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是杀猪的,关羽是卖枣的,为何两个小贩却武艺高超?

首先武将动不动就三百回合单挑这玩意儿,只存在于演义小说里面,真实历史上关张二人都没有单挑的记录,只有关羽有一个“刺颜良”的战绩,但那是一次成功的骑兵突击战术,并非单挑,后面可以展开说明。

所谓的武艺高强在真正的战场上并没有什么卵用,张飞关羽并不是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两个人在街头打架,然后大耳贼过去一只手一个把他们制服了。照这么演的话,大耳贼才是天下第一武将,能够同时干掉武力98的张飞跟97的关羽,估计吕布也在他手下走不过十合。

《三国志》《蜀书》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翻译过来就是关羽原籍河东解人,因为犯了不可描述的罪,所以逃命到涿郡,刘备在当地招募义军,关羽跟张飞入群并成为小群主。

所谓的“御侮”就是武臣,刘备刚起事的时候,召集一帮乌合之众,关羽张飞在中间耀眼的不要不要的,被大耳贼一眼相中,成为高级干部。所以关羽张飞肯定是身材高大膂力惊人,才被刘备拉成管理员,并不是靠那些花架子的武艺。

《三国志》里其他人对关羽张飞的评价也基本一样“万人敌”、“熊虎之臣”,都是一些特别生猛的形容词,可见这两人的外形有非常大的优势,一看就抗打又耐操,起点就比一般的杂兵高很多很多。

而后面的诸多实战中,关羽张飞继续发挥他们的先天优势,成为刘备身边的近卫骑兵。

在东汉末年,骑兵是非常生猛的战斗力,当时天下数得出来的几只彪悍骑兵,其中就有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而刘备在黄巾之乱后,曾经一度在公孙瓒手下当差,还出任了平原相,关羽张飞也凭着健美的身材,担任刘备亲兵的带队人,被公孙瓒亲授骑兵战术。

后来刘备南下救徐州,其实就是去掏陶谦的家底,当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这支部队一看就是从公孙瓒那里卷来的,当时关张已经有了统帅大队骑兵的能力,从普通的马弓手升级成了骑将。

后来大耳贼集团被曹老板打花,关羽投靠曹营,为曹老板解了白马之围。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翻译过来就是关老二看见颜良在对面嘚瑟,拍马出阵把颜良斩了,拧着脑袋回到曹老板阵营,袁绍那边没人敢拦他。

关羽之所以能够偷塔成功,就是利用了骑兵的强大机动性,趁对方反应不及直接冲阵取人头。而这种以少数精锐突击对方大本营的战术,正是公孙瓒最擅长的,几十个精锐骑兵拧成一股,直冲对方大队人马的指挥中枢,偷完塔就闪回本阵,等着对方自动溃散。当时公孙瓒靠着这种战术,把北方边境那些少数民族收拾的明明白白,N多年跪着叫爸爸。

所以说关羽张飞成为名将,主要是先天体格优势,加上实战经验丰富,还有先进的战术传授,成为刘备集团的核心武将,最终一起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的主角之一。

张飞是杀猪的,关羽是卖枣的,为何两个小贩却武艺高超?

大多数朋友只看过《三国》,却未读过《前传》。

据史学大家肥猫考证,三国众将皆有师承,他们的武艺并非凭空而来,今天就给大家讲讲。

东汉末年,在并州雁门,有张家大族,族中有一支,兄弟三人。

老大的名字叫做张傀,字孟礼,是个大武术家。张傀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尤擅祖传戟术。

张傀有教无类,广收门徒,皆因材施教,他根据众位徒弟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传授适合发挥其特长的武艺,或刚猛,或劲健,或灵逸。他的开山大弟子就是猛将典韦。

典韦身高力大,臂阔腰横,两膀晃一晃,有千钧之力,张傀传授给他“恶来十三双神戟”的绝艺,发挥其力大无穷的特点。但双戟是短兵器,而典韦的弓箭术又不够精良。于是,张傀又教会了典韦“月光小飞戟”的暗器功夫,弥补他远程功击力的不足。典韦上阵对敌时,背后插着八柄小戟,因为这项神技他练到了第八重。

张傀的第六个徒弟在三国英雄榜上也是威名赫赫,他就是吴国的第一猛将――太史慈。

太史慈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但他的力气却不够大,如果像大师兄典韦那样双手握短兵器,遮挡防御力那就肯定是不够的。张傀就传授了他长枪和“八十步神射”的箭术,还把“月光飞戟”的功夫也传授给了他。太史慈上阵的时候背后就常常插着两柄小戟,他的飞戟功夫之练到第三重。

所以说,张傀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武术大师,魏吴两国的第一勇士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兄弟三人,张傀居于长,二弟是个文士,而三弟张俭也是一位武术大师。

张俭,字叔朴,他性情孤僻,不擅长交际,但他却有一身绝世的神功。张俭与他的兄完全不同,张俭的收徒标准要求非常的高,精挑细选。他平生只收过一名正式弟子――吕布吕奉先。

选材精良,传授则更加细致悉心。张俭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把一身绝学“霸王戟”全部都传授于吕布,还教会了他“一百五十步神射”的箭术,冠绝古今。吕布最终成为了三国第一名将。

张家的老二张偃,字仲伏,虽然是个文士,但他在宛城做官时,娶了个老婆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他的妻子人称凤茹夫人,手中一杆大枪,打遍天下,从无敌手。于是张家宗室中的很多年轻弟子都向她拜师求学。

凤茹夫人的枪术有三样绝版:第一是狮吼凤鸣枪,第二是百鸟朝凤枪,第三是丹凤朝阳枪。

凤茹夫人的第一个弟子是个朝廷罪臣之子。 张偃有个老友,因遭到阉宦诬告,获罪族诛,满门抄斩。张偃义气深重,冒死救下了老友家中的幼子,收为义子,取名叫张飞张翼德。

凤茹夫人最早的弟子就是张飞,所学之艺就是“狮吼凤鸣枪”。

张飞长大成人,武艺绝伦,臂力超群,但他自小性情暴躁。好酒仗义,豪侠闹事,得罪了当地的贵族,被人举报到了官府。官府下文捉拿,张偃夫妇怕张飞的身份暴露,无奈送他连夜出逃。

在城外的桃林边,张飞三拜跪辞两位恩亲,为了防止将来被高人辨认出武艺的师承出处,连累了两位恩人,就将大枪的枪头拧成了九曲盘蛇状,以掩饰自己的师门来历。

后来,张飞以屠猪为生,他在自己隐居之处后院中种植了一片桃林,就是为了记念张偃和凤茹夫妻二人的恩义。而凤茹夫人“狮吼风鸣枪”的绝技也再没有授于其他人。

凤茹夫人的第一个名义上的开山弟子名字叫做张绣,这个年轻人也是张家宗室,张绣所学的武艺是“百鸟朝凤枪”。

张绣天资聪颖,但却不够勤奋,枪法虽然虚浮,但最终也算学有所成,后来他凭着这一手枪法和凤茹夫人大弟子的威名,被江湖尊称为“西域枪王”。

凤茹夫人的第三个弟子就是张辽,后来也成为了三国时代鼎鼎大名的人物。

凤茹夫人的第九个弟子名叫马超马孟起,夫人当时年近花甲,想把马超当做自己的关门弟子,从此不再收徒,传授武艺时格外用心,把自己第一项绝艺“丹凤朝阳枪”传授给了马超。

马超凭此绝技横行西凉,从未遇到敌手。 凤茹夫人真正的关门弟子名字叫曲阿小,是路边捡到的一个被弃遗孤。

曲阿小就是太史慈与孙策对战的时候,奋勇为太史慈压阵的那个小将。曲阿小学成武艺后从军,恰好与太史慈分在同一个军营,从武艺招数中他很快认出了太史慈的师承渊源,两人也算得上是半个同门,所以他就奋勇为太史慈压阵。世人传做是“曲阿小将”,那是听错了,他的名字就叫做曲阿小。

曲阿小后来离开了中土,辗转跋涉西域,到了凉州地界的天水关定居。他曾经教授过当地一些年轻人武艺。其中一个少年就名叫姜维姜伯约。

那时江湖中还有另外一个武术流派,以刀术见长,最具代表性就是冀州蔡家,当时号称“天下刀祖”的蔡隽蔡文永。

蔡隽名扬四海,前来投师拜门求艺者络绎不绝。蔡隽的亲传大弟子名叫张羽。

张羽是并州雁门张家的族侄。天生神力,资质过人,他与族弟张辽是同窗好友,两人曾经相伴去向族叔张俭求艺。

可是,当时张俭已经收了吕布做为弟子,不愿再收其他徒弟。张羽和张辽前来拜门,张俭不忍心如此好的两个良材遭到了废弃,就修书给好友蔡隽,请他代收张羽为徒,又把张辽推荐给了在宛城的嫂夫人凤茹。

张羽到冀州后,拜蔡隽为师,他天赋极高,学艺勤奋,深为蔡隽所喜,得以倾囊相授。

但张羽好酒任性,因路见不平,打死了冀州袁家的贵族子弟,被告到官府,下了海捕文书。

蔡隽怕被张羽连累,就与儿子蔡阳夜中商议,准备半夜联手擒下张羽。但府中老仆听到,悄悄告诉了张羽,两人夜半盗马出逃。

行至半途,老仆年事已高,行路缓慢,怕拖累了张羽,两人分路而行,老仆后来去了玉泉山出家为僧,法号普净。

蔡隽发现张羽失踪,知道事情败露,与儿子分路追来。终于在青龙关,蔡隽追上了张羽,师徒俩在关前大战,八十余合不分胜负。

张羽凭一招拖刀计将蔡隽用刀背打落马下,念有一师之恩,留了他一条性命。

师徒二人割袍断义,张羽指关为姓,指云为字,自始改名为关羽关云长,独闯江湖。从此两人恩断义绝。

关羽回家后,接上老母遁入江湖,隐居山林,以卖枣为生。

蔡隽名义上的开山大弟子就是颜良,他学的武艺是“十八寒焰刀”。颜良出师后投到当地豪强袁绍的麾下效力。蔡家的徒弟后来就都由蔡隽的儿子蔡阳代父传艺,蔡阳继承了蔡家“天下刀祖”的名号,名震江湖。

庞德庞令明曾拜于蔡家门下学艺,但世事难料,因天下大乱,学业半途而废。“十八寒焰刀”只学到十五式,就被马腾带走从军了。

蔡隽年轻时从父学艺,他还有个师弟,名叫黄忠黄汉升。师兄弟俩武艺相当,各有所长,蔡隽善骑,黄忠善射。两人在刀术上的修为不相上下,蔡隽有父亲的私传绝技“回马三刀”,黄忠却没有学到。

暂时没有找到赵云赵子龙的师承渊源,他是个神秘人物,来历不详,师承无法考据,武艺之高低暂无定论。

张飞是杀猪的,关羽是卖枣的,为何两个小贩却武艺高超?

我们读《三国演义》,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等一众将领的高超武艺常让我们心驰神往、称羡不已。但同时,我们又会感到疑惑,他们的一身武艺是从哪里来的?特别是像关羽、张飞等人,出身平民,何来一身武艺,而且还是天下无敌的呢?

(关帝爷)

让我们先看看三国里的将领主要由些什么人组成的。三国时的将领,大致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出身名门、家世显赫的,如吕布、马超、孙策、张郃、夏候兄弟等。二是出身行伍草莽的,如典韦、许诸、甘宁等。三是出身平民巷闾中的,最典型的就是关羽、张飞。出身名门、家世显赫者如吕布、马超、孙策,自小弄刀舞枪练就一身武艺,这没什么奇怪的;出身行伍草莽者,如典韦、许诸、甘宁等,日日江湖上行走、天天刀口上舔血,有几招杀人秘技,也是正常;问题是像关羽、张飞等人,出身平凡本是一介平民,一个是小贩一个是小地主老财,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万人敌,拥有了一身好武艺厉害得不得了呢,他们的一身武艺是从哪里来的?

个人认为主要是从三方面得来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训练得来的,可能有人对这一点会有不同的意见,短时间能练出来吗?答案是肯定的,让我们先看看他们练的武艺是一种什么样的武艺,他们练的武艺与我们今天理解的那种花里花哨的武术表演是不一样的,他们练武的目的只是为了杀人,不可能有什么騰挪跳跃的花哨动作的。

所以,他们练的武艺就是实用至上、简单至上,其实就是两个动作,刺与劈!冷兵器时代,二将对垒,两马相交,就两个动作,要么是剌,要么是劈。这是一种杀人技,越简单越快速越实用越好,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看看过去的例子就知道了。

(日本剑道)

稍远一点的例子,我们可以看看明朝时为恶一时的倭寇。这些倭寇的武艺就是简单实用的典型,一把长刀,看准时机,向前一个冲剌或者凌空跃起一个下劈,就可将对手杀死。我们现在去日本看的劍道表演就是这样,就俩动作,一剌或一劈,完事!然而却是威力非凡,效果惊人,倭寇在明朝沿海地区横行时,区区几十人就敢与明军数百人甚至数千人对垒,还常常把明官兵杀得七零八落。

近一点的例子看抗战时期,日军的拼刺刀术也是如此,其实也是两个动作,一个左右格挡一个前刺,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动作,一个小鬼子面对三两个中国士兵居然也不落下风。要知道,倭寇的刀术可是从我们唐朝那里学来的,可见,长长一千多年时间,这种刀术都没什么大变化,就是为了一个目的,简单、快速地杀死对方!特别是马背上的格斗术,常要一手控制狂奔的战马,一手持武器对付冲来的敌人,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其他多余动作的。

今天,在欧洲一些国家还保存有一种古代的马上格斗术表演,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就是两个重装甲骑兵,隔着一道蓠笆,腋下紧挟一支长矛,对冲而来,两马相交,双方互用长矛猛刺对方,就是硬对硬的对碰,任何躲闪都不要,这就是古人实战中最常见的情形。所以,要练好阵上杀敌的本事,关羽和张飞能成为万人敌,其实也不难,只要练好一刺一劈这两个动作,练得精熟就行了,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好的!不需要什么三十六路勾魂枪、七十二路泼风刀这么复杂的,区别只是用枪者善刺,用刀者重劈而已。

其次,读三国的正史《三国志》,就会发现其实《三国志》对一军之将的个人武艺如何,描述并不多。毕竟,将领们的主要职责是领兵打仗,不是逞一已之勇,争狠斗强的。但是,《三国志》对武将的武艺记载虽然简单却也有描述的,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骑射。骑射,可以说是古代战将必备的技艺。

《三国志》里对吕布就称“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江东名将太史慈则“猿臂善射,弦不虚发”。特别是射箭,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远距离击杀敌人的高级技艺,古人大多时候都以善射来判定一名武将的武艺高低的。射箭易学难精,会射不难,能射中就不易,百发百种则更难。但吕布辕门射戟、太史慈门楼射敌将手腕都是天下皆惊的。所以,冷兵器时代,只要你勤练骑射,就能成为一名武艺高强之人的。

第三,要成为万人敌,还要有一副异于常人的体格,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武将们无一不是体格雄壮力大异常者。吕布辕门射戟,一手抓起袁术大将纪灵,如提小孩一样;关羽轮起八十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就像玩玩具般;张飞就更不得了,大喝一声都能把人吓死的,这个肺活量就可顶十个常人了。曹操手下两名最能打的大将典韦、许诸,《三国志》对他们的描述也是"腰大十围""形貌魁梧"。

(看看这样的身材对比,曾志伟就算学了葵花宝典,恐怕也打不过姚明吧?)

古人常说关羽身长九尺,腰圆膀阔,虽然汉代的九尺没有现代那么长,但经过换算,汉代九尺也超两米,关羽在任何朝代,也算是巨人了。《三国志》里说张飞“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以张飞之雄壮,但还是稍逊于关羽,就可见关羽的身材高大力大无穷了。绝对的力量决定着绝对的优势,在冷兵器时代,力量无疑是对抗中最强的武器。所以,关羽、张飞能有敌万人的武艺,就不奇怪了。

张飞是杀猪的,关羽是卖枣的,为何两个小贩却武艺高超?

历史上的关羽和张飞,并不是市井小贩。因为无论是《三国演义》小说,还是在正史《三国志》中,均没有两人是市井小贩的描述或者记载。并且,就算两人真的是市井小贩,其实也不影响他们在后来自学成才,成为三国猛将。

在《三国志》中,二人的介绍很简略,只知道关羽曾经犯过事,逃亡到了涿郡,与涿郡当地人张飞相识,两个人一起投靠刘备。至于张飞在投刘备之前是干什么的,正史中没有记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关羽传》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张飞传》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给关二爷和张三爷都加了点戏。

张飞变成了一个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的豪杰人物。

注意了,“颇有庄田,卖酒屠猪”,这可不是市井小贩。哪个市井小贩“颇有庄田”?

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三国演义》

关羽还是因为犯事而逃到涿郡的逃犯,但是罗贯中给他加了点戏,说他是杀人犯!因为杀过人,所以才逃亡。

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三国演义》

但是《三国演义》中,也没有交代关羽在逃往之后,在从事什么行业。因此,小说里面也没有“明说”关羽是市井小贩。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有一种关羽和张飞都是市井小贩的印象呢?

我觉得,这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从宋代开始,民间就有“关羽卖枣,张飞杀猪”的传说,传说传播的次数多了,大家也就信以为真了。或者说,在大家的印象里面,关羽和张飞就是市井小贩出身。

第二,很多人没有看过正史和小说,只看过电视剧。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刘备是卖草鞋、草席的小贩,关羽是卖绿豆的小贩,张飞是个屠户。张飞把猪头藏到水井中,用磨盘盖上;关羽搬开磨盘,把肉分给老百姓;张飞与关羽打架等等情节,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也就有了众人认为刘关张都是市井小贩的印象。

但是其实,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当时央视版的电视剧,都是戏说。比《三国演义》的戏说成分还要大。

这里插一句,央视版电视剧中,关羽和张飞打架,打到难分胜负时,刘备上去劝架,以一人之力拉开二人的手。这个情节也是电视剧的虚构情节,《三国演义》小说中,也没有这个情节。

综上所述,关羽和张飞并不是市井小贩,说他们是市井小贩,只是一个误会罢了。

当然了,就算按照民间传说和当年央视版电视剧的情节——刘备是卖草鞋的,关羽是推着小车卖绿豆的,张飞是卖猪肉的,这其实也并不影响关羽和张飞二人在日后成长为一代猛将。

—————以下内容都是扯蛋—————

就拿关羽来说,就算他是卖绿豆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卖绿豆?因为他犯过事啊!按照三国小说的说法,关羽是杀人犯!年纪轻轻就敢去杀人,并且杀得还是恶霸,这样彪悍的人,能是一般人?

后来关羽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刀下亡魂无数,而他眼睛都不眨一下,这种极强的心理素质,就是因为他早年杀过人,他的心理素质不同于常人造成的。

再说张飞,就算他是卖猪肉的,可他还是个屠夫呢。屠夫在任何年代都不是一般人!因为屠夫的标准动作是捅脖子放血,还要找准猪的动脉,一刀下去,立刻要了猪命。张飞常年以此技能为生,对他后来使一把丈八蛇矛,捅人稳准狠,有很大的帮助。

捅猪是捅,捅人也是捅,都一样。

并且杀猪的人,还要会吹气褪猪皮,张飞肯定就在杀猪褪猪皮的过程中,练出来后来无敌肺活量,才能一声喝断当阳桥!

所以说,不要光看关羽卖枣(卖绿豆),张飞杀猪,就说人家是市井小贩。你哪里知道身边卖枣子的小贩子有没有杀过人?身边杀猪的屠夫会不会捅人?

再说了,古代又没有类似于现在的军校,除了一小部分幸运儿(如孙膑、庞涓)有师傅带之外,绝大多数的古代将领,都只能实战当中磨砺出一身武艺和行军布阵之才。比如韩信跟谁学过兵法?樊哙也是个屠狗的,卫青和霍去病的师傅是谁?又是谁教会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这些一代名将打仗的?

并没有吧,都是自学成才。

因此,就算关羽和张飞做过市井小贩,没有跟人学过武艺,但这并不妨碍二人在实战当中刷经验,自学成才,成为一代猛将!

张飞是杀猪的,关羽是卖枣的,为何两个小贩却武艺高超?

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都是武艺高强之辈,有万夫不当之勇,在后期甚至成为了蜀汉的五虎上将,被人称为超一流高手。那么我们不禁要好奇了,为何关羽和张飞没有拜师学艺,都是平民出身,武功却在天下名列前茅,仅次于天下第一高手吕布?

其实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出生地

刘备和张飞出身于涿郡,而关羽出身于河东郡,这两个郡在当时的东汉都算是边郡。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边郡可并不是很太平的,时不时就会有兵祸或者胡人入侵,所以边郡地带一向都是民风彪悍,那个地方生存的人为了自保,多多少少都会舞枪弄棒的。

书中吕布手下猛将张辽、高顺等人,大多也是出自河东郡,而董卓的西凉兵和马超的军队,大多也是边郡人,与中原腹地的老百姓相比,边郡人在武功方面,肯定会略胜一筹的。毕竟人家的生存环境需要有这些技能,不然早就死了。

二、自身条件

据书中描述,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一看就不是一个好招惹之人。这等身高体型,只要做一个发怒的表情,就已经足够吓住一般人了。而张飞的职业呢,卖酒屠猪,古代的杀猪匠大家都是知道的,吃穿反正是不缺,说不定还能吃得很好,大多都是满脸横肉的,而由于长期杀猪,技巧性很足,知道如何快速的解决一头猪,这方面技巧应用于人身上,其实相差不会太多。

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每逢乱世,杀猪匠群体都会出一些有名之辈!如汉朝时的樊哙。张飞本身长期从事杀猪事业,练就了一身快速杀敌的本身,更练就了那一身的气势,这种气势不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哪里练的出来。在社会中,我们经常能碰上一些人,在气势上面非常足,令人恐惧害怕,不敢与其争锋,张飞就是属于这种人!

而关羽呢,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在身高体型方面比张飞更凶悍,加上他早年因为看不惯豪强欺负人,直接就动手杀人了,比张飞更进一步。张飞是杀猪练手,而关羽是杀人,大家都知道,这方面动过手的人和没动过手的人完全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关羽的性格,多年逃亡带来的社会经验,他已经具备了成为高手的条件。

三、军事训练

出身地和自身条件是关羽张飞二人成为高手的内因,而更重要的外因则是这一条,军事训练!黄巾起义后,太守大招兵,于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兄弟,想要一起匡扶汉室,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三人召集人马,准备起兵打击黄巾军,而军队肯定是需要训练的。古代都是白刃战,训练教的都是如何砍人,在这期间,大家肯定都会把看家本领,这么多年的实战经验都拿出来分享,然后教给底下人,所以大家的武功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训练士兵时,肯定也会有对打的场景存在,这就给自己增加了很多战斗经验。之前大家都会为了生活疲于奔命,肯定是不会全心全意的把精力放在武功上,而现在他们的生活就是打仗,精力全都放在研究如何杀敌身上了,战力肯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不是有句话吗?不要用你的业余挑战我的专业!

四、实战

经过军事训练,关羽张飞的武功战力已经提高了很多,而从正式讨伐黄巾军开始,两人的武功更是得到了质的突破!这就是实战带来的效果!讨伐黄巾军过程中,他们四处作战,对杀敌研究、战场分析、对战的气势都完全练熟了。

说白了,这种事情,哪有什么天生的,熟能生巧而已,而经过这些战场经验积累,关羽张飞已然成为了个中高手。与那些没有过战争经验,缺少实战历练的人相比,他们是完胜的!而其实三国演义整本书,战争就是从黄巾起义开始的,所以说关羽张飞基本就是从最开始的战争就上场砍人,一直打到刘备攻下汉中,这么多年的战争经验,其实已经领先很多人了。

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关羽张飞没有名师教导,但是他们出生边郡,自身条件不错,本就已经具备了成为高手的必要条件,可以说他们的底子就已经比很多人要好了。

而经过后来长年累月的军事训练和战场实战,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厮杀技巧,这些都是用人命练出来的!名师你再怎么教,也只能教一些招式,而如果没有这些实战的演练,那些招式就是花架子。所以说,很大程度上,关羽张飞的武功都是从战场上练出来的!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

张飞是杀猪的,关羽是卖枣的,为何两个小贩却武艺高超?

武艺真正流行是从宋朝开始,到明清时期发扬光大,学习武艺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另一方面抵御敌人的进攻。

三国时期根本没有拜师学习武艺的传统,那个时候的战争也不是你在电视上或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武将单挑,一方胜利一方失败后,然后两军开始冲杀,这完全就是错误的。

真实的战争就是两军列阵对抗,单个士兵或单个武将在整个阵法中,显得微不足道,就算你有令孤冲的武艺也没用,当时讲究的是团队合作,结阵对抗,根本就没有单挑。

战国时期,闻名天下的魏武卒的训练方法是这样的:士兵披上三层重甲、戴上铁盔,练习开十二石的弩弓(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每人背五十只弩箭,拿着长戈或铁戟,腰佩利剑,携带3天的作战粮草,徒步行走一百多里。

再就是练习简单的刺杀、射箭,如果是骑兵还要练习骑射,没有所谓的武艺拿来学,而在战场上,只要你能砍下敌人的脑袋,无论你用任何办法都行,哪怕是偷袭,根本没有一招一式的武艺,都是以结果而论。

再比如秦锐士,同样是如此,大多数时候训练的是阵法,然后就是基本的刺杀,上了战场,士兵就会用各种各样,你想不到的招式砍下敌人的脑袋,根本没有招式,能砍下脑袋就行。

再比如西汉时期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其出身就是个私生子,他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家里的奴隶,父亲是个小吏,霍去病少年时期,连父亲都不敢相认他,在平阳公主家中为奴,与同是奴隶的舅舅卫青一起,卫青是骑奴,因此霍去病也喜欢骑马射箭。

霍去病从来也没有学过武艺,但是17岁的霍去病一上了战场就变成了天才,任何一场战役都杀得匈奴人满地找牙,霍去病杀人从来不用什么武艺,一刀砍过去,或者一剑刺过去,只要能杀人,任何简单或可笑的招式都行。

到了三国时期,同样是如此,三国时期的战争与两汉时期的战争是一样的,列阵拼杀,然后无所不用其及,利用计谋、地形、人和、阴谋诡计,哪怕是人多欺负人少,只要能赢,只要能杀人,都用。

关羽和张飞在正史中都没有交待其身份,到底是做什么的?只知道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家里是个富户,以卖酒杀狗为生,关羽是因为在家乡杀了人,而亡命天涯,两人都没有学过武艺。

虽然关羽和张飞都没有拜师学过武艺,但是在跟随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难免与人打打杀杀,怎么关羽和张飞就打出了一身本领,成为三国万人敌的猛将呢?

这是因为关羽和张飞都有自已的特长。

关羽的特长就是快。

无论跟人打架也好,还是战场打仗也好,难免动刀动枪,关羽的优势就是速度快,行动迅速,敌人未动,关羽就动了,敌人动了,关羽动得更快,敌人的刀剑将要砍向关羽时,关羽的刀剑已经刺中敌人的心脏。

就这样,关羽凭借自已的身手快的特长,在战场上斩杀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成为三国数一数二的猛将,比如说颜良,就是被关羽的身手快给解决了,还有华雄,都还没有反应过来,还没抽出刀砍向关羽,就被关羽以极快的速度砍掉了脑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关羽虽然没有学过武艺,但他速度非常的快,就是最简单的砍脑袋这一招,关羽比普通人的速度要快三倍,敌人如果站立不动,关羽只需要0.01秒就能砍下敌人的脑袋,比如颜良。

关羽的这个特长就帮助他成为三国猛将,一路过关斩将,威震华夏。

张飞的特长就是猛和不怕死。

张飞跟人打架的套路与关羽完全不同,张飞长得是五大三粗,如果是赤手空拳与张飞对比,基本上没有取胜的可能,你就想想普通人与拳王泰森对打是什么样子就能明白,你打张飞一拳,张飞没事,张飞回你一拳,你五脏六腑全烂了。

就算是在战场上也是一样,双方各执兵器对砍,张飞一挥刀,把你整个人都震飞出去,这仗怎么打?只有输呗。

张飞还有一个特长就是不怕死,战场上能够活下来的人,往往都是不怕死人的,其中就有张飞,怕死的人都去见了上帝,什么样叫不怕死呢?

就是张飞与人对战时,只要不是要害,张飞是不顾不管的,你砍张飞一刀,张飞同样砍你一刀,有的人怕死啊,赶紧收回招式,结果张飞却不收回,仍然一刀下去,结果就被砍死了。

所以张飞屡次敢叫阵天下第一的吕布,不仅不怕,还打得吕布怕张飞,张飞都是拼命的打法,你伤张飞一处,张飞伤你一处,你砍张飞一刀,张飞砍你一刀,就问你敢不敢来?

所以吕布好多次被张飞打得满地找牙,就算是张飞喝醉了酒,吕布都不敢找张飞比划比划,张飞就这样打出名声来了,号称“拼命张三”,就这样打成了三国数一数二的猛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