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是《水浒传》中大闹的江州吗?

九江肯定不是《水浒传》大闹的江州,梁山好汉大闹的江州,应当是在江苏镇江。然而,施耐庵在书中反复以“浔阳楼”、“琵琶亭”、“浔阳江”这样的地标写江州,难道不是江西九江吗?

而且,白居易的《琵琶行》,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纸黑字的写着,江州就是九江。那么,我为何就肯定地说,《水浒传》中的“江州”不是江西九江,而是江苏镇江呢?

心在山东身在吴

宋江浔阳楼题写反诗,其七绝中有一句:“心在山东身在吴”,便是一条“铁证”,证明宋江是在“吴”地的江州充军。

江西是“赣”,那么,九江就在“赣”而不在吴。假如宋江把这句诗写成“心在山东身在赣”,《水浒传》中的江州那就毫无争议的铁定是江西九江了。遗憾的是,施耐庵让宋江去的是“吴”地。

“吴”所指的范围也非常宽泛,为何就一定能确认就是江苏镇江呢?

施耐庵在这段故事中,设计了很多人物,其中有几个应当具备“实名制”的身份。本回答将以这几个“实名制”人物,为列位看官解读《水浒传》中的江州写的就是江苏镇江。

第一个“实名制”人物,就是蔡京。书中说,江州知府蔡得章是蔡京的第九个儿子,人称蔡九知府。既然蔡京是一个历史人物,书中又明确的写了蔡九知府就是蔡京的儿子,因而,蔡九就有可能是个“实名制”人物了。

那么,历史真实中蔡京有没有第九个儿子呢?答案是没有。

据《宋史·蔡京传》记载,蔡京总共有八个儿子,显然,“蔡九”就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假如仅以《蔡京传》为依据,恐怕就不能说蔡九知府是一个“实名制”的人物了。但是,我们若把搜索的范围扩大一点,就会发现,蔡九知府确实是历史上存在过的镇江“知府”。

《宋史·蔡攸传》中有这样一条记载。说的是:会金破濬州,徽宗南幸,攸假徽宗旨,请翛守镇江,改资政殿大学士

这条记载说的是靖康元年正月,金兵攻破濬州(治所在河南浚县东),蔡攸假传太上皇宋徽宗旨意,任命蔡翛为镇江留守。蔡翛是蔡京第三子,原为礼部尚书,曾经献计宋钦宗,自请前往陕西募兵抗金。

但是,哥哥蔡攸为保蔡氏权势而与童贯通谋,裹挟宋徽宗南下复辟。于是,便从中作梗,坏了蔡翛的大事,把他调任到镇江当留守。

查遍蔡京的八个儿子,只有蔡翛在镇江做过官,而且,涉及到宋徽宗的镇江复辟。蔡九知府的原型应当就是蔡攸、蔡翛兄弟。而且,以蔡翛的经历,把镇江留守写成了江州知府。

宋江江州的故事,通篇讲的是“播乱”、谋反,而“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不丈夫,隐喻的就是这段历史。宋徽宗镇江复辟,其实就是帝王级别的“谋反”。

因而,《水浒传》中的江州隐藏着北宋这样一段历史。江西九江与北宋时期的蔡氏家族没有任何关系,更与《水浒传》的故事线索不搭界,施耐庵凭什么写这个地方呢?

江州的地理位置很蹊跷

且说宋江从郓城县出发,一路经过梁山、揭阳岭、揭阳镇,从揭阳镇渡过浔阳江,来到了充军之地江州。

这条线路除了途经梁山有点绕道之外,大致方向还是很清楚的,宋江一路南下,渡过长江之后才能到达镇江。当然,也可以不经过镇江而折往西南,从浔阳江渡江到达九江。因为,浔阳江就是长江流经江西境内的名称。

但是,若是稍加考察,这两条线路其实都不对,无论是镇江还是九江,对岸都没有揭阳岭、揭阳镇。同时,也没有后来写到的无为军。无为军是在安徽境内,大致就是现在的无为县。张横、张顺兄弟居住在小孤山,也都不在镇江或者九江,与无为军一样,都是安徽的地盘。

这样“混乱”的描述,证明施耐庵是有意错乱时空,并非实写九江或者镇江。这样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水浒传》中诸如此类的“错误”还很多,比如我今天写的另外一个问答中所讲到的“景阳冈”,同样也是施耐庵有意的错写,在其中要隐喻故事。

我之所以能够破译《水浒传》,很大程度上就是从这些历来被认为“写错”的文本入手,解开了书中一个又一个谜团。因而,我认为《水浒传》没有一处是“写错”了。

从本回答第一个小问题中,已经读到施耐庵把江州写成了江苏镇江是可以找到很多依据的,反倒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错乱,让江西九江就是《水浒传》中的江州失去了可信度。

同时,上文也提到了北宋历史上一次帝王级别的造反,宋徽宗的复辟就是发生在了江苏镇江。《水浒传》隐藏历史真实,“江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码。说它重要,其实还远不止隐写了宋徽宗的复辟,更是隐藏了靖难之役的全过程,尤其是朱棣进入南京前后的历史真实。

那么,宋江在江州的经历,又是如何隐喻大明朝的这段秘史的呢?

究竟是谁“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徽宗镇江复辟,确实够得上皇帝级别的谋反,太上皇也够资格“敢笑黄巢不丈夫”。而且,历史也证明了宋徽宗这场复辟在靖康元年四月被粉碎,八个月之后便成了金国人的俘虏,结局与黄巢相似,但比黄巢更为悲惨。

宋徽宗镇江复辟的历史及其结局,在“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回书中再一次印证,书中以“二龙相戏”、“二龙戏水”这两个场景,交代了北宋时期的“敢笑黄巢不丈夫”闹剧。以及这场闹剧所导致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二龙”五国城坐井观天。

所以,《水浒传》中的江州,指的就是江苏镇江。

但是,施耐庵是明朝人,写北宋历史需要这么隐涩吗?我觉得没有必要,施耐庵之所以如此春秋笔法,是因为要隐藏明朝的历史。这一点,上文已经提到,此处,稍微讲详细一点。

如果说宋徽宗是帝王级别的谋反,最终走向了覆灭的终点。而朱棣的谋反,则让他从一个藩王进位为皇帝,朱棣才是宋江反诗中真正的“敢笑黄巢不丈夫”之人。

公元1402年,朱棣从扬州渡江,兵不血刃占领了镇江,屯兵龙潭。随之,在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的策应下,顺利进入南京。夺位成功后,朱棣对建文帝死党进行清算——这才是真正的“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在朱棣清算“冤仇”中,积极主张削藩的黄子澄下场悲惨,受肢解之刑。第一支平叛王师统帅,与燕军死战的耿炳文被迫自杀(一说战死),他的三个儿子遭到株连而被斩杀。

闲居江州的通判黄文炳,其实就是黄子澄、耿炳文名字的合成,宋江报仇雪恨,李逵便寸磔了这个黄蜂儿。从“黄文炳”这个名字的巧妙合成来看,“江州”的移花接木便不奇怪了。

当年,黄子澄积极推动削藩,一度将朱棣逼得装疯。《水浒传》中的黄文炳对宋江步步紧逼,为逃脱黄文炳的毒手,宋江也被迫装疯。朱棣的装疯被黄子澄识破,宋江装疯同样也没逃过黄文炳的酷刑。

宋江装疯时,曾经“风言风语”,说了一句:“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将军做合后”。这句话在武松杀嫂故事中,此前已被王婆说过了一遍。王婆说潘金莲是“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

五道将军中,有“孙立”,暗喻了朱元璋立孙子做皇帝,从而引发削藩、靖难之役。在武松杀嫂的故事中,西门庆说王婆“扯着风脸”的“风婆子”。其实,西门庆说的是“疯婆子”。去掉了病字边,岂不就是装疯吗?所以,阳谷县的故事说的是削藩,江州的故事则是朱棣造反了。

武松杀嫂隐喻的就是“削藩”,这个隐喻,我在很多文章中已经讲过,此处不再重复。

施耐庵以“江州”隐写宋徽宗镇江复辟,并且,巧妙地把明朝这段历史隐藏了进去。所以,《水浒传》中的“江州”就是江苏镇江,绝不可能是江西九江。写江西九江有什么意义呢?

九江是《水浒传》中大闹的江州吗?

尽管《水浒传》作为文学作品,很多地方都是虚拟或假设的,可是作为江苏人,只在浙江做过两年官的文人,是怎么想到江西江州的?后人推测作者搜集资料所得或者听到民间传述。

从这部著作来看,梁山的戴宗、李俊、李立、童氏兄弟、薛永、穆弘、张横、张顺、候健都是江州人,看来这个江州是绕不过的地方,从浔阳酒楼、浔阳江、白龙庙的地点来说,此地确定是水浒传所述之地。

如果从梁山调集人马通过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然后到达江西,这中间路途太远不说,中间几个省的官府也不会无视梁山兄弟这只造反队伍通过吧?

但从文章的细节来看,宋江在江州城闲逛,看到浔阳楼酒楼,对联“人间无此酒,世上有名楼”,喝了几杯闷酒,在墙上题写诗一首,其中:“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谋略”,说明宋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懂谋略作头领没问题。

九江市的确有浔阳楼酒楼,目前还有来客可以在墙上题写诗词的习惯,应该可以说水浒传中的江州即为九江,那么什么时候改名的呢?据记载,1361年朱元璋打下此地后改名为九江。

九江是《水浒传》中大闹的江州吗?

问题:九江是《水浒传》中大闹的江州吗?前言

小说中的情节,很多是虚构的。不过关于地点,大多还是要符合实际情况的。从《水浒传》中的文字可以看出来,九江的确就是小说中的江州。

今天的浔阳楼内,还有不少水浒传的介绍。

一、小说中的江州,当然不是镇江

有人说,小说中的江州其实是镇江,当然是错误的判断。镇江和江州远隔十万八千里呢。

在第一百一十一回《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中,提到了“江南十二神”,其中有:

擎天神”福州沈刚;“游弈神”歙州潘文得;“遁甲神”睦州应明;“六丁神”明州徐统;“霹雳神”越州张近仁;“巨灵神”杭州沈泽;“太白神”湖州赵毅;“太岁神”宣州高可立;“吊客神”常州范畴;“黄神”润州卓万里;“豹尾神”江州和潼;“丧门神”苏州沈林

镇江为古润州,这里提到了“润州卓万里”,而江州是“豹尾神”江州和潼。

二、为什么宋江说:家在山东身在吴?

在浔阳楼上,宋江的反诗写道: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敢笑黄巢不丈夫!

因此有人说,宋江说自己身在吴地,而江州不在吴越之地呀。

九江是三国时周瑜操练水军的地方,古名柴桑,今天还有周瑜的点将台遗址(烟水亭)。这里在三国时,属于东吴疆域之内。

据九江市博物馆展厅内的介绍,九江地处荆州和扬州交接之处,有吴头楚尾的说法。

所以,宋江说自己“心在山东身在吴”没有什么错误。

三、浔阳江与浔阳楼

宋江在浔阳楼上提的反诗,我们知道浔阳江就是长江。因九江古称浔阳,所以又名浔阳江。

古代浔阳县治在长江之北,即浔水之阳而得名。

后来长江改道,原九江郡分为江南江北两地,县治变为长江之南,南面即今江西境内的九江市。

浔阳楼以所属地命名,自然在九江,宋江在浔阳楼题诗,小说中的江州当然就是今天的九江。

长江改道以后,对岸原来属于九江的一部分地区属于湖北省了,但是九江市对岸的小池镇人,还是习惯于过桥来九江更为方便一些。

结束语

浔阳楼和很多名胜古迹一样,屡次损毁,屡次重修。今天的浔阳楼位于九江市市区内长江岸边,好像是80年代重修的。

楼内有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画像和雕像。小说中的江州肯定是九江,不过,历史上的宋江,到底有没有来过浔阳楼大家知道吗?

@老街味道

九江是《水浒传》中大闹的江州吗?

那堪配在江州,血染浔阳楼,这已经明确了地理位置,九江隶属江州,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岳飞屯兵江州,白居易任江州司马,等等。浔阳楼在长江边上,小孤山在九江彭泽边上,位置也在长江之中,

九江是《水浒传》中大闹的江州吗?

九江现在还有一个镇叫江州镇,

没错,九江以前有一个别称就叫江州

所以很大的可能性,水浒里面讲的那个江州就是九江

并且九江以前很繁华,是重要的产粮地之一,景德镇是重要的瓷器生产地之一,所以综合水浒里面的情节来看,很有可能,江州指的就是九江

九江是《水浒传》中大闹的江州吗?

《水浒传》是文学作品,不能把书中的人和地名认真考证。如“九江”无论在吴地还是在赣地都是山东的南方,可是书中曾说戴宗去汴京(河南)却途中过路山东梁山,这怎么也解释不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