁对谁错之分

为什么有些人说BBA问题多还难修,日本车质量最好?

质量确实相当重要,日本车在质量管控方面确实非常优秀,这个要承认。但是,并不是日本车的质量就优于BBA了,这个结论是完全不符合各种统计结果。实际上,小编查到的大多数排行榜欧美日车排名都是相当而己。连一向名列前位的雷克萨斯也在最近的一些排行榜上排到中间了。

需要注意的是,经过一百年发展的汽车产业,是一个在各方面都高度成熟的产业。汽车行业通行的质量管理标准TS16949也非常成熟了。在这种情况下,那怕是排名靠后的品牌,在质量上依然是较为可靠的。这也是国际汽车质量排名经常变来变去的原因。

对于一堆日车粉吹嘘的日本车比其它品牌车质量好的结论,只能说不是拿了钱别有用心,就是人云即云,打胡乱说。除此以外,关于日车什么技术先进、省油等说法,也差不多同样如此。

为什么有些人说BBA问题多还难修,日本车质量最好?

我是一名从业十年的汽车维修工,根据我多年以来的维修经验看,日系车的质量确实比德系车要好,而且很多日系车在设计之初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后期的维修便利性,所以车辆维修起来比较简单,操作空间也比较大。而德系车的结构特别的密集,似乎不愿意浪费任何一点空间,所以造成的后果就是维修困难,拆装工程量大。

BBA是德系高端车型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德国人的造车理念和态度,在造车这一块德国人还是比较激进的,喜欢大胆的尝试新技术,在性能以及功能性方面德系车可以说是最好的,但是成也萧何败萧何,新技术自然就代表着不成熟,所以德系车的故障率方面表现比较高,远远超过了同级别的日系车,这一点在车龄较长的车上更为直观。

反观日系车在新技术的应用领域则一直显得比较谨慎,大多数的车型都是采用非常成熟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新兴技术不会一下子全部投入使用,只会一点一点的投放,这样即便是出现问题,也是在可控范围以内的。但是这样的做法就是日系车在性能方面要稍微弱点。

加上日本的地域限制导致日本人都很会精打细算,能不多用的材料绝对不会多用,能够减少的配置肯定也不会有,整体的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自然是故障率比较低。但是随着现在人们对于车辆功能性的需求越来越高,日系车也不得不开始增加更多的功能和技术,所以现在的日系车故障率也增加了不少。

总之德系车和日系车都分别代表着德国人和日本人的造车理念,不同的造车理念导致造出来的车侧重点不同,只能说是各有优势,如果选择就看每个人的需求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