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农村露天影院放电影的场景,大家还记得吗?

七十年代的露天电影是我孩时最有情怀的一段美好记忆。

暑假中每逢八一建军节晚上体育场必有驻军慰问给当地民众放映露天电影,而且连映二部故事片,那天傍晚我总是兴奋地马虎吃几口饭,嘴中叼着一丫饼,肩上扛着长板凳和几个小伙伴去占最佳观影位置,每当布幕上出现闪闪放光芒的八一五角星时,我们就拍手呼喊,肯定是我们小孩最爱看的战争打仗片。《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上甘岭》、《战上海》、《英雄儿女》、《小兵张嘎》、《打击侵略者》、《地下游击队》、《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列宁在十月》等中外电影如数家珍,百看不厌。

也是在七十年代电影公司电影小队在公司院内建成砌有石凳座位的露天电影院,为了能看上电影,我和几个小伙伴爬过电线杆翻过墙头,也使用过过期作废的电影票,后来靠近墙头的电线杆被检票的工作人员抹上了黄油,又加高了墙头。无奈我和小伙伴们只好放学后去县革会和机关大院拾废旧和拣垃圾去废品收购站去卖钱,我们小伙伴还会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将各自家中的小人书集中起来,在新华书店或者百货商场大门傍摆小人书摊,一分钱许看一本。这样,晚上每人八分打电影票的钱就卓卓有余了……

八十年代,农村露天影院放电影的场景,大家还记得吗?

感谢邀请!

八十年代,露天电影的场景,大家还记得吗?

我是七九年的,八十年代露天电影依然在我心里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过年和放露天电影。那个时候还是放黑白的,电影机器需要2、3个人拉,一到放电影的时候村里广播就会通知。听说要放电影,小孩子们有的早早的拿着板凳去村<保管室>等。有的饭都不吃,就去等放电影,在那个时候,农村看一场电影很不容易。

现在时代变了,农村也变化大了,都没有来农村放电影了,而去城里看电影现在电影票很贵。很少时间去看,而八十年代放露天电影的那种情景不会在有了?

八十年代,农村露天影院放电影的场景,大家还记得吗?

60年代,到70年代,那时候除了毎个乡镇有一个电影院以外。每个乡镇还配备了一个露天电影放映队。让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是,跑到离家8里路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我记得那次看的是电影,“万水千山,”。由于那时的人民缺少娱乐生活。一听说有电影看,早就扛着凳子去抢站好的位置了。那次放的那部电影,万水千山,一晚要放三个地方。最先放的那里,放完了第一盘,立刻有人骑着摩托车送往第二处放。而我去的那个地方是第三处。一直等到夜里两点才开始,等到把整部看完,己经是零晨四点了。那是我有生以来看的最难忘的一部电影。

八十年代,农村露天影院放电影的场景,大家还记得吗?

那个年代下农村放露天电影,是广电部各级文化部门丰富农村业余生活,进行爱国主义,移风易俗教育的重要活动。对于农民来讲,那更是一个盛事。基本是每个月一次,放映的电影多是爱国主义电影,战争片,爱情片为主露天电影放映。

当放映队来到农村后,家家户户扶老携幼,早早就抢占有利位置,带着瓜果梨桃,说说笑笑,就像赶集过年一样。甚至大树上,房檐上都坐满了人。基本是全村,全生产队人都到了。放映队下农村放映电影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爱国主义情怀,对转变旧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孩提时代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八十年代,农村露天影院放电影的场景,大家还记得吗?

一、我们公社是两个电影放映员,一男一女两人未婚,弄得被派饭的接待农户,很不好安排住宿,于是,很多干部群众向公社书记反应,书记向女放映员加压力,终于两人成夫妻;

二、女放映员很会编顺口溜,一般都是在正式放映以前背诵出来,至今都还记得一些:……放映台的机器多,只有一个小方桌,大家莫要挤来摸,整坏机器迢不脱……;

三、电影放映队,没得专职的人员挑抬机器,今晚这个大队放映了,大队干部着手安排劳力,在第二天白天,把机器送到下一个待映大队;

四、发电机一响,电灯一亮,大家巴不得马上就放映,可气的是大队干部,利用高功率喇叭,反来复去地讲话,一时国家形势,一时一三五七九队的社员不听话;

五、十有九次放的是国产彩色战斗故事片,以及革命样板戏,换片的时间,整个场地嗡声一片,或回顾剧情,或猜想结果,或夸某演员的演技;

六、遇到大暴雨就遭了,火把点不燃,电筒打不亮,观众无法回家,全部被滞留到大队部避雨。那次山洪爆发,摸黑牯倒回家的社员,被冲走了两父子;

七、看了电影也害人:大队学校的学生,经常放学以后,就组织成两派,一派装日本人国民党守山头,一派装八路军解放军攻高地,高潮时持棍棒“拼刺刀”,那次把y从万的眼睛整瞎了,后来还死了,家长弄学校和公社,狠给他背了一些理书,才把事情搁平;

八、一个大队的人,平时都不怎么接触,借看电影之际,关系好的或者是亲戚们,就挨在一起看银幕,有矛盾甚至是敌对者,也就借此机会提虚劲,有时也会动手打起来,人多一拖架,就坡下驴背;

九、看电影后的一、两天,到处都是社员,在高声交流电影里面的情节,和发表感慨,大队学校的学生,作文也要写“观后感”;

十、电影不会白看,每个大队每个生产队,都要向公社交纳电影放映费。

八十年代,农村露天影院放电影的场景,大家还记得吗?

謝邀。八十年代农村露天电影,成了不少国人幸福的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露天电影一直是农村最重要的娱乐项目。一块幕布,一个放映员,自带凳子的观众,构成了露天影院的全部要素。除了重大节日,有的家庭办喜事,也用露天电影来庆祝。回想当时,摸黑走几里路“赶场”是经常的事,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广大农民朋友在享受露天电影的乐趣时,还有对电影内容生动形象的评论: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莫名其妙,罗马尼亚搂搂抱抱。太形象了,因为当时电影进口主要是这几个国家,谁说农村没有影评人才?

时过境迁,风光不再。如今农村再也见不到如此激情的场景,它如同一个电影画面,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而且还仍然那么鲜活与美好。尽管科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尽管享受着高科技的便利生活,但留下的珍贵记忆,我们真的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

——八十年代,是年轻、单纯、真诚的年代,留下的不仅仅是露天电影,还有更多的美好回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