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十多年前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现在的生存状况怎么样?

普氏野马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的野马种群,早在2001年,也就是20年前,我国曾经在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放生了27匹普氏野马,原因是尽可能的让普氏野马再次恢复野生种群。那么,如今被放生的普氏野马怎么样了呢?结果是并不乐观,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普氏野马

01 普氏野马不是野马?

普氏野马又称蒙古野马,它是原产于我国新疆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的马,一直以来普氏野马都被当成是现存唯一的野马,但根据2018年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看,事实并非如此,研究人员通过对普氏野马以及多种野马的基因分析得出:普氏野马与波泰马的基因最为接近,因此,普氏野马实际上是波泰马驯化后的马,驯化的时间大约在距今约5500年前,只不过,一部分的被驯化后的马再次返野,才形成了如今的普氏野马。

也就是说野马其实早已经灭绝了,不过普氏野马的珍贵之处是它是由野马(波泰马)直接驯化后再次返野的,因此它是最接近野马的马。而且在漫长的野外生活中,普氏野马已经形成了野外的习性和外观(竖立的马鬃),因此一些科学家主张将普氏野马归为野马。

02 普氏野马之殇

早在1879年,科学家首次在野外发现并命名得了普氏野马,根据当时的数量统计,已经将其列入濒危动物之中。但是仅仅90年的时间,到了1969年,地球上仅剩的最后一匹野生环境下的普氏野马就死亡了,至此90年的时间内,普氏野马从濒危到野外灭绝。不过好在,在20世纪内,许多普氏野马被人驯养,也为它们留下了最后的火种,同时为普氏野马的再次野化提供了先决的条件。

03 普氏野马的“新生”

家马的祖先并不是普氏野马,而是欧亚草原上欧洲野马,家马的驯化史已经有约6000年了,因此,当时的普氏野马也没有被大面积的驯化(毕竟已经有家马了),所以到普氏野马野外灭绝,全世界范围内就只有15匹从野外捕获的普氏野马。由于普氏野马曾经经历过驯化后再次野化,所以在人为的干预下,它们很快就完成了野外繁殖,并且数量达到了如今的约2000匹左右。至此,普氏野马的“血缘”算是保住了。

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

有了一定的种群就可以考虑放归野外了,于是在2001年,我国在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放生了27匹普氏野马。但是原本的繁荣景象并没有看到,反而是有3匹普氏野马直接被冻死(当年入冬后,保护区内迎来了-20到-40℃的低温),为了不让其他的24匹马冻死,工作人员用饲料将它们重新引回了当初饲养它们的大围栏当中。第一次,普氏野马的放归野外以失败告终。不过,对于普氏野马的放生并没有因此而终止,从2001年到2019年间,我国先后分16次在新疆和甘肃放生了110匹普氏野马。

其中较大规模的是发生在2010-2012年间,在2010年,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保护区进行了实验性野外放生,一共放生了7匹普氏野马,经过一年,这一批普氏野马成功的在野外繁育了后代。有了这次成功放生的经验,研究人员在2012年,再次在敦煌西湖国家级保护区内放生了21匹普氏野马,

经过20年的努力,截止到目前,放归野外的110匹普氏野马已经繁衍到了351匹,其中甘肃有107匹野放野马,新疆有204匹野放野马。除此之外,甘肃和新疆的普氏野马野化工作依然在继续,目前新疆有198匹圈养下的普氏野马(其中有108匹半野化),甘肃有48匹圈养下的普氏野马。至此,我们再度成为拥有普氏野马数量最多的国家(数量在700匹以上)。

普氏野马的野化并不是很乐观

虽然从数据上看,普氏野马的放归是喜人的,但是这背后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

第一:基因问题。现存的普氏野马虽然有2000匹左右,但是它们均是20世纪初捕获的那15匹野生普氏野马的后代,所以这些普氏野马不可避免的存在近亲繁殖的问题。就像我国的华南虎一样,它们如今的数量早已经突破了110头,但是它们均为当年那5头野生华南虎的后代,所以它们也存在近亲繁殖导致的疾病发生率高、幼崽成活率低等问题。普氏野马也是一样的,如果不是保护,人为的干预,它们也很难完成野化,而在保护区的野化离真正的野生还是有距离的。

第二:天敌问题。野马都有着很强的攻击性以及奔跑能力,这是人工圈养下的马所不具备的,彻底放生野外外,野马会面临狼群的侵袭,而面对狼群,这些野马能不能够成功的存活下来,目前依然是个未知数。

第三:环境问题。目前真正的野生环境大都被畜牧业占据,过度的开发已经使得野生环境碎片化,在碎片化的环境中生存,需要迁徙的能力。但是,人工饲养下的马是没有迁徙意识的,一旦到了冬季,它们食物极为匮乏,这也是问题之一。其次,与牧民争夺栖息地,必然会增加“人兽冲突”,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总结

20年前返野的普氏野马以失败告终,不过,在过去的20年内,我国又多次进行了实验,因此才有了数量较多的野放野马。但是野放与真正的野化还是有距离的,再加上野化的阻力也不小,因此,普氏野马的野化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通过对圈养动物的野化,我们也可以看到,等到物种野外灭绝后,再想让它们恢复原本的野生种群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保护野生动物从当下做起,这样才能事倍功半。

谁知道十多年前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现在的生存状况怎么样?

明明是中国新疆野马

几万年以来,它们就一直生活在那里

一个姓普的俄国间谍在新疆发现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马,并且没有放牧人,就公布为普氏野马,还告诉一群欧洲强盗就偷了新疆野马。你们现在还这样歌颂那个姓普的俄国间谍

难道就一直这样下去吗?

以后就是:中国新疆野马

谁知道十多年前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现在的生存状况怎么样?

只知新疆有,电视频看到过。甘肃也有野马,全部共7百多匹,不容易,这是从头条知道的。问一下,野马能否和野猪一样,和咱平常母马交配不行吗?

谁知道十多年前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现在的生存状况怎么样?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卡拉麦里南部的戈壁,一群似马非马、似驴非驴的有蹄类动物,三五成群地或奔跑、或觅食,它们就是放归后的普氏野马。

2001年,新疆吉木萨尔的普氏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将27匹普氏野马放回准噶尔荒原,结束了野马故乡无野马的历史,它们在卡拉麦里的恰库尔图镇逐渐向外扩展。

那么如今这些野马的生存现状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命运一波三折的普氏野马。

1、普氏野马的前世今生

普氏野马体型健硕,身高1米以上,体长2.8米,体重达到了300公斤。它们跟家马有所不同,普氏野马的额头没有刘海,鬃毛很短而且是直立的,马尾呈束状。普氏野马的腿被称为“踏青腿”,又短又粗,有2~5条明显的黑色横纹,小腿下部呈黑色。

说起普氏野马,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大有来头,10世纪时,西藏的僧人就描述过普氏野马。在《蒙古秘史》中也有关于普氏野马的记录,说是1226年左右,成吉思汗的马被一群野马惊翻,这群野马可能就是普氏野马。

不过“普氏野马”是1881年,由沙俄学者波利亚科夫正式命名的。19世纪后半叶,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先后三次进入中国新疆地区,在准噶尔盆地奇台至巴里坤的丘沙河、滴水泉一带采集到了野马标本,并将捕获的野马运回圣彼得堡,交由其科学院动物博物馆研究。而普氏野马的名字,就是沙俄对这些野马标本的称呼。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俄、法、德的探险队开始大规模普氏野马,并对其圈养驯化。到了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野外的普氏野马灭绝了,我国准噶尔荒原上的普氏野马也销声匿迹了。

如今的普氏野马,都是当年的探险队圈养起来的普氏野马后裔。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仅存的普氏野马都被圈养在十几个动物园和个人庄园里,一共40匹~50匹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普氏野马就只剩下31匹了,不过有12匹成功繁殖,有一匹甚至被怀疑是普氏野马和蒙古家马杂交的后代。现在的普氏野马,都是来自于这31匹马的后代。

2、普氏野马返乡工作

20世纪时,中国的普氏野马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们现在的野马是从国外引进的,也就是英、俄、法、德探险队捕猎并圈养起来的那批野马的后裔。

1986年,我国开始规划“野马还乡”工作,第一批从欧洲引进的普氏野马有11匹。到了2000年,新疆吉木萨尔的普氏野马研究中心里的普氏野马数量,已经达到了一百多匹。

同年5月,专家们把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北部的乌伦古河南岸一片面积达数万平方千米的戈壁草原确立为放归点。这里是普氏野马最后消失的地方,如今将也将成为普氏野马返乡的地方。

2001年,也就是二十年前,27匹普氏野马被放归准噶尔荒原,它们在卡拉麦里的恰库尔图镇小心地向外扩展着本应熟悉的领地。

可是这27匹普氏野马的处境并不乐观,被放归的当年冬天,就有3匹被冻死。为了保护剩下的24匹普氏野马,工作人员又将它们引回了饲养基地。这次放归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不过幸好保住了24匹普氏野马。

在此之后,专家们并未放弃“野马返乡”的工作,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先后向准噶尔戈壁放归了16批次,总计110匹普氏野马。

在2010年放归的7匹普氏野马中,经过一年时间,这匹普氏野马在野外成功繁殖,这为以后的放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现在生活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普氏野马,一到3岁就会放归大自然。我们已经掌握了成功放归的技术,被放归普氏野马也不需要人为干预,它们很快就会组建自己的家庭。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放归准噶尔的110匹普氏野马,已经成功繁衍到了351匹,加上仍然在新疆和甘肃圈养的300多匹,我国再次成为拥有普氏野马数量最多的国家。

3、普氏野马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在普氏野马放归野外的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普氏野马的野外扩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环境恶劣,生存艰难

普氏野马的放归地是准噶尔荒漠,此处植被稀疏、水源短缺,而且冬季严寒,普氏野马要面临的是食物较少、水源短缺、冬季低温的挑战。

不过好在普氏野马的基因里,继承了祖辈们强大的适应能力。放归后的普氏野马耐渴能力很强,可以忍受3~4天不喝水。它们的嗅觉很发达,可以循着风的方向辨别水源的位置。

普氏野马到了冬天,会长出又长又粗的毛发,足以抵御准噶尔荒漠冬季的严寒。荒漠上虽然植被稀疏,但普氏野马还是可以找到芨芨草、梭梭树、红柳等,冬天还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

2、近亲繁殖,基因退化

现在全球虽然有2000多匹普氏野马,但它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存的31匹普氏野马的后代。而我国放归的普氏野马,是从欧洲引进的那11匹的后代,这就存在一个近亲繁殖的问题。

不仅如此,放归的普氏野马经过多代的人工繁殖,它们的基因是否严重退化?而且人类的干预是否会减弱了它们的野性,让普氏野马像家马一样家化?普氏野马在野外,免不了会跟家马杂交,普氏野马何去何从?这些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3、环境恶化,天敌侵扰

普氏野马被放归,还要面临环境恶化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野生环境都被畜牧业占据着,过度开发使得留给普氏野马的生存区域越来越少。

除此之外,普氏野马还要面对天敌的问题,圈养过后的普氏野马,无论是攻击性还是奔跑能力,都不如真正原始的野马。当它们面对狼群的攻击时,存活能力还有待验证。

4、普氏野马的“野生性”遭质疑

2018年2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关于普氏野马的研究报告。研究表明:此前普氏野马被认为是仅存的野马,但它们其实是驯化马的后代,世上已经再无野马。

报告称:普氏野马在5500年前,就已经被哈萨克斯坦北部的波泰人所驯化。后来普氏野马的祖先从人类圈养的环境下重新逃到野外,一直存活下来。

也就是说普氏野马已经经过一轮驯化,现在的普氏野马是重新回归大自然的“放归野马”。但无论如何,普氏野马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最接近野马的品种。

结语

普氏野马放归工作仍在进行,我国第一批放归的27匹普氏野马,因为天气寒冷冻死了3匹,剩下的24匹又重新召回。

不过随后的放归工作进展顺利,普氏野马也在野外成功繁殖,相信随着放归工作的有序进行,普氏野马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但不得不说,普氏野马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而野生动物只要和人类扯上关系,其进化之旅就注定是剪不断、理还乱!

谁知道十多年前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现在的生存状况怎么样?

适者生存,人为的保留那些自然淘汰的品种说不定就是抑制了一些新物种的诞生,所以我始终认为,只要不是人为引起的灭绝,就不应该去干涉他们的死亡~

谁知道十多年前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现在的生存状况怎么样?

麋鹿野化之始种群规模更小,也面临同样问题,但结果很成功,目前在盐城市大丰区的黄海滩涂成功野化繁衍了几千头,所以只要放对地方,普氏马野化项目也应该可以成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