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四大名著中去掉《水浒传》,你认为哪部作品能补上?

四大名著唯一不能去掉的恰恰是《水浒传》,这部书承上启下,可谓章回小说的祖师爷。没有《水浒传》,恐怕就没有后来的《西游记》、《红楼梦》。因而,假如一定要把《水浒传》从四大名著中去掉,那就没有任何一部小说能够取代它的位置,甚至,咱们也许就看不到如此精彩的“四大名著”了。

《水浒传》的作用无可替代,别试图去掉而以《金瓶梅》、《聊斋志异》,甚至《儒林外史》这类低几个档次的小说来补上。为什么这么说呢?

章回小说始于《水浒传》

现在所定义的“章回小说”,说是古代说书人因做扣子,每天讲一段,然后形成了章回小说。这个说法虽然没有大错,但远远还没有到“章回小说”的时代。又说罗贯中开启了“章回小说”先河,《三国演义》是第一部章回小说。这个说法,那就错大了。

《三国演义》肯定是章回小说,但是,这是清朝时期的事情,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明末清初时修订罗贯中原著时,才以“章回”划分故事段子。罗贯中的原著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最先是以“则”划分故事段落,每一则一个单标题,讲一个故事。毛纶、毛宗岗父子大概是参考了《水浒传》,把两则故事合为一段,以对仗“回目”做小标题。

在此之前,《水浒传》是第一个以“回目”做章节的,一回书讲两个故事,每个故事一个小标题,合成对仗回目。再从《水浒传》往上看,归于罗贯中名下的所有小说,都是单标题,都没写成“第x回”。

《水浒传》之后,小说家依然不太乐意以“回目”的样式作书,《金瓶梅》、《西游记》采用的是回目,而如《封神演义》、《三言两拍》等等小说,依然沿用的是罗贯中的模式。至清代时,章回小说这种特殊的文本结构模式才为大多数作书家所采用。

“章回小说”必定有“回”,施耐庵为何以“回”划分章节,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涉及到朱元璋家的宗教信仰。这个问题与主题不太有关,搁下不讲。

总而言之,《水浒传》是“章回小说”的祖宗,《三国演义》都跟着改了过来,就别说《西游记》、《红楼梦》了。如此开创古典小说先河的巨著,谁能取而代之?

施耐庵究竟是哪朝人

这两部书的作者究竟是谁,恐怕是一个永远的谜,咱们不妨沿用旧说,姑且把著作权分别归于施耐庵、吴承恩吧。

从小说中考证,施耐庵应当是元代末期至明嘉靖初期人,至少活到了朱棣死后,朱高炽做皇帝的时代。现在所说的“施耐庵”,纯属民国时期袁吉人的造假。袁吉人先伪造了一个施耐庵的邻居“王道生”,以“王道生”之名伪造了一个施耐庵墓志。墓志通篇造假,一眼就能看破。但遗憾的是,这个假得不能再假的墓志,却被学界奉为圭臬,以此断定施耐庵就是兴化村老施彦端。

在此,结合本题目,说一点施耐庵墓志最假的常识性错误。上文讲到,《三国演义》是清代才有的书名,明嘉靖元年所刊的壬午本,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有明一代几乎都是这个书名的微调,根本就没有《三国演义》。但是,“施耐庵墓志”却说:

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即《水浒》。

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信奉这个墓志,一定要把施耐庵说成是施彦端的学者,为何不稍微动下脑筋,你们给《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如何冠名?施耐庵写过《水浒传》吗?“即水浒”,难道不是袁吉人之后的再度造假?

“施耐庵”不仅霸占了罗贯中的著作,还穿越到清朝,抢夺了毛纶、毛宗岗父子的编辑权。你们说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死于洪武三年(1370年),那么,《三国演义》开篇词为何是杨慎的《临江仙》呢?这么常识性的知识,为何哪些学富五车的学者视而不见呢?

说了这么多,其目的是要讲清楚《水浒传》是《西游记》、《红楼梦》的祖师爷,假如施耐庵被弄成了清朝人,《水浒传》开辟章回小说先河的说法就荡然无存了。施耐庵也做不成吴承恩的隔空师父,《红楼梦》所继承的也只能是《西游记》了。

如此,施耐庵的《水浒传》当真可以从四大名著中拿掉。因为,《水浒传》中隐藏着极为准确的明朝终极预言。如果施耐庵写了《三国演义》,那就是清朝人预言明朝灭亡,岂不成了马后炮?

三大名著全部隐藏了明朝历史

《明史》于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都隐藏着与明史高度一致的真相。甚至,有些细节还可以作为勘误正史的补充材料。当然,小说家言是不能当做历史史料的,但作为阅读爱好者,却可以从中读到更多的知识。

这三大名著不仅都写的是明朝的事,而且,在结构上也是一脉相承的。这其中的关联甚多,需要以一部书的篇幅才能讲得清楚。因此,我以我的阅读认知,简要的讲几个大的方面。

其一,开篇。《水浒传》“引首”中,以“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引领,说的是河图洛书之数。然后,是北宋哲学家术数家邵雍的一首七律(尾联作了改动)。《西游记》则以邵雍五绝《清夜吟》,把一百回划分为二十卷。

《西游记》第一回引述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点,以总括全篇。《红楼梦》则以女娲补天引出“石头记”,两部书都是以石头开局讲故事。这样“雷同”的写法,误导了很多读者,把孕育孙悟空的那块石头,也说成是女娲补天石。

这三大名著都是以道家神话开篇,而且,后面的两部书都深受《水浒传》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影响,各自写了自家的天罡地煞。《西游记》中有三十六般变化和七十二般变化,孙悟空的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其实也是三十六天罡数。

其二,结构。《红楼梦》更是点化了《水浒传》误走妖魔的故事,以太虚幻境模仿伏魔之殿,九天薄命司的正册、副册、又副册,每册十二金钗,恰是三十六天罡。洪太尉在伏魔大殿中见到的石碣,正面刻着天书符箓,背面却只有“遇洪而开”四个字,这就说明,当时的石碣上只有三十六天罡。

道家神话传说中,三十六天罡下界,才与七十二地煞联手降妖除魔。因而,在《水浒传》大结局时,石碣正面背面都刻着字,天罡地煞一百单八将大聚义。《红楼梦》虽然只有八十回原著,但脂砚斋明确预告,这部书的最后有一个情榜,总共也是一百单八人上榜。九天薄命司三十天罡,加上故事中出现的七十二地煞,其结构模式就是《水浒传》的翻版。

《西游记》以如来佛祖纵魔闹天宫开篇,最终也是列了一个佛家神仙榜,五圣成真,大团圆结局。

其三,隐喻。《水浒传》隐写的是明朝的事,开篇故事中所写的赵匡胤出世,其实是为了隐藏朱元璋诞生。《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记载,朱元璋出生之前,他的母亲陈氏做梦,梦见在屋南打麦场遇到一个黄冠神仙,这个神仙送给她一粒白色香丸,陈氏吞下后,“口有余香”。第二天,朱元璋出生。

朱洪武降世后,乡邻看见他家起火,便纷纷来救,到了朱家,却发现是朱元璋“红光满天”。

《水浒传》多次写到“打麦场”,书中的好汉就是爱放火。《红楼梦》中的“天香楼”、“冷香丸”也出自这里,恐怕是深受施耐庵影响,《水浒传》在当时已经广为流传,《红楼梦》的作者应当深知其深意。

《红楼梦》中的“走水”,然后“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也是一把大火焚烧了靖江王府。……

《西游记》受“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启发,以“大觉金仙”暗藏了孙悟空的师父菩提老祖的真实身份。“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隐写的是宋徽宗革佛历史,在“革佛诏”中,“佛改大觉金仙”,菩提老祖其实就是如来佛祖。

菩提老祖给孙悟空起名,其实与《水浒传》中王婆骂郓哥“猢狲”是一个意思,说的是明朝建立于猴年。《红楼梦》中的“树倒猢狲散”,则说的是明朝建立于猴年,也亡于猴年。

除了这几个大的方面而外,《西游记》、《红楼梦》借鉴《水浒传》,以大量的谶语、灯谜为隐语,暗藏着历史人物和历史真相。这些隐写细节极多,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有解读,在此便不再罗列。

简单讲这几个大的方面,似乎完全可以证实三部大书隐藏的是一个寓意,都是以明朝为背景,对皇帝制度的反思与反抗。这样的深刻寓意,才成就了三大名著,而这样深刻的思想,施耐庵是开山祖师。

施耐庵时后来两大名著的祖师爷,《水浒传》谁敢取而代之?

《水浒传》不能动,《西游记》、《红楼梦》也动不了,这两部著作的艺术成就和主题深度举全世界小说而无可望其项背。那么,《三国演义》能被取代吗?更不能,假如没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中很多寓意也就没有依托了。

比如,“青龙偃月刀”是《三国志通俗演义》首创,施耐庵以此隐藏了明朝灭亡的大预言。

所以,我十分敬佩当年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先生们,把这四部巨著同时出版,四大名著光耀世界文明之巅,所有的小说都无法替代他们。

如果从四大名著中去掉《水浒传》,你认为哪部作品能补上?

我也来凑一热闹,题主这个问题估计会遭到很多水浒迷的口诛笔伐,不过我不喜欢《水浒传》,可能喜欢《红楼梦》的读者大多数都是不喜欢《水浒传》,因为《红楼梦》讲的是悲天悯人,对生命对女性的一种尊敬。而《水浒传》则讲的是手起刀落,快意恩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虽然义薄云天,但是总觉得视世人生命如草芥,梁山好汉除了对自己兄弟们的“义气”之外,剩下的只有杀戮,当然这是我的偏颇之言,有失主观。因为我的确没有看过《水浒传》这部书,曾经也硬着头皮要看,真的看不下去。

现在并不是很提倡《水浒传》,因为讲究和谐社会,不建议血气方刚,义薄云天,为兄弟两肋插刀,高喊“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当然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也说明一点,题主本人不喜欢《水浒传》。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还有《金瓶梅》被称为明朝四大奇书,后来清朝出了《红楼梦》之后,《金瓶梅》被《红楼梦》取代,如今和其余三部书并称为“四大名著”。《金瓶梅》真真是一部奇书,甚至比《红楼梦》都好看,只不过里面有一些淫秽文字,所以被封禁,市面上一般也不容易买到《金瓶梅》,导致《金瓶梅》空有其名,却无其众,这让人实在可惜。所以四大名著中无论去掉哪一部,从文学性上来说,《金瓶梅》都可以轻松的替补。去掉《水浒传》,用《金瓶梅》替代,则更妙,因为《金瓶梅》本来就是从《水浒传》里衍出来的一段故事。

如果从四大名著中去掉《水浒传》,你认为哪部作品能补上?

金瓶梅吧。

如果从四大名著中去掉《水浒传》,你认为哪部作品能补上?

夲人认为聊斋可入选,特别喜欢电视剧聊斋的主题,牛鬼蛇神比正人君子更可爱。有些地方也确实如此。当今社会的所谓正人君子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丑态?我不喜欢看水浒,特别是后传,特没劲!

如果从四大名著中去掉《水浒传》,你认为哪部作品能补上?

小编这题目会让许多人不高兴的。为什么好端端的要把《水浒传》搬开呀?当然这是假设对吧!在咱心里还没有其他的哪部古典小说可以替代《水浒传》,施耐庵的才气也是不容置疑。

之前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施耐庵当时据讹传写下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的荒唐故事,致使西门和潘姓两大家族后人交恶。施家后人于2009年专程到清河县代为致歉。此情形如属实,咱倒是很敬重施家后人的行事高风,并认为是这部书施公留给后人唯一的撼事。

回到答复这题,四大名著在人们的心里已占了牢固位置,人为是去不掉了。如果再增选一部,咱以为可以考虑《金瓶梅》。 谢邀!

如果从四大名著中去掉《水浒传》,你认为哪部作品能补上?

为啥经常发给这类的提问,

那就回答吧:

你可能不喜欢《水浒传》吧?但現在还去不掉四大名著的称呼,原因是作者已故,还没有找到合适人选执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