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水浒传》原著有哪一句话寓意108将早已存在于江湖?
《水浒传》“开篇引首”的结尾处写道: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这句话就寓意了梁山108将将出现在江湖。
洪太尉放走妖魔后,第二回书中,上清宫住持真人说: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 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
就是上清宫住持真人,也就是后来的罗真人对洪太尉说的这番话,便寓意着从这个时候起,江湖上将出现108将。
但是,这两段话只是梁山108将即将出现在江湖的伏笔,刚刚逃出去的妖魔,恐怕尚未“投托”人世呢。那么,书中究竟又是那句话寓意108将早就存在于江湖。换句话说,从伏魔大殿地窖中逃出的妖魔,什么时候“降在人间”呢?
谁是108将中的老幺和老大也就是说,搞清楚108将中谁是年纪最小和最大的那一个,才能以此为节点,找出书中寓意梁山天罡地煞早已存在于江湖的那句话。
洪太尉是在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三月放走的妖魔,而梁山大聚义的故事大致是宋徽宗时期,期间相差了五六十多年。显然,梁山好汉在洪太尉放走妖魔之后,不可能立即出现在江湖,也不可能同时降生。那么,第一个“下临凡世”的108将又是谁,谁又是梁山108将年间最小,也就是最后一个“降在人间”的人呢?
书中第一个出场的是九纹龙史进,书中说他“约有十八九岁”。咱们就按虚岁算,史进当时就是十九岁。那么,史进大致出生在哪一年,距误走妖魔的嘉祐三年,已经过去了多长时间呢?
书中交代,王进是因为高俅出任殿帅府太尉的当天赶走了王进,大约一个多月后,史进出场。《宋史·徽宗本纪》中说:七年春正月……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也就是说,政和七年的春天,高俅做了殿前太尉。施耐庵据此,把高太尉写成了洪太尉,也暗藏了曾经掌管禁军的赵点检。
政和七年就是公元1117年,这一年,史进十九岁。由此上溯十九年,那就是1098年。这个时间节点寓意颇深,对应的是北宋绍圣五年、元符元年(哲宗),农历戊寅年。
我仔细查阅了全书,说九纹龙史进是梁山108将出场时年龄最小的比较可靠。因而,史进的出场,就意味着梁山108将早就存在于江湖了。
史进是梁山好汉年纪最小的,必定有比他早出生的其他好汉。书中最先交代一个比史进大的好汉,是豹子头林冲,与鲁智深见面时,林冲“三十四五年纪”。但鲁智深比他大,大多少,书中没有交代。
如此,查遍全书,也就是鲁智深年纪最大了。电视剧把呼延灼演成了老将,这是按照《说岳》倒推的,实在是不靠谱。
史进比宋徽宗小十六岁,因而,梁山好汉的年纪普遍比赵佶要大。也就是说,端王出场时,就意味着已经有梁山好汉早已存在于江湖了。
所以,“哲宗皇帝晏驾,无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议,册立端王为天子,立帝号曰徽宗”,就是“寓意108将早已存在于江湖”的那句话。赵佶是十八岁登基的,史进此时两岁,宋徽宗做皇帝时,梁山108将全部都“降在人间”了。
梁山好汉的故事,确实都是在宋徽宗时期发生的。
鲁智深的禅杖为何重六十二斤宋徽宗是公元1100年做皇帝的,而梁山好汉的故事又是在高俅做殿帅府太尉时开始的,那么,从史进的故事开始,书中还有哪些话寓意了梁山好汉早已存在于江湖呢?梁山好汉大聚义,究竟发生在哪一年呢?
上面讲到了九纹龙史进,他是第一个出场,也是最小的108将。从此,梁山好汉也就纷纷粉墨登场了。
话休絮烦,却说史进夜走华阴县,来到了渭州城,下面就发生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鲁达拳打镇关西之前,书中写到了一处地标,那就是“状元桥”。这个地标其实暗藏了这个故事的时间节点,也就是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
这一年,皇家出来一个状元,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子状元,宋徽宗的第三子赵楷。施耐庵以这个地标暗示时间,其实隐喻的是导致北宋迅速灭亡的“宋金海上之盟”。在这一年中,马政出使金国,传达了北宋王朝愿意与金国联手消灭辽国。
接下来的故事,时序仍然不乱,转眼间就到了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二月。书中以鲁智深的禅杖的重量,又隐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那就是从1058年洪太尉误走妖魔,经过六十二年时间,便是宋徽宗宣和元年。这一年,宋徽宗下“革佛诏”革佛,这就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原因以及寓意所在。
鲁智深吃狗肉隐喻的是宋徽宗,赵佶是属狗的,时年三十七岁。同时,也暗藏了鲁智深的年纪,他比三十四五岁的林冲要大,是不是可以怀疑花和尚与宋徽宗同庚呢?
按照这样的时间节点推算,林冲上梁山时,就已经是宣和元年的冬季了。而此时,山寨已经有王伦、杜迁、宋万、朱贵。也就是说,梁山“起义”的时间按照施耐庵的考证,大约就在宣和元年。
而以杨雄、石秀、时迁从蓟州前往梁山,“行到郓州地界”这句话推测,梁山开始有人造反的时间基本上可以锁定在宣和元年的十一月之前。因为,在这个时间之后,郓州已经升格为东平府。
从历史记载来看,宣和三年时,宋江被张叔夜战败,被迫招安。那么,梁山大聚义的时间就在宣和三年的二月左右。梁山大聚义后,很快就杀出山寨了。到了海州,被知府张叔夜打败。
这些时间节点与历史高度吻合,当然也就寓意了“108将”早在这些时间节点之前,就存在于江湖了。
但是,《水浒传》的主线故事并不是隐藏北宋的历史,而是暗藏着大明王朝的秘史。真正“寓意108将早已存在于江湖”的那句话,还不是上文中提到的关于宋徽宗登基做皇帝的那处描述。
那么,寓意梁山108将早已存在于江湖的又是那句话呢?
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的寓意没错,真正“寓意108将早已存在于江湖”的就是这一句。
这句话是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时间节点,而又出现在了九天玄女殿中。书中是这样写的:宋江来到九天玄女殿,先吃了三杯仙酒、三枚仙枣,玄女又授予三卷天书,天书的尺寸是长五寸,厚三寸,阔三寸。这一连串数字,就是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
什么意思呢?
这是施耐庵在着重强调一个“玄”字,这个“玄”字几乎贯穿全书,是一个核心字、关键字。而书中的“玄”,更多地又是暗喻的玄武大帝。三月初三,就是玄武大帝的诞辰。
《水浒传》中的玄武大帝,暗藏的就是朱棣。
燕王起兵时,打的旗号是“奉天靖难”。施耐庵说,这个“天”并非完全打的是朱元璋的旗号清君侧,而是假借玄武大帝这个“天”。后来的《明史纪事本末》中就说到,朱棣起兵时,就故弄玄虚,说他看见了玄武大帝,并披发仗剑随之起舞——这是高廉、樊瑞做妖法的活写照。
做了皇帝后,朱棣干脆自称是玄武大帝转世,大兴玄武道场,以自己为模特,绘制了玄武大帝像。所以,朱棣所奉之“天”其实是他自己。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所有故事,都暗藏着“靖难之役”的起因与终结。所以,龙虎山伏魔之殿镇锁的就是玄武大帝降服的妖魔。三月初三,意味着朱棣假借玄武之名起兵谋反,梁山好汉就是“玄武”麾下战将,他们肯定早就“存在于江湖”了。
一篇回答只能讲这么多,书中的多处寓意,便不再逐一列举了。文中说的梁山好汉年龄问题,如有未查到的比史进年龄更小,比鲁智深年纪更大的好汉,敬请指出。
你知道《水浒传》原著有哪一句话寓意108将早已存在于江湖?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你知道《水浒传》原著有哪一句话寓意108将早已存在于江湖?
那36天罡72地煞为何散落山东?而不是其它省份。
你知道《水浒传》原著有哪一句话寓意108将早已存在于江湖?
应该是第一章,张天师放走妖魔那段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