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什么时候发现了盐,不吃为什么会浑身无力?

盐是我们一日三餐必备的调味品,不过,盐的作用不止是让菜品变得更加的可口,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补充我们身体必须的盐分。如果一个人长期不吃盐,身体内的钠离子就得不到补充,此时就会出现低钠血症,表现之一就是浑身乏力,头晕恶心了。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为什么需要补充盐分呢?人类又是什么时候发现了盐呢?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野生动物吃盐呢?我们一起来聊聊这几个有意思的问题。

人为何要吃盐?

俗话说“菜无盐无味”,可见盐对于我们当下来说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调味,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对盐的摄入量不同,这导致了人的口味有的重、有的轻。不过,不管是对于重口还是轻口的人来说,只要是一粒盐也不放,菜会变得难以下咽,因此,人吃盐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味蕾。

其次,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氯化钠中的钠离子不仅仅是人类,也是所有动物必须的一种物质,确切地说是一种电解质,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让肌体的水分保持平衡。

但是,对于全身布满了毛孔的人类来说,体内的钠离子代谢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大汗淋漓后,体内的钠离子水平较低(夏天大汗后衣服干了会形成一圈白色的印记,这其实就是体内的盐分),此时就需要补充。不然轻则电解质紊乱,重则引发健康问题。

不过,盐虽然好,但是如果过量摄入(每天大于5克,大约就是一啤酒瓶盖的量),那么人的血压就会上升,长期的过量摄入盐分,人极容易得高血压。所以大家在日常的饮食中,要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

人类什么时候发现了盐?

人类吃盐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说人正式地提炼盐的话时间确实不长,如果说人摄入盐分的历史的话,那就长多了。

我们从人类盐分摄入的变化史来找一下答案。人类最早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距今约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从目前的研究看,南方古猿是一种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的动物,它们主要吃植物的果实和根茎,偶尔会吃一些其他野兽吃剩的肉。

此时的南方古猿其实已经需要盐分了,只不过,当时它们的体毛没有退化,汗腺也不发达,体内的盐分代谢较慢,所以它们需求的盐分也比较的少,仅仅是通过偶尔捡食一些肉(生肉包括一些血液中都含有钠)就足够了。

随着不断的演化,毛发的逐渐消失,再加上人类祖先靠耐力躲避食肉动物和捕食食草动物,此时人类的盐分代谢开始加快。同时,人类的肉食占比越来越高,这样茹毛饮血的祖先们依然能从肉和血液中得到盐分。

到了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了农业种植,此时,人类的饮食结构开始调整了,肉食比例减少、淀粉类食物增多,与此同时,由于农业劳动属于重体力活,人体内的盐分代谢更快。

但是,饮食比例的调整以及生肉到熟肉的变化,让人摄入不到足够的盐分来维持正常的电解质平衡了。于是在农业时代来临时(大约距今约7800年前),人们发现了盐池湖,并且拥有了从盐池湖蒸发得到盐分的能力(根据考古发现,距今约8000-7800年前的运城盐池湖已经有了人类提取盐分的活动)

随着盐的被提取和广泛的推广,盐逐渐地成为了人们必备的调味品,尤其是在近代,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勤劳的劳动人民曾经靠着大盐腌出来的咸菜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高盐的需求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不过,到了现代,人们的盐分比例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体力劳动的减少在逐渐地降低。

因此,人类正式开始吃盐(提取盐)大约在距今约7800年前,但是人类从出现开始就已经从食物中获取盐分了,而且随着饮食结构、生活结构的调整,先后经历了“少盐、多盐、更多盐到逐渐少盐”的一个过程。

野生动物也需要盐

上面我们说过动物需要盐主要是其中的钠离子是动物肌体必须的金属离子,所以,野生动物也是需要盐的,只不过,除了养殖的动物外,野生动物“吃盐”我们都是不可见的。

首先食肉动物依然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它们猎物血液中的盐分已经足够维持它们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其次是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吃树叶和各种植物,这些食物中含有的盐分是非常少的。但是,食草动物们的毛孔很少,再加上很少会剧烈运动,所以盐分的代谢本身就要慢很多。而且食草动物在野生环境下也能发现盐碱地、盐矿等,在体内缺少盐分时,就能去狂舔一顿补充盐分了。

最后

所有的动物都需要盐,只不过,需要的多寡与动物本能的食性、盐分代谢速率、习性等因素有关。如果单纯地说发现并提炼了盐,人类只有短短的七八千年的历史,但是我们人类是完成了从单纯的从食物获取盐分到主动提取盐分单独补充的过程。

而野生动物在食性、习性、盐分代谢等方面的变化不大,所以它们大部分的盐分是从食物中获取的。

人类什么时候发现了盐,不吃为什么会浑身无力?

大约800万年前,哺乳动物还主要以水果为食,后来当人类和猿类出现进化区分后,人类开始逐渐摄入少量肉食,到了约3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直立人学会了狩猎,便开始消耗更多的肉食,饮食比例中植物和肉食各占百分之五十。如果旧石器时代的野生动物体内所含的矿物质与今天的猪牛羊相当,那就基本可以肯定,人类食用食盐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因为动物肉中含有盐分。

不过,食盐的大量消耗则是在5000到10000年前,由于当时全球人类增加,过度捕猎、火灾等引起了气候变化,使得狩猎所获减少,肉类的摄入量下降,人类开始往种植业发展,此时的饮食比例中,蔬菜占比高达90%。但人类在早期食肉过程中,已经进化出了对咸味的需求,所以人类不再满足于蔬菜本身的口味,逐渐往蔬菜中添加盐分,最终促成了各类食盐的发现。

随着人类对食盐越来越上瘾,盐成为帝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基础的最重要物质。我国最早关于盐的文字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800年,而到了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四川盆地,一位名叫李冰的官员,意识到咸水湖中可能存在有结晶盐分子,于是他开始组织挖掘工作,最终转变为钻探,采盐业正式诞生。

至于问不吃盐为什么会浑身无力,则是因为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而氯化钠对人体在细胞水平上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想一想人体内部和从人体流出的所有液体:血液、组织液、眼泪、汗液、尿液,甚至精液都是咸的,它们不断从人体内流出,就意味着人体不断地失去盐分,因此盐是必不可少的,不吃盐人体细胞就会失去正常机能,从而导致头晕。

当然了,食用盐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摄入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因为盐摄入量需要匹配人类进化的步伐,超出进化速度势必引起人体正常机能变化。当今世界上还散布着许多原始部落,由于居住环境相对封闭,所以他们持续食用低盐食物,这些原始部落的盐摄入量,平均每天约0.05到2克不等,而城镇人群每天盐摄入量近10g,虽然没有迹象表明原始部落的人更健康,但有证据表明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低。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人类什么时候发现了盐,不吃为什么会浑身无力?

这个吃盐有一个小故事。

话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庄,村庄四周环山,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山上都会传出狼豺虎豹嚎叫之声,村庄的村民各个都很强壮,女人在家种地,男人上山打柴打猎,日子过的也算滋润潇洒。

就在这年有一个年轻的少年山上打猎,途中因为有些困倦,在树上就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少年睡眼朦胧地睁开了双眼。模模糊糊之间少年的前面有一个浑身长毛的怪物,少年“啊”的一声大叫,直接从树上掉下来了。紧接着这个浑身长毛的怪物也跟着跳下来,少年吓得面色苍白,嘴唇发抖,浑身打颤,因为去上山打猎的出事故的没回来的村民也时有发生。

因为少年过于紧张直接吓晕过去了,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在一个山洞之中,少年一看这地方,四周有各种各样的石器,也有一些用草珊子铺的坐垫和睡床。少年猛地一惊,想起了自己晕倒之前所看到的,心想自己是不是被怪物给掳掠过来了吧。想着想着就爬起来朝着有亮光的洞口那里去。

当少年走出洞口不由得又吓了一大跳,原来自己所在的山洞,是在半山腰上,下面是万丈深渊,上面也是一眼望不到顶。少年心想这下完了。就在这个时候那个怪物从远处一蹦一跳,抓着藤绳,顺着悬崖峭壁直接过来了。简直可以说是飞檐走壁,身轻如燕一般飞过来的了。

少年一看就往里面躲,这个怪物看见少年害怕,心里自然也知道,就很好奇地仔细打量打量,并把吃的水果和新捉来的一个野兔的腿扔给少年并点点头,示意他可以吃。

少年虽说也是在山中长大的孩子,但是也没有吃过生的肉,长话短说此处省略八千字。

少年在山洞之中住了有几日,也观察得出来,这个是一个野人,而且还是个女的,年龄和自己也相仿。

想到这少年就带着这个少女回到村中,村中之人也很新奇,头一次听说有野人,这个野人身高七尺有余,站直身子也可以说是很苗条,但是绝对强壮,虽说是个女娃,但是身上的腱子肉也是从毛发之中就可以看到,上身穿着一个用荷叶编制的简单衣物,下身穿着软柳河藤编制的围裙一般。

在大家欣喜之中才知道,这个女娃只有他自己,父母均已亡故。

少女在村庄之中住下以后,尝试了吃了村民们做的饭菜,因为村民饭菜有盐放进去,少女吃完以后,浑身的长毛一点点脱落,吃了有个把月,身上的毛发已经全部脱落干净。

经过洗漱一番,这在一看,少女果然是少女,长发飘飘,皮肤雪白,身上找不到一点的瑕疵,真的如同出淤泥不染的荷花一般,冰肌玉骨之中还夹杂着一股潮气,站直身子,这样的完美身材,比在健身房锻炼几年都效果好啊。小故事完结

事情就是,在人类吃盐的时候,身体基因已经发生变化,如果人类真的是从猿猴变化得来的,那也是基因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后人,不食盐则身肿,也有可能是很早以前的人类,因为吃盐才慢慢的把身上的毛退掉,现在才有这种后遗症。

现在人类的进化也越来越娇气,中华文化五千年,有史书记载的时候,人类的吃食和现在也有很大差别。现在的人比起古代的人,力气上也有很大的差别。

人类什么时候发现了盐,不吃为什么会浑身无力?

了解畜牧业的应该认识下面这个东西,畜牧营养舔块,主要的作用就是为牲畜提供营养元素,其中就包括盐,也是动物必须的元素。

金、木、水、火、土vs辛、酸、咸、苦、甘,五行对五味,我国古人讲究平衡,五行对五味,咸占其一,在中国古代就非常注重盐的补充。

盐,一日三餐不可无,无盐,菜寡淡,食无味,久患疾

那人是什么时候发现盐的呢?

如果非要说发现盐,根本无证可查,因为人还没有进化成人的时候,就已经发现盐了。不管是动物园还是野外,灵长类动物们都喜欢依偎在一起“挠痒痒”,其实就是在互相扒拉对方身上的盐粒吃,因为猴子没有食盐的固定来源,为了平衡身体中的食盐,会食用同类身上析出来的盐,最大化利用食盐的同时,还能增进族群之间的感情。

人类在步入文明之前,与猴子没什么区别,可以预见的是,当人类皮毛退化之前,可能也做过相似的事情。盐的最早发现,是人类的生理需求。

人们什么时候开始定义盐?

世界各地发现盐的时间各不相同,如果单说国内,《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盐的繁体写法“鹽”,本意就是“在器皿中煮卤”。而煮卤最早记载的就是盐宗夙沙氏煮海,在今莱州湾南岸寿光附近,夙沙部落的夙沙氏开始发明海水煮盐的方法。

也就是说,大概4600年前的黄帝时代,开始煮盐,而更早的时候,人们虽然没发明煮盐,但是已经发现了卤(人为加工过的成为盐,未加工的称为卤)的重要性,现在就有一个史学家提出,古代的有熊氏和神农氏之间的战争,也就是炎黄之战,就是因为争夺山西运城一带的盐池引起的。而后来与蚩尤的涿鹿之战,也被称之为是盐池的争夺战。

有熊氏,神农氏等的真实史料都不曾拥有,这些到底是真是假,也只能是猜测。但是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发现了大量盐池的遗迹。可以肯定的说,中国人发现盐,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如果卤也算盐的话,那就是更久以前的事情了。

人为什么要吃盐?

盐,即氯化钠(NaCl),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水份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同时还能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

人吃盐过少,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

人不吃盐为什么浑身无力?

这个问题有点大,涉及到细胞的工作原理,专业词都能把人搞晕,我就以比较通俗的语言总结一下,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人不吃盐其实并不是人本身没有了力气,而是大脑(神经)对肌肉控制的减弱。不仅仅是肌肉无力,还会出现大脑反应慢,困倦等反应,都是因为神经的作用。

人体最不可或缺的金属元素,钠+和钾+,细胞通过钠+和钾+的浓度维持内外体液平衡与信息传递,并维持一个细胞液内外的一个电势差。

细胞膜上的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会不衰减地传播到整个细胞膜上,这称之为动作电位的传导,如果是发生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又称为神经冲动。

估计看到这儿很多人就蒙了,说白了,简单说钠+和钾+等电子的变化决定了信息的传递。

细胞膜上有钾-钠泵,钠钾泵可以将细胞外相对细胞内较低浓度的钾离子送进细胞,并将细胞内相对细胞外较低浓度的钠离子送出细胞。每消耗一个ATP,可以将三个钠离子送出细胞,同时将两个钾离子送进细胞。进出的电荷不平衡,每工作一次细胞膜内就少一个正电荷。细胞膜内部钾离子浓度高,钠离子浓度低。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外的电势会升高,细胞膜内的电势会降低,细胞膜内外的电势会有差值。这个差值称为“静息电压”。

正常情况下,细胞膜的钠通道是不开放的,在钠泵的工作下,细胞外的钠+比细胞内多得多,有非常明显的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钠离子顺浓度差进入细胞,随着钠离子的进入,细胞内外的电势差会降低。

当膜电位减小到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细胞内为负)的作用下,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

当膜内侧的正电位增大到足以阻止钠离子的进一步内流时,也就是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时,钠离子停止内流,并且钠通道失活关闭。这时由于细胞内电位升高,钾+浓度高于细胞膜外,钾通道激活,钾+外流,使细胞内电位降低。这时虽然恢复到了静息电位时的电势水平,但是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内外情况并不相同,细胞内钠+过多,这时候就需要通过钠钾泵的活动将流入的钠离子泵出并将流出的钾离子泵入,恢复动作电位之前细胞膜两侧这两种离子的不均衡分布。

神经细胞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是这样传递的,受刺激的细胞膜与邻近的细胞膜之间产生电势差,产生跨膜局部电流(静息时细胞内负外正,动作时细胞内正外负,两个细胞之间产生电位差且细胞液是导电的,就产生了电荷移动),即,没有钾钠,这个刺激没法传输。

这是一个高中的生物知识,大体就是这样,我感觉快忘得差不多了。总结一下就是神经传导就是电信号的传导,电信号的传导与钠+和钾+在细胞内外流进流出有关,也与细胞之间的流动有关。钠离子在人体内又是不断消耗的,所以人需要进行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补充。

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中,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的钾(毕竟植物的生长也是需要大量钾肥的),但是却极少含有钠的蔬菜(冰菜等植物含有钠),动物的血和部分内脏含有盐分比较高,却不是人类主要摄入的食物,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补充钠盐。如果身体中钠离子偏少,整个神经传导过程就会迟滞,也就是我们感到无力、头晕、反应慢的症状。

这个原理,同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内陆人吃东西偏咸(海边人吃海鲜补充钠元素),干体力活的人能吃咸(体力劳动出汗多,出汗是体内钠元素流失最快的方式),其实这是一种为适应生理需求而习惯的味觉需求。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食草(杂食)动物为什么要舔岩壁,舔土,互相舔舐。还能解释为什么食肉动物在捕获猎物时,优先食用脏腑器官及肠道消化物的现象。这些都是为了获得身体必须的钠元素。

当然,吃盐太多也不好,摄入过多的食盐会使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血压升高。还会导致肾脏排钠的能力增强,同时也促进了排除与其相似的钙,引起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同时增加肾脏的复合,引起肾脏疾病。所以吃盐适量最好。

好累,估计能看到这儿的都是才识渊博的俊男靓女,那么您给一个免费的赞支持一下呗[呲牙]

人类什么时候发现了盐,不吃为什么会浑身无力?

长期矿物质缺乏会导致浑身无力、组织浮肿,而盐其实就是各类矿物质元素,人类发现盐最初是因为本能的需要,后来学会了从自然中采集食盐,用于补充人体缺乏的矿物质成份。

如今随处都能买到的食盐主要成分是钠、钾的卤素盐,还有人工添加的碘的化合物,钠、钾、钙等矿物质成份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矿物质成分虽然在人体体液中含量不是很高,但是却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

其一,参与生理活动的调节。人体中很多生理活动需要蛋白质的参与,而矿物质成份是蛋白质高级构象中必须成份,它们有助于蛋白质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以发生生理活动。人体的肌肉的微观组成主要是各类蛋白,如肌动蛋白、肌钙蛋白等,这些蛋白物质可以结合钙离子等,然后空间构象发生改变,肌钙蛋白和肌动蛋白发生相对滑动,收缩或者伸长,于是肌肉整体有收缩或者舒张的变化。没有矿物质成份,这种活动就会停止,表现为肌肉无力。

其二,调节渗透压。人的细胞内外物质成分差异巨大,导致细胞膜内外存在电势差。主要是细胞膜的阻隔,然而矿物质成份在体液中的扩散和分布受到细胞膜的阻隔较弱,于是矿物质可以更好地跨膜运动,细胞膜上也有矿物质成份的选择性通道,会主动摄入或者排出矿物质,使细胞内外的矿物质有一定的浓度差,因此在浓度差的作用下,细胞会失水或者吸水。若盐摄入不足,组织液渗透压高,细胞失水,于是组织浮肿。

人类发现矿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最初还是从本能开始。有一种特殊的疾病状态——异嗜症。具有这种病症的人或者动物,会因为体内缺乏某些矿物质成份而胡乱吃东西,猫狗这类食肉动物会吃草,牛羊这类食草动物则会舔舐石头等物体。人体缺乏矿物质成份的时候,大脑达不到满足,于是就调节人的活动,使人尝试各类能往肚子里塞的东西,甚至吃泥巴、铁片等,以此缓解矿物质的缺乏,是和牛羊舔舐石块是同样的行为。长期流落于海上的人,由于缺乏淡水又不能喝海水,需要从海鱼体内摄入水分,也会造成矿物质的不足,于是人会对鱼的眼睛、肠子等内脏产生兴趣,因为这些组织中的矿物质、维生素更多。

最初人类就是通过这类异常的行为认识到人体缺乏矿物质成份的危害。其实所谓的盐就是矿物质成份,本身就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可以说只要人有饮食等行为,且饮食的种类比较多,就不会发生盐的缺乏,就像狮子老虎一样,不需要实盐这种盐含量高的调料。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定居生活,又学会了种植、畜牧,可有时也导致人的食物单一,种小麦的总吃小麦、养牛的多吃牛肉,进而导致某矿物质或者维生素、氨基酸的缺乏。

盐的作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本能的需要,因为食物组成的差别被人类发现。于是人类开始刻意地从自然矿层或者咸水中获取盐,添加在食物中用于调味、防腐,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持人体矿物质成份摄入充足。不过现代人食物种类多样,盐的需求并不是很高,一天一两克就可以,过多地摄入食盐又会导致人体水钠潴留进而导致高血压等疾病。

人类什么时候发现了盐,不吃为什么会浑身无力?

【原创】对于人类什么时候发现了盐,不吃为什么会浑身无力呢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不是人类什么时候发现了盐,而是人类生存需要盐份这种矿物质。人们要正确理解此题,必须要先从生命起源开始讲起,方能理解得透彻。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

地球上的生命只有两种模式,其一是细胞生命模式。包括了动物、植物和真菌三大类型;其二是原核生命(细菌)模式。包括了各类型的细菌。而各类细菌先天性是寄生在细胞生命体之中的情况,也就是说,细胞生命体是由细胞和细菌两种不同的生命模式共同组合而形成的生态现象。地球上自从形成稳定液态水体(海洋)自然环境以来,能在广阔的海洋中随机衍生出庞大数量的最为原始的活性物质,这种活性物质具有可持续生存的生命活力,统称之为:单细胞。

单细胞是地球上所有细胞生物演化形成的起点,我们人类也不例外。地球生命的起源,都来自于广阔海洋的摇篮,海洋形成的自然环境,是它们生存活动乐园的依赖,而海洋中先天存在的盐份,是一种氯化钠的矿物质,单细胞和海洋生物的生存,已对氯化钠矿物质产生种种的适应性和依赖性,已把氯化钠矿物质融入到自身生存需要的条件之中。随着海洋生物的持续演化,在海边生存的部分动植物,能逐渐地适应了陆地上的生存环境,久而久之,进入到陆地上进行生存活动的生物大军,就会形成了陆地生存多样性的生物物种,人类的形成,也是这个登陆生物大军中的演化形成之一。

正因为如此,人类的祖先是有一段很长时期在海洋中度过的情况,需要盐份矿物质来激活着细胞的生存活动。依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体的细胞、血液、眼泪、尿液和胎盘中的羊水都是呈盐液性的现象,如果人体盐份排出未能及时补充,达失盐份比例,人体就会有四肢泛力,激活细胞失效的现象发生,如果比例失调现象较大的,会夺取其生命。由此可见,不是人类什么时候发现了盐,而是人类生存需要盐份这种矿物质及时的补充。

不知这样的回答读者看后是否能明白?!如觉得我说的对或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点击关注我。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或发表意见。宇明于东莞市。(注:原创作品,抄袭可耻。欢迎大家转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