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书法艺术,有人建议从小学开始全面普及,你觉得怎么样?
首先应当澄清一下“书法”这个概念,再来讨论题主的问题。
我认为,书法就是写字,是写字的方法、技法、法则。“书”做动词用,就是写,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不仅从小学就开始普及了,现在提倡早教,很多幼稚园的小朋友都开始学书法了。这个意义上的书法,就是一笔一画按照文字的标准写字。比如,“王”字由三横一竖组成吗,这是文字的法则,写成四横一竖或者三横两竖就错了。而先写两横,再写一竖,最后写最底下的一横,这是文字的书写法则。这就是书法。
小学阶段,这个意义上的书法是最为基础的文字训练,无论古今,一直就是这样,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何来“开始”全面普及之说?
我这不是在抬杠,而是想进一步探讨一番这个问题。题主的意思应当讲的是“书法艺术”,而不是我所说的“书法”。但是,“书法艺术”的前提和基础实际上就是“写字”。而“写字”也涵盖了“书法艺术”,是写字的另一重境界。
书法应当有三重境界,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层次的人群,不同需求的价值取向,都有属于自己的书法。
首先,从历史层面看,书法是与中国文字一并诞生的。当中国文字出现之时,书法也就应运而生了。而在中国文字出现之前,则是以绘画记事。结绳记事不是文字的唯一起源,严格意义上讲,结绳记事并不能产生文字。无论怎么结绳,你只能得出一根绳子上打了几个结,这其实是计数。远古人类结绳,应当是标记某种事物的数量。那么,这个被计数的事物就会被画成图案,这个图案经过演变,就成了文字。所以,中国文字的造字六法,第一法就是“象形”。
既然如此,未必就是结绳记事可以产生文字了。比如,在石壁上画一个所要记录的事物,然后在下方画横杠,也能计数,而图案也能演变成文字。金文中的“四”,就是写成了四个横杠。
中国文字从诞生日起,便开始了漫长的演变,直至魏晋时期“五体书法”(真草隶篆行,行书应当单列为一体)的形成。其后,历代书法家在古人的基础上,不断规范书写法则,“五体书法”的书写规矩也逐渐成熟。即便是当代,也必须按照古人的标准来进行书法创作。即便是草书,也有“标准草书”,随意涂鸦是潦草字。
然而,无论书法家把五体书法写得如何美观,历朝历代都会以一种书体作为官方标准文字,严格规定书写法则。比如,秦朝是以小篆、隶书为官方标准文字,基本上是以李斯的书写为范本。汉朝是以隶书为官方文字,唐以后,则以楷书为官方文字书写规范。当代则以标准印刷体为标准,主要的是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魏碑体则属于艺术字的范畴,这些艺术体曾经被党报党刊禁用。
为规范书写,字典开始发挥推广文字书写法则的重要工具,《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都是文字书写法则的官方标准。现在的中国文字书写,基本上是以《新华字典》为准,文字书写必须以此为法则。否则,就是“不规范字”。
古人严格遵守书法与书法艺术的界限,科举考试便不允许行书、草书、篆书、隶书作为答卷的书写文字,“馆阁体”就是按照官方文字书写规范的“书法”,是一种实用性书法。现在,猛烈抨击“馆阁体”也是基于书法艺术层面,作为标准书写的书法,应当尊重馆阁体。否则,官方文告就会产生歧义而无法准确传递信息。
当代书法家恐怕混淆了这两个概念,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现代意义上的“书法”,更注重书法审美,反倒忽视了书法的应用。尤其是书法发展到现阶段,探索与创新对书法的基本法则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那些颠覆传统的书法艺术,应当被列入纯艺术探索之类,而绝不应当作为基础书法而进入小学。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功利驱动下的江湖书法、名人书法,去传统的文字书写法则越来越远,普及价值简直无从谈起。这样的“书法”普及到中小学,你让学生如何规范写字?更何况,当代书法界良莠不齐,师资质量如何保证?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书法应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文字的基本书写法则,第二是书法艺术。
文字书写的基本法则一直在小学普及,而且是必须的基础教育。但是,书法艺术不宜过早的进行普及性教育,学生只要按照《新华字典》的规范,在老师的教学中把字认准,把字写规范。以此为基础,做作业、答考卷时做到版书规矩,字迹清楚,版式美观就达到目的了。
至于培养孩子的兴趣,习学一门技能,则可以进行书法艺术方面的培训。但这是个性需求,不在普及范围之内。
现在,很多书法家呼吁要把书法列入中小学教育大纲,美其名曰继承传统。以为,书法是“国粹”,必须从孩子抓起。这未免有点小题大做,或者自作多情了。
这些书法家当然也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愿望,但是,得搞清楚书法与书法艺术的区别在哪里。如果没搞清楚这两个概念,那么,京剧、中医、国画等等,都是中国的“国粹”,都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都需要我们代代传承。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让那些强烈呼吁书法艺术进课堂的书法家的孩子每天学习开中药单子,整天在你面前吊嗓子,愿意吗?
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书法家想借书法艺术的普及一并进学校,这样,也可多弄几个银子花花。这种功利的行文,最好不要耽误了孩子。
所以,书法家尽管安心的去搞书法艺术,孩子们则安心的在课堂按照教学大纲写规范字,大家各司其职,各得所愿,岂不美哉!
为传承书法艺术,有人建议从小学开始全面普及,你觉得怎么样?
可以想象,如果真的把书法作为必修课普及于九年制义务教育之中,或将汉字书写水平作为名校招生的参考条件,无疑将会对中国的书法艺术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全民的汉字书写能力也将在总体上有大的提升。
听闻有些专家、代表对此有所提议,但是,我觉得在全国的小学普及书法教育不太现实。书写是素质,书法是艺术,素质教育可以普及,艺术则不必要。况且,小学生学文识字,本身就离不开书写这个内容。
如果是抱着拯救书法的目的,那需要拯救的传统文化多了去了,比如古诗词,古声乐,古戏曲,拯救得过来吗?现实一点讲,从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贡献率来看,全民普及书法艺术能对社会生产力产生多少积累影响?所以,与精密工业、材料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相比,书法艺术就是个闲情逸致,难道不是么?
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装备的大量运用,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必然会逐渐损减。因此,在全民之中呼吁和倡导手写汉字是十分必要的,传统文化艺术必须流传赓续。书法艺术是相对小众的,社会上也不需要有太多的书法家。因此,这种提议是不具现实意义的。
抱庸妄谈(文中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为传承书法艺术,有人建议从小学开始全面普及,你觉得怎么样?
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为传承书法艺术,有人建议从小学开始全面普及,你觉得怎么样?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增大书法的普及力度并且加入到考试科目的利弊吧。
1.书法的普及这个想法是很好的,传扬祖国文化!毕竟文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国粹在下一代能发扬应用得更好,甚至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生根发芽!
2.是不是不花大代价来做普及工作,不加入到考试科目,全社会都书法的认知程度就下降了?我觉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根据我得观察,近年来,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孩子们对书法的热忱是成上升趋势的,传统文化这个市场是越来越好的!
3.从小学开始就给孩子开书法课这我觉得太好了,这个十几年前每个学校都有,只是因为急功近利,很多学校都把书法课去掉了,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减少了,加到了语数外。所以普及书法课,这并不是个新颖的想法,所以我觉得将这个想法表述成“将书法课重新拾起”更好。
4.加入到考试科目我觉得没必要,就像前面的朋友说的,我们要重拾的东西太多了,难道每种艺术都要考试吗?给孩子们上书法课是普及一些基本的书法素养,传播一些常识性的书法知识,给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个根。到了一定的年龄必然有很多人是愿意去投身到书法这种艺术中的。
而且加入到考试科目之后只是徒然增加孩子们的负担,只会让一部分人开心,比如我就会开心了,有很多人就会给我们送人民币了不是吗?
我们完全没必要杞人忧天,书法这种传承肯定是断不了的。所以我的观点是,普及书法,功在千秋,但是不需要加入到考试科目。
个人意见,仅供娱乐!
为传承书法艺术,有人建议从小学开始全面普及,你觉得怎么样?
早应该恢复,…。请问.如今写的一手好字的又有多少人。
为传承书法艺术,有人建议从小学开始全面普及,你觉得怎么样?
书法普及有没有必要,但写字课一定得搞。不要求上升到艺术高度,但起码要求工整,能认识。现在好多大学生写的字都不怎么样,我觉得应该在学校抓好写字关。我记得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给我们留的作业就有一天一张字,必须干净整齐,否则从写,直到写的达到要求。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几任语文老师板书写的特别好,也特别注重对写字的要求,那个时候不理解,干嘛抓这么严厉,现在看来对我们的以后确实有好处。字如其人,最起码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让人眼前一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