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还在单位上班是不是感到有点尴尬?
50岁,如果还有班可上,不仅不会尴尬,还应该感到庆幸。
50岁还上班,说明了你有一个“好”单位。比那些40--50岁就被买断工龄,或者是提前退休足以令人羡慕。
可能你在单位还不是什么领导,即便是普通公职人员,退休的养老金,也远不如在职多。更何况在职,还有很多其他的福利待遇,退休了,可就没有那些个待遇了。
人们常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有工作干,还想三想四,不知道你的理想是在哪里。
看看农民工,除了个别能人,大工匠,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是每天辛辛苦苦的忙活,除了吃饭,其实也剩不多少钱。但是他们出多少汗,他们付出了多少。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无业人员,除了个别混子以外,大多数无业人员都想找一份工作。但是基本上都因各种原因而四处碰壁。
50岁还在上班,如果不知足,那只能去创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没有踏入创业之路,到了50岁,恐怕创业之路就更窄了。
50岁现在有工作,就安心的工作,在单位上班,也没有什么可“尴尬”之处。我们都是普通人,赚钱吃饭,养家糊口才是我们要做的正经事。
50多岁还在单位上班是不是感到有点尴尬?
我在体制内外混了20年,每天见识50多岁的同志,对此体会颇深。
说感到尴尬的,主要在于心理失衡。失衡的原因是参照系不对。在小地方,50多岁是大了一些。而到了中央,50岁人还是年轻人。
一、50多岁上班的同志都是什么人1、体制内的50多岁人,一般都惹不起。
体制是铁饭碗,干好不容易,干坏也不容易。进一个人不容易,出一个人也不容易。这种背景下,50多岁人在体制内混了二三十年,早已经成精。
如果是领导,他们应该掌握实权,从科处级到省部级都有。拥有丰富管理经验,人生阅历丰富。你一张嘴,他就猜透你的心思,收拾你的办法无数。在他们面前,你是透明的。说谎话、耍小心眼死得快,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可能还活得长一些。
有些领导已经退居二线,不当实权领导,但是余威仍在,门生故旧仍在,关系人脉仍在,不在位置上反而放得更开,什么话都敢说,也是惹不起的角色。
如果不是领导,他们就是单位的“老板凳”,资历颇深,情况熟悉,上下活络。临近60岁退休,都是神仙级人物,不可能把他们辞退或赶走。单位对他们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要求尽量满足。只要不惹麻烦,表面上过得去,一般都不会严加管理。
新领导上任,如果不先来拜访这些老板凳,或让这些老同志感觉不爽,没有受到尊重,很有可能会出现磕磕碰碰。
他们是领导眼中的重点人物,是新同志眼里的前辈。他们扳着指头等退休,你不犯我,我不惹事。你要烦我,我必生事。
2、体制外的50多岁人,情况要复杂一些。
如果是创业者,多半已经功成名就。作为私企领导,年富力强,精力旺盛者再干二三十年都没有问题。“娃哈哈”老板宗庆后42岁才开始创业。澳门赌王何鸿桑96岁才退休。他们是单位的核心、事业的组织者,没有年轻时的家庭负担,反而更加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如果是技术人才,一般是单位大拿,拥有技术经验,创造产值,受人尊重。在单位内是技术领导,在外面是专家。进出红包,手拿餐票。
如果没有技术,没有文化,只能从事体力型、简单型、事务型工作,可代替性强,情况就惨一些。服务态度不好,找工作没有人要。态度好的,可以被派去守大门,打扫卫生,挣一份辛苦钱糊口,弥补退休工资的不足。
二、50多岁同志身上的历史烙印1、经历复杂
50多岁人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恢复高考初期的弄潮儿,成长于改革开放春风遍地的重要时期。他们经历了计划和市场体制转换,感受着新时代的春风,大多也能接受网络信息技术,既吃过苦又会搞关系,对社会的认识十分深刻。
2、神通广大
如果他们已经在职场上打开局面,学历、能力和拼搏精神都是不差的。对他们讲道理,他们比你懂得还要多;对他们讲人际关系,他们比你能力还要强;对他们讲做事态度,他们认真起来,不知道比你高多少。
3、负担较重
50多岁人的子女大多20多岁,正值大学、婚恋、购房、养小孩,处于进入社会的重要磨合期。当前,房价高、物价高、创业环境困难,经济负担较重。因此他们珍惜岗位要求,珍惜社保缴纳,能挣一分钱是一分钱,对养老充满期待,对子女十分关爱。
——从感情入手,尊重老同志的功劳和业绩,语言和行为谦虚一些,让他们感到你态度的真诚,他们会珍惜和重视你。同时,适时帮助老同志解决家庭的具体问题,可以让老同志心甘情愿地成为铁杆支持力量。
老同志熟悉情况,他们的指点,往往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老同志的徒弟和门生众多,他出面说几句话,别人都要支持和配合;
老同志与上层的人脉千丝万缕,不是领导胜似领导,大领导往往给他们面子。
老同志除了学历和体力差一点外,在多数工作方面并不比人差。
三、50多岁人最应该做些什么50多岁人有经验、有能力,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最常见的是不愿意学习新生事物,思想相对保守。
原单位有一位老同志,长期忙于后勤保障,不会电脑打字,只能手写。别人教他,他都退缩,说学不会。每次单位报送资料,他都是手写。他也感到不好意思,找别人帮忙录入,直接影响单位信息化建设,别人也懒得理会他。每次讨论工资调整,他涨得最慢。一说起他,总有人不屑一顾:“连电脑都不会用。”思想保守直接导致行为保守,有的人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常有力不从心之感,适应性不强。
曾经有一位领导当众讲话,说他读大学的儿子与他争论。他说了一顿道理,儿子直接对他说:“我无语了。”他居然在台上得意洋洋地炫耀:“你看,我把我儿子都说得无语了,我还说不过你们吗?”这位领导根本不懂网络新鲜词汇,把无知当能力,缺乏沟通和学习,而这种情况在50年代人中并不罕见。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50多岁的老同志,最应该做的还是学习。不仅学习人情世故,还要学习知识技术。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方法,养成新思维,形成新习惯。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保持与这个社会不断线,始终保持自身新鲜感和存在价值。
四、这个问题明显带有歧视味道有些职业,是越老越吃香。比如医生,鹤发童颜的老医生,总给人一种临床经验丰富的感觉。你能说他们上班尴尬?
50多岁人,没到退休年龄,正常上下班,发挥余热,坚持到底,有什么尴尬的?
50多岁人,把经验转化为生产力,靠劳动创造产值,养活一家老小,有什么尴尬的?
50多岁人,已经过了知天命的阶段,干工作为了生存,又不是为了交朋友,家里屁事一堆,哪有那么多闲心管别人议论,有什么尴尬的?
不上班,你养我?
认可我的说法,就关注我,分享更多信息吧。
50多岁还在单位上班是不是感到有点尴尬?
为啥尴尬?是不是自己把自己定位在尴尬局面吧?
说说我遇到的一位50多岁还在上班的女人,你看看还尴尬不尴尬。
看外貌看不出来有50多岁了,留着一头披肩发,头发黑亮黑亮的,皮肤白白的,脸上有一些细微的皱纹,身材高挑挺拔,背总是直直的,每天打扮的很时尚,走起路来精神抖擞。
她每天到单位最早,走的最晚。认真工作,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总是多做一些,有时候因为工作不能顺利的开展,也会抱怨,过后也不影响工作,情绪马上转换好,又专注的开始工作。
不知道是不是她愿意吸收新知识的原因,她很聪明,工作中很多业务的问题,很多人都需要找她咨询解决,她也乐意讲解。
曾经担心她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她告诉我说她的孩子已经工作,工作单位不错,不需要她操心。她说,如果有孩子,就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好,这样老年生活才会有好的质量保证。
她有很多爱好,也很愿意吸收新知识,她有微博、豆瓣、今日头条等等所有热门APP的账号,所有时尚的、热门的、最新的信息她都知道,她喜欢和年轻人混在一起,因为性格好,年轻人也愿意和她疯狂。很多人喜欢和她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她每周有约会,每年都有旅游计划,工作和生活都安排的很有规划。有时候她不在单位,让人感觉少点什么似的。
这样一位50多岁的人,在单位上班会尴尬吗?
这是因为她很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所以当我们觉得岁月的痕迹已经开始刻在外貌上了,就应该早早规划自己的人生。
一,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爱学习的人都会显得比一般人年轻,学习新的知识,会让人有一个开放的心态,面对任何事情,都不会影响心情,心情好了,面相自然显得年轻。
爱学习的人,时间都用在吸收新知识上了,那有时间悲伤天冷、下雨的,时间都不够学习的。心是满的,没有时间想七想八的。
二,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有孩子就是一份责任,用心把孩子培养成人,也是给自己一个开放的心态面对任何困难。特别是在人老了的时候,一个成才的孩子,也是你人生中的最大的成功。
因为那个时候,你不需要再费时间、精力、金钱去投入孩子身上,因为孩子的成才,会反过来辅助你的生活,只会让你的未来日子更加丰盈饱满。
三,永远有一颗热爱的心爱美、爱吃、爱旅游、爱看书、爱看电影、看看剧,爱所有事情。
所以她会有一张看着比同龄人年轻的脸,有一副多年不变的身材,有永远开心的笑脸,有专业的职业技能。因为有这些特点,让她获得尊重,尊重是留在单位最好的试金石,让她不会在单位觉得尴尬。
四,永远知道自己的位置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也就不会出现尴尬的局面了。
在单位,她会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每次遇到这些人,只要是不太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她都笑一笑而过,该干嘛就干嘛。
实在太过分的,她顶多笑着话里有话说几句,过后一样和对方打成一片。
人啊,活得透亮,也就不存在尴尬不尴尬了。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尴尬不尴尬,也是心态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最重要,适用于男人和女人,以及所有在职场中的人。
50多岁还在单位上班是不是感到有点尴尬?
题主提问的本意是不是五十岁还在职员岗位上上班感到尴尬。50多岁的人还在上班的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公司各级管理层,也就是题主想问的本意,50岁提拔到领导岗位,才不尴尬;
二种是专业性和技术性比较强的岗位,比如老医生、老教授、老专家,等等,这些老人还不愿意当官呢,凭技术吃饭更香,收入甚至比管理岗位还高;
三种是在基层当工人,由于缺少文化、技术单一,很多人50多了仍在一线打工。普通的白领阶层,似乎看50岁以上的很少了。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在一线城市里做地铁上下班,你会发现地铁里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少量中年人,很少有50岁以上的上班族。所以说,50岁以上的普通职员,确实相对较少了。要么是当中层,自己开车上班;要么是当老板,有人开车。还有一些骨干老职员,很多人也买车了。
国内职场与西方职场有很大不同,年龄基本呈现金字塔形状的,老年职员比例确实少。比如,国内航班的空姐都是年轻漂亮的姑娘,而西方航班上很多都是大叔大妈。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比如,在服务业,我们会觉得年轻大了“伺候别人”不舒服。文化基因里,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让老人服务,感到不舒服。所以,老年人不愿意做服务业,老板也不愿意雇佣老年人做服务。
同样道理,随着年轻人当上管理层后,他们也不愿意使用老年人,老年人也不愿意“伺候”他们,所以,老年人如果没有得到提拔,一般情况下,当基层职员,上下左右都觉得尴尬。
第一,在体制内。年龄超过50岁,要么都给一点安慰,提拔成为非领导职务,也算有顶帽子了。要么是退二线了,安排一个闲职,干脆让你回家等退休了。所以,50多岁的普通职员比较少见。
第二,在体制外。年龄超过50岁,没有提拔成为管理层的,老板也不愿意用,上司也不愿意用,很多50多岁的人都主动离开了,有的是心理不平衡,主动离职的,有的是被迫劝退的。在一些小私企小民企里,50多岁的职员真的很少见了。
第三,在打工体系内。恰恰相反,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的操作岗位,现在都是老年人在苦苦挣扎。比如,工地上的打工族,平均年龄已经提升到45岁以上,50岁以上的老头搬砖不少见,但是他们的子女,从农村出来是愿意从事这些苦力活的。再比如,那些社会地位比较低的环卫、保洁、保安、绿化、理货、收银等低薪岗位,老年人很多。
那么,那些5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那些底层小职员,很多都转行了,要么自己做点生意,要么自己找一点适合老年人做的事情。比如,你发现了没有,保安、保洁、绿化、环卫、门卫等领域,老年人越来越多了。
50多岁还在单位上班是不是感到有点尴尬?
问:50多岁还是在单位上班是不是感到有点尴尬?
答:50多岁人,在一个单位上班,尴尬程度,与这个人在单位受益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这个人,在目前的岗位上,收益越大,尴尬越大。
出现这种局面的第一个原因是:赖岗。上班时单位有个小车司机,50多岁,是我的朋友。单位搞内退他够杠杠,却赖着不走,天天上班也显得比较碍眼。我几次劝他回家休息算了,他跟我说:给办公室开车油水大、待遇好,我开了多年货车,好不容易享了几年清福,这时候内退,不亏大发了?有我朋友这种想法50多岁的人,在单位各科室、医务所、后勤处筹闲岗上多得是。真正有一技之长的一线工人,快到60岁了,车间领导哄着捧着不让退。
第二个原因是:索岗。有的50多岁人,待在又舒服拿钱又多的岗位上,来之不易。有的是花钱,有的是通过亲朋好友托关系,有的甚至是牺牲忠贞换来的。在成本收益最大化的思想指导下,在把付出去的捞回来逻辑支撑下,多大的尴尬也不怕。
第三个原因是:拖岗。这种现象在单位非常普遍,好不容易论资排辈排上了,没干几年,就让下岗回家,谁愿意?只要不是政策强行一刀切,我就拖着,拖待遇,拖各项奖励。只要本人不犯错误,换到什么地方都是领导岗。尴尬嫌弃不在乎,只在乎钱!没毛病。
从以上三方面分析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年龄,不是一个人在单位尴尬的根本原因,岗位和利益才是。
50多岁还在单位上班是不是感到有点尴尬?
这个因人而异吧!
我曾经的一位老科长,就是有这种感受,他说他每到单位上班的时候头就会大,真的有些尴尬,因为他发现周围的人都比自己小,在单位里一般男性到50多岁就可以内退了,因此很多人到这个年龄就以各种理由提前退休。
50多岁了,在这个年龄看上班的人都很年轻,有很多年轻人把他叫叔叔,总感觉到在这里上班有些尴尬,不上班单位没有批准,而上班的时候,因为年龄的关系毕竟不合群,甚至待在办公室让别人觉得不自在,或许只有到了那种境地才可以体会到那种尴尬。
举个例子,50多岁的人与年轻人根本没有共同语言,比如年轻人说的都是网络,购物,手机,有时候三五成群的会在一起吃个饭,一个50多岁的人,很难融入其中,这个年龄一般最起码也都是小领导了,与这些孩子们在一起上班,气氛总有那么一些别扭。
尤其是同龄人越来越少了,这种尴尬感就会越来越重,或许每一个退休的人都有这种经历吧!我在单位呆的时间也特别的长,看到了好几任领导退休,他们在快到达退休年龄时,重心已经放到家庭了,比如孩子的婚姻,或者想急着回家抱孙子。
其实尴尬来自于不合群,加上年龄的关系,年轻人的圈子也融不进去,我曾经的一个领导,虽然快退休了,但是单位就是不让他走人,结果他整天告诉领导让他退休,真的是没有心思再上班了,也能看出他的无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