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史上最大的海洋动物应该要数新西兰大鱼龙,15-38米、重311吨以上,它吃什么长这么大?

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蓝鲸体长33.58米,如果新西兰大鱼龙真的有15-38米的体长的话,那么蓝鲸这个地球生物史上最大动物的头衔就要拱手相让了。但是,新西兰大鱼龙真的有如此之大吗?它是吃什么长的这么大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鱼龙的演化

鱼龙是一个大家族,它们都在鱼龙目下,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鱼龙是三叠纪的中期由一类陆生的四肢行走的爬行动物进入海洋逐渐演化而来的,这一点与鲸类非常相似。鲸类早在距今5000万年前还生活在陆地上,那个时候它们也是四肢行走的动物,不过它们不是爬行动物,而是哺乳动物,叫巴基斯坦古鲸,它们在进入海洋之后发现这里的食物充足,没有竞争,开始逐渐的适应浅海区的生活,最终慢慢的演化成了鱼的形态,终生生活在海洋之中。

鱼龙也是一样的,它们进入海洋时约在距今2.5亿年之前,此时的陆地上爬行动物的天下,而且恐龙也没有出现,古老的爬行动物之间的竞争,让一部分的爬行动物对海洋起了“歹念”,就这样这一批爬行动物进入海洋之中,慢慢的演化成为了鱼龙目。

虽然到现在为止,究竟是哪一种爬行动物进入海洋演化成了鱼龙目还没有定论,但是根据当时陆生爬行动物的体型大都较小看,鱼龙目的祖先也是一种中小型的爬行动物。

鱼龙目的繁荣

进入海洋之中,鱼龙逐渐的开始适应了海洋的生活,此时它们的四肢慢慢退化为鱼鳍状,尾巴的末端也开始变得像鲨鱼的尾鳍一样。从17世纪末,科学家们首次发现鱼龙化石看,当时的鱼龙只有以上这些特征,是没有像海洋哺乳动物海豚那样的背鳍的,因为即便是有背鳍,背鳍内没有硬骨,也是无法形成化石的。直到19世纪末,科学家在德国发现一具完整的鱼龙化石,这具化石虽然也没有留下背鳍的化石,但是保留了背鳍的轮廓,这样鱼龙的复原图就完全出来了,它们的演化完全符合流体力学。

有了“背鳍”,四肢和尾巴也都演化完成后(与鱼类的趋同演化),鱼龙彻底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繁荣。

由于在三叠纪中晚期,海洋中还没有大型的动物,这就意味着竞争并不激烈,所以已发现的大多数鱼龙化石的体长都在2-4米之间。不过,有些鱼龙的体型却非常的庞大,比如在内华达州秀尼鱼龙的体长就在15米左右,体长10米的杯椎鱼龙、体长平均12米的喜马拉雅鱼龙等等。

在所有的鱼龙化石中,体型最大的有两种:一种是加拿大鱼龙;一种是萨尼特鱼龙属下的西卡尼秀尼鱼龙,它们的体长分别是23米和21米(最大个体)。

网上说的体长15-38米的新西兰鱼龙是怎么回事?

新西兰鱼龙也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萨尼特鱼龙属下的物种,虽然现在许多百科中将新西兰鱼龙划为萨尼特鱼龙属下的一个单独的科,但是这个科并没有被科学家承认。而这个数据是由古生物学家J.Crampton根据在新西兰马尔堡海岸附近发现的鱼龙化石的几块脊椎碎片推断的,由于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出土过完整的所谓的新西兰鱼龙的化石,所以仅凭几块脊椎化石就推算它的全长以及体重显然是不科学的(不然这个数据也不可能从15-38米跨度如此之大)。

因此,新西兰鱼龙是一个疑似种,它的所谓体长和体重只是估算,相比而言,上面我们说的加拿大鱼龙和西卡尼秀尼鱼龙,都是有着许多的化石,而且还有相对完整的化石才有的数据,可信度较高。所以,目前已知的最大的鱼龙就是加拿大鱼龙,它的体长为23米。而这个数据对比体长平均30米的蓝鲸来说还是逊色很多,因此,蓝鲸依然是地球史上最大的生物。

鱼龙是吃什么的?为什么能长这么大?

其实,吃什么东西与动物的体型关系并不大,因为大象虽然吃草,但是依然是现存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而老虎虽然顿顿吃肉,但是它的平均体重最重也就在200公斤左右,比大象小了数倍。而且像最大的动物蓝鲸,它是一种须鲸,没有牙齿,靠吃磷虾等浮游生物为食,照样能够长成史上最大的动物。

由此可见,食物的类型并不能决定动物的体型,而决定动物体型的主要是生态位和进食量。鱼龙也是如此,从鱼龙的头骨化石看,它的嘴里有细长的牙齿,所以它是一种掠食性动物。在当时的海洋中,鱼龙没有对手,甚至连与它体型差不多的动物都很少见,因此,它也不是以捕食大型生物为食的。

根据古生物学家对鱼龙腹腔中残留的食物的化石分析看,鱼龙的主要食物以鱼类为食,而且随着体型的增大,鱼龙的食物可能会越来越小,原因是越小的鱼数量越多,对于大型动物来说越有保障(参考蓝鲸)。

总结

新西兰鱼龙在许多资料中被描述为史上最大的水生爬行动物,这个说法倒是没有错,但是如果说它是史上最大的海洋生物,那蓝鲸第一个不答应。而且根据已发现的鱼龙化石看,它们最大的个体只有23米,比蓝鲸要小很多。

至于鱼龙为什么会出现大体型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竞争者很少,它的生态位很高,食物富集,食物获取更容易,这一点倒是符合三叠纪到白垩纪的爬行动物“越吃越大,越大越吃”的演化路线。

地质史上最大的海洋动物应该要数新西兰大鱼龙,15-38米、重311吨以上,它吃什么长这么大?

新西兰鱼龙,英文名Hector"s ichthyosaur(赫克托耳鱼龙),是1874年发现的一种不明身份的鱼龙的灭绝属,它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根据此种鱼龙45厘米长的椎骨及其相对于萨斯特鱼龙的相对解剖位置,研究者们估计其体型可能达到萨斯特鱼龙的两倍(萨斯特鱼龙体长可达21米),甚至可能超过蓝鲸(蓝鲸体重约为100-150吨)。

但因为化石资料缺乏,关于此鱼龙的体型的实情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上图:各种鱼龙图鉴。乍看像是混了点鳄鱼在里面的鲸类图鉴。O(∩_∩)O~

而至于新西兰鱼龙的食性,我们也只能从普通鱼龙的食性来推测。

2017年,来自德国波西多尼亚页岩的报道称,在一块碳酸盐结节中,发现了有1.877亿年历史的狭翼鱼龙(Stenopterygius,体型大概是4米)的椎骨,而且其中仍然含有胶原纤维、胆固醇、血小板和红细胞和白细胞。这块椎骨的结构没有被石化,而是蕴含了可以识别生物分子的原始有机组织,这简直是一块稀世宝贝!如此非同寻常的保存状况解释了碳酸盐结节的特殊保存环境。

这块椎骨中发现的红细胞大小是现代哺乳动物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考虑到侏罗纪早期托尔阶时期的低氧水平,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改善氧气摄入的适应性表现。而其中的胆固醇具有高碳-13同位素成分,这可能表明鱼龙处于食物链中较高的生态位,且以鱼类和头足类动物为主要食物。

上图:狭翼鱼龙。这个化石保存得也太好了!

因此,我们可以大致猜测巨型的新西兰鱼龙的生态位应该比狭翼鱼龙更高。或以大型的软体动物(例如巨型鱿鱼)或大型鱼类为食是一种假设,但考虑到其巨大的体型,它们也可能以其它鱼龙或大型海生生物为食。

参照当前鲸类的食性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鱼龙有滤食的特性,因此鱼龙可能从生理结构上可能不同于须鲸,而从进化趋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食性应该更接近于齿鲸或者海豚,诸如抹香鲸或长吻海豚。大多数鱼龙有类似海豚的细牙齿,适宜捕捉软体动物和鱼类,尤其是像鱿鱼或者章鱼之类。

上图:鱼龙捕食场景艺术想象图——基本上就是基于海豚来设想的。

上图:进化趋同:鱼龙与海豚骨骼和体型的全对比(文字太多,恕不能一一翻译)

总结一下

从进化趋同的角度来看,鱼龙可以与现代的鲸类(包括海豚)的生态位类比,但鱼龙可能并没有进化出类似须鲸的滤食器官,因此我们可以把鱼龙的食性限定到与齿鲸类类似。但现代齿鲸的身形都达不到题主所述新西兰鱼龙的那个级别,因此解开新西兰巨型鱼龙的食性之谜还需要科学界进一步的发现和研究。

地质史上最大的海洋动物应该要数新西兰大鱼龙,15-38米、重311吨以上,它吃什么长这么大?

科学家曾经认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体长33米多,重将近200吨。1878年,在新西兰发现巨大的化石,科学家推测曾经有一种更大的动物,生活在距今两亿多年的三叠纪的海洋,这便是新西兰大鱼龙。 新西兰大鱼龙体型巨大,长可达38米,重300多吨。它不但是重量级选手,还是游泳健将,可下潜至500米海洋深处,瞪着直径一尺有余的眼珠子,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追击猎物。 新西兰大鱼龙是巨型滤食性动物,巨大的体型,灵活的身手,又长又窄的口鼻部,呼吸之间,巨量海水携带大量的小鱼小虾被吸入大鱼龙的口中,随即海水被吐出,鱼虾落入腹中,然而这不过是饭前小食。

更厉害的是,它有着无与伦比的冲击力,嘴尖而长,两边长满锋利的小牙,一咬住滑溜溜的鱿鱼或乌贼,就丝毫不会松脱。这些才是营养又美味的大餐啊! 据估计,乌贼中的大王乌贼也是个大家伙,一般成年大王乌贼身体可达20余米,据称日本看到过80米的乌贼。新西兰大鱼龙以这样的巨型生物为食,那可真是处于食物链的顶峰了。

然而新西兰大鱼龙仅存在于三叠纪,现已消失在时间长河中,灭绝的原因还不为人所知,而作为食物的乌贼却依然优哉游哉地生活于深海,想到这里,不由人不感叹一番。

我是流浪的想象,很乐意与大家分享科幻的奇思妙想。希望大家点赞,转发,关注我。如果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

地质史上最大的海洋动物应该要数新西兰大鱼龙,15-38米、重311吨以上,它吃什么长这么大?

新西兰大鱼龙真的是谜一样的存在,这种比蓝鲸还要大的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啦。

图注:新西兰大鱼龙(左上角黑色)与其他巨型动物的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新西兰大鱼龙的化石发现于新西兰一条河流的河岸上,时间是1878年。发现化石的人很显然并不知道其重要性,也没有对化石进行加固和保存处理,最终化石遗失了,仅仅留下了数据。新西兰大鱼龙的化石仅仅是一块超大的脊椎骨,直径为457毫米。根据这块化石,古生物学家推测其长度可达39米,体重超过300吨!蓝鲸的体长也不过30吨,体重150吨,可以想象新西兰大鱼龙有多大!

图注:新西兰大鱼龙与人类的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新西兰大鱼龙与人类的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新西兰大鱼龙真的能够长那么大,那么问题来啦,它吃什么呢?

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它的食物却是小小的鳞虾,根据测算,一头成年蓝鲸一天能够吃掉4000万只鳞虾,重量足有3.7吨!

而最大的掠食者抹香鲸,它们主要以体长超过10米的大王乌贼为食。

图注:抹香鲸捕食大王乌贼,图片来自网络

对比以上的两种鲸类,新西兰大鱼龙不可能像蓝鲸一样鲸吞进食,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拥有滤食能力的鱼龙呢。那么主动捕食就成了新西兰鱼龙最有可能的食性,在三叠纪时期,海洋中能够填饱新西兰大鱼龙肚子的就是其他大型鱼龙类或者大型鱼类(类似于侏罗纪时期的利兹鱼)啦,当然也可能有潜在的巨型头足纲生物,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

图注:巨大的喜马拉雅鱼龙捕食其他的鱼龙,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新西兰大鱼龙的食性都属于推测,因为这种动物是否存在依然成谜,期待未来能够重新发现新西兰大鱼龙的化石,以揭开这种神一般存在生物的真实面目。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地质史上最大的海洋动物应该要数新西兰大鱼龙,15-38米、重311吨以上,它吃什么长这么大?

新西兰鱼龙,或称赫克托氏鱼龙,是1874年发现的一个不明灭绝的鱼龙属。它的遗骸已经丢失,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它是由理查德·莱德克尔为纪念詹姆斯·赫克托而命名的。

新西兰鱼龙生活在三叠纪,猜测长度15~38米,重311.5吨,新西兰大鱼龙有可能吃小鱼小虾,属于巨型滤食动物。 鱼龙的头像海豚,拥有一个长的、有齿的吻。鱼龙嘴巴长而尖,上下颌长着锥状的牙齿,整个的头骨看上去像一个三角形。

新西兰鱼龙可能适合深潜,头两侧有一对大眼睛,眼睛直径可达30厘米,而已知现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眼睛是蓝鲸眼睛,直径也才15厘米。因此鱼龙可以在光线暗淡的夜间或深海里追捕乌贼、鱼类等猎物。

根据新西兰鱼龙45厘米的脊椎骨推测甚至可能超过蓝鲸,否则蓝鲸被认为是已知最大的动物。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保存在早侏罗世鱼龙体内的鲸脂和其他软组织。对1.8亿年前化石的新解释表明,这种灭绝的海洋爬行动物是温血动物。

鱼龙生存在中生代海洋,与恐龙大致相当。它们经常被与现代齿鲸相提并论,尤其是鼠海豚。许多古生物学家理论化的这些动物,像现代鲸鱼一样,是温血动物,尽管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捉摸的。

研究人员使用紫外光、专门的x光成像和其他技术来确定化石的成分。他们发现鱼龙没有鳞片的光滑皮肤的残留物,与海豚相似。皮肤的上层和下层以及下层脂肪被保存了下来。

通过分析证实,鉴别脂肪提供了迄今为止鱼龙是温血动物的最强有力的证据。脂肪绝缘,将能量储存为脂肪,并提供浮力。今天,唯一有保护脂肪层的动物是温血羊膜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它们一生或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冷水中(如鲸鱼、海豹、北极熊、棱皮龟和海龟、企鹅)。

地质史上最大的海洋动物应该要数新西兰大鱼龙,15-38米、重311吨以上,它吃什么长这么大?

鱼龙是由生命史上出现过的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有的个头十分庞大,被认为是体型体重最有可能超越蓝鲸的史前生物。

鱼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略早一点(2.3亿年前),但是灭绝的时间却比恐龙更早,约9000万年前它们就消失了。不过鱼龙并非恐龙,而是单独的一个动物门类。侏罗纪时代它们曾经在全球的浅海分布广泛,而在白垩纪时代,它们逐渐被蛇颈龙取代。

鱼龙的头部很像如今的海豚,嘴巴长而尖,上下颌长着锥状的牙齿,整个的头骨像个三角形,体型适于快速游泳,其头部两侧有一对大而圆的眼睛,直径最大可达30厘米,眼珠子比篮球还大不少,几乎是所有动物类型中已知眼睛最大的一种。

生物考古学家认为鱼龙也是一种由陆生回到海洋的海栖爬行动物,其进化方式和如今的鲸鱼、海豚、海豹等差不多,进入到海洋生活之后,它们的体型才变大的。不过鱼龙的种类不同,大小也不一样,有的鱼龙个头很小,但是最大的鱼龙——新西兰大鱼龙,却可以挑战如今蓝鲸的史上最大动物的地位。

1878年的时候,有一位古生物学家在新西兰马尔堡河岸附近发现了一种大型海生爬行动物的几块骨骼化石,最终确定它们为鱼龙的骨骼,然后根据已知不同种类鱼龙化石来推算这些出土的骨骼化石,认为其体型应该是从9米到38米不等,若新西兰鱼龙为萨斯特鱼龙属,那么出土的鱼龙可能体长达38.6米,重310吨左右,尾巴的宽度很大,可达10米;但若新西兰鱼龙为泰曼鱼龙属,则其体长为28.6米,重226.8吨;若按秀尼鱼龙属来算,那么新西兰大鱼龙可能身长34米,体重则可能超过400吨。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新西兰大鱼龙的体长和体重几乎都要超过蓝鲸,因为已知最大的蓝鲸不过150吨左右,和新西兰大鱼龙相比较小不少。

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人们对考古生物学不够重视,发掘出来的化石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导致原始资料遗失,人们只能通过生物学家当年的资料记录和计算数据了解新西兰大鱼龙的一些情况,这些导致新西兰大鱼龙的化石资料可靠性受到质疑,但是由于有不少的人证物证可证明新西兰大鱼龙的化石存在过,所以也有生物学家认为新西兰大鱼龙真的是地球生命史上出现过的巨型动物,也是唯一有可能在体型体重上超越蓝鲸的海洋生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