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七十年代春节期间,文艺生活丰富多彩,现在很少看到了?
六七十年代的春节年味很浓,村里有戏班子,从腊月二十几演戏,一直演到正月初六,十五前后再演,还有秧歌队,抬歌和打揪表演等节目。所到之处,欢声笑语,喜气央失,热闹非凡,而现在过春节感到很平常,这是为什么?
我是小学生的时候,我们学校的“小红花”文艺宣传队非常出名,上到淮阴地区去汇演,下到四镇八乡去慰问演出,拉弹琴吹、唱歌跳舞都是一流,后来还出了位淮海戏名角,国家一级演员,这些是后话。
那个年代几乎所有单位都有文艺宣传队,活跃在车间码头、田间地头,大唱革命歌曲,大演样板戏,尤其春节期间,文艺生活丰富多彩,说是要让无产阶级占领舞台,街上演出队更多,电影院白天晚上多场次放映,还有各单位组织的篮球赛,唱书、玩花船等民间艺术。
这些与当年上面重视追求精神食粮,人员都是集体单位有关,而如今各人忙挣钱,过好自家小生活为原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