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直播遭怼,现场尴尬关播,网友都咋想的?

太奇葩了,高晓松有好多头衔,“音乐人,阿里人,晓说……”名人直播罕见遭网友狂怼,无奈中途关播,咋回事,为啥网友有话说?

6月28日,《人民日报》邀请高晓松、马伯庸、江南、马东、史航、鲁豫、白茶、麦家等八位嘉宾做一场“名人读名著”的直播节目,然后非常意外但又意料之中的翻车了。

人民日报的想法倒也简单,找一堆各个领域的名人,把名著解读跟毕业季寄语结合在一起,给因为疫情而学业压力空前巨大的学生们送上一份祝福,希望他们能够克服眼前的困境,努力深造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因为学生们兴趣领域比较广,于是请来这八位嘉宾有主持人、有作家、有名编剧、还有高晓松,每个人都自带流量,还有自己庞大的粉丝群,口才都是一等一的棒,算得上各自领域的意见领袖,所以预期点击率和口碑都会炸裂。

从播出效果来看,炸裂是炸裂了,不过把高晓松人也炸跑了。

名人直播的时候评论区一片海骂,骂到巧舌如簧的高晓松自闭下线,这也算是直播史上伟大时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万人拍砖的盛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原因一、高晓松黑粉实在太多,因为这人身上头衔一大堆,音乐家、辩手、导演、公知、清华辍学生、历史创造者、还有一个疑似美籍华人的身份。这些标签贴在一起,把高晓松弄得跟街边牛皮癣电线杆一样。

而高晓松这么一大堆标签,但又没有一个是真正拔尖的。一同的嘉宾里面史航就是著名编剧,马伯庸就是作家,鲁豫就是主持人,都有一个特别有标志性的身份。而高晓松跟马东就有点十三不靠,感觉这两人就是嘴皮子特别厉害,马东情商特别高,高晓松则是很刚,谁都怼不过他,惹毛了还敢喝大了开车,特别牛叉拉轰。

靠嘴皮子吃饭呢,好歹你说话稍微有点谱,或者就惜字如金,尽量捡擅长的领域放炮,那样比较稳妥。而高晓松则是胃口忒大,天南海北什么都侃,而且经常被人挑刺纠错,但他也一点不在乎,继续传播他的知识。

有人总结过高晓松,这人就是乍一听怎么那么渊博,跟个小百科全书一样。可以一旦说到你擅长的领域时,立刻想大嘴巴抽他,说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结果就是黑粉越来越多,对他的讨厌值也越来越高,平时针对高晓松的话题也是骂他的人居多,所以他直播被群喷也就不奇怪了。

原因二、疫情原因大量人口失业,只能每天守在电脑前面做两件事情,发简历等面试电话,然后上网骂街。网络喷子们的生活习惯就是将现实的怒气,宣泄到虚拟世界,反正网上骂街也不用负责任。再加上骂的是高晓松,一个黑粉众多的公知,所以这节奏只要一带动起来,那就彻底收不住。

高晓松只是赶上了这股巧劲儿,到处经济走低,失业人口增加变身成网络喷子,而这时候有人过来递子弹,那还不给你打成马蜂窝。

所以公众人物靠嘴吃饭,一定得谨言慎行,另外不要太狂妄,否则总有一天会被骂到自闭。

高晓松直播遭怼,现场尴尬关播,网友都咋想的?

可能是他的国籍问题吧!在未出现国籍问题前,高晓松还是有一些人缘的。在电视访谈中,被那个女主持人指出他的国籍后,高晓松很语塞尴尬,未否认,以当时语境看,实为承认了自已已是美国人。在这之前,他曾说参加了美国大选,投了奥巴马一票。这也更明确地证实了自已是美国人的身份。因为只有宣誓效忠加入美国国籍,成为正式公民后才有选举权,拿绿卡是没有选举权的。之后他又否认,但说服不了人。大家更相信他已叛国投敌,属敌国公民了。

直正的中国人敌我分明,痛恨汉奸和背祖忘宗、投敌求荣的小人。因而高晓松回到自已背叛了的母国搞直播,遭到中国网友的漫骂与抵制是情理之中事,是合乎中华民族爱憎分明,眼晴里揉不下沙子的性格的。作为高晓松来说,中国离他远去,不管他怎么狡辩,美国人的身份,他效忠的国家已经明确宣示了与中国为敌,他也因此成为了货真价实的汉奸,一个叛国忘祖的敌国公民。

高晓松直播遭怼,现场尴尬关播,网友都咋想的?

个人认为,本质不是高晓松和人民舆论的争论,而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渐渐有人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不容他人践踏侮辱,需要有符合现在中国国情的讲话方式,高晓松说白了只是公知的缩影,而下面的评论则是人民思想一部分的表现,当然,骂人是不对,但多多少少也体现出人民在思考什么。

当60,70渐渐老去,他们的经验沉淀成为智慧,不再怎么争抢网络地盘;而80,90渐渐则成为网络上的中流砥柱,占据了论坛中心,引导了舆论的风向标,相较于出生在“动荡”的上一代,他们更为激进,更为自信,更为勇敢,敢于斗争。加上中国经济逐渐强大,国力逐渐强大,民族自信自然是水到渠成,生活在这个潮流中的80,90顺流而下,与所有中国人民一样,眼界逐渐开阔,才知以前那群人谁在裸泳,于是这场喜剧性的事件诞生了。

这只是一个开头,借高晓松事件告诉那些公知,以后说话小心点儿,估计以后所有公知若还是想在中国待着,就得想办法改变以前的风格,高晓松只是个出头鸟,后面还有一大群,我甚些看到公知以后会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发言的可笑样子......

“我”虽然没有能力改变什么,但“我们”可以改变一切,因为你我虽是浪潮的一部分,但我们就是浪潮本身,未来只会更加灿烂。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最后说一句“私者一时,公者千古”。

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发布于 7 小时前

高晓松直播遭怼,现场尴尬关播,网友都咋想的?

时代抛弃你,连声再见都不会有,而只是满屏的硼化硫(SB)和低等生物的组合名词。

要说现在的主流媒体,真是越来越接地气。这个没办法,因为大势所趋。不管你想说啥,起码得先有关注、先有流量。没这个,你说啥都没人听,说了也白说。

于是,没必要又红又专,只要自带流量就给你登堂入室的机会。于是,人民日报就选了高晓松、马东、史航等一众名人在自家平台搞直播、分享读书心得,即所谓的毕业季特别直播、八位文化名人送上毕业寄语。

为什么是这些人?因为这些人自带流量,至少人民日报是这样认为的。但也不是谁都行,卖货直播的不能算,起码得跟文化沾点边儿。

直播开始、名人开播,然后根本就没有鲜花掌声,满屏全是落花流水。而且,立即引发了一场直播骚乱,本来想听的也不听了,直接跟着起哄了。然后、然后,就是中断直播、名人退场,但再也没上来。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但,这些人不是鲁迅笔下的刘和珍君,没有惨淡的人生、没有淋漓的鲜血,然后就暂得偷生了。

是名人出了问题,还是网民出了问题,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先说名人,主要就是高晓松,网民的火力主要就是奔着他去的。其他人想挨骂,估计还得再等等。

首先,高晓松考上了清华大学,但大学没毕业就去玩音乐了。当不上科学家就准备当艺术家,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但没考上。大学没读完、研究生没考上,然后你凭啥就要给现在的毕业生讲一课。

其次,一众公知的面孔已经不入时了,高晓松凭借名人的流量、奇葩的观点以及卖弄的演技,真得做到了吸粉无数。但是,时代不同了,当时的受众与现在的受众根本就不是一伙人。那些个写网文、搞奇葩的,都换了好几茬。你再拿过时的宝刀屠当下的飞龙,追不上、也砍不动。

第三,人设崩了,就凭酒后驾车一项,就凭自称华裔一项,你在正能量这个圈里就立不起flag。你给毕业生讲人生,难道人生就要酒后驾车爽一把、就要美丽羊奴乐一番吗?也许你或是幸运、或是背景,能够这么爽、这么乐,但是一般人呢?

高晓松的粉丝,当然会立即反驳。他们会这样说: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也没毕业哈?怎么中国就容不下这些人了?

你要是这么说,还有比他们更彪悍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上大学的时候还毒杀老师未遂呢。然后却啥事儿没有,为什么?人家老妈就是牛,硬是能把这事个抹平了。你有这种虎妈吗?同理,你有比尔•盖茨的家室吗?没有,就走大概率能成功的路,好好上学、好好毕业。

成功之路千万条、千条大路通罗马。但无论那条路都不能拒绝运气,你仔细观看那些成功的名人,哪个不是运气好到爆棚。所以,成功而名人的,往往不是因为真有本事而就是运气好。现在的中国,就是一批科学青年,已不会再犯什么中二病了,所以鸡汤根本不管用。于是,所谓的名人、所谓的成功人士,根本就唬不住这些人。

公知怎么就不行了?高晓松的观点很有独到之处?

如果公知总是兜售碎片化的奇谈怪论,根本就说不上碎片化的知识,那么根本就满足不了现在中国年轻人的胃口。公知得先是知识分子然后在公共,一些个名人算得上知识分子吗?甚至连某个领域的专家都算不上,就要夸谈天下,不挨骂还等着挨表扬吗?柴静与丁仲礼院士关于碳排放的辩论,就让大家看清楚如今的公知与真正专家的区别了。

而且,公知们的悯人悲天成了以上视下的傲慢,现在的网民根本就不能接受。更要命的的是这些人因为时代的原因,所以观点中自带偏见:中国就是不好、美国就是极好。然而,不仅开眼看世界而且双脚走环球的中国年轻一代,也早就不能接受这种偏见了。

另外就是人设的问题,人设很重要,至于某些名人的人设有多差,只看他们的光辉事迹就行了。

网民出问题了吗?

中国的年轻人,需要什么样的引路人?总不能“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吧。

当然需要,但肯定不需要鸡汤的引路人。而名人直播,实质就是一场毫无主题的鸡汤直播。这种方式去塑造正能量,跟愚民也差不了多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得是渔、得是实用的方法、得是实在的说教、得是锋利的思想、得是独到的见解。2012年马化腾对话凯文•凯利,就是在向大众输出一种锋利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虽然凯文的观点深刻且复杂,但值得需要的人去学习,至少不是根植于沙堆上的奇葩论调。

网民上网就是在获取信息,但获取信息就这几个目的:一个是娱乐加放松,一个是关心时势变化,一个是要学习知识。而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不同的方式,好的东西往往都是要付费的。但大家肯定不想在网上听什么名人自我炫耀和励志鸡汤,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些都是骗人的。这就是时代的变化。

而这个变化的时代,已经不需要高晓松之类的名人了。宁愿去看他们做广告,也不想去听他们讲道理。要高雅咱就阳春白雪,要地气咱就下里巴人,别遮遮掩掩地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整成人格分裂就整崩了人设。

高晓松直播遭怼,现场尴尬关播,网友都咋想的?

主要有几方面因素:

1.受够了

现代年轻人(包括不那么年轻的人)已经受够了老派“公知”(如果他算知识分子的话)的教做人了。总是一副我比你们都懂,你们就是傻*,好好听我教导的智力、见识优越感,令人生厌。

在以前,网络不发达、在网上展示智识、见识、能力的人少,信息也不通畅,因此公知们可以展示他们优势,作为意见领袖“教导”他人。

但是后来一方面大家见识都多了,另一方面发现有些公知嘴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最后兜兜转转都是为了利益,为了钱。在群众面前那些慷慨激昂催人尿下的思想言论只不过是赚钱的工具而已,大家也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不是说赚钱不行,而是吃相不行。你看参加这个节目的人,主要是骂马东和他,怎么没有人骂马伯庸呢?

2.肤浅

他的见识广,但是每一个领域跟专业人士比其实非常浅薄(可能除了音乐)。

之前他上过一期最强大脑,里面有一个人用声音震破玻璃杯,他认为那个人是作弊,是耍手段,找不出理由证实或证伪,反正就是咬死不信。

可见他对机械振动导致固体破裂领域没有基本的概念,完全是凭自己朴素的直观感知来判定。

我曾经写过文章阐述为什么声音震碎玻璃杯是可能的,以及什么样的参数是固体破裂的关键因素,但是当时最强大脑很火,那篇文章被和谐了。说不过你就不准你说,你看看他以及那个狗屎节目的德行。

理科他不懂,文科他也经常在乱吹,包括历史、宗教,这种例子你一搜就有。

所以大家认为他最适合当个北京出租车司机,但是不能喝酒(因为他酒驾进去过)。

3.矛盾

百度百科关于高晓松的家世背景是这么写的:

注意最后一行,这是什么品位,连继父都搬出来了。但是人家搬出来是有道理的,看看继父多牛啊!

这种家世背景,然后满嘴跑火车地以“成功人士”来指导各位*丝人生道理,你说气不气?

现在多少聪明有能力的年轻人,就是因为家世背景不行活在社会底层,但是骂骂你总是可以的吧?

我有这种家世背景,我一定不出来瞎逼逼,也不会在清华学到一半就退学了。

4.左右互搏

他的国籍问题。加入美国的宣誓如下:

看看这个宣誓词,再看看他在国内赚钱的表现。好处全占,坏处全躲,左右互搏。骂骂他已经是轻的了。

高晓松直播遭怼,现场尴尬关播,网友都咋想的?

网友们都很可爱,很真实,从不打太极。是中国人就爱中国!是美国人就爱美国。不会说因为我是美国人,所以我爱中国?仗义多是屠狗辈,最是无情读书人。穷苦的草根才是真正的爱国者!深深的热爱的祖国,权贵者,出卖国家,获取利益。所以人们痛恨他鄙视他。这一类人,不止一个高晓松,芳芳之辈也是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