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华妃多次顶撞皇后,皇后为什么没除掉她呢?

皇后与华妃的背景不一样:

华妃背后是什么?太保一等公带兵自驾游荡平西藏的年羹尧,军功显赫朝中党羽众多,皇帝太后都表示好怕怕,找机会弄死他。

皇后背后是什么?皇帝跟太后,尤其是太后,跟皇后同族,临死前的遗诏也是让皇帝不准废皇后,这是为了乌拉那拉式部落的荣耀。

皇后与华妃的目的也不一样:

华妃要的是皇帝的宠爱,谁在后宫比她得宠,她就弄死谁。说简单点,华妃要的就是数据,要当榜首,只有你威胁到她的时候,她才对你下手。皇后根本就不得宠,如果按照皇帝宠幸值来说,皇后应该是前十都排不进,华妃根本不在乎她。

皇后想要的是自己二把手的地位巩固,她的手段是谁怀了皇帝的孩子,谁就得被她做掉,因为皇太子意味着对她地位的最大威胁。而华妃有皇帝太后御赐的欢宜香,根本不可能怀上孩子,所以华妃从来就不是皇后忧虑的对象。

而且两人的底牌也不一样,华妃的底牌其实由始至终,只有皇帝的宠幸,年羹尧对她来说只是一个外力罢了。华妃的智力还达不到权谋的高度,她仰仗的就是自己的美貌,以及皇帝被自己睡得七荤八素的那种满足感。

华妃一旦发现皇帝对自己的宠幸,以及所有的放纵,还有对她一口一个“兰儿”都是因为自己哥哥年羹尧,她瞬间就会自爆,因为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而皇后面对华妃这样的对手,根本没有正眼看过她,因为皇后知道华妃的对手不是自己,而是皇帝跟太后。华妃偶尔对自己跋扈顶撞,自己决不能因此对她如何,影响皇帝太后对华妃的布局,她要做的就是等待年羹尧倒台,华妃原地自爆的那一天。

皇后由始至终的对手,其实只有自己罢了,她是个阴毒到了极致,甚至没了人味儿的女人,手上那些黑材料光是纯元皇后那一件就够她死几次了,但她并不以为然,反而加倍的在后宫执行自己的堕胎事业,把本来对她毕恭毕敬的甄嬛跟安陵容捆绑成利益共同体,安陵容临死前一句“皇后杀了皇后”,把她咬了一道血口子,最后甄嬛一通神操作,彻底把她弹劾。

如果华妃是死于骄纵跟愚蠢,那么皇后就是死于恶毒跟疯狂。

《甄嬛传》中华妃多次顶撞皇后,皇后为什么没除掉她呢?

《甄嬛传》中皇上给予华妃很高的地位和宠幸,一大半是缘于华妃的家族,她的哥哥,年羹尧大将军尧勇善战,替大清打江山而换来的。华妃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是远远高于皇后的,皇后自己也是很明白的,所以即使她有再大的怨气也只能委屈求全,华妃她惹也惹不起,斗也斗不过。特别是曾经功高盖主的大将军年羹尧,更是得罪不起,假如她要除掉华妃,惹怒皇上,那么她在皇上心中母仪天下,掌管后宫贤淑的形象和地位将会是一落千丈。一个皇上喜欢甚至姑息不能得罪的女人,她又怎么会冒险去致自己于难堪的境地,激怒统领前方作战的大将军年羹尧,带来的后果将会是什么呢?

按照剧中皇后一惯的作风,就是暗中阴谋诡计,陷害,利用各个妃嫔之间的明争暗斗,来保全自己在后宫中神圣的皇后地位。还有一个原因或许正是她知道华妃不能生育,是华妃致命的弱点,对她自己的地位没有太大的威胁,母以子贵,并不足以动摇她掌管后官的皇后地位。因此,她在妒忌的同时也只能迁就,对张扬娇奢,蛮横无理的华妃也是束手无策,她不能因为一个华妃而失去她尊贵地位,有损她在皇上眼中母仪仁慈的形象,她不能去冒那个险。

另一个原因华妃因为仗势得宠,在后宫中心狠手辣,惹事生非,树敌太多,皇上宠幸的甄嬛,沈眉庄,安玲珑…个个都是忌恨华妃的对手,皇后是会预料到有那么一天,华妃终会没有好的结局,连皇上都不许她生出自己的孩子。

最后我想当时的皇后,假如英明一点,识时务一点,做为一个大清国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皇后,她是不愿去得罪年羹尧,华妃家族的,以确保大清皇上江山社稷的安宁。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的缘故,华妃多次曾无理顶撞皇后,皇后却没除掉她。这是我的回答,如有不妥,请大家多多包涵。

《甄嬛传》中华妃多次顶撞皇后,皇后为什么没除掉她呢?

前期的年世兰得宠是因为年羹汤得势、连爱新觉罗•胤禛都要哄着年世兰,年羹尧倒台后年世兰也失去了利用价值、乌拉那拉•宜修就联合众妃嫔打垮了年世兰;乌拉那拉•宜修本善于隐忍、她也知道年羹尧和年世兰失势是必然的,而且乌拉那拉•宜修精通医理应该知道欢宜香的秘密、恐怕年世兰是最后知道欢宜香有麝香的。

《甄嬛传》中华妃多次顶撞皇后,皇后为什么没除掉她呢?

年羹尧得势的时候,太后和皇上还要对华妃顺毛捋,皇后敢动华妃,皇上就饶不了她,她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红尘中人没有几人能免俗,多是捧红踩黑,就算华妃身份等级比皇后差一截,皇上喜欢她,年家有势力,皇后在人面上,特别是皇上面前也是妹妹长、妹妹短的捧着她,让着她。

皇后心里恨华妃,无非是她嚣张跋扈,人前不尊重自己,皇后一句:正妻就要有容人的雅量。即抬高了自己又不动声色打压了华妃。

最关键的是华妃动摇不了皇后的后位,她飞扬跋扈的样子只是惹人嫌,让皇后不痛快罢了!

华妃最讨皇后嫌的地方有几点,而皇后表面让着她,其实话里话外还是压她一头:

  • ①华妃爱显摆,显摆皇上宠自己,宫中什么好东西先给自己。比如说新晋小主正给她行礼,她却让众人跪着去说自己的耳环是内务府新送来的翠,还说翡翠不好,要送给皇后。皇后直接说自己有刚制的东珠耳环,再要她的太奢侈。东珠只有皇后才配用,皇后这样说不光是说自己从俭,还表明自己的地位。
  • ②标榜自己家世好,是将门之女,打压皇后是庶出的女儿。看戏时专点一出《樊梨花》,先说薛丁山不喜欢樊梨花,休了樊梨花三次,皇后就说:“做正妻要有容人雅量,夫君再宠妾室,妾室终归是妾室,薛丁山休了樊梨花三次,还不是要三请樊梨花”。华妃又说幸亏这樊梨花是西凉将门嫡出的女儿,要是庶出的女儿只有死路一条。孰不知自己现在就是妾室,皇后才是正妻,假如说两个人都有孩子,谁嫡谁庶?这华妃有时就是这么蠢!
  • ③华妃最喜欢在皇后面前说自己年轻,皇后年老色衰。却不知这后宫的女人多得就像御花园里的花儿,永远也开不败,年年都有新面孔充塞后宫,年轻实在不是华妃特别的优势。
  • ④还是嘲笑皇后色衰不会生孩子,其实她的欢宜香早已让她失去生孩子的权利。既然都不会生孩子,皇后没必要再跟华妃较真。
华妃生不了孩子,皇后又有太后撑腰,只要皇后没有大错,皇上就不可能废皇后另立华妃。皇后没必要理会华妃,她只是静静等待,年家倒台的那一天,也就是皇后一吐心中不快之时!

《甄嬛传》中华妃多次顶撞皇后,皇后为什么没除掉她呢?

《甄嬛传》一开始是分为华妃和皇后两个阵营,而且华妃的势头明显压过皇后,她可是宫中嚣张跋扈的第一名!可是皇后也不是什么好惹的,她一直以来都陷害妃嫔、残害皇嗣,最会用的招数就是借刀杀人。那么一直以来皇后为什么一直忍着华妃而不除掉她呢?



为人正室自然要大度

皇后一直以来都摆着一副贤良淑德的样子,而且她一直非常在意自己正室的地位。她虽然也是出身名门,但却是个不受人重视的庶女,她嫁入雍亲王府以后,本以为可以成为福晋为人正室,可是想不到嫡福晋的位置被姐姐纯元夺了去。后来纯元去世,她就成为了嫡福晋,也说顺理成章成为皇后。古代的男子都有三妻四妾,更何况是皇帝,这就需要正妻宽容大度还要协调妻妾之间的关系。所以一直以来,华妃顶撞皇后,皇后当面也是一笑了之。

华妃家室显赫,皇上都有意拉拢

一直以来,年羹尧都在外替皇上平定西北,是皇上的肱骨之臣。皇上继位不久根基还不稳,正是用人之际,皇上即使知道华妃做了什么事,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年羹尧回宫述职的时候,对皇上各种不礼貌,一看就是故意的,皇上虽然没说什么,但是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了,可是为了江山社稷只能忍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皇上在适当的时候一定会收拾他们兄妹二人。

华妃虽然嚣张跋扈,但是没有子嗣傍身

一开始芳若姑姑教导甄嬛和安陵容的时候说过,皇上的宠爱固然重要,可是最重要的是子嗣,有了孩子就有了依靠。华妃虽然受宠多年,没有成为贵妃和皇贵妃就是因为没有子嗣。假如华妃有孩子,皇后一定会使绊子害她。皇后一开始害有身孕的纯元,后来又害富察贵人、甄嬛、宁贵人等,如果没有孩子,危险就会少几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皇后可能知道华妃多年不孕的秘密,所以对于不可能怀孕的华妃,皇后便置之不理。

华妃也是嚣张过头了,本来她就是仰仗着娘家才得宠,却从来都不知道收敛。如果她劝哥哥专心效忠皇上,可能会有另外一种结局。

《甄嬛传》中华妃多次顶撞皇后,皇后为什么没除掉她呢?

其实皇后不是不想除掉华妃,之所以一直容忍她,是因为没有能力除掉华妃。

大家看得出来吗?皇后之所以一直稳坐后宫的皇后之位。

一张牌打的是太后侄女的牌,另一张牌只是纯元皇后妹妹这张亲情牌。

瞎子都看得出来,雍正帝对于宜修这位皇后是没有什么爱的成分的。

而且皇后本身是庶出,从小就自卑,长大之后,自知没有什么靠山,每一次她恨不得除了华妃的时候,她总是在培养后起之秀,而不是自己亲自动手。

华妃最风光的时候,是她哥哥还没倒台之时,朝廷给后宫嫔妃都是有一些月俸的,就类似于工资。

但是华妃宫中的开销从来就不够,这些都是她哥哥补贴给她的。

她哥哥年羹尧在外面征战,为国立功,而她呢,因为得皇上宠爱,就一直在皇上的旁边吹枕边风,为哥哥和侄子说话,谋求要职。

如果宜修的儿子没有死,也就是说他手中还有阿哥这张牌,那么皇后还多了一点底气。

只是无奈宜修的阿哥早夭,所以她真的是没什么依靠了。

权利这种事情挺好玩的,不是看表面,她坐在高位就一定有权利,不一定。

剧中的重要人物一出场,把地位都摆的明明白白。

华妃见了皇后,也是一副施施然、志得意满的样子。反而是皇后看她得宠,性格跋扈,还得让华妃三分,在这样的情形下,她怎么除掉华妃呢,根本没那个实力。

事实后来也证明,能除掉华妃的人,是甄嬛以及端妃等其他的嫔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