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印度1857年反殖民起义成功,现在的印度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印度1857年起义成功,那么现在的印度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贫弱的小国。我这么说并非凭空猜测,而是根据起义时印度次大陆的情况来推断的。

小国林立,无法大一统的印度

之所以会小国林立,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在莫卧儿王朝末期,帝国其实已经分崩离析了。地方上不是割据就是半割据状态,根本不听中央政府的号令,而中央政府的皇子和大臣们还忙着在内斗,这就导致皇权进一步衰弱。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帝国的分崩离析是历史必然规律。

第二,起义时,各地的义军是各自为战的,并没有统一的组织,这就导致在起义之时已经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政权。

其中较有名的是德里、坎坡尔、勒克瑙以及詹西的义军,他们在起义初期便拥立当地的王宫,成立了各自的政权。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一些小城市,甚至是农村也有大量义军存在,作为独立的组织,他们在慢慢发展中必定也会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政权,这些政权如果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一个个国家。

其实这个情形可以参考一下中国元末起义的时候,当元朝不足为虑之后,义军们便开始争夺天下。但是印度的情况可要比这乱上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势力实在太多了,而且民族成分复杂,还有宗教信仰问题,再加上文化落后,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势力有能力统一全印度。最多就是出现一个西周那样的强国,来领导其他的弱国罢了。

工、农业十分落后,民众生活很原始

虽然英国殖民者对印度进行了一些现代化的改造,但是都还止步于起始阶段,毕竟当时的统治者是东印度公司,其本质就是一群商人罢了,他们追逐的只是利益,对于治理国家毫无心得也不在乎。

没有先进的技术工、农业落后是必然,而且这两个行业都需要大量的土地,但是这些小国土地有限。由于技术落后,想要喂饱全国百姓就需要占用大量的田地。至于工业用地,很难腾出足够的地方,因此工厂应该还是会存在,但是数量肯定非常稀少,无法形成规模。

而且由于国小民穷,就更能完成原始积累,发展工业基本不可能。具体情况其实可以参考一些非洲国家,这些印度小国的情况和那些非洲国家没有得到援建项目的时候差不多。

加上民族和宗教上的矛盾,各国之间必定会经常发生战争,这样其发展就更加滞后了。估计到了21世纪,其国家文明程度还不如朝鲜。

教育落后,国家贫弱,只能依附大国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经济发展不起来,那么就应该先发展教育,这个难度低一些。但是实际上这个难度更高。

我们都知道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即使现在印度引进了民主以及各种西方思想,然而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依然在印度根深蒂固。那么可想而知,在100多年前,印度教的影响力必定更大。那些占大多数低种姓的人是没有资格接受教育的。

民众文化水平低,加上资源贫乏,经济又搞不起来这些小国的贫弱是必然的。而小国弱国的生存之道只有一个,就是认大哥。因此这些小国必定会依附某些大国,成为这些大国在印度次大陆上的代理人,为大国争夺利益。其实也就是直接殖民变成了间接殖民罢了,印度的情况其实并没有好转。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其实印度起义成功,赶走了英国殖民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人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穷困战乱将一直伴随着他们,最终的结果只能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像中国一样,革命成之后各方面飞速发展,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换来的,是一代代人努力才能取得的成果。

如果印度1857年反殖民起义成功,现在的印度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印度当年反殖民成功,自此以后印度一定会成为一个坚挺的国家,甚至会成为一方霸主。可惜,那只是如果。

印度给世界人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形象的告诉世人:你来啊,打我啊,我保证不反抗,打死也不要你偿命。一种贱贱的,感觉很有骨气的英勇。

印度是个城邦林立的国家,当年英国撤离的时候,还留下了著名的“蒙巴顿方案”,让那些自治邦自由选择,印度差点就解体,沦为无数个小印度了。

让无数个习惯接受宿命论的印度城邦团结对外,拿起武器流血牺牲,反殖民,那一定是一件神迹,如果能成功,估计现在没俄罗斯什么事了,五常也有他们一席。

如果印度1857年反殖民起义成功,现在的印度会是什么样子?

今天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还是什么样子!历史没有如果。

如果印度1857年反殖民起义成功,现在的印度会是什么样子?

恐怕没什么大的改变

印度最大的问题是畸形的印度教义与伪西方式民主的交融

说实在的,无论是湿婆还是真主都解决不了.

如果印度1857年反殖民起义成功,现在的印度会是什么样子?

1857年,印度爆发了大规模反英起义。而女王葩依率领章西起义军攻占军火库,英国在章西的最高指挥官邓洛普在战斗中被击毙,重新夺回了章西。一个月后占领章西的英军投降,葩依女王登上王位。

英国为了镇压这次印度的大起义,调兵遣将,围攻起义军。英国将军罗斯来到印度作战,他的目标就是章西女王葩依。双方在章西城下打了一场恶战,但是罗斯毕竟是位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英军虽然伤亡惨重,但他从对手顽强抗击中发现城墙的南门是个弱点,随后下令集中炮火攻击南门。外有强敌不断加强进攻,而赶来的援兵也中了英军的埋伏而损失惨重,最后,寡不敌众的章西女王只能弃城而出,英军重新占领章西。

兵败之后,女王葩依带领其余部队来到印度中部一个重要城镇瓜辽尔,她与其他起义军一道推举萨希布为起义军的领袖。罗斯立刻率军前来瓜辽尔围剿起义军。年轻美丽的女王葩依纵马战斗。她身着战衣,手执钢刀,坐跨战马,纵横驰骋于战场中。女王如此骁勇,令起义军士气高昂、倍添信心,他们多次打退了英军的进攻。

但是6月18日,英军决定对瓜辽尔发起致命一击。由于英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起义军只有少量的枪炮,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为主。女王葩依左劈右砍,喊杀声不断,英军纷纷丧命倒在了她的刀下。英军看到英勇的女王都胆颤心惊,不敢上前与之对战。英军一名军官认出了身着男装的女王葩依,立即大声喊道:“快活捉她,她就是女王葩依。”英军纷纷把女王作为重点目标。

英军骑兵从侧面杀来,女王的一只眼睛都被砍掉。但她仍骑在马上,另外一个英军又把刺刀捅向了她的胸脯。她仍然咬紧牙齿,一刀砍死这名英军,自己也从马上摔了下来。由于伤势太重,失血过多,女王葩依最后停止了呼吸。年仅23岁。美丽智慧勇敢的章西女王葩依战死,这场以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

虽然说印度此次起义的结果是失败了,但是此次起义也是极大的鼓舞了印度民族的反抗意识,也是印度最后取得独立埋下了伏笔。

如果印度1857年起义成功,那么现在的印度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贫弱的小国。

之所以会小国林立,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在莫卧儿王朝末期,帝国其实已经分崩离析了。地方上不是割据就是半割据状态,根本不听中央政府的号令,而中央政府的皇子和大臣们还忙着在内斗,这就导致皇权进一步衰弱。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帝国的分崩离析是历史必然规律。

第二,起义时,各地的义军是各自为战的,并没有统一的组织,这就导致在起义之时已经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政权。

整个印度历史,就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真正第一次统一印度的是英国人。

印度分为27个邦、6个联邦属地及1个首都辖区。印度虽然有13亿人口,但是印度斯坦民族就只占40%。其他比较大的民族有,安德拉人8.6%,孟加拉人7.7%,马拉地族7.6%,古吉拉特族4.6%,还有加拿达族3.87%,旁遮普族2.3%.....

最主要的是,印度人还分为五大种族,尼格罗,地中海,迪娜拉,土著和原始澳洲等五大人类种族。如果论民族,那印度有100多个民族。

更加混乱的是,印度还存在着四大语系,从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一直到德拉维达语系都有。官方语言,印地语,就只有30%的人口使用。印度除了印地语,还有22种其他的官方指定语言。

而整个印度有2000种语言,还有55种文字。同时,印度还是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拜火教都非常兴盛的地方。因此,宗教矛盾在印度非常突出。

同时,在印度内部还有很多游击队和武装组织,特别是东北部的部落地区,西北部的锡克族区域,克什米尔地区,以及一度在四分之一个印度活动的纳萨尔运动。如果将国家比作人,那么,今天的印度已经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踌躇满志但却患有严重的先天疾病的青年——虽然已经没有了夭折的危险,但是否能够健康地发展下去、成就一番事业,仍然难以预料。

如果印度1857年反殖民起义成功,现在的印度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起义不可能成功。

其次,成功了也不可能建立统一的政权。再次,在当时的环境下,会再次被殖民。

结论,肯定不如现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