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哪些文字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

黛玉之死

对于红楼女主林黛玉的离世方式,历来争议比较大,也衍生出好多说法。在高鄂的续书中,林黛玉死于双宝大婚之日,缘由是病亡。根据前八十回和续书,可以肯定的说,小说中没有很明确的文字表明林黛玉是死于虎狼药,这种阴谋论的说法不能成立。

这里对于林黛玉可能的几种离世方式,作一陈述,之后也谈谈自己的想法,个人认为,黛玉泪尽之后,葬身于火海之中(文末)。

黛玉死于“投水”

传统文化中,好的居所必有山有水,大观园里有一条主命脉就是沁芳溪,几乎所有的轩馆景色都沿此溪展开。

贾宝玉试题才题对额,最先见到的一处景致便是,一派好水,一桥一亭翼然于水上。贾政因水欲取名为“泻玉”,但宝玉认为“泻”字不雅,提议名为“沁芳”,因此又有了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

从字面看,沁字释为浸于水中,芳指代落花,美人都可。结合小说,又可以引申为暗指大观园内众女儿的悲剧命运,意境高雅。

林黛玉对季节变化和草木枯荣非常敏感,特别对于落花,她要自己亲手将其埋葬。作为黛玉诗谶的《葬花吟》有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大观园里的女儿,包括黛玉在内,她们的命运就像是落花,随波逐流,不受自己控制。如果黛玉死于投水,与大观园里的沁芳主题,与《葬花吟》里的命运写照,与警幻仙子所云的“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皆一一相扣。

作为全书的大女主,黛玉的死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她完全有资格代表众多女儿们的命运之悲剧。同时,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样的意境很有美感,也符合作者对正册十二钗的的审美观。

黛玉死于自缢

话说,荣宁二府被抄家后,贾府彻底失势,恰如书中所言“唿喇喇似大厦倾”,贾府里不论主子还是奴才,到最后也不得不各寻各门。

贾母的死给林黛玉造成很大的思想创伤,她与贾宝玉相爱,唯一能定下这件大事的人就是贾母。依据林黛玉的结局,可以肯定,贾母在死前并未提及将宝黛婚事做定。林黛玉也彻底明白,与宝玉结合绝对没有希望。

再加上,贾府沦落,黛玉老家也没有直系亲属,即使回到姑苏家中也无立足之地。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上吊自杀。

这种说法最大的依据就是林黛玉的判词“玉带林中挂”。从字面解释看,玉带林反过来念就是“林带玉”,将玉带挂在树上,不正是代表其死亡方式吗?再说,依据还泪神话,林黛玉原是一株绛珠草,属于草木之物,在树林中离世,也算得上是其回归自身的本性。

对于这一说也有一定的可信度,从主子到下人,都有不少上吊自杀的例子。比如被删减内容的秦可卿,原也是上吊于天香楼。还有贾迎春,不堪忍受家暴,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此外,还有一些小说中的小人物。比如不堪受辱的鲍二家的也是上吊自杀,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提到的张家女儿金哥,也是一条麻绳自缢。

在小说中,王熙凤和贾政都说过,拿条绳子勒死这样的话。可见,自缢在古代是常见的一种自我结束生命的方式。那么,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林黛玉身上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又略显得俗气。作为女主的林黛玉,从理论上说,曹公应该会为她安排一个特别的离开方式。

黛玉死于“沉水”或“沉湖”

这种说法也比较古老了,红学前辈周汝昌和当代红学名人刘心武也都支持这个观点。对于这一观点也是从前八十回的许多地方暗示出来的,主要有如下三点:

第一,林黛玉有“潇湘妃子”的称号,第37回,起了诗社,探春说,当年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而黛玉又住的是潇湘馆,又爱哭,与泪染竹斑相似,故得“潇湘妃子”的名号。

探春讲这个故事没有讲全,传说中的娥皇女英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最后泪尽人亡,入水而死,葬身于湘江。自秦汉起人们将湘江之神湘君和湘夫人的故事套用在了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里,故后世有人称二妃为“湘夫人。”

根据这一传说,可以推测出黛玉之死与湘夫人接近,也是泪尽而亡,入水而死。。

第二,第18回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其中第三出《离魂》,脂评说伏黛玉之死。离魂的剧本有这样的唱词,“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还有“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等这样悲惨的唱词。

根据这出戏,可以推测出,林黛玉离世的时间是中秋节,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芙蓉花是黛玉的象征之花,风剪玉芙蓉,芙蓉花凋谢而亡,此芙蓉应该是水生芙蓉。所以才有凋谢后沉于水中,也算是一个诗意的死亡。

第三,第44回,众人看《荆钗记》,看到《男祭》这一出,黛玉和宝钗说,王十朋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还非要跑到江边上来祭。这也是在伏黛玉之死,意思是宝玉同样也是跑江边祭她。因为之前金钏死后,宝玉也是在井边祭金钏的,也就是说,人在哪里没的就在哪里祭拜,也符合常理,与“潇湘妃子”的传说又可以呼应。

阴谋论的说法

此外,还有一些如题主所言阴谋论的说法,一说为黛玉是被宝钗谋杀的。理由是林黛玉初到贾府的时候,虽有点小病,但只是小症状。而小说描写黛玉症状加重的情节多发生于吃了宝钗送的“燕窝”之后,由此推测出了一部《甄嬛传》的戏码。

还有一说是,林黛玉死于赵姨娘的谋杀。主要赵姨娘是个有前科的人,她曾谋害过王熙凤和贾宝玉,胆子确实够大,但却没受什么处罚,这也有点匪夷所思。赵姨娘谋害宝玉不成,于是把目标对准了宝玉的知己林黛玉,黛玉若离去,对宝玉是最大的打击。

个人认为阴谋论的说法可能性太小,依据曹公处处伏笔的习惯,如若此,伏笔的人和事不止一两处,十处八处几十处,并且会把一种结果分散在不同的人和事中去暗示。

个人看法:黛玉最终葬身于火海之中

个人认为,林黛玉的死亡与还泪传说息息相关,与黛玉的草木之身也相关。

林黛玉身体有病,但什么病一直不明。黛玉儿时曾有和尚劝她入佛门,她没听。同时还告知她,如不入佛门,要想平安一世,不能出门不能见陌生人。同样,黛玉也没听,既没入佛门,还出了远门,不远千里见到了她的前世恩人贾宝玉,踏上还泪的旅程。

到了49回,黛玉说,自己的眼泪感觉也一年比一年少了,暗示她离去的时间也快到了。眼泪流尽的时间就是她离去的时间,贾府最终为宝玉配了宝钗,很可能黛玉得知此信息后,就是她泪尽的时候,她又住在竹林,眼泪浸染了青竹,她亦是草木之身,很可能最后是与竹子一同葬身于火海,最后变成“枯木”,也就回归到原形,与还泪之说和判词之画相呼应。

再看第五回,贾宝玉入太虚幻镜,与兼美结为夫妻,后出行跌入迷津之地,警幻说要想脱离此地,需乘坐木筏,由木居士掌柁,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只求有缘。这分明就是在暗示有缘人就是林黛玉,如果没有林黛玉的出现,贾宝玉作为一块人间美玉不可能回归到石头本性,最后彻悟后,又回到青埂峰下。

其中写到了由木到灰,分明就是一个燃烧的过程,与判词之画也是呼应的。石头神话预示了贾宝玉的结局还是回归青埂峰下。还泪神话则预示林黛玉的结局,泪尽之时就是将死之时,她原本就是一株枯木,因为受了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才有机会幻化成人形。因此,个人认为,林黛玉泪尽之后也要回归原形枯木,所以,泪尽之后的她,选择燃烧了自己回归到原形。

你觉得,我的观点可能性大吗?

《红楼梦》哪些文字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

《红楼梦》哪些文字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

林黛玉身子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她本是先天不足,所以柔弱也很正常。因为原著的不完整,所以,她的死虽是确定,如何死却是个大问题,有说自缢的,有说沉湖的。高鹗续的书里,是说她病死在宝玉成亲时,按黛玉平时的身体,这么写,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咱不是专家,做不到字字考证,既然有人问及林黛玉是不是死于虎狼药,那说说个人的小看法吧。私下认为,黛玉泪尽而死,应该是有吃错了药这个原因。通观全书,药与黛玉形影不离,咱们也不必说她的屋子里老一股药香,单看看这几处内容:

黛玉初进贾府,众人一见黛玉,就问了她关于药的事: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便知她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疯疯癫癫……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脂砚斋的批语:为后菖、菱伏脉。

后来,王夫人见着黛玉,问她吃药好些否,黛玉答,宝玉开口说吃两剂煎药,还是吃丸药的好,后来,说起了天王补心丹,还一小段趣话,王夫人就说让人买着来吃。宝玉说这些药都不行,得按他的来:“这些都不中用的。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那个药名儿也古怪……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

宝钗没有说什么, 凤姐表示说薛蟠来找过她要珍珠,还必须是头上带的,宝玉提到,其实正经按方子来,得是古坟里的珍珠才好,但为了这个去刨坟掘墓,就不好了,王夫人当即表示,就是坟里有这个,死了几百年翻尸盗骨的,作了药也不灵!

再后来,宝钗和黛玉聊到她的病,说每年闹一春一夏的,实在不是个常法。黛玉说自己不能好了,宝钗一番高论,她说:“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的病,必须不能好,否则故事也没办法写。所以,宝钗送的燕窝,贾母给的燕窝,都根治不了她天生的病。

后来啊,湘云和黛玉联诗,其中说“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灵兔捣药,必然是很灵的。只是,对症的才是好药,或者说贾菖贾菱按贾府给的方子配的药,一直都挺好,至少没有出现大的问题。黛玉的身体不宜多服热药,扛不住,这点,粗通药理就都能明白。贾府的事情,分配得很细,各般各种,都是有专人分管的,贾菖贾菱就是负责药房配制丸药的。

他们出场虽然不多,但行事也很严谨,多数是一同出现,为什么此前吃的药,都没事,虽不能根治,总是多少轻减,——白日潮热自汗少些了,咳嗽轻些了,夜里四更后渐渐睡着一时了。后来林黛玉的病却越来越重呢?因为药变了,因为有人使坏,把药换了,虽然不是毒药,但没有对症的,就和毒没什么两样了。使坏的人是谁?据说是赵姨娘和贾环。他们要痛痛快快地打击贾宝玉,让这一份家私,随了贾环才行。所以赵姨娘诬告贾菖等中饱私囊,以次充好,贾政大怒,把他们叫来责问,与此同时,贾环把药给换了,黛玉误服,——当然了,只能是推测了。

林黛玉是个病美人,作者给她柔柔弱弱风吹就倒的身体,可是却给了她最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她有了花朝的生日,一统花的世界,让宝玉这个护花使者,体验到了凡间最美好的情感。只是,世俗如此,她和他,不容于世,她只有吃药才能缓缓,终至无法可解,而宝玉,也只有出家才能解脱。

抛砖引玉吧,期待朋友们关注叶之秋的头条号!

《红楼梦》哪些文字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

首先要清楚,林黛玉既不是病死,也不是自杀,而是被人谋杀或误杀。有哪些根据呢?

黛玉葬花词有一句,“梁间燕子太无情",说明黛玉之死和“燕子"有关。那么燕子是谁呢?宝钗的酒令有一句,“双双燕子语梁间",这说的是双方家长包办了二宝的婚事,双方父母都是嫌疑人。此其一。其二,黛玉又说,“冷月葬花魂"。这个“冷月"在书中是有特殊含义的,指的是一个政治阵营,这里指代这个阵营内的某个或几个人。其三,宝钗扑蝶时有一句,说黛玉被蛇咬一口,这个蛇指的是两个属蛇的人。其四,女儿诔有一句,“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这句话既指晴雯,也指黛玉,明显表明黛玉之死有人为因素,而且是个己婚女人。

黛玉说过这样一句话,等你回来,我死了也算了,说明黛玉死时宝玉不在家。黛玉知道宝玉还活着,如果宝玉死了,黛玉可能殉情而死,但若活着,黛玉绝不会自杀的。以上都说明,黛玉之死和他人有关。

说黛玉死于虎狼药,书中不止一处暗示。其一就是借晴雯得病暗示的,胡太医给晴雯开药被宝玉发现正是提示读者黛玉的死因。其二是黛玉的酒令,“仙杖香挑芍药花“,仙杖指宝玉的拐杖,芍药花即剩药渣,是说宝玉回家后翻检黛玉吃过的药渣。其三是女儿诔所提到的“剩药犹存",再一次强调这个药渣的重要。其四是药官之比,十二官中的药官死了,取其名也是暗示与药有关。其五是一句脂批,在说到给黛玉配药时,脂砚斋批道,“为菖菱伏脉",表明这个情节是为黛玉死于药埋下的伏笔。

凶手是谁呢?“燕窝"给我们提供了线索。篇幅所限,下次再讨论吧。欢迎批评指正!

《红楼梦》哪些文字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

关于黛玉如何死的,并没有确论,现在说到黛玉死于虎狼之药,虽然也没有确切证据。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贾府衰败之后,贾母去世,黛玉就成了任人摆布的小孤女。

说到虎狼之药,咱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虎狼之药,虎狼之药是指药效非常猛烈,病人难以经受的药物。如尤二姐,服了胡君荣的虎狼之药,只半夜,便鲜血淋漓,打下一个成形男胎来。而林黛玉,在前80回多次暗示其病已形成,命不久长,若吃了烈性一些自己难以承受的药,并因此而丧命非常容易。林黛玉死于虎狼之药的证据有五,

一,晴为黛影,晴雯的结局其实剧透了黛玉的结局。晴雯其实也是差一点经历过虎狼之药的危害的,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晴雯夜间起床受了风寒,宝玉为她请了胡君荣,胡军荣为晴雯所开的药中有“枳实,麻黄"等烈性药被宝玉察觉,便打发了出去,重又请王太医看病,这样晴雯才免去胡狼之药之害。而黛玉死前,如果贾宝玉不在,被人开了虎狼之药也料不定。

二,黛玉初进贾府,因身体虚弱,贾母便吩咐下人多配一辆人参养荣丸。此处脂砚斋的批语是"为后菖、菱伏脉”。虽然后40回丢失不知道“为后菖,菱伏脉"何意,但与黛玉之病却定是有关的。

三,林黛玉一开始是吃人参养荣丸,那是林黛玉在家里时医生对症而定的平补之药。后来王夫人自做主张为林妹妹换了鲍太医的药方,虽然后来被贾母知道了,又重新换了王太医的药方,但却暗示着林黛玉的药是可以动手脚的。

四,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曾在王夫人处闲谈,那是贾宝玉提到一副药方,说是药效非常好,说“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而那个药方儿里的药材如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等诸如此类的药都是药效极好的大补之药,但是对病弱的林黛玉来说,都是林黛玉难以经受的,都算是虎狼之药。

五,宝钗和黛玉聊天时曾说过林黛玉的药方上的肉桂人参等太多了,因为那些苡"虽说益气补神",却也太热,林黛玉病弱之体,经受不住。

《红楼梦》哪些文字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

曹雪芹同志写的红楼梦里有个林黛玉,地主成分,也可以说是地主子女 ,因为她吃过地主的饭 ,没有当过地主的家,按照有关规定可以按照地主子女对待,对于地主子女就是狗崽子,但讲成分不唯成分论,也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地主子女,但是必须要和地主家庭划清界限,站到革命群众一边,比如刘姥姥这样的贫困群体一边。现在开始说正题,哪些文字证明林黛玉是吃了虎狼药死的 ,我知道的情况是这样的:林黛玉(不敢称同志)是吃了忆苦思甜饭死的,吃进去了没有拉出来憋死了!不相信那就去问老曹同志吧!他比我清楚!因为俺天天忙没有时间看头条,今天俺吃的有点多了,吃饱了撑着了!

《红楼梦》哪些文字证明林黛玉死于虎狼药?

林黛玉最终死于虎狼之药?其实贾菖、贾菱如果要害人,最有可能是她。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府当天,众人见其身体大有不胜之态,便知其有先天不足之症,在众人的关切下,黛玉坦言自幼便是如此,会吃饭就开始吃药,目前一直在服用“人参养荣丸”。贾母听后便称自己现在也在定期服药,日后叫人一起配就好了。此处有脂批:

为后菖菱伏脉!

菖、菱二人,乃贾家支系子孙,在贾府几次大事中,均可见到两人姓名,而且大多同时出现。

因为这句批语,许多人认为,贾菖和贾菱负责贾府药房管理,林黛玉后来去世,是因为两人在药中动了手脚,以至林黛玉丧命。而两人之所以陷害林黛玉,是因为受赵姨娘一党蛊惑,意在通过林黛玉打击贾宝玉……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曲折离奇的脑回路,但是,这样的狗血情节放在《红楼梦》,实在有点离谱。只说几点原因:

第一,故事开篇时,作者便通过“绛珠仙子”的故事明确告诉我们,林黛玉此生为宝玉而来,因泪尽而逝,她的前身是太虚幻境最受欢迎的仙子,下凡就为了还泪。

而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处这样的暗示,最明显的便是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这是出自娥皇女英泪洒潇湘竹的典故,如探春所言,将来黛玉是要如娥皇女英一般“想林姐夫”时,哭到“那些竹子也变成斑竹的”。而竹子被泪水染到斑驳时,也是潇湘妃子香消玉殒之时。

所以,黛玉的死,一定是自己泪尽而亡,绝不是稀里糊涂死在别人的虎狼之药下,那实在不应该是一个仙子该有的死法。

第二,众所周知,赵姨娘和贾环在贾府一向不得人心,他们母子俩确实有害宝玉之心,而从林黛玉下手也确实能给贾宝玉最大的打击。

可是呀,一直以来,赵姨娘母子都没能接触到贾菖、贾菱二人,怎么这两人后来会被他们所驱使呢?再者,在贾宝玉和贾环之间,贾菖二人只会选择跟贾宝玉谄媚,而不是绕远路通过贾环得到好处。

哪位要说了,既然林黛玉的死与病症无关,为何书中多次提及她的病情?

确实,关于林黛玉的病情,书中有多处提及。而且自黛玉进府后,似乎她的病情越来越重。可是呢,自始至终,书中也没有直接点到林黛玉的病是什么病。而通过一些细节,我们可以知道,这不过是心病。

譬如在第三十二回,贾宝玉诉肺腑一节,明确说过林黛玉的病: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到了第四十九回,黛玉更是直言:

“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心病导致眼泪越流越少,泪尽之日就是林黛玉魂归太虚之日。而一个终日怀有心事、流着眼泪的人,必然吃不好睡不好,身体又岂有不虚弱的道理?事实上从黛玉服用的人参养荣丸来看,这是一种补气养血的养生丸,并非是专治某种疾病的药物,所以黛玉不过是如许多女性一般气血两虚而已。

书中常常提到黛玉病态,也不过是为了渲染一个多病多愁、孤苦无助的少女形象罢了。

还有一些朋友的眼睛很尖。他们认为,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她的命运轨迹一定程度影射林黛玉的命运。而晴雯是遭受过胡庸医的虎狼药的,这是否意味着林黛玉后来也会遭到虎狼之药呢?

然而,我们都知道,晴雯虽然遭遇了庸医的虎狼之药,但是被贾宝玉阻止了。而且晴雯也并非死于这一次风寒。

值得一提的是,薛宝钗曾给林黛玉送了药品,也被贾宝玉阻止不用,这是意味着什么呢?不好乱猜,权且一说吧。

既然“菖菱”与林黛玉无关,那么究竟是伏的什么脉?

其实,这句脂批的出现,有三种可能:

其一,这句脂批根本就是空穴来风

虽然在红学研究中,脂批成为了 探佚最重要的依据,但无论脂砚斋其人与作者什么关系,他们毕竟是两个人,也注定了他们的思想肯定会有出入。事实上脂砚斋并非真的完全意会作者本意,甚至为了吹捧自己喜欢的花袭人,无视作者的意思。譬如在第十九回,在花袭人说到被赎回家一事,脂批:

补出袭人幼时艰辛苦状,与前文之香菱、后文之晴雯大同小异,自是又副十二钗中之冠,故不得不补传之。

在脂批中,将袭人称为又副十二钗之冠,然而但凡读过原著的朋友,都知道当初贾宝玉翻开又副册,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晴雯的判词。所以脂批并非研读《红楼梦》的金科玉律,许多时候,批书人自己也会出现错误。

而在前八十回中,贾菖、贾菱仅出现了几次,但除了第三回的脂批,没有一处正文提及两人与配药有关,反而在第二十三回,两人被指派的是大观园监工的活儿。这与配药的工作相去甚远。

其二,该批语与贾母有关

这一句批语,是在贾母话音刚落之处。所以也有可能预示将来贾母的配药过程出现了意外,而贾菖、贾菱则参与其中。

但是呢,贾母作为贾府的金字塔顶端人物,更已行将就木,她与这两个草字辈重孙根本不存在利益关系,贾菖、贾菱没必要冒险陷害她。

最后一个可能,就是与巧姐有关

如果我们留心,会发现贾母说完配药之事后,王熙凤的声音便出现了。巧的是,这么多人里,也仅有王熙凤与贾菖、贾菱打交道,而且还很熟。在第五十三回,荣府元宵夜,文中写道:

因此族众虽多,女客来者只不过贾菌之母娄氏带了贾蓝来了,男子只有贾芹、贾芸、贾菖、贾菱四个现是在凤姐麾下办事的来了。

贾芹是负责管理小道士小尼姑的,贾芸负责大观园花草栽植的,贾菖、贾菱做的什么,未曾交代,但肯定也是如贾芸一般得凤姐倚重。

这两人,从辈分来看刚好是巧姐的兄长。

在巧姐的《红楼梦曲》中,提及在贾府败落后,巧姐被忘恩负义的“狠舅奸兄”算计。从其他细节可知巧姐因此流落了烟花巷(譬如《好了歌》,第六回刘姥姥“忍耻招大姐”等等)。

“狠舅”,不必多猜,自然是王熙凤胞弟王仁“忘仁”,那么“奸兄”呢?他们一定得过王熙凤的恩惠,不然谈不上“忘恩负义”。

这么一筛下来,最符合条件的就是贾芹、贾芸、贾菖和贾菱了。

而贾芸为人我们已经看到,他仗义、孝顺、聪明,脂批中对其多是溢美之词。贾芹性奸滑贪婪,但属宁府支系,届时他不大可能来荣府害人,而且和王仁和谐一层关系。

那么最有可能就是贾菖和贾菱了,如果这两人一直负责的是配药的工作,他们就可以联合王仁在药中动手脚,将巧姐迷晕后卖到了外面。

所以,如果贾菖和贾菱真的要用药害人,结合书中情节,最有可能受害的是巧姐。绝对不会是林黛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