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镇三山”黄信的运气为什么始终都那么好?
镇三山黄信之所以被认为运气始终那么好,主要原因恐怕是征方腊之后,梁山损兵折将,而武艺并不怎么样的黄信,却能全身而退。
回到朝廷后,黄信作为偏将,没有进入十一人封官名单,但也得到了“金银三百两,彩缎五表里”的赏赐,回到青州任职。此时,师父秦明已死,估计镇三山会接替霹雳火的职位,做了青州指挥司总管。
不仅如此,书中后来交代了梁山好汉的结局,宋江、卢俊义、吴用、关胜……等人都死掉了。其他人也有善终的,也有战死的暴死的。黄信没有被交代结局,也应当善终了。
如此看来,黄信的运气确实是够好的。但是,我觉得黄信的运气并没有这么好,不仅不好,而且很差甚至很惨。为什么呢?
质疑“镇三山”给出黄信结局的,是续书《征四寇》而不是施耐庵的《水浒传》。续书是由几个人在不同时期写成的,征方腊一节应当是最早的一部分。由于征方腊最早出笼,恐怕其作者有可能读到施耐庵《水浒传》被腰斩掉的那一部分内容。所以,这一节故事写得还算接近原著,文笔差了点,但前七十回的伏线还是能够得到一些照应。
同时,也按照施耐庵的创作蓝本,安排了一些细节。比如说,宋江打完方腊后,随张叔夜回杭州,清点将佐,只剩下三十六人。这一点,大概是在照应《大宋宣和遗事》“来时三十六,去时十八双”。
但是,此后的情节中,又写到鲁智深坐化,武松留在了六和塔,杨雄病死,林冲因风瘫留在了杭州,其他还有李俊、童威、童猛、燕青半道辞别。这样,梁山好汉回到汴京接受封赏,总共只有二十七人。这就不对了,《大宋宣和遗事》及李若水《捕盗偶成》都写到了“三十六人同拜爵”,为何最终只有二十七活着封官拜爵呢?因而,打完方腊之后,最早的续书版本恐怕不一定是这样写了梁山好汉的结局的。
由此,也不得不质疑黄信的结局了,镇三山的运气真的有那么好吗?即便是征方腊、梁山好汉的结局就是一个作者的原笔原意,这么安排黄信的结局,恐怕也是有问题的。
其实,很多读者都认为,施耐庵给黄信上了个“镇三山”这么个绰号,是一处败笔。他什么时候镇过“三山”呢?纵然是在青州做兵马都监时,要对付二龙山、桃花山、清风山三座强人山寨,但他镇得住吗?即便是镇得住,上了梁山还需要“镇”吗?
以此来看,施耐庵在“镇三山”这个绰号上算是栽了。黄信的绰号不着调,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看黄信的结局也一样的不靠谱,其实,他并没有这样好的运气呢?
黄信为何是“镇三山”施耐庵《水浒传》“镇三山大闹青州道”中,十分清楚的写到了黄信绰号的来历,说青州地界上有三股强盗,分别占据着三座山头。这三座山头是鲁智深、杨志(武松此时大概已经上山)的二龙山,燕顺、王英、郑天寿的清风山,以及李忠、周通的桃花山。以黄信的武功实力而言,二龙山是绝对镇不住的,虽然此人有点智谋,但若论大智慧,也绝对比不了杨志。
其他两座山,黄信若单打独斗,有可能镇得住。但是,若是别人不搞单挑,黄信就没办法了。书中也是这样写的,清风寨知寨刘高在其老婆的怂恿下,恩将仇报,捉了宋江。又请来青州兵马都监黄信,设计拿了花荣。然后,黄信、刘高把宋江、花荣押进囚车,解往青州府,请慕容知府处置。
这一行人走到清风山附近时,燕顺、王英、郑天寿一齐出战,黄信奋力与他们打了十个回合,抵敌不住,落荒而逃。
从这一战来看,黄信根本就无法镇得住三山。假若这件事换成桃花山来做,李忠、周通也如法炮制,黄信最多再坚持十个回合吧。二龙山就更别提了,三大头领任何一人都有活捉黄信的实力。施耐庵把黄信写成“镇三山”,还真的是没有道理。
但是,施耐庵为何偏偏写的是清风山与黄信作对,而没有让桃花山、二龙山戳破“镇三山”的牛皮呢?
当初,宋江、武松在孔家庄分手,弟兄二人十分的恋恋不舍,不得不分手。宋江本意是不愿意落草,无奈暂借清风山歇马,也算是做了强盗了。此时,宋江为何不联络二龙山,与武松兄弟重聚,而一定要等到三山聚义打青州的时候?
这其中便与清风山有关了。清风山才是黄信为何叫做“镇三山”的根本原因,施耐庵其实根本就没写错。
“镇三山”很惨书说简短,直接进入本节主题。
据《明史·诸王列传》记载,高皇后(马秀英)一共生下五个儿子,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㭎、成祖朱棣、周王朱橚。《水浒传》中,黄信隐喻的就是太子朱标。这一脉是正脉,都有比其他兄弟更具备做大明王朝继承人的资格。
在朱标的其他四个兄弟中,朱棣后来发起靖难之役,取代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做了皇帝。这一“山”,黄信没能镇得住。其他三个兄弟,秦王朱樉、晋王朱㭎都曾得到朱标的保护,逃脱了朱元璋的责罚。而周王朱橚则在建文帝的削藩中,被贬为庶人,徙云南蒙化。同时,建文帝的削藩,可谓镇住了自己的亲叔父,其中就包括父亲朱标的三个兄弟,也算是为稳固自己的皇位去掉了三个最大的心腹之患。然而,朱允炆唯独没能镇住燕王朱棣——这就是“镇三山”绰号的来历。
书中的燕顺,暗喻的就是燕王朱棣。在洪太尉误走妖魔故事中,洪信在龙虎山上遇到了一只白额“锦毛虎”,指喻的应当是燕顺。燕顺加上王英、郑天寿,就是“燕王真天授”,洪信隐喻的是朱洪武,与“黄信”同名,所以,黄信就被暗中贴上了朱标的符码。
因而,施耐庵特地安排清风山戳穿“镇三山”的牛皮,而不是二龙山与桃花山。这件事情,也就隐喻了靖难之役是燕王最终得到了胜利。
黄信的兵器叫做“丧门剑”,燕王打进南京后,建文帝不知所踪。即便如传说那样,从地道出逃躲过一劫,但也是“丧门”了。朱棣做了皇帝,废掉了建文年号,把朱允炆做皇帝的四年全部归并到洪武年。
更惨的是,建文帝被逐出明代皇帝之列,朱标也被取消建文帝给他加的皇帝尊号,贬为“懿文太子”。两个皇帝都没了庙号,也是“丧门”了。这一隐喻,在后来宋江的故事中被进一步强化——这是题外的话。
施耐庵站在客观的立场,评价这段历史,认为朱标死后,应当从朱标的兄弟中选拔接班人。但是,因为朱洪武错误的选择了朱允炆,导致了天下陷入战乱。对照《水浒传》“引言(或楔子)”中讲到的赵匡胤终止五代战乱是“道”,那么,诱发靖难之役,将天下百姓再次导入战乱之中的,便是“妖魔”。
如此看来,黄信的运气还好吗?在《水浒传》中,黄信一出场,便是个“死人”。因而,在后来的故事中,黄信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大排名时,却排在了朱武之后,孙立之前——这是三代人的排名顺序,乱不得的。
《水浒传》的这个隐喻假若被认可,那么,诸多有关《水浒传》、施耐庵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的一些结论将被彻底颠覆——就此打住,说不得了……
《水浒传》中,“镇三山”黄信的运气为什么始终都那么好?
镇三山黄信的运气好是性格使然!
先回答问题,“镇三山”黄信的运气为什么始终都那么好?我的回答是他运气好是因为他代表北宋年间一个武官的好结局,也是由于黄信这个人的特点。
黄信原是青州知府慕容彦手下的兵马都督,一身好武艺。因管辖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人称“镇三山”清风寨刘高捉了宋江,黄信来提犯人,又设计捉了花荣,押往青州时被燕顺、王英、郑天寿围住,黄信打不过逃走。秦明被捉投降后,劝说黄信也投了宋江,为梁山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一名。
黄信这个人性格特点:爱吹牛但不傻!有点小头脑策略又并不奸恶,本领武功不弱但有时胆小不愿吃眼前亏!这里我们看看镇三山黄信投降宋江有原因。
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是个无恶不作的坏官,因妹妹入宫为妃而荣, 他手下有个都监叫黄信,因武艺好而威镇青州。什么叫都监,就是管一州兵马屯戍、训练、防务的军官。
此时的青州,有三座山为强盗所占,一处叫清风山,为首的三个强盗是燕顺、王英、郑天寿;二处叫二龙山,为首的强盗有鲁智深、杨志、曹正。后来又有武松、施恩、张青、孙二娘入伙;第三处叫桃花山,为首的强盗是李忠和周通。
黄信是个敢担责任的军人,豪气冲天,要捉拿这三个山上的强盗,为此,起了个绰号叫镇三山。
清风山的强盗王英是个好色之徒,抢了官员清风寨刘高的妻子,要纳为压寨夫人。到此避罪的宋江同清风寨的副官花荣又是至交,为此,就救了这个妇人。没有想到清风寨这一正一副,一文一武之间积怨很深,刘知寨借机想除掉对手花荣,就抓了化名为郓城张三的宋江,放到今天信息时代,宋江就不敢如此了。同时又报了慕容知府,说花荣通寇。镇三山黄信就带着几十个士兵来到清风寨,同刘知寨一起诱捕了花荣。
黄信同刘知寨一起,押着宋江、花荣这两个通匪的囚犯前往青州府。途经清风山时,被清风山的三个强人和几百个喽啰拦住了去路,人家才不管你是什么“都监”、“镇三山”,这是些连皇帝来了也要留下买路钱的强盗。黄信感觉不是对手,还未开打,就撇下刘知寨和士兵,逃回了清风寨。清风山的强盗不但救了宋江和花荣,还捉了刘知寨。
黄信不服,又搬来了自己的上级,青州兵马总指挥秦明来围剿清风山。秦明不但失败被俘,还被宋江的离间之计,害了全家。孤身一人的秦明左右权衡,入伙当了强盗。
经秦明的一番鼓惑,黄信也降了。结果,清风寨被洗劫一空,刘知寨夫妇及一家人都被杀了,财富也被掠了去。
镇三山黄信一山也镇不了不说,为何那么容易就降了呢?这同秦明是他的上级有关,同官府的黑暗有关,同宋江仗义有关,同黄信没有家小拖累有关,更同宋代重文轻武的制度有关。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想当初是仗着手上握有兵权,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篡了大位的赵匡胤,怕后人效仿,就用了杯酒释兵权的办法,不再重用武官。文官得宠武官不得志,在北宋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就有了北宋对辽、夏、金从无胜绩,而有能力的武官也难有作为。花荣和刘知寨失和,秦明和黄信的投降都同此有关。秦明劝黄信投降的理由之一就是“免受那文官的气”。
黄信上了梁山后,虽立有战功,但谈不上显赫,一直到征完方腊,还活了下来,被授了武奕郎,以享天年。
黄信这样的北宋武官是有典型性的,但位列梁山好汉的第三十八位,列七十二地煞的第二位,有些名不副实。他是征方腊之后,却能全身而退,说明他的运气真的不错。
《水浒传》中,“镇三山”黄信的运气为什么始终都那么好?
黄信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为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之一。黄信原本是青州慕容知府麾下兵马都监,与其师傅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统制霹雳火秦明一起为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效力。
宋江偶然间救了清风寨正知寨刘高的妻子,在将其妻送上清风山之后,刘高的妻子却恩将仇报。宋江不仅受到刘高的重刑伺候,还被刘高卖给了官府,当时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派来押解宋江的就是黄信。
黄信不仅来押解宋江前往青州,他还与刘高一起设下诡计,将宋江坚实的支持者小李广花荣捉住,随后才心满意足的启程回青州。返回青州,必定路过清风山,当时清风山的好汉锦毛虎言顺和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都有意救宋江。所以黄信在途经清风山的时候,受到了他们的阻截,最后只能带着十几个人仓皇而逃。
回到青州之后,青州知府得知此事,当即下令让霹雳火秦明带人前去围攻清风山。初始之时,秦明一方占据优势,后来清风山一行人利用秦明脾气火爆的特点,用计将秦明引出,随后将其生擒。在宋江等人的劝说下,秦明最后选择了归降。等到后来黄信前来之时,得知擒住自己的是宋江,又在秦明的劝说下,便也选择了投降,随后众人一道上了梁山。梁山大聚义排名38,黄信为梁山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一名。
《水浒传》中,“镇三山”黄信的运气为什么始终都那么好?
姓名:黄信
性格特点:重情重义
地煞星镇三山黄信
武器:丧门剑,镇山鞭
出场回(简本):第三十三回
梁山官职: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之一
黄信原是青州知府慕容彦手下的兵马都督,一身好武艺。因管辖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人称“镇三山”清风寨刘高捉了宋江,黄信来提犯人,又设计捉了花荣,押往青州时被燕顺、王英、郑天寿围住,黄信打不过逃走。秦明被捉投降后,劝说黄信也投了宋江,为梁山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一名。
宋江受招安后,黄信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建功立业,后被授武奕郎
《水浒传》中,“镇三山”黄信的运气为什么始终都那么好?
镇三山黄信原本乃是青州慕容彦知府的一名兵马都督 。他确实有一身好武功。所谓的镇三山是他在青州为官时的外号。所谓的三山就是青州所辖的三个山脉,即青风山,二龙山,桃花山。在黄信任职期这些山林草宼不敢肆意妄为。后来因宋江的原因在秦明的规劝下投靠了梁山泊入伙。究其武艺而言肯定不及其师秦明。也不会强过双枪将董平。在征方腊时为什么能存活下来肯定与运气有关,但也会与他机智冷静有关系。在战争中运气是有的,当然也与个人的机智与应变能力有关。也许他武功不及其师,但其冷静与机智却是他得以幸存。
《水浒传》中,“镇三山”黄信的运气为什么始终都那么好?
首先水浒传是小说,当然很多虚构的成分。运气好也许是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和安排。
其次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实个人的脾气性格可能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有的人脾气性格好,很容易和别人相处,很讨人喜欢。朋友多了路好走。现实中就是干啥都顺,干什么都能遇见贵人出手相助。看上去就是运气特别好。
一点愚见,如果不对,还请多多关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