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吴用计赚玉麒麟的时候,为何要将假扮道童子的李逵带在身边?

回答这个题目,首先要搞清楚“玉麒麟卢俊义”是什么样的人。同时,还要讲清楚吴用、李逵这两个人在这段故事中的特殊隐喻。

那么,“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在“智赚玉麒麟”这段故事中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这段故事写的又是什么呢?

卢俊义为何是“棍棒天下无对”

宋江、吴用经大名府龙华寺大圆法主提醒,猛然想起河北玉麒麟,这就意味着这两人早就想把卢俊义弄到梁山上了,并不是为了给晁盖报仇。宋江早就惦记“玉麒麟”,事先做足了功课,把卢俊义的情况搞得清清楚楚,当时就说了一番话,其中讲到:卢俊义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

但是,从卢俊义出场,到梁山大聚义,《水浒传》故事终局时,卢员外从未用过棍棒。宋江难道不了解卢俊义,随口胡夸了他的武艺?说宋江浮夸,其实没有道理,施耐庵在卢俊义正式出场时,以一首《满庭芳》词证实了宋江所言非虚。这首词中有这样几句:

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

这几句诗信息量极大,隐藏着赵匡胤、朱元璋、朱棣三个皇帝。卢俊义的棍棒对应的是“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所以,《满庭芳》中说这条棍棒就是“护龙身”的棍棒。

“目炯双瞳,仪表似天神”,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就是朱棣的形象描述。而“木囧双瞳,眉分八字”,实实在在地隐藏了“重八”二字。

在《水浒传》“开篇引首”中,施耐庵同样以《宋史》、《明实录》重叠写了这三个皇帝的出世。此处,又以卢俊义照应前文。卢俊义绰号“玉麒麟”,上应天罡星,还是隐喻的这三个皇帝。这其中的隐喻,我在其他文章中解读过多次,此处就不再重复了。

因为卢俊义是这样的隐喻,所以,在这段故事中,吴用、李逵的身份就十分地不简单了。

吴用为何专挑李逵做伴当

《水浒传》中,李逵主动要求去请过公孙胜。原本,这个黑旋风是不适合干这件差事的,吴用说得很对:“这是做细作的勾当,你性子又不好,去不的。其实,这是吴用的激将法,目的就是要李逵装扮成哑道童。吴学究先说了所带伴当的条件,要把卢俊义赚上山,需要带一名“粗心大胆的伴当,和我同去”。

在吴用的眼里,李逵是最合适的伴当,他要选的人就是李逵。为什么是李逵最合适呢?咱们先撂下这个话题,转过来看看吴用是什么人。

吴用出场,晁盖就立即给他讲了“七星之梦”。然后,吴用就按照这个梦境,聚齐了北斗六星,还有一星是晁盖推荐的白日鼠白胜。此处点一笔,白胜暗喻的是朱棣,这也是晁盖死,卢俊义出场的原因所在。所以,晁盖梦境中的“北斗七星”不包括自己,而是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晁天王才是斗柄上化作白光飞去的小星。

《史记·天官书》中,北斗七星是皇帝之车。晁盖之“晁”则是日头升起的意思,同“朝”。梁山大聚义时,天上出现了一只大金盘,这只大金盘出自赵匡胤的《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晁”也是暗喻的赵匡胤,赵匡胤的背后隐藏的是朱洪武。所以,“玉麒麟卢俊义”的出现,是在晁盖法事期间。

晁盖是一个皇帝,当然可以坐帝车,帝车上有伞盖,这就是施耐庵塑造的“晁盖”。吴用是智取生辰纲行动的总策划、总指挥,是七星之首,他就是个赶车的。

因而,吴用去赚卢俊义,也是赶车去“接驾”。

武松夜走蜈蚣岭的故事中,有一个道童被武松祭刀了。我曾经解读过,蜈蚣岭的飞天蜈蚣,就是曾经做过吴国公的朱元璋。朱元璋也是个出家人,所以,这个道童其中之一的符码,就是建文帝。

此道童亦彼道童,吴用去接驾,那就意味着有朱棣身份的玉麒麟卢俊义要取代建文帝了。所以,吴用必选李逵做伴当。那么,吴用为何有让李逵装哑巴道童呢?

李逵扮哑巴深有寓意

黑旋风李逵是《水浒传》中最难解读的人物,这厮身上的隐喻实在是太多了。此处,借这个题目,简单说一说李逵其中之一的隐喻。

吴用以激将法引李逵入彀,要他扮做哑巴道童。李逵说自己不说话会憋死,那就是跟吴用讨价还价。吴用想了个办法,叫李逵在嘴里衔一文铜钱。这个细节,才是李逵扮哑道童的关键所在。

文,就隐藏着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之“文”。建文帝生死成谜,而施耐庵在书中反复暗示,朱允炆是被自诩大明王朝的天策上将射杀了。这是一个历史之谜,李逵口衔一文铜钱,正是“打哑谜”的寓意。建文帝已死,而朱棣却煞有介事地四处寻找,这是历史的“哑谜”,知道真相的都不说。

从李逵的故事中,可以解读出此人有“郁保四”的嫌疑,其绰号“黑旋风”就是这个“嫌疑”的注脚。

建文元年(1402年)燕王起兵,耿炳文被击败,建文帝撤换了这员老将,以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征讨朱棣。白沟河之战,李景隆在占尽优势的局面下,帅字旗忽然折断。据说,当时刮起了一阵怪风。因为帅字旗折断,建文军失去指挥而大乱,燕王乘机反败为胜。

施耐庵以及后来的历史学者都怀疑,李景隆有“欲保四”的嫌疑,帅字旗不是被怪风吹断的。这样的猜疑并非无中生有,李景隆以打开城门迎接朱棣进入南京城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他就是“欲保四”。所以,郁保四在梁山“专一把捧帅字旗”。

这是一段机密,《水浒传》中暗示,建文帝是在“正西北”方向被射杀了。李景隆镇守的就是南京正西北门——金川门。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说,建文帝“去杀正西北的人马”。历史真实中,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这天,建文帝先杀了左顺门的“郁保四”徐增寿,然后就是《水浒传》中说的去杀正西北的朱橞、李景隆,而就在这一天,朱橞、李景隆打开了城门。如此,朱允炆还逃得掉吗?

李景隆曾经被封为靖难之役第一功臣,永乐二年(1404年)遭遇连番弹劾,被朱棣追回“太祖武德皇帝”赐予他家的丹书铁券,削爵圈禁。

大概李景隆知道得太多了,还口无遮拦(没遮拦),遭遇圈禁,那就是被“禁言”了。如此,岂不就是因为建文帝的隐秘而成了“哑巴”?岂不就是《水浒传》中,李逵口衔一文铜钱?

李逵之“李”,当然是李景隆之“李”。《水浒传》中的江州,实写的南京、北京(北平),而浔阳江、浔阳楼、琵琶亭这样的地标,说的是“李九江”,李九江是李景隆的小字。李逵在这段故事出场,就有“李九江”的符号。

吴用赶帝车去接驾,当然要带着这样一个哑道童了。

请问吴用计赚玉麒麟的时候,为何要将假扮道童子的李逵带在身边?

吴用本想着独自一人前去,用计策收服玉麒麟,但是当得知军师要下山后,李逵这个闯祸精死皮赖脸非要跟去。吴用拗不过他,只好答应。吴用知道,李逵这个人,虽然胡搅蛮缠,但是还是颇讲兄弟义气的,他还有一把子力气,路上可以作为他的保镖,保护他的安全。

但是他也知道李逵喜欢乱说话,而且面相凶恶,喜欢闯祸,为了不出事情,一定要和他约法三章。第一,不许开口说话,假装是哑巴。这样就不会无意间把自己给暴露了。第二,要扮作道童的模样。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李逵的凶相,看起来不那么凶神恶煞了。第三,要服从吴用的安排。这样即使出什么事,吴用也能随机应变,化解危机。

李逵见吴用肯带他前去,无有不遵。结果一路上还是磕磕绊绊,惹出了不少小麻烦,差点把吴用怄死,但总算是没有酿成大麻烦。比如,在进城门的时候,卫兵觉得李逵一脸凶相,嘲讽了几句,李逵差点发作,幸好吴用从中打圆场,才没发生冲突。吴用在和卢俊义谈话时,李逵就几次笑场,惹来了卢俊义的猜疑,还好吴用用谎言瞒过。

一路下来,靠着吴用的机智,李逵这次总算没有闯祸。事后吴用也有点后悔,再也不带着李逵下山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