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迎春如果能得到贾母的帮助,结局会怎样?

如果贾迎春想要得到贾母的帮助,她必须得有足够的筹码才行!不过很显然,迎春的筹码严重不足。

贾迎春

1.迎春是庶出,生母只是个房里人,可见岀身不高。迎春这样的姑娘如许嫁豪门大族,人家是看不上的。

既然不能嫁得更好,对家族更有利,贾母没有相帮的理由。

2.迎春长得普通,没有什么突出的才华,沒有理家的本事和能力;也沒有在长辈面前凑趣、承奉的机灵。

她是沒有本事出现在豪门贵妇(如南安太妃)等人的面前,惹贵妇夸讲,给贾母作脸的能力的。所以贾母很少关注她。

3.贾母不喜贾赦和邢夫人,贾赦和邢夫人对贾母也是面子情,遇事阳奉阴违。迎春的父亲和嫡母已经公开同贾母撕破脸了。

从贾赦要收鸳鸯开始,贾母对贾赦从不喜,变为了忌惮。贾母最看中的是自己的权力,任何子女和孙辈在贾母的权力面前,不值一提。

贾母不会为迎春岀头,她怕贾赦会跟自己提条件,影响自己的权威而无法收场。

贾母

贾母根本就不是一个至情至性,关爱疼惜孙辈之人。

她所有的真情,都给了宝玉和黛玉。其他孙辈想要得到贾母的重视,就必得去争宠了。

王熙凤靠着当家的能力,靠着侍奉贾母,得到了她的认可。李纨年轻守寡,令人敬服,得到了贾母的特别关照。探春无论是诗文还是理家,都积极参与,受到了贾母的重视。

可这又能如何呢?荣国府早就不是荣耀的国公府了!现在的贾赦,只是一等将军的爵位。唯一有实职的贾政,也只是个五品小官。

那么,为了争荣,贾元春要入宫。后宫佳丽三千人,能熬岀头的太少了。这位贾政和王夫人的嫡女,这位从小长在贾母身边的长孙女,贾母也沒为她做什么。

贾母沒有留下元春,沒有为她择婿。贾母没有针对迎春,她从来都是这样的人。她的孙女,全是要为家族铺路的牺牲品!

不独迎春,探春也要为家族去和亲。贾母一样,不会帮助。

贾赦

造成迎春婚姻悲剧的主要人物是她亲爹贾赦!虽然贾母沒说什么,可贾政苦劝过,只是贾赦不听。

旧时女子本就地位低下,可如果母家重视姑娘,她们还是能有好日子过的。虽然无法一夫一妻,但至少会受尊重。

王熙凤和夏金桂,都因为有着足够匹配夫家的门第和陪嫁,而在夫家过得很张扬。

迎春是个温和沉稳的姑娘,她很善良,她有着很多美好的品性。可贾赦不在乎,孙绍祖也不在乎。

贾赦用迎春换钱,孙绍祖用迎春要官。当孙绍祖得不到官位,又要不回钱时,迎春就成了受气桶。

贾母同迎春,是隔辈的。贾迎春的一生依靠是贾赦和贾琏。可惜她的亲爹亲哥哥都沒把她放在眼中,由着孙绍祖将迎春虐待死。别人,终究是外人。管不上迎春的家务事。可怜的旧时女子。

《红楼梦》中贾迎春如果能得到贾母的帮助,结局会怎样?

大家好!我是醉吟扶夷。贾迎春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最早落入命运魔爪的可怜女子之一;她沉默寡言,性格随和,却被亲生父亲贾赦当成货物抵押给债主孙绍祖,最终被孙家虐待而死;对于迎春的死,想必很多读者都心生同情,于是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贾母能对贾迎春伸出援手,贾迎春的结局会改变吗?

我非常理解提问者对迎春的怜惜之情,但通过冷静与理性的分析后,还是对此问题持悲观态度,我的答案是:不能!原因有三。

贾母能力有限,即便想帮忙也是有心无力;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红楼梦》的读者都会非常自然地把希望寄托给贾母,似乎认为只要贾母出手,一切都可以改变;然而,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如果将《红楼梦》整部书所描写的贾家由盛到衰的过程比喻成一艘豪华游轮渐渐沉没的过程,那么贾母和贾家所有人一样,都只是这艘豪华游轮上的一员,并无任何不同;面对贾家的日渐衰败,贾母从头到尾都没有做过任何具有挽救性的有效措施;可想而知,对于贾迎春这个她并不十分喜爱的孙女,贾母即便想伸手帮一把,却也做不到。

《红楼梦》书中的原文里说得很清楚,对于贾赦将贾迎春嫁与孙绍祖一事,至少有两个人是不愿意的;但是很可惜,他们即便在贾家拥有非常重的份量,但对于迎春的婚事,他们却仍然无力阻止。

作为迎春的祖母,贾母对贾迎春的婚事是颇不情愿的;以她几十年来的历练未必看不出这桩婚事的不妥之处;然而,奈何贾母和贾赦这对母子之间关系并不融洽;从前,贾赦就曾对贾母偏心贾政一事耿耿于怀,甚至还在众人前出言暗讽,让贾母只能用自嘲来缓解尴尬;之后,更是因为贾赦索要鸳鸯贾母不允之事,闹得母子彻底离心;在这种情形下,贾母自然不会主动上前去碰一鼻子灰;更何况“知子莫如母”,贾母深知儿子贾赦的脾性,劝阻无用,只能作罢。

像是为了印证贾母的判断,贾政之后对贾赦的劝谏果真以失败告终;作为贾迎春的叔父,贾政也看出了孙绍祖“中山狼”的狞狰面目,不忍亲侄女落入“狼口”,因此前后劝过贾赦两次,可惜贾赦铁石心肠,对女儿并无半分怜惜爱护之心,最终导致了贾迎春的惨死。

小结:由此可见,贾母也并非全能的“神”,她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面对贾迎春即将陷入绝境,她无力搭救;面对贾家的一步步衰败,她也无力阻止;贾母,她是贾氏家族中少有的几个清醒而痛苦的人之一;既然无计可施,那便只能静静地等着贾家灭亡那一天的到来。

贾迎春的性格决定了她的悲惨命运;

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中,贾琏的小厮兴儿曾向尤氏姊妹大约盘点了一遍贾家的各色人物,他是这样介绍贾迎春的:

兴儿的一个“木”字,在我们眼前活画出一位生性木讷的迎春的形象。纵观《红楼梦》的所有章节,她从来都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位;而惟一一次以她为主角的回目,是《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在这一回中,迎春的一件贵重首饰累金凤先是被其乳母拿去典当成了银钱以做赌资,后乳母之媳又以赎累金凤为挟逼迎春为乳母向贾母求情;碰到此种气焰嚣张、豪横无度的奴才,迎春作为堂堂一个主子小姐,她是如何处理此事的呢?

  • 第一,迎春坚决拒绝为乳母求情,原因很简单,她认为自己不可能成功,更何况,乳母犯下大错,她作为主子,没有脸面去向贾母求情;这充分说明了迎春性格里不自信的一面。

  • 第二,丫鬟绣桔欲将乳母挪用累金凤之事告知王熙凤,由王熙凤定夺裁决,但迎春认为没必要;绣桔坚持要去,迎春又不拦阻;这充分说明了迎春性格里懦弱怕事的一面,遇事能躲便躲,不肯面对问题,更遑论解决问题。

  • 第三,当乳母之媳的要求遭到迎春的拒绝后,她便以邢夫人之侄女邢岫烟借住迎春处银钱不够、她们奴才还要倒贴供给之由,威逼迎春就范;堂堂贵族小姐,竟被一区区奴才如此拿捏,充分体现了迎春平日里软弱可欺的老好人性格;同时也呼应了兴儿对她“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的评价。

  • 第四,当探春眼看迎春被欺负,气不过代为整治乳母之媳后,迎春向大家表明了她的态度:“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 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总览其意,无非是一切听之任之,反过来说,也就是永远将自己放在被动的局面;当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时,她不追索;面对丢失累金凤后可能将要面临的不利局面,她没有积极处理,而是选择了消极对待;这充分体现了迎春性格里不争和消极的一面。

小结:《红楼梦》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把握可谓是妙至毫巅。一边是刁奴威逼求情,一边是忠奴奋起迎击,一边是好姐妹代为出手整治,当局面乱成一团时,迎春却充耳不闻,兀自看《太上感应篇》。曹公的一个“懦”字,精准地将一个生性木讷、软弱可欺、不争也不抢的迎春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性格决定命运”,正是由于迎春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才会让她被父亲“卖”入孙家后,遭受到孙绍祖的疯狂折磨,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

贾迎春的悲惨结局顺应了《红楼梦》书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主旨,是她不可更改的宿命。

在《红楼梦》书中的各色人物形象中,作为贾宝玉眼中如“无价之宝珠”一般珍贵的女儿,贾府四艳中的贾元春惨死皇宫,贾探春远嫁,贾惜春出家为尼,这些青春年华里最天真无邪的女子,都未曾得到圆满结局,就如同《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品之茶“千红一窟(哭)”、所饮之酒“万艳同杯(悲)”所赋予的象征意义一样,红楼中越是纯洁可爱的女子,越是遭受到命运最惨烈、最无情的摧残和毁灭,这正好符合了鲁迅先生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所说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度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显然,《红楼梦》的作者通过贾氏家族的崩塌这一出悲剧,为世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惊心动魄的悲剧之美。

贾迎春作为贾氏家族中的一员,且兼其本身懦弱不争的性格,她的悲剧几乎带着宿命般的味道;贾迎春的悲剧,只不过是《红楼梦》全书中的悲剧洪流中的小小一滴;而正是无数个贾迎春式的命运悲剧的“水滴”,才最终汇聚成了《红楼梦》全书中滚滚而来的悲剧洪流。简言之,贾迎春的悲惨结局,起到了深化《红楼梦》书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一主题的作用,是她不可更改的宿命。

总结:《红楼梦》书中贾迎春的悲惨结局,正是无数被压迫和摧残的封建社会中的女子当中的一个小缩影;导致这悲剧的原因有很多种,贾氏家族的败落,父亲贾赦的贪婪无情,孙家的残暴冷血,以及她本人性格中的懦弱无能,皆是促成这出悲剧的成因;但无论是何种成因,她的悲剧终不能幸免,即使是贾母有心援手也无济无事。

《红楼梦》中贾迎春如果能得到贾母的帮助,结局会怎样?

如此提问的朋友是根本没有看懂《红楼梦》,也没有看懂贾母。

贾母就是一个重男轻女的老太太,而且还不是重所有的男,她只重一个男――贾宝玉,因为只有贾宝玉是元春元妃娘娘的亲弟弟。她的亲孙子贾环贾琮贾琏在贾母的眼里轻的不如三根羽毛。

“如果迎春能够得到贾母的帮助”,朋友之所以能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在朋友的心里贾母是一个疼爱女孩子的人,而且,有其她的女孩子已经得到了贾母的帮助。

而事实上,贾母从来没有帮助过任何一个女孩子,更不存在疼爱女孩子之说。现在我们看看《红楼梦》书中那些疑似被贾母“帮助”过的女孩子。

一、元春

贾母把元春扶养长大,尽管身边有奶母丫鬟佣人,但她确实对元春也付出了一定的“心血”。然而她付出的心血是游说元春让元春能够顺利进宫侍奉皇上。也就是说她抚养元春是有目的的。就好比那些养猪的人,把猪洗得干干净净的,让它吃饱让它住得舒服不让它生病,仅仅只是为了能够让它长大长胖,仅仅为了将来出圈时能卖个好价钱。

如果贾母真正的疼爱元春帮助元春,把她抚养成人之后就会为她选一位“才貌仙郎”。

贾母远远不如史湘云的婶子对史湘云好。

二、黛玉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之后,贾母强势的把林黛玉接进贾府,让林黛玉和贾宝玉同吃同睡享受着最高规格的贵族生活,许多读者以为贾母这个外婆对林黛玉可是真好呀。(以前的读者因为贫穷、因为肚子饿,觉得只要给好吃好喝的就是待他好)

然而,读者朋友们应该清楚,贾宝玉不是喜欢读书上进的谦谦君子,贾宝玉是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带着邪气的混世魔王。

贾母在元宵节上提起袭人时说:

“我想着,他从小服侍了我一场,又服侍了云儿一场,末后给了一个魔王宝玉,亏他魔了这几年。”

意思是贾母很清楚贾宝玉的为人,她知道贾宝玉不是一个正常人。所以贾母把林黛玉放在贾宝玉身边,目的就是为了给贾宝玉杀性子用的。林黛玉之所以常常被贾宝玉气哭,就是贾宝玉“魔”林黛玉的具体表现。

大家想想贾宝玉在谁的面前敢摔玉?她在袭人面前都不摔。不在林黛玉身边时,他那个玉宝贝的很呢。

在怡红院,晚上睡觉前袭人总是用手帕包了放在枕头底下,如果他真爱林黛玉的话,他枕着那块玉能睡得着吗?不但如此,他还让莺儿打个金线的络子把玉络住(保护)呢。他其实有很多机会背着林黛玉把玉扔掉或者砸碎啊。

所以,贾宝玉之所以在林黛玉面前摔玉就是欺负林黛玉的一种表现。

所以,贾母“辛辛苦苦的”把林黛玉接过来放在贾宝玉身边,就为了让林黛玉给贾宝玉当出气筒。

三、探春

《红楼梦》第五回作者给探春的判词是:

才智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说明探春被嫁到了一个离家十分遥远的地方。

贾宝玉生日夜宴那天,探春擎出一根“日边红杏倚云栽”的签,注云:

“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有人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预示着探春嫁到了异国他乡给某一位贵族老头子做王妃去了。

探春的婚事是谁做主促成的呢?是贾母勾结着南安太妃做成的。

也就是说,在贾母的“帮助”下,元春嫁给了本国的皇帝老头子(贵婿),探春也会嫁给另一个国家的皇帝老头子(贵婿)。反正都是给老男人做小老婆。

贾赦与贾琏看透了贾母的歹毒心肠(只是敢怒不敢言),提前出击为迎春选了一门正经的亲事,给孙绍祖孙指挥做原配夫人。这惹得贾母很不高兴。

按照贾母的思路,女孩子都得给家族做贡献、做牺牲,女孩子生来都是要给家族换来某些利益的。让迎春嫁给一个普通的官员,显然不能像元春嫁给皇帝那样能给贾母带来丰厚的利益与回报。在贾母看来,给迎春那些锦衣玉食的生活,陪进去的银子全都打了水漂了。

读者在看待迎春的婚事这件事情上一定要知道,贾赦的出发点是好的;而贾母,她的出发点就是歹毒的。至于人算不如天算迎春到了孙家之后被孙绍祖折磨,那是另有原因的。(请关注十点书妆2020年4月27日文章《冷子兴对贾雨村说的一句话掩盖了贾迎春的死亡真相》)

年龄最小的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知道自己没有父亲、兄长又混,根本没人为她做主选一个正经的人家去做原配,她被贾母养大也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惜春知道她的未来也会被贾母送给某一位贵族老头子做小老婆,所以头脑清醒又洁身自好的她,无奈之下选择出家。

惜春的出家是对贾母最赤裸裸的反抗。

对贾母这样的人,千万不能接受她的“帮助”,躲得越远越好。林黛玉的悲剧就是从“进贾府”开始。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我吧!

《红楼梦》中贾迎春如果能得到贾母的帮助,结局会怎样?

虽然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如果贾母能够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适当的帮助,迎春的结局应该是会改变的。

如贾迎春的婚事敲定之前,贾政觉出有些不妥,劝了贾赦两次,贾赦不听。贾母也觉得不太合适,但她却不觉过问。如果那时贾母能及时阻止,说不定迎春就有可能免遭孙绍祖毒手。

有人说,贾赦不听贾政的,难道会听贾母的?话是这样说,但贾政的份量怎能比得上贾母!贾母是贾赦的母亲,出于孝道,说不定贾赦就听了呢。要知道,越是不得父母欢心的孩子越听父母的话。贾赦一直不得贾母喜欢,贾母偶尔与他提点要求,他怕是欢喜都来不及,怎会拒绝呢!况且,若不试试,怎能得知结果。

如果那时贾母能为迎春着想,推了孙家亲事,为迎春选一个心善仁慈的厚道之家,迎春说不定会生活的很幸福。

如果是婚后,贾母不说不伸手,纵是伸出援手也来不及了。事情已成定局,要想改变就难了。贾府是讲究规矩名声的,断不会让迎春脱离孙绍祖,只要不脱离孙家,迎春只能被中山狼辗压了。

《红楼梦》中贾迎春如果能得到贾母的帮助,结局会怎样?

《红楼梦》中贾迎春如果能得到贾母的帮助,结局会怎样?,《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怎么欣赏都不为过。对一部流传了近三百年的名著,任何假设都没有意义,既改变不了小说结构,也难变动人物结局。有关“金陵十二钗”人物命运和结局,第五回判词和《红楼梦曲》早己注定,改变谈何容易?。

草蛇灰线,马迹蛛絲,隐于不言,细入无间,虽然伏脉千里,欣赏需要仔细,诗谶谐音双关,倒读隐喻暗示,只要抓住要领,总能理解含意。不要说贾迎春得到贾母帮助,改变自己命运。就是贾母本人,也想改变自己。

“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因为你读了几遍《红楼梦》,而且还陷了进去,因此才会产生“看书本掉泪,替古人担忧”。《红楼梦》中大多人物结局都很悲,当然出于同情心,就想改变她们的结局。改变并不难,经作者同意,可惜作者作古早己去,因此才有惊天动地《红楼梦》。

《红楼梦》中贾迎春如果能得到贾母的帮助,结局会怎样?

无论从客观上来说,还是从主观上来说,迎春的命运都很难改变。

从主观上来说,性格决定命运,迎春的性格缺陷决定了她人生的悲剧
  • 是非不分,毫无主见

林黛玉说迎春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作为贾府的二小姐,她却连屋里的下人都压制不住,在累金凤事件里,迎春的乳母偷了她的首饰,后来平儿平息这此事,问迎春的意见,她却说:

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

试问一个如此没有是非观,处处受人欺负的人,又如何能过好生活。未出嫁在自己家时,还要受屋里乳母、丫头的欺凌,而等出嫁后婆家的人事关系可就复杂多了,尤其这其中掺杂的夫妻、婆媳、娘家婆家的关系,她又如何能处理好。

  • 逆来顺受,老实无能

迎春在大观园里是个比较透明的存在,她在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面对下人婆子咄咄逼人的欺负,就连平时不怎么过问俗事的黛玉,都忍不住替迎春报不平,为迎春的懦弱感到可悲,而迎春嘴里却只说“我也没法子”“我总不知道”。

面对别人的欺凌时,面对命运的不公时,她只知道逆来顺受,却从未想过改变。迎春没有黛玉的才气,没有宝钗的通透,没有史湘云有爽辣,更不会有探春的才志。这样的人,无论是在什么时代,无论嫁到什么样的家庭,都只是被生活所虐。

从客观来说,封建时代,出嫁女的靠山是娘家
  • 没有可靠的父兄,也没有疼爱她的母亲

封建时代,对于出嫁的女儿来说,父兄的地位决定了她们在婆家的地位,而一个精明的母亲,才能教会她们如何在婆家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很显然,迎春一样都不占。

迎春是贾赦小妾生的孩子,对于这个女儿,贾赦没有任何感情,迎春之所以会被嫁入孙家,也是为了抵债。贾赦生性好色,一群小妾,如贾母说他,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去。

而迎春的哥哥,贾琏,只是捐了个同知的官位,不喜欢读书,只是帮着其妻王熙凤一起料理家务。他对迎春这个妹妹也没有什么感情,他也跟其父贾赦一般,是个浪荡公子,嗜色如命,挥霍无度。

  • 贾府已是日薄西山,成不了出嫁女儿的靠山

在迎春订亲时,贾府的情况已经是日薄西山。贾府虽然是国公之家,但却是后继无人,无论贾赦、贾政、贾敬一辈,还是贾珍、贾琏、贾宝玉一辈,都没有什么掌握实权的人,年轻一代里,也没有什么佼佼者。

在经济上,贾府更是早已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而把迎春嫁过去,她还没进门,地位天然就矮了人一等。

因此,无论贾母知不知道迎春的事,无论她嫁不嫁给孙绍祖,她的结局都只会是悲剧。或者说,贾府众女儿的悲剧命运早已写就,无论是谁,都很难改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