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不喝卯时酒,不骂酉时妻”,是什么意思?卯和酉是什么时候?
古代人和现代划分时间是不同的,古代是以时长为计时单位,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子、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那么,12:00辰分别是这么表示的,子时(23点至零01点)、丑时(01点至03点)、寅时(03点至05点)、卯时(05点至07点)、辰时(07点至09点)、巳时(09点至11点)、
午时(11点至13点)、未时(13点至15点)、申时(15点至17点)、酉时(17点至19点)、戌时(19点至21点)、亥时(21点至23点),就是这么划分的。
卯时就是指早上5:00~7:00,这两个时辰,酉时是指晚上5:00~7:00这两个小时。
为什么不喝卯时酒呢?早上刚刚起来,头脑清醒,而肚子里的食物经过一夜的消化已经空了,如果这个时候喝酒,酒精很容易被肠道吸收,加速输送到身体的各处,造成头脑不清醒,昏昏沉沉,判断力变差,如果去干活很容易出现危险。
比如,反应变慢,容易摔倒,如果工作,精力不容易集中,那么很容易出现工伤事故。
况且一夜时间,胃内的食物已经排空,在酒的刺激下很容易损伤胃黏膜,容易损伤肝脏,肾脏,大脑等等,早上5:00~7:00这个时候不吃饭喝酒是不行的,不仅古代如此,对于现代人也是很适合的。
不骂酉时妻什么意思?酉时,晚上5:00~7:00,这个时候,也是夫妻下班回家煮饭吃饭的时间,如今,男女平等,两人都有工作,谁先下班谁做饭,如果大男子主义严重,丈夫回家晚一点回家,看到吃不上饭,开始骂妻子。
妻子肯定不会服气的,人家也是上了一天的班,就应该回家煮饭,就应该伺候男人吗?
和丈夫大吵大闹,甚至甩挑子不干,那么这个时间不但饭吃不好,情绪也会受影响,晚上还要闹,夫妻吵架心情很差,时间长了影响夫妻感情,影响身体健康,是绝对不可以的。
况且女人特别敏感,被人骂,一夜不舒服,那就会惩罚丈夫,不准他靠近,两人都休息不好,对男人失望,失眠,休息不好,时间久了,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夫妻感情,后果是严重的。
早上是不能喝酒的,要补充能量,早餐要保证能量,人经过一晚上血糖比较低,早上应该吃一些营养丰富,各种营养元素齐全的食物,充分的营养才能头脑清醒,保证有好的工作效率。
总结:夫妻之间是很亲密的关系,也是感情很丰富的,夫妻恩爱也是很甜美,很开心的,要更好的感情交流,避免热战和冷战,尊重对方,关心对方,懂得包容,多沟通,多交流,夫妻不记隔夜仇,把爱和关心传达到对方的心灵深处,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一定要懂得珍惜。
俗语“不喝卯时酒,不骂酉时妻”,是什么意思?卯和酉是什么时候?
俗话说“不喝卯时酒,不骂酉时妻”,是什么意思?卯和酉是什么时候?俗语看起来挺俗,其实,都蕴含老祖宗的智慧,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一、卯时和酉时是什么时候?十二个时辰在古代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主要应用在“纪元”上,一元是多长时间呢?一元是60年,用在“纪运”上,一运是20年。还可以用在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上,但是没有纪刻。
完整的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23点至01点)、丑时(01点至03点)、寅时(03点至05点)、卯时(05点至07点)、辰时(07点至09点)、巳时(09点至11点)、午时(11点至13点)、未时(13点至15点)、申时(15点至17点)、酉时(17点至19点)、戌时(19点至21点)、亥时(21点至23点)。
这里面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干支历中的十二地支,也就是说十二地支和十二时辰是有对应关系的。
需要了解的是:1、古代的十二个时辰不是北京时间的等分;
2、我国古代没有24小时制,咱们现在用得分和小时都是西方国家的说法,后传到咱们国家的,咱们国家古代使用最小的时间单位是“刻”。一时有八刻,一刻相当于现在多长时间呢?大约有15分钟;
3、时辰不是太阳时;
4、每天昼夜长度不同,十二个时辰长短也不一样,具体体现在节气的“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上;
从上面的内容能够了解,“卯和酉”是古代的纪时方法,分别指的是早上5点到7点和傍晚的5点到7点这两个时间段。
二、“不喝卯时酒,不骂酉时妻”,是什么意思?先来说一下上半句“不喝卯时酒”,怎么理解呢?
这句俗语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早晨起来不喝酒。其实,不只是早晨,什么时候喝酒都会刺激人体内产生大量自由基,削弱身体抵抗力,长此以往,肯定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并且,早晨受脑垂体分泌激素的影响,人体代谢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血流缓慢,血液浓缩,肌肉也比较松弛,我们这个时候经常喝酒显然是对身体一点好处也没有的。
另外,现在人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每天都在为生活工作和奔波。如果,我们早上就喝酒,肯定一天都是晕沉沉的,头晕脑胀,那还怎么工作。
古代是农耕社会,主要的工作就到田间劳作。并且,怕中午太阳热,讲究“日出而作”,早上起来就喝酒肯定就会影响到干农活。因此,古人用自己的经验告诫我们不要早晨起来就喝酒,有“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的说法。
我们单位以前就有这样的人,每天早上一个茶蛋,一屉包子,喝得脸红红的,没有精神,谁劝也不听。
再来看一下“不骂酉时妻”怎么理解?
妻子是结婚后男方对女方的称呼,在古代可不都称呼为妻子,一般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或内人”等,现代人也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太太、老婆和媳妇等。总之,每个地区对妻子称呼会略有不同。
“不骂酉时妻”的意思是说,不在傍晚的时候骂自己的妻子。
在古代一般都男人在外面劳作,妻子在家料理家务和看孩子和照顾老人,一天也是非常辛苦。
两个人都很辛苦,吃完晚饭要休息了,肯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如果,这个时候夫妻两个要是吵架,肯定没有好心情休息睡觉了,即使能睡,也会影响睡眠质量,也肯定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
不只是古代,现代也是一样,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有自己的工作,忙碌了一天,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放松一下心情。如果,回来一见面,因为点琐事就吵架,可想而知,心情能是啥样。
老话“酉时莫骂妻,一夜受孤凄”,告诫我们,男人最好不要在酉时和妻子吵架,否则就要承受一晚上的孤独。
写到最后:这些俗语都是古人在日常生活总结出来的,看着很俗,但里面蕴含了很多道理,我们想想是不是这样。
古人留下很多俗语,分享几句给大家:“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等等。
您还知道哪些有意义俗语呢?期待您的分享!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俗语“不喝卯时酒,不骂酉时妻”,是什么意思?卯和酉是什么时候?
古人对于时间的区分与现代人不同,他们是用时辰、刻或燃香来记录时间的。随着时间的延变,把一天分为24小时制,那都是现代人的做法。
在过去,咱们的先辈都是以时辰来计量时间,把一天一夜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又分为八刻,按时下来算,一刻时约等于15分钟。为了便于记录和说明,又把地支中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和申、酉、戌、亥分别作为十二个时辰的代名词,且一直延用至今。
按现在的说法来推算,子时就相当于现在夜里的11点到第二天的1点时分;依此类推,卯时应当是早晨的5点到7点这个时间段,酉时则是傍晚5点到7点这个时间段。
俗语“不喝卯时酒”,是古人根据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负作用,作出的劝人良言,告诫人们不要在卯时饮酒,容易伤害身体。
过去的人,一般早上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干到日出东方才回家吃饭。此时,身体力乏,腹内空空,头天晚上吃进肚子的食物,也早已消化完毕;尚若此时饮酒,喝进肚里的烧酒,会直接接触到人的胃肠粘膜,长此以往,就会把肠胃、肝脏等器官烧坏,从而染上重疾,危害到身体健康,严重者可能会因此丧命。所以,俗语才劝人“不喝卯时酒”。
“不骂酉时妻”,女人同男人一样,除了做家务带孩子,一有空闲时间,还要下地干活。直到日头西落,才匆匆忙忙赶回家,为一家老小准备晚饭,男人们只管收工回家吃饭就是。
傍晚5点到7点,也是妻子最劳累最辛苦的时候。在过去,家中女人地位低下,男人们回到家里可以抽烟、喝茶(水)休息,女人却还在围着锅转。做人要有良心,此时千万不要打骂妻子,一个家庭若是没有女人的辛苦支撑,很快也就会走向没落。所以,俗语劝人“不骂酉时妻”。
俗语“不喝卯时酒,不骂酉时妻”,是什么意思?卯和酉是什么时候?
“不喝卯时酒,不骂酉时妻”这句俗语对身体健康和夫妻生活和谐来说,是一句有益的格言。
“不喝卯时酒”说的是在卯时这个时间不宜饮酒。
卯时是古时候把一天划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现在时间24小时计算,从23点为子时起,每两小时为一个时辰。
相对应的卯时为现代时的早晨5点至7点。这个时间正是人们吃早饭的时间,由于腹内食物经过一夜的消化,已经是空腹了。
空腹饮酒,即伤肝又害胃,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不喝卯时酒是对的。
“不骂酉时妻”,酉时是午后的17点至19点,大多数人都是吃晚饭的时间。这个时段骂媳妇儿,不但俩人饭吃不香而且气也不顺。试想挨了骂的媳妇儿睡觉上了床以后,还怎么能哄好呢?可见酉时不骂妻对促成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大有益处的。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俗语“不喝卯时酒,不骂酉时妻”,是什么意思?卯和酉是什么时候?
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不骂酉时妻,一夜受孤独!卯时清晨5时一7时,天刚亮,酉时下午17时一19时,天将黑!
俗语“不喝卯时酒,不骂酉时妻”,是什么意思?卯和酉是什么时候?
俗语,不喝卯时酒,不骂酉时妻,一般认知为,卯时不喝空腹酒。酉时睡前不该骂妻子。卯是早上6一7时,酉是晚上6一7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