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晁盖如果没死,是否会和方腊合兵推翻朝廷?
晁盖没有死,同样要走招安的道路,同样要去打方腊。《水浒传》中早就有这样的伏线,而且,施耐庵写得十分明白,晁盖、宋江本是一体,宋江没有会合方腊,合兵攻打甚至推翻朝廷,晁盖也绝对不会。
宋江、晁盖相互救命,铁血兄弟没有分歧晁盖劫取了生辰纲,就地分了财物,阮氏兄弟回到石碣村,白胜则在安乐村豪赌。晁盖与吴用、公孙胜、刘唐在东溪村葡萄架下饮酒,十分的惬意。然而,由于吴用早就策划上梁山,暴露了晁盖,大案告破,郓城县捕快们便将前来抓人,危险正一步步逼近。
所幸郓城县押司宋江与晁盖交厚,而且,这两人的交往是极其隐蔽的,自小与晁盖交往,凡事都相互商量计较的吴用,竟然也不知道晁保正还有这么一个弟兄。宋江截获了何涛的密级公文,得知晁盖将有性命之虞,便不顾杀头之祸,悄悄牵出坐骑,假装闲逛,溜出了郓城县。一出城门,宋江便快马加鞭,赶到了东溪村。见了晁盖,宋江风急火撩的催促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著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以此飞马而来,报道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更待甚么?……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
晁盖听了宋江的话,大吃一惊,立即感谢宋江。此时此刻,容不得宋江讲客套,只是一股劲的催促道:“哥哥,你休要多话,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晁盖接到宋江报信,知道这件事情是宋江兄弟担着血海关系,冒着生命危险前来搭救自己。但是,晁天王此时也慌了神,竟然不知如何逃命,往哪里逃命。吴用却说,幸亏此人前来报信,不然我们便遭团灭了。
吴学究所言不假,虽然他早就做好了上梁山的准备,在石碣村说服三阮的时候,就瞒着晁盖将梁山的情况打探得一清二楚。但是,若是没有宋江报信,待往哪里走?吴用从心底里感激宋江,为他实施上梁山计划赢得了时间与机会。所以,当晁盖不知所措的时候,吴用说,咱们从石碣村上梁山吧。商议一定,吴用便将早就打包好了的生辰纲与刘唐一起押往石碣村。
晁盖是没做上山落草打算的,被逼无奈,这才奔到了水泊。晁盖虽然逃得性命,但在梁山上毫无作为,抢劫客商都反复叮嘱手下不要杀人。告诫弟兄们,不可杀一人性命。晁盖为什么会这样呢?
宋江攻打大名府时,因为久攻不下,心中闷闷不乐。晚上,晁盖前来显圣,对宋江说:
兄弟不知,我与你心腹弟兄,我今特来救你。如今背上之事发了,只除江南地灵星可免无事,兄弟曾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今不快走时,更待甚么?倘有疏失,如之奈何!休怨我不来救你。
晁盖这番话,宋江听不明白,背上之事所为何事?江南地灵星确为何人?于是,便赶上前去要问个明白。晁盖便说:“兄弟,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回去,不要缠障。我便去也。”
兄弟二人相互救命,施耐庵写了两个不同场景,但两个人说的话却是如出一辙。按照文本逻辑来看,这难道不是一个人在说话吗?晁宋是铁血兄弟,简直就是一个合体,宋江招安、打方腊,晁盖岂能袖手旁观,甚至从中作梗?
晁盖是梁山最高护法,与宋江“佛道合一”晁盖原本是《大宋宣和遗事》、龚开《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的“铁天王”,施耐庵作《水浒传》时,却把他的绰号改做“托塔天王”。施耐庵为何要这样改呢?
梁山三十六天罡,是从上述两个蓝本中综合得来,算起来总共三十八人。晁盖不在《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之列,孙立、杜千被下放到地煞系列。其他三十六天罡,只有刘唐(尺八腿)、呼延灼(铁鞭)、董平(一直闯)、石秀(拼命三)、雷横(插翅黑虎)的绰号做了调整,晁盖也在调整之列。
施耐庵调整晁盖的绰号,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他写成佛教四大护法之一。《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晁盖的赞诗是:“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洪炉。”铁天王还不足以表达“毗沙天人”的隐喻,“托塔天王”就很直白了。毗沙门天王在中国就是北方多闻天王,也即“托塔天王”。
毗沙门天王是佛教四大护法之一,所以,他不愿意落草,更不愿意在梁山上杀人。但是,晁天王却是梁山上代表佛家的护法天王,有责任庇佑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为什么呢?
却说赤发鬼刘唐得到生辰纲消息,前来东溪村报信。原本,他可以直接来找晁保正的,但他却“醉卧”在灵官殿。仔细阅读文本,刘唐根本就没有醉。施耐庵以这种“文不对题”的写法,等于是提醒读者注意,刘唐为何要在灵官殿中出现。
灵官,是道教大护法,智取生辰纲便是佛道两家护法联手做下的大案。晁天王是北斗七星斗柄上的化作白光飞去的小星,这次大劫案,晁盖仅是以佛家护法的身份,暂时带领道家天罡地煞行事。劫案完成后,天罡地煞便要去梁山聚义了。所以,才有吴用背着晁盖,暗中做了上梁山的计划。此时,吴用是真正的北斗七星群中的带头大哥和召集人,一切行动都出于天机星的筹划。
同样,在梁山上,晁盖仅是护法而已,他没有权力,也没有责任召集道家“妖魔”聚义。真正得到指令,呼唤聚义的人是天罡院的天魁星宋江。所以,无论《宣和遗事》还是龚开的画赞,宋江的绰号都是呼保义,意思就是呼群保义。
但是,宋江只是召集人,级别绝对达不到护法天王的高度。所以,托塔天王才是他的大哥。在没上梁山之前,宋江这个道家天魁星便暗中结交佛家护法天王,这件事,又与另一个暗喻对应,说明宋江与梁山是得到佛门支持与庇护的。
宋江杀惜这件事,同样出自《宣和遗事》。原型故事中,宋江杀人后,直接逃到玄女庙,得到“天书”后就直接上梁山了。上山后之前,晁盖就死掉了,与毗沙门天人毫不相干。
但是,在《水浒传》中,宋江杀掉阎婆惜,便逃回家,躲进了地窨子里。宋江家的地窨子是在佛堂下面,佛堂中供奉着“三世佛”。这就说明,宋江没上梁山之前,就得到了佛门的庇佑。这件事情与晁盖结交一样,只有美髯公朱仝一人知道。江州遇难,佛家大护法有责任救援,于是,晁盖便亲自出马,下江州劫法场,大开杀戒。
梁山之上,晁宋还有很长时间的交集,晁天王作为佛教大护法,是在庇佑道家一百单八星煞。但是,“凡人”晁盖法力有限,于是,便在曾头市中箭“升天”。大概此后,晁盖归位,达到了很高的级别,取代了九天玄女而成为梁山行动的导航者,指引梁山完成“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绿野老道将另行文,详解宋江、晁盖是如何背叛、取代九天玄女,而寻求“佛道合一”,完成“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使命的。
晁宋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表达“佛道合一”,揭露宋徽宗“崇道抑佛”罪行的最终极标志。既然是佛道合一,晁天王又是梁山的大护法,又怎么可能反对宋江,而去与方腊联合呢?
晁盖不做主,但绝对积极支持招安读书、写书评,必定要依据文本,《水浒传》只有七十回,后面的都不是《水浒传》而是《征四寇》。宋江打方腊,绝对也是《水浒传》的故事,但却绝不是现在看到的假水浒这样的。方腊并没有如此实力,童贯带兵前去征讨后,几乎是快速的团灭了这股义军。
因而,无论宋江,还是晁盖,即便知道江南有这么股义军,也不一定看得上他们。以《水浒传》文本所表现出来的实力,梁山巅峰时期应当达到了近五万人。即便如此,也做不到推翻朝廷,自立为王的地步。
更为重要的是,施耐庵写《水浒传》实际上就是一部北宋兴亡史,是高度忠于历史的。历史上的宋江,却是战败之后,副将被俘,为了救人,不得已带领全伙投降、招安的。这个历史真实,在水浒传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就有隐写。朱武因为副寨主被擒,没有办法,便率少华山集体投降。由此可以推断,施耐庵原著中,宋江受招安也大致与此相似,符合《宋史》的记载。
却说宋江从九天玄女庙回到梁山,这才开始主张招安。但是,后来的宋江并没有忠实的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替天行道,辅国安民”,而是改成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这样一改,意境大不相同。宋江招安的目的,是要去边境杀敌,保境安民。这些线索在《水浒传》中大量存在,而且,梁山好汉中青面兽杨志就在历史记载中有名有姓的参加了抗金,这些历史记载中,把杨志称作“招安巨寇”。绿野老道在很多文章中,详细的分析过这方面的故事,宋江主张的招安,是为了达成“保境安民”的目标,包括晁盖在内,都坚决拥护这样的主张,全体支持宋江提出了的行动纲领。
“阴谋论”说晁盖因为反对招安而阻止宋江做寨主,也就必然有可能与朝廷干到底。既然如此,便有可能会联合方腊,推翻北宋王朝。这是不顾文本的臆想,书中不仅没有一个字提到晁盖反对招安,而且,在呼延灼攻打梁山的几回书中,两次写到晁盖支持招安的故事。说晁盖反对招安的朋友,不妨找来原著一读,看看晁盖究竟是反对招安还是支持招安。
既然晁盖不反对招安,若是不死,也一定会与宋江一道在副寨主被活捉之后,出于义气,一起投降张叔夜。这样,也就一定会与梁山好汉一道,前去打方腊,攻幽州、抗金兵。
最后,再补充说一点,体现“佛道合一”的情节中,还有一个重大的环节需要交代清楚。这就是晁盖大名府显圣,才是最后促成梁山“佛道合一”的大节点。
书中写得很有点奇怪,宋江当时只是闷闷不乐,身体上并无不适,根本就没有发背疮的迹象。晁盖显圣后的第二天清早,宋江就“神思疲倦,身体酸疼,头如斧劈,身似笼蒸,一卧不起”。施耐庵这样写,实际上是在破解晁盖之死留下的谜团。
晁盖之死,应当确与宋江有关。但是,作为佛门大护法,晁盖真正归位后,知道梁山好汉上应天星,自己不过就是履行护法职责,其中并无个人怨恨。但是,宋江因为执行九天玄女法旨而对佛门护法用了手段,施以惩戒是绝对必要的。关于这一点,将在讲述宋江、吴用、晁盖与九天玄女关系时再深入讨论。
总而言之,无论历史真实,还是文本故事,以及施耐庵的深意,晁盖都不可能反对宋江。即便不死,也绝对没有联合方腊推翻北宋王朝的可能。除非,晁天王做一次时空旅行,在平行世界里干预历史走向。
《水浒传》中,晁盖如果没死,是否会和方腊合兵推翻朝廷?
不会,晁盖就是大号的王伦,追求的是占山为王,快活一世。晁盖既没有招安的心思,也没有推翻大宋的理想。
一、晁盖是被裹挟着上的梁山
晁盖其实是被吴用策划上的梁山,他们八个人(包括白胜),智取生辰纲,都是吴用主持策划,阮氏三兄弟也是吴用介绍引荐的。在这个团队中,晁盖是大哥,但是这个大哥很听吴用的,吴用是主谋。
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之后,就把宝贝一分,然后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四个人在晁盖庄上天天吃酒,后来事情泄露,宋江来报信说官兵马上就来抓你们。晁盖听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吴用早想好了,说,先去阮氏三兄弟的石碣村,再上梁山。
所以,晁盖本人没有雄心壮志,他带人打劫生辰纲,没什么造反的心思,就是想要这套富贵。如果事情不泄露,他会慢慢的花这笔钱,快活一世,现在东窗事发,只好跑到梁山入伙。
二、晁盖是被推到老大位置的,但是他没有招安的心思。
晁盖等人上了梁山,王伦一看这几个人,比我们原来的团队厉害多了,如果留下,将来必定鹊巢鸠占,只能把他们赶走。
吴用设计挑动林冲的怒火,火并了王伦,推晁盖当了山寨之主。
但是晁盖和宋江不一样,他没有做大梁山,和朝廷讨价还价,然后受招安当大官的想法,只想守住梁山这个地盘,平时多抢些东西,在山寨里快活,这个想法和阮氏三雄基本一样。
所以,晁盖对招揽英雄,做大梁山,没有什么动力。
至于推翻大宋,他没那个实力,也没那个想法。
至于联合方腊,他知道方腊实力大过他多少倍,方腊也不会和他联合!如果让晁盖听从方腊号令,晁盖肯定也不愿意,所以,晁盖不会和方腊联合推翻北宋的。
《水浒传》中,晁盖如果没死,是否会和方腊合兵推翻朝廷?
这是从小看《水浒传》一直有的一个想法。当时就总是为梁山感到惋惜,想如果不受朝廷招安,梁山一定会推翻北宋。
不过我觉得即使晁盖没有死,即使他要去推翻北宋,也不会和方腊合兵一处的。自古道: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如果合兵一处,谁当老大,谁当老二依旧是个难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还是要兵戎相见。
想成为老大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对方打败了,收降其部。要不然就像现在当今社会,公司合伙人一样,没头没尾,最后也就是以散伙告终。
设想一下,如果是晁盖的话,我觉得他应该像赵匡胤一样,打败了方腊以后,被众兄弟簇拥着,黄袍加身。先占据长江以南,休养生息以后再挥师北上,直逼开封。
《水浒传》中,晁盖如果没死,是否会和方腊合兵推翻朝廷?
很有可能,这是晁盖和宋江的区别,但宋江的权谋,和表面的重义胜过晁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