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三寸丁”武大郎为何能讨得潘金莲做老婆?
正是因为“三寸丁”,武大郎才讨得潘金莲做老婆。又是因为“三寸丁,谷树皮”,他的老婆出轨西门庆,然后被武松杀掉。原来,“三寸丁,谷树皮”是一个字谜,施耐庵在其中藏了两个历史人物。这两个历史人物都与潘金莲、西门庆有很深的渊源。而且,也是导致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之间三角婚恋的真正玄机。
那么,这两个历史人物又是谁呢?
武大郎一家
潘金莲早就隐藏在渭州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段故事中,鲁达带着九纹龙史进、打虎将李忠去喝酒,在潘家酒楼遇见了金翠莲父女。这些细节,便隐藏着另外两个女人,那就是潘金莲、潘巧云。同时,也伏藏了曾头市故事中的朱重八等。这个回答只讲潘金莲,潘巧云以及其他人的事另外再去解读。
潘金莲为何出现在鲁达的故事中呢?鲁达,也就是后来的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操刀鬼曹正三人共同隐喻了大明黑衣宰相,也就是策划和推动靖难之役的道衍和尚。这层隐喻,我已经讲过多次了,此处再简单重复一遍。
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是因为他脊背上有花绣,更是因为智真长老说他“命中驳杂”。驳杂,就是花的意思。智真长老真魂出窍,得知鲁达上应天星,是道家的天孤星,入了佛门,又是佛门弟子——亦佛亦道,就是“命中驳杂”。
道衍和尚,也就是姚广孝字独庵,号独暗老人,这便是《水浒传》中的“天孤星”。亦佛亦道,制造特大杀人放火凶案,也是个命中驳杂的花和尚。
武松是虎面行者,姚广孝形如病虎。鲁智深、武松入了佛门,都穿着皂布直裰,就是黑色僧袍。这两件僧袍又贴着宰相的符码,这张符码就是“智取”二龙山的操刀鬼曹正。“操刀鬼曹正”这五个字中,隐藏着“曹操”,就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丞相。
所以,《水浒传》中就隐藏着靖难之役的秘史,施耐庵在书中隐写了这场妖魔战争的诸多隐秘。在潘金莲与武大郎的故事中,便有靖难之役爆发的原因与结局。而这些足可称为比正史还可信的“野史”,又揭示了靖难之役种种不为人所知的隐秘,比如,建文帝的去向问题。
那么,施耐庵又是如何以武大郎、潘金莲的故事,隐藏历史真相的呢?
武大郎为何在清河县讨得潘金莲书中交代,潘金莲因为拒绝清河县大户的纠缠,还告到了主家婆那里。大户恼羞成怒,一文不要,将使女潘金莲白送给了武大郎做老婆。仅以文本故事看,武大郎并非“讨得”潘金莲做老婆,而是白捡了个漂亮媳妇。
表面上看,大户是为了羞辱潘金莲,才让武大郎得了便宜。其实,这段比较奇葩的婚姻,隐喻的则是靖难之役爆发的原因——大明王朝的皇位归属。这其中的一大隐喻标识,就是清河县。
《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并非实写的河北清河县,而是南京城,更是南京明代皇城。这个清河县有两大原型来历,第一是《宋史·徽宗本纪》中的一处记载。宣和元年时,岚州黄河清。因为这件事,宋徽宗便将几个州升格为府,其中就包括郓州升格为东平府。所以,清河县就是东平府邻郡的一个县。
施耐庵引用这处史料,当然有讥讽宋徽宗粉饰太平的意思。而《水浒传》是以宋朝灭亡的历史,暗藏大明王朝国祚预言的小说,清河县就不止《宋史》中的寓意了。
清河县这个虚拟地名的来历,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的两句大有关联。李白这两句诗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因为大明王朝建皇城,以三山填平了李白笔下的这一处景观,河流被清掉了。《水浒传》中的“三山”,尤其是“镇三山”,大概也是这样的隐喻。
如此,逼迫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的大户就深有来头了。皇城之中的大户,能是谁?
《水浒传》中的婚姻,包括男女私情,隐喻的都是皇位争夺战。大户想强占潘金莲,而潘金莲与武大郎又被逐出了清河县,这其中就隐含了大明王朝一段皇位传承以及皇位争夺的隐秘历史。
武大郎故事隐藏徐达之死真相清河县写的是南京皇城,阳谷县则是隐写的南京城以及北京城。武大郎、潘金莲从清河县无奈搬至阳谷县,在紫石街赁屋而居,说的是朱棣失去皇位继承资格,之藩北平。又是暗中交代了朱棣占据了南京城,但却没有久居南京打打算,是朱棣迁都的隐写。
紫石街,指的是紫禁城、石头城,也可以理解为紫金山、石头城,隐喻的就是南京城、北京城。武松斗杀西门庆的狮子楼在狮子桥下,狮子桥也是南京城中的一处地标,如今还保留着这个地名。
潘金莲与西门庆偷奸,被郓哥撞破。郓哥便在街上找到了武大郎,以暗语告知潘金莲、西门庆的奸情,怂恿武大叔去捉奸。施耐庵是这样写郓哥与武大郎之间对话的:
郓哥道:“我前日要籴些麦稃,一地 里没籴处,人都道你屋里有。”武大道:“我屋里又不养鹅鸭,那里有这麦稃?”
我在此处引用的是容与堂本《水浒传》原文,书中就是把麦麸写成了“麦桴”。这个麦桴的“桴”,有四层隐喻,其一,隐藏了一个“木”字,暗示朱家木字辈的人。其二,暗藏了朱棣、朱允炆,他们叔侄二人都不是正室所出,而是“二房”庶子。桴,就是房屋的次栋,也就是二房。其三,是朱棣准备起兵之前,以鹅鸭之声掩盖打造兵器声响的真实写照。
第四,也是施耐庵有意揭露徐达之死的真相,鹅鸭之中藏有毒药,徐达不是死于背疽,更不是因为吃了鹅鸭而毒发,而是鹅鸭之中藏有毒药。书中以武大郎被生药铺的砒霜毒死,暗示太医送鹅(或者河鸭)时,早就在其中藏了毒药。
这个隐秘,施耐庵又在施恩给武松送熟鹅中再次交代,武松吃了熟鹅不仅没事,还在飞云浦完成了反杀。武松,也是“木字辈”人,他与鲁智深、曹正一道,共同暗喻了黑衣宰相姚广孝。施耐庵隐藏的意思是,如果徐达不被毒死,靖难之役就会更容易成功。而正是因为朱元璋担心徐达相助燕王朱棣,便把背疽已经基本痊愈的徐达从北平召回了南京,随之,徐达不明不白地死去。书中武大郎死亡的时间被反复强调,其实就是在暗示徐达死亡的真实时间。
徐达之死,引发了他的两个儿子徐辉祖和徐增寿的分道扬镳,兄弟二人作为朱棣的舅子,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徐辉祖支持建文帝削藩,而徐增寿则倒向了朱棣这边,准备做燕王的内应而被建文帝斩杀。
徐增寿,其实就是“三寸丁”。
潘金莲与西门庆才是真“夫妻”“三寸”,出自《黄庭内景经》,是人的上中下三丹田。丁,就是人口。所以,这则字谜的谜底,就是徐增寿的“壽”字。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朱棣打到南京城下,守卫在左顺门的徐增寿准备做“李应”。建文帝获悉此事,亲手将他斩杀于此。就在同一天,朱棣却从金川门进了城——这件事,下文再讲。
“三寸丁”虽然没有成事,但是,却影响了皇位的归属,他与潘金莲的结合,则是因为削藩之故。建文帝削藩,引发了靖难之役。但是,这件涉及到皇位归属的巨变,却是朱洪武埋下的祸根。假如没有“孙立”,朱棣这辈人做了皇帝,又怎么会有这样一场妖魔之战呢?
朱元璋其实是削藩的首倡者,为了确保朱允炆的皇位,剪除了藩王身边的帮手,比如徐达。同时,又干掉了蓝玉等一大批功臣。
朱允炆原本也不是朱标正妃常遇春之女所生,而是侧妃吕氏所出,也是“麦桴”之一。常氏死后,留下了次子朱允熥。朱元璋即便要立孙子做皇帝,第一顺位继承人应当是朱允熥。但是,朱允熥的母亲常氏是蓝玉的外甥,蓝玉就是朱允熥的舅祖父。朱允熥没能做皇帝,恐怕是朱洪武担心外戚干政吧。
祖孙两代人不是杀功臣,就是搞削藩,这两件事都隐藏在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之中。那么,削藩又是如何隐喻的呢?“藩”被削掉字头,就是个“潘”字。
却说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建文帝在左顺门斩杀了“三寸丁”,而同一天镇守在金川门的“谷树皮”与李九江打开了城门,迎接朱棣进城。燕王策马进了南京城,街道两旁跪满了文武百官,大家一齐高呼万岁,预演了一场新皇登基庆典。
金川门就是南京的西北门,这便是《水浒传》中的西门庆。那么,“谷树皮”又是谁呢?
“谷树皮”其实是朱棣的异母兄弟,谷王朱橞。谷,就是谷王,树皮则是“树”的偏旁“木”,朱橞当然也是朱家“木字辈”的人。
“三寸丁”、“谷树皮”都为朱棣顺利进城出了大力,共同演绎了“西门庆”。所以,武大郎并没有“讨得潘金莲做老婆”,而是“三寸丁,谷树皮”与潘金莲是一对真夫妻——“三寸丁,谷树皮”其实说的是西门庆。施耐庵以这样一对奸夫淫妇,借喻“天道循环”伦理,谴责了朱棣谋逆篡位的妖魔勾当。
顺便交代一句,上文提到的李九江,就是曹国公李景隆。《水浒传》中的江州,实写的是镇江、南京、北京,而浔阳江、浔阳楼、琵琶亭则是借用九江之名暗藏李景隆,李景隆小字叫做九江。
因而,景阳冈、阳谷县,其实也是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同样不是实写的地名。
“三寸丁”与“谷树皮”在同一天做内应,朱棣进城,建文帝还来得及去皇宫放火吗?从“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来解读,建文帝恐怕干掉“三寸丁”之后,又奔到金川门,去杀“谷树皮”。没想到,朱棣进城了。朱允炆也像李建成那样,被他的兄弟“天策将军”射杀了。
水浒中“三寸丁”武大郎为何能讨得潘金莲做老婆?
在《水浒传》中,对于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的叙写非常简单,只有短短一段话:
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很明显可以看得出,潘金莲二十多岁,长得颇有几分姿色,在大户人家当婢女。这大户人家的主人垂涎潘金莲的美色,常去撩她,她不肯依从,告到主人婆那里去。
估计主人婆是只母老虎,教训了主人,主人便怀恨在心,一文钱都不要,将她嫁给穷矮矬的武大郎,以此羞辱潘金莲。武大郎就这样娶了美人潘金莲,但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依,天下掉下个美人潘金莲,武大郎却因此丧命。
这文中的大户人家,在兰陵哭哭生的《JPM》中叫张大户,这本小说有较为详细的叙写。张大户是清河县的土豪,“有万贯家财,百间房屋”,武大郎就是他的租户。张大户膝下无儿无女,老婆余氏是个母老虎,所以张大户是妻管严。张大户寂寞无聊,百般央求母老虎买两个婢女来吹拉弹唱打发无聊的时光,母老虎见自己生不下蛋,心里多少有几分愧疚,便答应了张大户。
潘金莲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被潘母三十两卖给张大户。张大户自然心痒痒,早已对潘金莲的美色垂涎三尺,一日趁母老虎余氏不注意,“收用”了潘金莲。
这事让母老虎余氏知道,她便骂了张大户,打了潘金莲,闹得鸡犬不宁。张大户心生一计,将潘金莲许配给他的租户武大郎,然而继续“收用”潘金莲,武大郎知道天上不会白掉下美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大户风流快活不久,因“收用”潘金莲过多,突然暴毙。母老婆余氏便不再租房给武大郎、潘金莲,将他俩扫出门外。
潘金莲说武大郎“三寸丁”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是形容武大郎长得矮小吗?其实原话叫做“三寸丁谷树皮”,这个情节发生在《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
武松成为打虎英雄威风凛凛王者归来,潘金莲水性杨花,第一次见到帅气威猛的武松,春心荡漾,心中自个嘀嘀咕咕起来,原著这么写她的心理活动:
武松与他(武大郎)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的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象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据着武松,大虫也吃他打了,他必然好气力。三寸丁谷树皮是武大郎的绰号,这段话是潘金莲嫌弃武大郎不够帅也不中用,都是一个妈生的,怎么武松是帅哥中的极品,而武大郎是穷矮矬,再加上潘金莲、武大郎之间的夫妻生活又不和谐,于是便百般埋怨起来,潘金莲也由此开始撩斗勾引武松。
对于小说中武大郎的绰号三寸丁谷树皮,清代程穆衡的《水浒传注略》有详细的解释:
《隋书》男女十七岁以下为中,十八岁以上为丁,言三寸丁者,甚言其短小也。《本草图经》:榖(谷字的繁体字)树有二种,一种皮有斑花纹,谓之斑榖。云榖树皮者,甚言其皮色斑麻粗恶也。
三寸丁就是指武大郎身材矮短,《水浒传》成书于明代,明代测量制度中,三寸大概相当于十厘米。施公是以文学夸张手法,用三寸丁谷树皮形容武大身材上的缺陷。
有些人望文生义,以为三寸丁是形容武大郎“某方面”,而与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意义不同。
三寸丁谷树皮,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夸张形象、词汇丰富的运用。至于武大郎娶潘金莲,仅是一个别人的计谋下的闹剧,是人性深处丑陋的映射。水浒中“三寸丁”武大郎为何能讨得潘金莲做老婆?
看水浒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里面很多人都是有绰号的,不单单是梁山好汉,很多普通人也都有绰号,绰号似乎就是水浒人物的标志。
很多人可能本事一般,但是绰号都比较唬人,让人一听之下不敢忽视,比如什么打虎将李忠,母大虫顾大嫂等等。一般绰号都会为了拔高某人,像梁山好汉里有很多龙、虎结尾的好汉,就是如此。哪怕被杨志打死的泼皮牛二,都有个绰号“没毛大虫”,也是跟老虎沾边。而到了武大郎这里,他的绰号就不一样了,叫做“三寸丁谷树皮”,这名字一听就不是什么好名字,三寸丁是说武大郎矮,有明言说他不足五尺,而水浒里面大汉高的经常是八尺甚至九尺,这样一对比,五尺估计顶多一米三四的样子,也就是说,武大郎可能身高不足一米三。而谷树皮就是说这人皮肤很差,毛里毛糙的,长成这样倒也罢了。关键是武大郎性格懦弱,头脑可笑,所以人们才用三寸丁这样带羞辱性质的词来形容他。
不过呢,武大郎虽然形容猥琐,比普通人还要差三分,但却是他靠着做炊饼的手艺把武松抚养长大的,也算是个小生产者。想想看,武松何等雄壮大汉,饭量巨大,而且以前在家的时候也是不事生产,武大郎居然可以把他养大,足见武大郎还是具备基本的生存本领的,这也间接说明了北宋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真的不赖 。不过,武大郎虽然有生存本领,但是他长得太丑太矮了,正常男人多的是,像武大郎那样的身量,想娶亲那是几乎不可能了。
就在武大郎放弃希望的时候,老天突然给了他一个媳妇,而且不是一个相貌粗野的村妇,反而是一个漂亮风骚的美女,多少普通男人想娶都娶不到呢。当然了,这样的好事不是说随随便便摊到武大郎身上的,这个美女叫潘金莲,是一个大户人家使女,那大户想纳她为妾,潘金莲却不乐意,告诉了大户媳妇,大户十分记恨,就故意把她嫁给城里最丑最挫的一个人,非但如此,还给了嫁妆,也就是武大郎了,目的就是好好羞辱潘金莲。
想想看,这个潘金莲敢反抗大户,其实是有几分泼辣劲的。而武大郎呢,做梦都没想到讨到这么漂亮老婆,自然不自觉就矮她一头,在潘金莲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潘金莲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住了武大郎,然后就开始肆意妄为了。潘金莲本来就是个风流女子,她不嫁给那个大户就是嫌弃人家老丑,嫁给武大郎之后,自然是百般不满意。而当地一些年轻闲汉看潘金莲这么个大美人嫁给武大郎,也都感觉不忿,于是纷纷来调戏,潘金莲跟他们是一拍即合,勾搭个不亦乐乎。武大郎看了是敢怒不敢言,后来他想了个法子,既然在这被人调戏,那就换个地方,大家都不认识,潘金莲不就安分了吗。
那个时候女人再放肆,大事还是男人做主的,所以武大郎说要换地方,潘金莲只能答应,就这样从清河县去了阳谷县。到了阳谷县,武大郎租了一个小楼,继续卖炊饼,尽管潘金莲对他颐指气使,但日子总算过得去。
看的出来,武大郎开始时候可以靠着卖炊饼养武松,后来也能靠着卖炊饼养潘金莲。这个武松能吃好喝,潘金莲是个风骚女子,穿衣打扮也总要用钱,两人都不是省钱的主,但是武大郎都能把两人养活的不错。所以说,武大郎可以娶到潘金莲是因为大户记恨潘金莲要羞辱她,对他来说算是天上掉馅饼,而武大郎能够跟潘金莲过长久日子,还是因为他有一技之长,能够养活一家人。只可惜,有一点,天上掉馅饼这种事情,往往都不是那么好吃的,武大郎也想不到,这个馅饼有毒啊。
潘金莲自从嫁给武大郎之后,对他可以说没有半点感情,因为她是个风流为上的人,在清河县还有几个浪荡弟子厮混,来到阳谷县则谁都不认识,可把她憋坏了。直到看到武松以后,潘金莲一看,哎呀,武大郎如此猥琐,怎么这兄弟这么高大英俊呢,她对自己美丽十分自信,所以很快就想勾搭武松,没想到武松却是个正义好汉,言辞拒绝她,还把她骂一顿,潘金莲不敢再放肆,心里面却是又恼怒又难受,恼怒的是武松如此羞辱她,而且不受勾引,难受的是她好不容易盼来个发泄对象,谁想到对方油盐不进呢。直到后面遇到了西门庆,这下总算找到臭味相投之人了,立马干柴烈火,不亦乐乎。
武大郎这个人吧,虽然说长得丑,性格也懦弱,但是自尊心还挺强的,而且对老婆挺上心。自己辛辛苦苦养家,婆娘却跟别人鬼混,如何忍得下这口气,偏巧那时候武松又不在,他自己找回去捉奸,被西门庆一脚踢成重伤,重伤以后呢,武大郎还不甘心,还说等自己兄弟回来收拾你们。西门庆潘金莲压根不在乎武大郎,唯一怕的就是武松,现在听他这么一说,立马合谋毒死了武大郎。
看到武大郎如此下场,不由得想到了另一个矮挫之人,那就是宋江,宋江可能比武大郎高点,壮点,也是又黑又丑,不过人家有钱,而且情商极高,志向远大,曾经也有个相好的叫阎婆惜,和人家好了个把月就没兴趣了。这个阎婆惜本来是个卖唱的,也是看不上宋江,但为了吃喝不愁也就从了他,宋江冷落她之后,她直接跟宋江同僚好上了。这个宋江对此不是不知道,而是压根就装不知道,如果不是后面阎婆惜作死,要告他私通晁盖,宋江对这顶绿帽估计也不会计较。
不得不说,宋江能成为老大不是没有原因的,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后来统领梁山,威震天下,好不威风。而武大郎呢,身形体貌跟宋江差不多,却连这点事情都忍不了,关键不分析敌我力量,不会等待援军,难怪他也只能卖炊饼了,而且炊饼卖的也不太平,最后含冤去世,可悲可怜。
水浒中“三寸丁”武大郎为何能讨得潘金莲做老婆?
其实武大郎娶潘金莲,这是婚姻形式的常态,巧女常伴拙夫眠,好男常同痴女睡。我们看看身边的男女组合,郎才女貌的相当少见,大多数都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所以武大郎娶潘金莲本身没问题。不存在武大郎配不上潘金莲的问题,如果武大郎像西门庆一样有钱,西门庆像武大郎一样穷,我想大家就不会说武大郎配不上潘金莲了。
千言万语一句话,武大郎跟潘金莲悲剧的根源是两个字,没钱。长的老丑挫不是主要问题。宋江跟武大郎一样丑,一样低,一样挫,比武大郎还黑,但是没人说宋江配不上阎婆惜。
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婚姻的根本性质其实就是一场交易。经济基础好,上层建筑就稳,反之亦然。武大郎跟潘金莲的根本问题就是,武大郎经济基础薄弱,养不起潘金莲这个水性杨花的贱货。其他的,都是意淫胡扯。
水浒中“三寸丁”武大郎为何能讨得潘金莲做老婆?
前面有人摘录原著,回答很正确,我要补充说明的是,那是缺乏人性的迫害.把一个青春美丽的女子,强行嫁予一个侏儒,违背人基本的审美观,这是潘金莲出轨的原因.也是封建主义迫害妇女的手段.
水浒中“三寸丁”武大郎为何能讨得潘金莲做老婆?
武大也不错呀。虽然个子可能矮点,但自己是早餐店老板,弟弟还是县公安局刑警队队长。而金莲除了长得好看,其他就很普通了。我看他俩结婚,谁都没占谁便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