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雨村他受人恩惠,却从不回报,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贾雨村这个人,绝不只是忘恩负义这么简单。他是个腐儒,他的身上是《红楼梦》中所谓末世的整个官僚的缩影。
这个人在第一回就出现,会是贯穿整个《红楼梦》的重要人物。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这个贾雨村认识了甄士隐后,甄士隐封白银五十两并两套冬衣助他入都参加春闱。五十两银子!后文刘姥姥曾说二十两银子够庄户人家过一年的。
甄士隐有一个女儿叫甄英莲。
这情义在贾雨村看来,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
直到多年后他当了知府,在封肃家门口看到甄家娘子的丫头娇杏买线之前,这位知府老爷从未想过问候下帮助过他的甄家人一声。
见封肃后,他表得很仗义,给了封肃银子,送了甄家娘子东西,还说要使番俊把丢了的英莲务必探访回来。可是同时,贾雨村要了娇杏作二房。
他从不做无利的好事,哪怕是寻恩人之女也定要回报。
贾雨村这官,当了不上一年便被革职。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智通寺这副对联说的就是贾雨村。
他生情狡猾,擅夏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洁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
被革职的他是不会反省自身的。要实现“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壮志。他必寻更大的靠山。
这次帮助贾雨村的是林如海,黛玉之父。为他写荐书,请贾政周全协佐,且费用不用他考虑。
林如海有个女儿名林黛玉。
这贾雨村呢,心中十分得意,却毫无感激之心。
贾雨村补授了应天府,第一个案子就是关于甄士隐女儿英莲的。
薛蟠和冯渊都想买英莲,二人相争,薛蟠众奴就倚财仗势把冯渊打死了。
也就是说贾雨村答务必要寻访到姑娘,找到了。而他是怎么做的,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案。判打死人的薛蟠只出了许多烧埋银子,一条人命,被他送了人情,日后方便自己见贾府王府。而英莲由着薛蟠带走,他无心去管。
什么为官当为民殚心竭力,不可因私而废法!在贾雨村眼里算个屁,自己的前程是最重要的。
而另一个贾雨村认识的旧人一一当初葫芦庙内的小沙弥,现充了门子。
这门子告诉贾雨村何为护官符。告诉他四大家族的关系,提醒他薛蟠是贾家亲戚,帮他出主意徇私。
可是对于他,怕他把自己的老底斗出来,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
他可以抄石呆子的家把扇子充公,只因贾赦喜欢。连贾琏都说为这一点的事,就害得别人坑家败业,也不是什么能为?
贾雨村不管第一个恩人的女儿英莲,可以相信,他的第二个恩人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的早逝与他有关。而贾府危难之时,第一个落井下石之人,必会是他!
他不只是忘恩负义,而是每个对他有恩之人他都恩将仇报。
他为大恶者,应劫而生,劫生世危。是《红楼梦》中所描写的晚清官僚、官场的一个缩影。
《红楼梦》里,贾雨村他受人恩惠,却从不回报,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一句忘恩负义,怎能够完全形容贾雨村?我给的形容词是中山狼。
《红楼梦》中贾雨村被脂砚斋几次怒骂奸雄。所做坏事,都是出乎一般常情的。
他从来沒考虑甄士隐的恩情。
甄士隐给了他银子,他连招呼都不打,就去京考试,中榜、选官更沒有一句回音,就是怕甄家有求于他,或要求回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别说他先听门子说了“护官符",就是他先认出甄英莲,也不会救。看他事情过了,反手把小沙弥流放了,就知道他心多黑,手多狠,他是绝对不允许别人知道他曾经贫穷过,受过别人的恩惠,然后藉此拿揑于他的。
他因为贪污和不敬上司被罢官,是林如海帮他介绍识了贾政和王家帮他起复,攝于贾王两家的势力,他平时象条狗似的巴结贾政,并经常要见贾宝玉。
当知道贾赦觊觎石呆子二十几把古扇,又拿不到手时,寻了个是非,把石呆子逼的家破人亡,无偿地把扇子弄到手,送给了贾赦。
后来爬到"大司马"的位子上,可知此类事情绝沒少干。
但当贾府失去皇帝信任,要惩罚贾府时,他却颠倒黑白,把他自己做的事一股脑全部推在贾赦头上。导致贾府更快的衰亡。
有的读者考证,他这时搭上了忠顺王,又升了官。还有的读者考证,他出卖了林黛玉去和亲。
总之,在贾雨村眼里,只有官位和权柄,所有的人都是他的通天梯,是用其血来染红顶子的。那里有什么恩情可言。
《红楼梦》里,贾雨村他受人恩惠,却从不回报,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贾雨村自己知道几斤几两,贾府势力那么大?他当然怕了,靠一己之力,根本救不了英莲,说不定搭上自己的命?还让英莲受过!所以没敢去救,他便成了忘恩负义之人!
《红楼梦》里,贾雨村他受人恩惠,却从不回报,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贾雨村这个人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个反面人物,贾雨村的性格形成过程,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腐朽。贾雨村在林家教书时,一贫如洗,在赶考时所用花费是姓甄的老爷子给供的。后来混进官场,为了巴结权贵,恩将仇报。更使我们看到了封建官场的虚伪本质和封建官僚巴结权贵,私循枉法,互相利用的丑恶嘴脸。封建官僚,有权就可以改变法律,老百姓有冤无处申诉,表达了作者对受苦受难的下层人民的同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
《红楼梦》里,贾雨村他受人恩惠,却从不回报,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贾雨村受过甄士隐的恩惠,。
但她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却忘恩负义。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贾雨村当官后,对甄士隐汇报也不过重。
《红楼梦》里,贾雨村他受人恩惠,却从不回报,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贾雨村当然算是忘恩负义,他这一生,虽说后半生平步青云,节节攀升,但也是受过他人恩典的。比如甄士隐,门子,林如海,贾政等,他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恩人呢?
贾雨村对那些强于他,有利用价值的恩人感恩戴德,时时巴结。如贾家,他会时时拜访贾政,并且为了回报贾家,巴结与贾家有姻亲的王子腾,他毫不犹豫地循私枉法,置恩人之女甄英莲于不顾,让打死人命的薛蟠逃过法律制裁,也会为了满足贾赦贪石呆子的古扇的私心,贪赃枉法,逼死石呆子,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但贾雨村对待不如他,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则不一样,比如甄士隐,门孑等。
甄士隐是对贾雨村有知遇之恩的,当初的贾雨村落魄贫困,寄居在葫芦庙,甄士隐见其报负不凡,便赠其五十两银子,五十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贾府,探春等小姐的零花钱仅有二两,王熙凤这个高等白领一月工资也仅五两,刘姥姥一家五口一年的消费也才二十两,那么,五十两银子几乎是王熙凤一年的工资了。可以算是相当丰厚了。但是贾雨村接到甄士隐的接济以后如何做的呢?一去杳无音信。贾雨村先不告而辞,考上进士做官以后也没有给一点消息,听说甄士隐后来的遭遇也只是叹息几声,并未给予甄士隐的妻子半点帮助,倒是对甄家一个名唤娇杏的丫头很不错,讨了去做了小老婆,后来还扶了正。最后得知甄士隐之女甄英莲的下落,也是并未有半点帮助。淡漠犹如陌生人。
如果贾雨村对待甄家还只算忘恩,那么他对门子的做法则是负义了。门子,原是贾雨村寄居过的葫芦庙里的小沙弥,后来葫芦庙失火,他就还了俗,做了门子。当贾雨村复了职,做了府尹,接到的第一个案子就是薛蟠强抢英莲一案。一开始,贾雨村不懂其中的弯弯绕绕,是门子一点点为其说个详细,并为贾雨村如何断案提供了方法,虽然门子此举有讨好巴结上司之嫌,但却对贾雨村非常有用,但贾雨村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去,以及此次的丑事,竟寻了个由头,将门子远远的流放了。门子虽是搬砖自砸脚,但贾雨村却逃不脱忘恩负义的外衣。
《红楼梦》未完,贾雨村最终结局不得而知,但有的书说贾雨村最后在贾府抄家时落井下石,我相信以贾雨村的行事特点,他完全做得出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