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死的罪有应得吗?
袁崇焕一明末著名民族英雄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一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广东东莞人,祖籍广西梧州。
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广东东莞石喝镇水南乡,年十四岁随祖袁世祥,父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一说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
袁崇焕明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抗清(后金)名蒋,民族英雄。多次以少敌多、击败强敌,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城保卫战(广渠门大捷、左安门大捷、南海子袭营)等胜利,一生无一败绩,被敌人称为前所未有之劲敌。
最终,当朝皇帝,崇祯中了敌人反间计算,而将袁崇焕冤杀。《剑桥中国明代史》称:他(崇祯)相信了谣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杀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袁崇焕。"
注:袁崇焕
职业:辽东巡抚、蓟辽督师。
代表作品:诗词《落第》、《秋闱赏月》、《入狱》、《狱中对月》等等。
(衷心感谢友友的邀请)
袁崇焕死的罪有应得吗?
看到下面这段话,真不忍心说袁督师是罪有应得:
“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见张岱:《石匮书后集》(卷11·袁崇焕列传),阎崇年、俞三乐:《袁崇焕资料集录》,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50页。)
袁崇焕被杀,很大程度上确实有他自己的原因,但说“罪”有应得就过分了。有时候,同样的事实,可以有截然相反的结论:
比如,袁崇焕曾卖粮食给蒙古人,目的是避免这个第三方势力倒向后金。然而,蒙古人还是和后金穿了一条裤子。于是,袁崇焕借粮食给蒙古人的事,被说成是“资敌”,居心不良。
又比如,袁崇焕当上东北军区司令员之后,为了统一人事权,好实现对崇祯皇帝的承(5年灭后金,光复辽东,)斩杀了皮岛军分区司令员毛文龙,以便树立威信。杀个人其实没啥,问题是他事先没有请示皇帝批准,结果问题大了——这是严重的不讲政治。事后补报给北京,崇祯说杀得好,其实……
再比如,皇太极绕开袁崇焕防区直捣北京,袁崇焕得知后,拼命追赶救驾。然而,袁崇焕没有在路上截击,而是到北京城下才和后金军开打。有人为袁崇焕开脱,说他兵力不足,打不赢,而在北京城下可以里应外合对付皇太极。那么,请解释下面这个事实:袁崇焕背靠北京城墙与后金军作战,而且还赢了2个回合。你是崇祯,会怎么想:你袁崇焕既然能打赢,为什么不在半路截住敌人,非要让朕担惊受怕……
最后,袁崇焕还要求带兵入城,这被崇祯理解为想“引狼入室”……
袁崇焕出名的仗,基本是在崇祯上台之前打的,所以崇祯接班后才会重用他。袁崇焕感动之下,对皇帝夸下海口,5年灭后金(其实他擅长防守,进攻……)。结果呢,袁崇焕走马上任第二年,后金反而杀到天子脚下,这是以前历代东北军区司令都没出现过的。
设身处地,你是崇祯,是不是觉得你自己被耍了,而且特没面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