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入白刃夺枪杀人,如果贝应夔用宋军制式长枪,武松还能抢去吗?

南安王方天定麾下有杭州二十四将,贝应夔排在最末一位。从战况看,二十四将武功与石宝、王寅、方杰、厉天闰、司行方、邓元觉、庞万春、吕师囊等人相比,大致属于方腊手下二流战将。但是,杭州一战,梁山泊吃了大亏,二十四将协助厉天闰、石宝、方天定等人,斩杀梁山泊无数好汉。不算攻城之前的外围战,仅在杭州城下,张顺、索超、刘唐、鲍旭等人先后阵亡。武松空手入白刃,力斩贝应夔之战,就发生在杭州城外。

武松空手夺白刃的战况

当时的战况是这样的。宋江引军攻打东门,在城外的菜园地段列开阵势,准备攻城。花和尚鲁智深提着禅杖,不行来到城门下叫阵。杭州城内,宝光禅师邓元觉听说是个和尚搦战,便奏请太子方天定出战。得到允许,邓元觉带了八员猛将出城,迎战鲁智深。

邓元觉一到城外,便与鲁智深对打起来,两个都使禅杖,斗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败。武松见鲁智深战宝光不下,心中焦躁,又怕鲁智深有失,便挥舞戒刀上前助阵,双战邓元觉。

宝光禅师见他两个并一个,拖了禅杖,望城里便走。武松奋勇直赶杀去,忽地城门里突出一员猛将,乃是方天定手下贝应夔,便挺枪跃马,接住武松杀。两个正在吊桥上撞着,被武松闪个过,撇了手中戒刀,抢住他枪,只一拽,连人和军器拖下马来,嚓的一刀,把贝应夔剁下头来。

这一战,是武松上梁山以来打得最威风的一战,完全展示了他步战的特点,以及拳脚功夫的了得。武松凭借天生神力,把贝应夔连人带枪拖下马来。

武松力斩贝应夔的慢镜回放

写书的不如打架的快。武松这场战斗,打得非常迅速,必须用慢镜头分解动作才能看得更清楚。

武松疾步追杀邓元觉,而贝应夔飞马冲出城来,在丈余长的吊桥上面迎面遭遇。这就看谁的反应更快,动作更迅捷了。

武松猛不丁的看见一匹快马冲出,非常迅速的做了两个动作,侧身一闪,躲过了战马的正面冲击。同时,撇了手中戒刀,做好白手夺枪的准备。

没等贝应夔反应过来,武松已经把对手的枪抢到了手上。此时,武松的动作一定是侧到贝应夔的右边,然后,从其侧面抓住了枪杆。

抓住枪杆后,顺势一拽,贝应夔就从马上栽了下来。如果武松正面夺枪,即便再迅速,拽下贝应夔的同时,自己也会被马冲倒。在贝应夔栽下马的同时,武松又迅速的从地上捡起一把戒刀,砍下了敌人的头颅。

贝应夔无法逃脱这一劫

武松快如闪电的招式,天生无敌的神力,决定了这一战贝应夔无法招架,难逃吃刀的命运。而且,无论用什么制式的长枪,都无法抵敌武松夺枪、拖拽、斩杀的三连击。

所谓宋军制式长枪,没有一定规制,大多有枪头、枪樱、枪杆、枪尾等部分组成。从宋代的钩镰枪、大宁笔枪的仿制件来看,枪杆尾部有凸起部分,装有尖刃。这种装置,可以两头刺杀,也能防止对手夺枪时失手。假如这就是宋代军制长枪的话,贝应夔是否能够利用尾部的装置,不让武松把枪夺走呢?

回答是:不能。书中讲得非常清楚,慢镜头也分解得很详细。当时,武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贝应夔以措手不及。惊慌失措之下,被武松的神力连人带枪拽下马来。也就是说,贝应夔根本做不出任何反应,枪是紧攥在手上的,瞬间力量不给他以松手的机会,枪杆根本就没在手上滑动。没等到长枪尾部装置助力,与武松形成夺枪之势,就被拖下马了。

而且,武松并不是只抢到枪,而是“连人带枪”一起夺过。这样的话,就不是枪的问题,而是贝应夔的武功和反应问题。武松在这一战中,展示了深厚的武学功底和过人的战场应变能力,无愧拳脚步战第一称号。

所以,无论贝应夔用的是自制长枪,还是宋军制式长枪,武松都可以连人带枪抢过来,并连人带枪拽下马来,然后,一刀斩杀。

决定因素是人不是枪

冷兵器时代,尤其如《水浒传》之类的演义小说中的冷兵器作战,大将手中的兵器只是一个战将的特征标识,或者武学门类,对战斗的胜负并不起完全决定性作用。比如,关羽使青龙偃月刀,所向无敌。而这把名刀到了东吴大将潘璋手中,潘璋就战绩就无法达到关羽的程度。

方天画戟被称为古代冷兵器的王者,是武功高超的象征,但在吕方、郭盛手里并没有使出王者风范。曾头市大战中,吕方不敌曾涂,郭盛上前助阵,这两员战将都是用的方天画戟,结果双战曾涂不下,幸得花荣暗箭伤了对手,这才双戟并举杀了曾涂。

武松最善于把握战场局势,应对突发情况,总能够抢得先机。大闹飞云浦时,就是空手入白刃,在带着枷锁的情况下,发现情况不妙抢先下手,干掉了两名持刀公人。这种本领非寻常人可比,林冲、卢俊义武艺高强,面对押送公人的当面残害只能闭着眼睛等死。武二郎天生斗士,岂是方腊手下二流战将可比?

武松杀贝应夔一战,则充分体现了人是决定胜负的第一要素。武松赤手空拳,对阵贝应夔的长枪,结果是武松秒胜。反过来讲,如果是贝应夔夺武松的枪,恐怕就要被武松用长枪挑起来,然后摔在地上,一枪结果了性命。

空手入白刃夺枪杀人,如果贝应夔用宋军制式长枪,武松还能抢去吗?

武器很重要!但关键还要看用武器的人。

空手入白刃夺枪杀人,如果贝应夔用宋军制式长枪,武松还能抢去吗?

这种制式长枪,对一般平民百姓而言,应该被抢去的可能性不大,生产制造这种长枪还是考虑了在使用过程中,如刺向目标时易脱手等,枪后部有托,这样不易滑溜出去。但,对武松这样的公职人员,又是捕快都头,能经常接触这类制式长枪,对这方面肯定有所研究,所以,对武松而言,应该是小菜一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