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鹊的窝,既简陋又高,却冻不死?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尤其是在冬季,站得越高往往寒冷越凛冽,但是在鸟类中,喜鹊却是“一枝独秀”,因为在其他鸟类不是迁徙到温暖的地方(比如燕子),就是躲在低处的巢里躲避寒冬(比如麻雀就喜欢在人屋檐的瓦片下面或者是没有人居住的老房子里筑巢),而喜鹊却将巢建在了高大的乔木顶端,任寒风呼啸,依然傲立在寒风中。

那么,喜鹊的窝从表面上看非常的简陋,而且位置还高,为什么它却能够安然躲过寒冬,不被冻死呢?这与喜鹊本身的抗寒能力以及喜鹊巢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详细地来说一下。

喜鹊的抗寒能力很强

在自然界中,论抗寒能力,人类绝对是“弱鸡”一般的存在,因为人类体表几乎没有毛发覆盖,这使得人即使有了衣物御寒,其抗寒能力也远比自然界有毛发(羽毛)的动物要差很多。那么,自然界中最能抗寒的动物是哪种动物呢?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错,是鸟,在远比北极还要寒冷的南极,生物种群数量多的基本都是鸟类,比如各种企鹅、大贼鸥等等,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鸟类。

不过,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鸟类抗寒能力与体型有关。当然,鸟类抗寒能力确实与体型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决定性的关系,比如麻雀,麻雀是一种分布极广的鸟类,而且它们是典型的留鸟,到了冬季,东北地区的温度能够下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但是尽管在如此冷的天气里,依然能够看到麻雀自由自在的活动,这就足以证明了鸟类的抗寒能力。

喜鹊也是一样的,作为一种分布范围同样很广的留鸟,喜鹊的抗寒能力甚至超过了麻雀,这一方面是因为喜鹊黑色的羽毛吸热能力比较强(企鹅的体背基本也是黑色的)。

一方面是因为喜鹊与其他鸟类一样,除了我们看到的这层羽毛外,在羽毛与皮肤之间还有一层细小且密的绒毛,其中外部的这层羽毛起到了很好的防水以及一定的保暖能力,而里面的这层绒毛就像我们冬天穿了一身羽绒服一样,它可以锁住体表的热量,减少热量的流失。

而且在每年的秋季,喜鹊会有短暂的换毛期,与其说是换毛期不如说是增毛期,在这个阶段,喜鹊的羽毛会增多,而且变得厚实(开春之后这些增加的羽毛会逐渐的掉落,以适应炎热的夏季)。

再有就是减少热量流失和存储能量了。鸟的身体基本都被羽毛覆盖,但是它们的脚是露在外面的,到了冬季,没有羽毛覆盖的脚直接与外界接触,必然会损耗热量。此时,就用到了一个恒温动物共有的能力了“逆热流交换”。

在喜鹊的腿部动脉与静脉是互相缠绕的,这样热乎乎的血液从动脉流向双脚时,会与在外层的静脉发生热交换,此时到达脚部时,血液的温度就相对较低了,这样就减小了与外界的温差,从而减少热量的损耗。同样的在寒冷的南极生活的企鹅们也是通过这个方法来减少热量在腿部的损耗的。

至于储存能量就很简单了,几乎生活在温带和寒带地区的动物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秋季疯狂的进食,此时它们的体重会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体内的脂肪。等到冬季时,加厚的脂肪一方面能保暖,一方面能够作为能量的供应。

因此,喜鹊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会活跃,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保暖和减少能量损耗的能力强,而这也是大多数鸟类共有的能力(鸟类迁徙其实大部分是因为食物随季节的改变,而不是因为冷)。

看似杂乱的巢为喜鹊能够平安度过寒冬再次加码

喜鹊巢应该是我们最常见的鸟巢了,因为在冬季,它们在光秃秃的树顶上格外的显眼。从表面上看,喜鹊巢就是用一堆树枝胡乱堆积而成的,与精致的鸟窝毫无可比性。但其实,如果你见过喜鹊巢的内部,就会被它惊讶到,因为喜鹊看似杂乱无章的巢,实际上有很多科学并且舒适的地方。我们从大体结构和内部结构两个角度来了解一下喜鹊巢。

首先是喜鹊巢的大体结构。喜鹊巢通常是建在高大乔木的最顶端的,它们的巢整个呈椭圆形,上面有被杂乱的树枝遮挡形成了一个“鸟巢盖”,这样下雪时,雪就不会直接落到它的巢里了,这是喜鹊巢与其他鸟巢最大的区别之一。

由于喜鹊巢封顶了,所以它们的进出口设计在了巢的中间,至于这个开口,也不是随便开的。记得以前,老家的老人就说:观察喜鹊巢的开口就知道今年冬天的主要风向,其实这个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喜鹊巢几乎很少有向北开口的,毕竟冬天北风刮得比较多,其次喜鹊巢的开口也不是正方向(正南、西、东),而是偏方向的,这样的进出口设计,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更多的风吹进来。

其次是内部结构。表面上看,喜鹊巢就是一堆乱树枝随意搭成的,但其实它的巢属于“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在杂乱的树枝的内部,是一些细小的树枝,再往里就是一层由草和泥混合而成的“混凝土”了,这是喜鹊巢的“内胆”,在这一层里面,喜鹊会衔来一些软草铺在底部,这样一个“豪华装修”的巢就建好了。

总结

喜鹊之所以敢把巢放在高大的树木顶端就已经做好了防寒的准备,首先,作为一种穿着“天然羽绒服”的鸟类,喜鹊本身的抗寒能力就比较强,再加上它看似杂乱实则设计精妙的鸟巢,让喜鹊可以在寒冷的冬季外出觅食,而且在回来时,有一个温暖的、可以遮风挡雨的住所。

为什么喜鹊的窝,既简陋又高,却冻不死?

喜鹊的窝巢,其实有点像个不完整的球,由喜鹊夫妇共同筑造。以干硬的枝杈编成,里面填以厚层泥土,甚至还有草叶、棉絮、兽毛、羽毛等。它们的巢穴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其实内部有很多玄机。

一般而言,喜鹊的确喜欢在较高且多枝杈的树杈上,建立自己的巢穴。

这样如果很多大型爬行动物像吃喜鹊,就变得很困难。

而且多枝杈的地方,比较容易建立稳定的巢穴。另外,喜鹊喜欢选用的枝条多是干硬的。这既结实又容易保暖。再加上喜鹊自身有羽毛保暖和草叶、兽毛等,要在巢穴里把喜鹊冻死,几乎是不可能的。

它把这些枝杈按粗细,很有规律地码在一起。喜鹊总是把巢材穿插摆放的,较重的一端总是在高处,这样可以使得每一根窝条都有一定牢固度。

喜鹊筑巢,光是打地基就弄了好半天,等小树枝终于放稳,还要衔泥,为的是粘得更牢更稳。它最后还要铺一层细草,这是为了保温。

所以,我们不能说喜鹊的巢穴简陋。

而且喜鹊的巢穴并非一定会建的很高,有时候如果有很多风太大,也可能建得比较低。

另外,就像人类喜欢翻新自己的旧宅一样。喜鹊也喜欢翻新自己的巢穴。它每年都将旧巢添加新枝,以起到修补和加固的作用。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喜鹊对自己建的巢穴,可以说是非常用心。在这么用心的情况下,喜鹊又怎么可能把自己冻死呢?

为什么喜鹊的窝,既简陋又高,却冻不死?

到了冬天,有些树上的叶子基本上已经落尽,但在一些树枝上却能看到乱成一团的小树枝,这种情况看起来就像是爱因斯坦比较蓬乱的头发,其实这种小树枝只不过是喜鹊的窝。喜鹊的窝从外面看起来是非常简陋的,而在冬天又比较寒冷,那么这种窝到底能不能防冻呢?

新来的朋友记得点一下关注,也可以从我的主页里面查看往期更多精彩的内容。

喜鹊是如何筑巢的?

喜鹊筑巢主要就是为了繁殖,所以它们经常都是雌雄喜鹊成双成对地筑巢,而且它们还会在周围营造一些疑巢,也不会使用旧巢。喜鹊的这种筑巢方法,虽然会增加很大的劳动量,但也不失为用来对付布谷鸟这样寄生鸟类的一种办法。

到了每年的11月至12月,喜鹊就开始造窝。它们通常都会选择在一些高大树木的顶端营巢,由于树叶基本上已经落尽,所以喜鹊窝的位置也非常抢眼。喜鹊窝距离地面大概有7~15米,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地面上的动物爬上来,从总体上来说,喜鹊对于营巢的安全性是非常在意的。

营巢工作开始之后,不管是雄鸟还是雌鸟,它们都要参加,但从劳动的付出程度上来说,雄性喜鹊会更加艰苦,因为喜鹊窝所需要一些粗大的树枝,对于雌性喜鹊来说,想要运输它们是有点困难的,有些雄性喜鹊也勉强能够运输。

喜鹊在树上选好位置之后,就会先用三根树枝垫好基地,等待树枝安放牢固之后,它们就会站在中央,然后沿着四周垒起围墙。等垒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喜鹊又会开始搭横梁,然后逐渐封盖巢顶,只会在侧面留下一个圆洞,刚好满足喜鹊的进出。

这样只不过算是完成了建造一个“毛坯房”,但基本上也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后面还需要对内部进行装修,这些工作也非常复杂,而且要求也也比较高,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非常精细的活。同时所使用的材料也比较复杂,包括内层更细的树枝,也需要泥土,内部还垫有纤维、棉絮、草根、兽毛和鸟类的绒毛等等柔软物质。

作为牢固喜鹊屋内部的材料,主要就是喜鹊从河边叼来的泥土,将这些泥土与柔软物质混合之后,放在脚上将这些物质“踏”上去,并且利用它的爪子按实。喜鹊窝的内部并不是只有巢底和四周才会涂抹这些材料,就连顶部也是这样装饰,而且这些泥土在混合了柔软物质之后,都会与这些物质连成一体,就算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不容易掉下来,等待内部变干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喜鹊窝。

已经建好的喜鹊窝非常牢固,仅仅是利用树枝编织的外框就已经非常牢,就算我们想从外面抽出一根树枝,也无法轻易做到。等到喜鹊在往内部修饰一番之后,这些泥土又与树枝粘在一起,所以整个喜鹊坡就已经连成了一个整体,无法轻易破坏。

为何喜鹊窝的防冻效果可以这么好?

由于喜鹊窝主要是用来繁殖的,那么这个窝就必须要拥有防冻的效果。由于雌雄喜鹊的身上本身就拥有非常多的羽毛,可以对它们的身体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除非天气非常冷,喜鹊才需要躲进窝里面避寒。所以喜鹊窝的保暖主要是用于产蛋孵化,毕竟鸟类在孵化的过程中,需要维持一定的温度。那么喜鹊窝的防冻效果为什么会这么好呢?

1、喜鹊巢的结构有利于防冻。

由于喜鹊窝的结构是封顶的,只在侧面留下了一个圆洞,所以喜鹊窝内部与外面接触的面积非常小,这样就会造成对流传热的效果比较低,内部的热量就很难会散发出去,因此从结构上来说,喜鹊窝的结构是有利于防冻的。

实际上这个封顶的结构并不仅仅有利于防冻,还可以防风防雨。虽然喜鹊窝外面的树枝还留有很大的空隙,风雨都很容易渗透进来,但内部涂了一层泥土和柔软物质的混合物,这就相当于窝的“内胆”,从而使内部的空间还可以阻挡风雨。所以喜鹊所营造的就是一个可以遮风挡雨,而且非常温馨的家。

2、喜鹊窝用的材料有利于防冻。

喜鹊窝的防冻作用,关键还要看它们所使用的材料。作为喜鹊窝的外形,都是一些干树枝,这样的好处其实是树枝的重量比较轻,所以喜鹊在运输的时候,可以节省一定的体力。另外,树枝的内部失去水分之后,多多少少会留下一定的空隙,空气也会从这些空隙中渗透进去,所以树枝的传热效果就不好。

这是因为这些固态物质的传热效果只能通过声子的振动形式来进行,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越强的时候,传热的效果就会越好,更加容易将热量传递出去。但干树枝里面拥有很多的空隙,分子之间的距离拉得比较大,作用力也变得比较弱,当然传热效果就变差了。换一种说法,就是这些材料拥有一定的保暖作用。

另外,棉絮、兽毛和鸟类绒毛等这些柔软物质,它们的保暖效果就更好了。我们晚间睡觉所盖的棉被,就是用大量的棉絮编织而成的,这样就拥有比较好的保暖效果,我们都可以体会得到;至于兽毛和鸟类的绒毛,物质结构比较松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保证了这些物质与物质之间拥有比较大的空隙,也就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弱,传热的效果就变差了。

还有一种物质就是泥土。由于泥土可以起到牢固内部结构的作用,所以这种物质是必要的,但当它们凝固之后,物质与物质之间所保留的空隙相对比较少,那么传热的效果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大的。这种效果其实我们也很容易体会得到,到了大冬天,如果我们还是光着脚丫子或者直接就睡在泥土上,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凉飕飕的感觉,这就是因为泥土传热效果比较好的缘故。

幸好喜鹊在修饰内部的时候,就已经将这些柔软的物质与泥土混合在一起,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些柔软物质所形成的空隙,也造就了泥土内部拥有空隙,这样整体的传热效果就会变差,相对来说,喜鹊窝的防冻效果就比较好。

这一次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的话,就请大大地点一个赞吧!

综上所述,繁衍生息基本上是自然界中生物比较常见的一种事情,但不同的生物之间也会拥有各自不同的形式。喜鹊主要就是通过造窝、产卵,然后孵化,所以一个温暖的窝,也决定了小喜鹊能否安全地孵化出来。

喜鹊窝的保暖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它的封顶结构,这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其他动物的侵扰,也可以起到防风防雨的作用,由于只在侧面开一个圆洞,喜鹊窝内部与外部的对流作用就非常低,所以传热效果并不好,就转变成为了保暖作用比较好。

第二是喜鹊窝所使用的材料比较特殊。用于编造喜鹊窝外形的树枝就拥有较差的传热效果,所以整体上的保暖效果是比较好的;内部所使用的泥土虽然传热效果比较好,但只要混合了柔软物质,整体的传热效果也会变差,所以总的保暖效果是比较好的,也就是防冻效果比较好。你是怎么看的呢?

为什么喜鹊的窝,既简陋又高,却冻不死?

谢邀~。

喜鹊的窝不糙呀,看着一堆乱树枝草草搭的,但其实特别有技术含量,一点都不是豆腐渣工程!首先呢,喜鹊窝是有顶棚的,并不是直接窝口朝天。

喜鹊的的出入口开在巢的侧面。巢顶是有一根作为横梁和支架用的比较粗的枝条,在上面会搭起密密的枝条,能防风遮雨。

第二,喜鹊窝内外有好几层,实在是非常精巧的工程~

外层是夹杂着杂草泥土的枯枝,比如杨树、槐树、柳树的树枝,搭的非常结实。内层则是比较细的枝条泥土,很多是垂柳的枝条,像一个柳筐一样。这个内层的“筐”上还会覆盖上泥土。

最内层还有一层垫子,芦花啦、棉絮啦、鸟的羽毛啦、甚至人的毛发……总之都是些比较柔软的东西。

喜鹊的窝还是要搭很久的,一般要搭20~30天,有时候全部完工要三四个月的样子。关于冻不死这一点,其实喜鹊本身就是留鸟,适应能力比较强,冬天一直是在当地过冬,不需要迁徙。他们筑巢主要是为了繁殖,巢筑好之后就开始生蛋孵小喜鹊啦~

为什么喜鹊的窝,既简陋又高,却冻不死?

为什么喜鹊的窝,既简陋又高,却冻不死?

这就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本能。不仅是喜鹊还有多种的鸟类冬天都冻不死,你也许见过,农村农户养的鸡,有的鸡它有窝倒不在窝里,也像鸟一样晚上飞到树上休息。还有懒的不搭窝的麻雀,它们就是在树枝上睡觉休息,绝对冻不死。

喜鹊基本上都筑巢搭窝,它们是能工巧匠,看起来是一蓬枯枝栏叶,但它们建造的很坚实,一般颳几级风,能把树枝颳折,它们的窝很难颳散的。它们很勤快,窝里都铺衬着草,破布,棉絮等软和物,冬天保暖,所以冻不死。再一个鸟类冻不死的原因,这也是鸟类和有些动物的本能,就是每年冬春它们也要换“衣服”的。进入冬季时,会换毛的,会换成带绒的毛,以便冬天御寒。春天暖和了,又把绒毛蜕掉换成不带绒的“夏装”,这也是鸟类及一些动物冬天冻不死的根本原因。也是大自然赐予它们的“特殊”本能。

为什么喜鹊的窝,既简陋又高,却冻不死?

说到喜鹊,就不能不说乌鸦。这对难兄难弟造就了一件千年冤案。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喜鹊漂亮,乌鸦丑陋。再加上历代文人们的不断渲染,乌鸦与喜鹊就成了邪恶与善良,不幸与吉祥的象征。

其实,乌鸦与我们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它正直善良忠贞仁孝聪惠,很多行为与我们的认识是相反的。乌鸦反哺的故事我们都应该知道,但喜鹊老了却会被后代抛弃,赶出巢穴,很是悲惨。喜鹊甚至因懒得筑巢而抢乌鸦的巢,是个真实的强盗。只是因为喜鹊嘴甜,长的又漂亮,所以中国和世界很多国家的人就把它当吉祥鸟了。这才是真正的千古奇冤。

下面是一篇网上摘录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乌鸦与喜鹊——好与坏的争论

通常人们会认为听到喜鹊叫就是报喜,而看到乌鸦的话则感到很不吉利。一方面是乌鸦全身黑色,长得“丑”,而喜鹊黑白分明,长得“漂亮”。还有最大的优势是喜鹊的名字更讨人喜欢。

两种鸟同属与鸦科动物,区别真那么大吗?

其实,乌鸦恩怨分明,对经常给它们喂食的人亲近、追随。对惊吓、扑捉它们的人则群起攻击。而且少数乌鸦的恩怨可以通过族群传递。乌鸦能够识别对他们来说是好人还是坏人,即具有识别记忆人脸的非凡敏锐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保持数月之久甚至终生。世人对乌鸦多不看好,把它与霉运、死亡相连,这大概是它的长相和叫声使然:浑身乌黑无一点色彩;叫声特别沉闷哀怨,这些都不免使人厌恶。

乌鸦到了年老体衰的时候,它的后代们就会精心呵护,不离不弃,到处找食物给父母,以此报答养育之心。古人曾讲过,“乌鸦反哺,羔羊跪乳”,那是古人以自然界的动物形象来教化人们“孝”和“礼”的一贯说法,乌鸦是“孝鸟”的形象在几千年以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

和乌鸦相比,喜鹊却恰恰相反,当喜鹊年老体衰的时候,它的后代会把它从窝里扔出去。

喜鹊的叫声象征着美好的寓意,喜鹊的叫声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意为“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所以喜鹊在中国民间是吉祥的象征。画家画的“鹊登高枝”,喻示一个人节节向上、家庭出人头地。当然,最优美的传说还是“鹊桥相会”,因为这个传说,银河也被称为“鹊河”。

其实喜鹊是杂食性的,它会盗取别的鸟巢中的鸟蛋、雏鸟吃,有时还捕捉蛇。和其它大多数鸦类一样,喜鹊是非常聪明的鸟,但也是极富侵略性的凶猛鸟类。

联想到人类也经常犯的一个错误,以外貌和声音来评判别人,而不是全面了解之后客观评价,容易被感情色彩蒙蔽双眼,这样不好。

至于问题本身,我想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正常情况下鸟是冻不死的,该冻死的在数万年的种群进化中已经冻死了,它们的羽毛有极强的御寒能力,比我们的羽绒服性能还好,怎么会冻死。零下二十度,对于人类而言,已经难以生存了,但对于很多动物而言,不过是平常之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