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芜湖市一小区六岁儿童被狗咬,已打疫苗依然死亡,你怎么看?

8月3日上午,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法院对美加印象小区6岁儿童被狗咬伤至狂犬病发作死亡一案正式宣判,多位被告人共赔付受害者家属78万余元。

芜湖六岁男孩被狗咬伤,及时注射狂犬疫苗,仍然发病死亡,经法院审理判决有关几方赔偿死者家属78万余元,但也无法弥补痛失爱子给父母及其家人带来的悲伤。

令人迷惑费解的是,孩子被犬咬伤后己打狂犬疫苗,难到孩子遇上保管不善或者过期失效的疫苗。总之孩子的死,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当下被曝光生产销售的假疫苗事件,尤其曾经被猫狗抓伤咬伤的已注射疫苗的人群惊慌。

我现在的王同事上上个月被亲戚家下窝狗咬伤,在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刚满一个多月,听到和看到芜湖孩子的悲剧和假疫苗事件后坐立不安,自己感到后怕,立马请事假去防疫站详细咨询自己注射的疫苗生产厂家和批次批号……得到满意答案后,始终心中感觉忐忑不安。

对于芜湖市一小区六岁儿童被狗咬,已打疫苗依然死亡,你怎么看?

这是一起悲剧,6岁的孩子,在小区里无辜遭受无妄之灾,又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双重因素导致悲剧的发生!

此事发生在安徽芜湖。2017年4月16日下午4时许,6岁男孩昊昊在小区内玩耍,突然一条大黑狗将其扑倒在地,对着其面部进行撕咬。当晚,昊昊在医院处理伤口,并对伤痕进行缝合,直到第二天才在另一家医院注射了狂犬疫苗,错失了最佳注射时机。

4月24日,孩子出现发热嗜睡症状,5月6号,被确诊染上了狂犬病,5月22日凌晨,死亡……

如果区分责任的话,我觉得狗主责任最大,如果他出门遛狗能系狗绳,如果他能够给狗注射了狂犬疫苗,孩子就不会被狗咬,即使被咬,也不会染病。

现在小区里的很多养狗人,既舍不得给狗打防疫针,出门又不按照要求给狗系狗绳,还大言不惭地说“我家狗狗不咬人”,如果有人上前劝说,有的还牛皮哄哄地叫嚣“咬到你了吗,等咬到你了再说,不就是出钱给你打个针吗”,这种无耻的言论,气得你恨不得上去给他两个大嘴巴儿,所以假如他家狗发病了,最好先把他给先咬了!

第二责任人就是第一次就医的医院,明知道孩子是被狗咬的,稍微具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应该处理伤口、注射疫苗,但是却没人想到这件事,包括孩子的父母,他们在这一点上也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己的孩子,自己本应考虑周全,但却把希望全寄托在他人身上,不能不说令人遗憾!

可怜一条生命,最后只变成了冷冰冰的数字!

对于芜湖市一小区六岁儿童被狗咬,已打疫苗依然死亡,你怎么看?

对于芜湖市6岁儿童被咬事件的关注

事件回顾:

2017年4月16日下午6岁男孩昊昊在小区内被一只黑狗咬伤面部后被送到医院,在医院进行了右眼睑裂伤缝合和眼睑重建手术。据昊昊妈妈回忆医院医护人员当时没有给孩子创面做清洁和消毒就手术包扎。由于当日医院没有狂犬疫苗和狂犬蛋白,第二天上午孩子在别家医院注射了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8天后孩子出现发热嗜睡等症状。5月6号南京儿童医和南京市二院专家临床诊断为狂犬病。5月22号孩子经抢救无效死亡。法院判决狗主人,物业小区,弋矶山医院分别负35%,20%,45%的赔偿责任,共计78万余元。

经芜湖市人民法院委托鉴定,结果是该医院对昊昊病情的处理不符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增加了其患有狂犬病病毒感染及发病的风险,与死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那么此事件中孩子被咬的情况属于那种暴露情况呢?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中提到: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1.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

2.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

3.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或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Ⅲ级。

事件中孩子属于III级暴露。

那么医院在处理伤口中又有何不妥之处呢?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提到:

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清洗或者消毒时如果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伤口冲洗:用20%的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碘伏消毒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清除。

伤口缝合: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确需缝合的,在完成清创消毒后,应当先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使抗体浸润到组织中,以中和病毒。数小时后(不少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当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出。

即使因为伤口处置不当但毕竟接种了狂犬疫苗,为什么还会导致死亡呢?

狂犬病毒进入伤口后,可能几天或几周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病毒的初始复制可能在伤口的周围肌肉中进行,在此原始病毒扩增。有数据表明即使病毒没有在肌肉中复制也可以进入人的中枢系统。一旦狂犬病毒进入神经细胞,病毒会在神经细胞中快速移动。在啮齿动物中速度为8-20mm/d,在人类则可能更快(15-100mm/d)。此事件中孩子被咬伤的部位是面部和眼部,离中枢神经系统很近,又没能及时的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这种情况患病的风险增加。由于儿童的中枢系统防御功能尚不健全,更容易被病毒进入导致病毒感染而发病。

《疫苗学》第5版里记载,有些病例虽然使用了疫苗进行了暴露后的免疫,但也仍然发生了狂犬病。有90%的病例是没有应用狂犬免疫球蛋白或者免疫球蛋白的使用不当。也有操作失误导致狂犬病的发生,操作失误包括应用疫苗前超过24小时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局部伤口清洗不当、疫苗注射部位错误(在臀部而非三角肌注射)、免疫注射开始较晚等。

特别注意:狂犬病毒在无氧环境下可以进行繁殖,就医前不要自行包扎伤口!伤口处理完,请及时赶到医院就医,尽快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或狂犬疫苗。

那么如何正确接种狂犬疫苗呢?

通过昊昊的故事也告诫我们家长一定要看护好孩子。如果您是狗狗主人也请给给狗狗做好防疫工作,看护好您的爱犬,防止狗狗伤人。想必现在您也了解了一些关于狂犬病和狂犬疫苗接种的基础知识,希望此篇小文章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病找医生,吃药问药师,“问药师“是由知名药师冀连梅老师联合海内外精英药师组建的药师团队,致力于为公众提供询证实用的用药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果您有具体的用药问题,也可以在微信公主号:“问药师”上向专业药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由“问药师”团队张娅莉药师供稿)

对于芜湖市一小区六岁儿童被狗咬,已打疫苗依然死亡,你怎么看?

1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