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老祖真实身份究竟是谁?有多厉害?

《西游记》中的菩提老祖并不神秘,书中已经暗示了这个人物的真实身份。菩提祖师是贯穿全书的重要人物,并不仅仅只出现在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中。祖师还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把孙悟空练成了斗战胜佛。那么,菩提老祖到底是谁,究竟有多厉害呢?

菩提祖师究竟是道是佛?

美猴王离了花果山,要寻访“佛与仙与神圣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之术。猴子在南儋部洲游历了八年,便飘过西海,来到了西牛贺洲。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风景秀丽、林麓幽深的高山。书中说,这座山“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猴头正在观看景致,却听得林子深处有人唱歌。歌中唱道: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猴王听了这首歌,满心欢喜,以最后一句判断,这个唱歌之人就是神仙。走近一看,却是一个樵夫,正在那里挥斧砍柴。猴头以为这个樵夫就是神仙,上前施礼,叫他“老神仙”。樵夫告诉他自己不是神仙,方才所唱之《满庭芳》却是一个神仙教给他的。

樵夫所讲的这个神仙,就是猴王的师父,居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的菩提祖师。菩提祖师讲的是《黄庭经》,那就应当是一个道家神仙。其实,这个指引猴王去见真神仙的樵夫,就是菩提祖师本人。《满庭芳》就是菩提祖师创作的歌词,“观棋柯烂,伐木丁丁”,这不就是个樵夫吗?

樵夫即菩提祖师,菩提祖师即樵夫,所讲的《黄庭经》是“道德真言”,也就是托名老子的《老子黄庭经》。猴王因“相逢处,非仙即道”,便把樵夫叫做“老神仙”,老,指的就是老子。看来,猴王在南儋部州长了不少“姿势”,都知道了老子。老子在《西游记》中就是骑青牛过函关,“化胡为佛”的太上老君。

莫非,菩提祖师就是太上老君?这个樵夫还真的不敢当,所以,猴王叫他老神仙,便连忙说“不当人,不当人”。“不当人”,大致是“罪过”的意思,樵夫连称“罪过,罪过”,这不是佛家说的话吗?“菩提”,不就是如来佛祖悟道的菩提树吗?难道这个樵夫是一个佛门弟子?

菩提祖师肯定是佛门中人,那么,他又是佛门哪路大神,为何要讲老子的《黄庭经》呢?

樵夫即如来佛祖化身

猴头提到老子,樵夫连称“罪过”。后文书中,如来佛祖玉玉帝宣请,来收伏孙悟空。佛祖问孙猴子为何几次闹天庭,猴王说:“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意思是要取代玉帝,自己坐灵霄宝殿。佛祖听了这话,也是连称“不当人子,不当人子”,孙悟空想夺位,当然是“罪过,罪过”了。

佛祖为何如此尊崇老子和玉帝呢?其原因就是太上老君对观音说的那句话:“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老子化胡为佛”,这句话被很多读者误读,说成是老子自己变成了“佛”。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子过函谷关,到达西域,以道教教化胡人,胡人因此创立了浮屠教,也就是佛教。老子,就是佛道两界的祖师爷。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讲的就是“化胡为佛”。花果山即灵山,灵山的山顶原本有一块巨石,这块孕育孙悟空的石头“按九宫八卦”,那就是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美猴王是老君炉中炼出来的,更确切地说,是“化”出来的。猴子知道《老子黄庭经》,除了有南儋部洲的经历外,与“老子化胡为佛”更有密切的关系,他本人就是八卦炉所化。

佛事老子以道教所化,故而,菩提祖师首先是个道家大仙,学的是“道德真言”。后来,又教孙悟空七十二般地煞变化,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十万八千,其实是一百单八的化数,也就是道家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数。

樵夫就是菩提祖师的化身,“静坐讲《黄庭》”,也是“老子化胡为佛”的一种表述方式,这个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这样讲,并非只是因为“不当人”这一条文本证据。在樵夫形象描述中,就隐含了樵夫的真身,书中是这样描写西牛贺洲这个神秘樵夫的:

头上戴箬笠,乃是新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绵拈就之纱。腰间系环绦,乃是老蚕口吐之丝。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槎就之爽。手执钢斧,担挽火麻绳。扳松劈枯树,争似此樵能!

这段文字中,隐含了“释迦摩尼”。 简而言之,“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绵拈就之纱”说的是木棉袈裟,也就是释迦摩尼佛的金缕袈裟。樵夫是菩提祖师的化身,自然也就是如来佛祖的化身,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就是如来佛祖。

既然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他有多厉害,那就不必多说了。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揭秘菩提祖师真身

上面讲到,花果山即灵山。为什么说花果山是灵山呢?第一回书的回目写得十分清楚,孙悟空是“灵根孕育”,水帘洞又有一副对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福地,即佛地。那么,孕育孙悟空的“灵根”又在哪里呢?灵根,其实就是在五庄观,是地仙之祖镇元子的那颗人参果树。故而,镇元子的五庄观就在西牛贺洲。这里说的,还是以道化胡为佛。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即“灵山之心”,与花果山有山有洞形成照应,都是“灵福地”。第一回回目的下半联“心性修持大道生”,老君八卦炉炼的就是灵山之心,灵山之心就是“心猿”孙悟空。

猴王来到了灵山三星洞,并不急于敲门进去,而是“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顽耍”。这一笔对应了后文书中孙悟空变成一颗松树,被菩提祖师赶出灵山的情节。松树,是佛门的一种象征,唐僧西天取经出长安时,交代弟子“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这就意味着佛法东渐大业大功告成。

美猴王吃松果,寓意他到了佛门之外。孙悟空变松树,意味着揭了菩提祖师的老底。同时,还隐含了贬损如来佛祖的寓意:佛祖再厉害,也是老子所教化,祖师的本事还都是道家传授的。

吃了一阵松子,洞里出了一个“真个丰姿英伟,象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的仙童,问猴王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原本就曾经见过,还是樵夫指引猴子来到此地,菩提祖师当然知道美猴王到了。而这个仙童也是菩提祖师的分身,所以是“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

童子把猴王带进了三星洞,见菩提祖师正端坐在台上讲道,书中有诗赞道:“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西方妙相,一语道破菩提祖师的来历,他不是东方的神仙,菩提,就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就是在西方菩提树下成佛。

“大觉金仙”出自《宋史·徽宗本纪》:“宣和元年春正月……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这段记载,说的是宋徽宗在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下革佛诏革佛,以道教教化佛教,佛教徒全部并入道教,佛全部称为大觉金仙,佛的下一层级悉数改称仙人,仙人以下则是大士。

《西游记》中的佛祖,说的就是释迦摩尼佛,当然也是“大觉金仙”。美猴王寻访“佛与仙与神圣三者”,其实找的是大觉金仙。大觉金仙既是佛,又是仙与神圣。后面两句中,空寂也就是“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也即“真如”本体。

毫无疑问,菩提祖师的身世身份就是如来佛祖。如来佛祖有多大的本事,从孙悟空学道的过程就能看得十分明白了。

如来佛祖十分厉害,这是无需多言的。但是,佛祖再厉害,也不敢得罪佛道之祖太上老君。所以,猴头把佛祖叫做“老神仙”,就得连称“罪过,罪过”。佛祖不敢与老子齐名,当然也不敢与道教教主玉皇大帝“齐天”,心魔乱动要取代玉皇大帝,佛祖顿悟也忏悔“罪过,罪过”。然后,把心魔压在了道家的五行山下,再修炼五百年。五百年之后,在老子的帮助下,开始佛法东渐。

菩提祖师,也就是如来佛祖再厉害,也是老子传授的本事。而且,还时常以《黄庭经》修行。

菩提老祖真实身份究竟是谁?有多厉害?

菩提老祖可以说是西游记中最神秘的人物,从教完孙悟空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即神秘又强大,并且各路神仙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个人,从书中种种疑点推测,菩提老祖是假名,虽然有很多说法,但我认为菩提老祖最有可能的是如来佛祖。

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我们都知道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菩提祖师的道场,位于西牛贺洲,而西牛贺洲是如来的地盘,如来也说过西牛贺洲没有上真,如果有像菩提老祖这么厉害的人物,如来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所以很可能菩提老祖就是个假身份,并且如来知道是谁。

还有就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和灵山雷音寺在名字上有很大的关系。

古文的寺字,是一个山和寸,而灵字繁写含有雷字,这样一分析,灵台方寸山就是灵山雷音寺呀!

灵台在佛家里指的是心,斜月三星,是个字谜,答案也是心,“心”字上面的三点为三星。

佛家讲究修心,比如说三圣试禅心,佛即是心,心即是佛。

二、孙悟空的自证

孙悟空的名字,“悟”字辈很明显就是佛家法名的排名,并且和观音给猪八戒、沙和尚起的名字辈分一样,五百年前的起名和后来的辈分一样,这是巧合吗?这应该是安排好的吧,毕竟五百年在古洞仙山也就五十多天。

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孙悟空在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一难时,孙悟空变成小妖去请金角大王母亲狐狸精时,为了骗得幌金绳,要去跪拜狐狸精,孙悟空哭起来,自己内心说,自己只拜过三个人,而这三个人没有菩提老祖:

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孙悟空的内心描述,断然没有假的可言,可是孙悟空什么时候去过西天,什么时候拜过佛祖,他拜菩提老祖时可是不少磕头呀!这里也不是对别人说,是自己内心想法,怎么可能不提菩提老祖,而提一个没有拜过的如来佛祖,那如来佛祖是菩提老祖的可能就非常大了。

孙悟空在对付青牛精时,因为青牛精的金刚琢厉害,孙悟空去西天请佛祖帮忙,刚到灵山时,孙悟空竟然有兴致观景,而不是赶紧去找如来就师傅:

好行者,说声去,就纵筋斗云,早至灵山。落下祥光,四方观看,好去处。

那行者正然点看山景,忽听得有人叫道:“孙悟空,从那里来?往何处去?”急回头看,原来是比丘尼尊者。大圣作礼道:“正有一事,欲见如来。”比丘尼道:“你这个顽皮!既然要见如来,怎么不登宝刹,且在这里看山?”行者道:“初来贵地,故此大胆。”

这才是孙悟空第一次来灵山,所以之前是什么时候拜的如来呢?

书中灵山和灵台方寸山的景色描写,比较相似,是不是孙悟空发现景色相似,所以才会有心情看山景。

三、如来佛祖的证明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帝为什么要到灵山去请佛祖来降伏孙悟空?是不是玉帝知道孙悟空和如来佛祖有关系,才卖如来面子的。

如来来了以后又非常熟悉孙悟空的筋斗云,非常自信的和孙悟空打赌,还对孙悟空说了一番话:

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如来很清楚孙悟空的本来面目,并且这里有保护孙悟空的意思,怕别人害了孙悟空。

还有就是压在五行山下时,用贴子镇山,又让山神土地监管孙悟空,喂铁丸子、铜汁,孙悟空因为在八卦炉中被火炼,可能却金了,所以用铜铁补。

还有就是关于“六耳”两字,书中共有两处“六耳”,一处是菩提老祖和孙悟空的对话,孙悟空说此间更无六耳,让菩提老祖把成仙之道教给他。

另一处是如来向诸位神仙介绍四大混世灵猴,其中的六耳猕猴。

真假美猴王可能是孙悟空演的戏,而如来只是配合孙悟空,六耳猕猴也是杜撰,只为和孙悟空说出六耳的暗语吧!

四、其他人的佐证

乌鹊禅师时,他曾说孙悟空知道去西天的路,可是孙悟空在青牛精时, 才说自己是第一次来灵山:

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还有就是蝎子精和孙悟空打斗时,对孙悟空说的话:

那怪道:“孙悟空,你好不识进退!我便认得你,你是不认得我。你那雷音寺里佛如来,也还怕我哩。量你这两个毛人,到得那里!都上来,一个个仔细看打!”

上面的两个人,都证明孙悟空曾经去过西天,并且他们都认识,都见过,只是孙悟空被蒙在鼓里。

综上所述,菩提老祖很可能就是如来佛祖。

菩提老祖真实身份究竟是谁?有多厉害?

孙悟空大闹天宫,武艺十分了得,连玉皇大帝对他自封的齐天大圣名号都无奈默认。那么悟空的师傅菩提老祖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菩提老祖的老师是混鲲祖师。在神话世界里,天地未开之时,最早有的神称创世元灵,他有四个弟子,大弟子即鸿钧老祖,二弟子就是混鲲祖师。鸿钧老祖有个弟子是元始天尊,混鲲祖师有俩弟子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元始天尊有著名的十二弟子,包括例如玉鼎真人,就是杨戬的师傅,太乙真人,就是哪吒的师傅,还有惧留孙,土行孙的师傅等等。那接引道人就是后来的如来佛祖,而准提道人就是菩提老祖,也就是孙悟空的老师。看到了吧,按辈分,悟空可比杨戬哪吒高一辈。菩提老祖为了历练自己这个弟子才导演了这一出西游记。

菩提老祖真实身份究竟是谁?有多厉害?

菩提老祖,在《西游记》中,是最厉害的人物。神通第一,学问第一,身份也是第一。

所以,菩提老祖,不存在多厉害的问题,因为他是最厉害的。

菩提老祖,自称是菩提祖师。名字看有佛教特色,形象打扮上看,白色长须俨然,一副仙风道骨的成仙道长模样。而他的言谈举止,学问造诣,却是无所不包,儒释道诸子百家,三百六十门,样样精通。完全是一位超然各派之外的一等一的高人派头。

所在的仙门,称为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字下之意非常明显了,就是指灵魂的深处,指的是心。灵魂和心虽小,却可以容纳下无尽的天地。心猿意马,真正的修行之路,要在自己的内心中去寻找。这都是作者暗指的最高境界。

菩提老祖叫孙悟空时,也是"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三年时间里,孙悟空最主要的本事是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但是在教九流的各种神通和学问,也学了很多。这种教学方式与学问内容,完全是超出了佛、道的存在。

但是奇怪的是,菩提老祖,名声不响,估计只有那个给孙悟空指路的砍柴樵夫等极少数人知道他。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

他似乎是专为传授孙悟空本事而设定。再不出现,却是不想整个故事体系旁生枝节。

所以我认为,菩提祖师是西游记中所有神仙中,本事最高,神通最大的存在。却是注定镜花水月一般,只出现一次。

他在西游中,就像《封神演义》里的鸿钧老祖这个存在一样。

菩提老祖真实身份究竟是谁?有多厉害?

虽然《西游记》中没有明确介绍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但是从《西游记》中的几处细节暗示来看,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就是如来佛祖。(原著中菩提祖师为须菩提祖师,须菩提是佛教中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菩提祖师和如来佛祖都住在西牛贺洲,两个人都法力无边神通广大,而且菩提祖师住的山叫灵台方寸山,如来佛祖住的山叫灵山。

菩提祖师的疑点

孙悟空来到西牛贺洲之后,遇到了一个樵夫,樵夫告诉孙悟空说:“在这灵台方寸山中有一位须菩提祖师,这位祖师出去的徒弟不计其数,现在还有三十多人跟随着他修行。从樵夫的描述不难看出,菩提祖师有很多徒子徒孙,在西牛贺洲小有名气。

然而在整个《西游记》中,除了孙悟空之外,没有一个菩提祖师的弟子登场。而且孙悟空在西牛贺洲遇到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妖王,这些妖王都不知道西牛贺洲有位菩提祖师。如来佛祖作为西牛贺洲的统治者,知晓过去未来的大小事情,却也不知道西牛贺洲有位菩提祖师。

孙悟空拜师的真相

一个樵夫都知道菩提祖师生活在西牛贺洲,如来佛祖作为西牛贺州的统治者,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菩提祖师的存在。而且孙悟空在西牛贺洲屡次被妖怪击败,却始终没有找过菩提祖师帮忙,这些问题都存在诸多的疑点。

笔者认为,孙悟空拜师的时候,遇到的菩提祖师,实际上就是如来佛祖。而孙悟空遇到的那个樵夫,也是由某位菩萨变化的。毕竟在西牛贺州的神仙和妖怪中,只有如来佛祖能够在短短数年内,将孙悟空培养成为一个高手。

书中暗示

须菩提是如来佛祖的大弟子称号,假如菩提祖师就是佛祖大弟子须菩提,那么如来佛祖肯定会指出孙悟空的师承。而且以须菩提的法力,还不足以培养出孙悟空这样的强者。当然从菩提祖师的称号能够看出,菩提祖师肯定是佛教中的神仙,而佛教中有能力教孙悟空的人就只有如来佛祖。

菩提祖师在教授弟子的时候,一会将道教,一会将儒教,一会讲佛教,目的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玉帝让如来佛祖来收拾孙悟空,也暗示了如来佛祖和孙悟空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孙悟空在第一次到灵山的时候,看风景看的入了迷,从书中对灵山的描述和对灵台方寸山的描述来看,灵山和灵台方寸山很可能就是一座山。

总结

在真假美猴王一章中,如来佛祖为了帮助孙悟空圆谎,讲了一个六耳猕猴的故事。(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分身)而在孙悟空跟随菩提祖师学艺的时候,就曾经对菩提祖师说:“此间更无六耳!”从书中的这些细节暗示来看,菩提祖师和如来佛祖很可能就是一个人。

菩提老祖真实身份究竟是谁?有多厉害?

《须菩提祖师——道术后的佛教内核》 作者:头条文章创作者 @文化华夏1.修心

细心的朋友们可能发现,孙悟空跟随学艺的须菩提祖师更像是一位道家大佬,而后来悟空却用他跟随须菩提祖师学习的一身本事,跟随唐僧成了佛。

这种理解其实有些偏差,虽说须菩提老祖精通道术,比如他问悟空想学什么本领时连续问到:

“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

也就是求神问卜之术,类似巫术;

“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

也就是儒、释、道、阴阳、墨、医等六家之术,只知道看经念佛,无什么实用性;

“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

也就是参禅打坐的静修功法,显然不适合猴儿这顽皮的性格;

“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

这一门是气功、动功,加之炼丹食补。

连说这四种本领,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但是都被猴儿以“不长久”、“不长远”、“不能长生”给拒绝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须菩提祖师才决定换种方式锻炼猴儿,哪就是修心

把镜头向前拉,还没有名字的猴儿来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来学习一身本领。

在佛教的语境中“灵台”和“方寸”一般都被认为是形容“内心”,而“斜月三星”恰好又是“心”字,吴承恩安排猴儿来此跟随徐菩提老祖修心之意,真的是明明白白。

拜到须菩提祖师坐下,祖师给猴儿起名“悟空”,而“悟”和“空”两字皆是佛家的追求。

作者:头条文章创作者 @文化华夏

2.禅宗传承的故事翻版

须菩提祖师像悟空授业的时候,更是体现了吴承恩给须菩提老祖安排的佛教内核。

“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这正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向六祖慧能传道授业的故事翻版。

禅宗六祖慧能听闻弘忍大师精通《金刚经》,固特来黄梅凭墓山寻找弘忍法师求法,经过考察,弘忍法师认为慧能小伙踏实能干,又有悟性,十分赏识。

这一天,弘忍法师命座下弟子作偈,考察下各位弟子的习得成果,结果又是慧能所作最为出色,于是就想将传承托付于慧能。

至于弘忍法师究竟像慧能传授了什么,这是秘密进行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传授的时候“(弘忍法师)於夜间潜唤(慧能)入房,三日三夜共语”(《神会语录》)。

也是呼唤弟子夜间授业,还是秘密进行,和须菩提祖师向孙悟空传法时几无二致,很难说吴承恩写这段的时候没有特殊考虑。

作者:头条文章创作者 @文化华夏

慧能在《坛经》中有讲“心中但无不静,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除十恶即行十万,去八邪即过八千,到如弹指”,认为从“不净”到“净”,从“邪”、“恶”到“去邪”、“去恶”也是“十万”、“八千”。

这正好对应须菩提祖师传授与孙悟空“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

同时在大结局,取经归来,唐王问唐僧,取经走了多少路,唐僧回答:“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途中未曾记数……

取经之路,同样也是一路感悟的成佛之路,恰好是慧能所言的“十万”、“八千”。

3.须菩提驱逐悟空,正如达摩所称“见性成佛”

决定收下猴儿之后,须菩提祖师问:“你姓什么?”结果猴子回答:“我无性。”然后须菩提祖师又说猴子理解错了,问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什么?”

须菩提祖师问的姓氏,而悟空回答的是性情,这一段看似只是为了给猴子取个姓名做铺垫,其实可以解读为暗藏玄机。

禅宗自达摩祖师就讲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个“性”就是心性,本性。

须菩提祖师给猴儿起名“悟空”,就是希望他抛去杂质,去伪存真,明悟本心,保持本性。

作者:头条文章创作者 @文化华夏

学艺多年后,悟空学有所成,但这时须菩提祖师却将其逐走,这时,悟空含泪问:“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说的一段话十分值得玩味:

“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

禅宗认为佛性和智慧都是人心所固有的,而非后天习得的,即使是学习也仅是辅助手段帮助寻找“本心”。

所以“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完全可以理解为须菩提祖师告诫悟空,不要被外在迷惑了本心,即使是从自己这里学到的东西,也只是帮助其发掘自身佛性的辅助,采取驱逐的方式,剥离辅助手段,帮助悟空以自己的心为师,已达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小结

所以须菩提老祖或许被曲解成道家人物形象,但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吴承恩从禅宗义理出发,为孙悟空打造的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整部《西游记》的取经路,其实也是孙悟空不断发掘本性,直指内心,“见性成佛”的过程。

作者:头条文章创作者 @文化华夏 如果喜欢,可以点个关注,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