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可以飞,为什么还是没逃过恐龙大灭绝呢?
谢邀。
翼龙不是恐龙,而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就像生活在水中的沧龙一样,它实际上也不属于恐龙,而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动而已,它属于翼龙目。在科学界,恐龙是蜥臀目和鸟臀目爬行的动物的总称。所以,翼龙的灭绝和灭绝是同时期两个不同物种的灭绝。
那么,翼龙可以飞,为什么没有逃过恐龙的大灭绝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恐龙大灭绝恐龙大灭绝简单的说就是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在这次灭绝事件中,不只是恐龙(蜥臀目和鸟臀目)的灭绝,还包括爬行纲有鳞目,比如沧龙以及爬行纲翼龙目,比如风神翼龙等等。所以,翼龙的灭绝原因应该是与恐龙灭绝有着重合性。
但是,恐龙灭绝的原因对于我们现在的来说仍然是未知的。正是因为不确定性,才导致了现在关于恐龙灭绝的各种推测层出不穷。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呼声比较高的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
01 陨石撞击说
这个假说是由美国加州大学博莱克分校的四位科学家提出的。他们的理论支撑就是在白垩纪的地质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而在地球上的地质中的铱含量要远远小于被发现的铱含量。同时,科学家们发现,在陨石中的铱含量与白垩纪地质层中的铱含量很接近。
因此,科学家们推断,恐龙的灭绝与陨石撞击地球有关。但是,这个理论不太经得起推敲,因为,当时的恐龙遍布世界各地,如果这颗陨石大到可以让地球上的恐龙都灭绝的话,为什么从三叠纪就出现的鳄鱼到现在依然存活呢?
02 物种斗争说
也有的科学家认为,恐龙之所以灭绝,是因为在白垩纪末期,小型的哺乳动物的登场。哺乳动物以恐龙蛋为食,使得它们“后继无人”。
其实,这个说法是最不靠谱的说法之一。因为,且不说恐龙也有小型的群居肉食恐龙,就单单从当时恐龙的数量来说,想要偷干净所有的恐龙蛋,无疑是天方夜谭。
况且像慈母龙这类的恐龙还有照顾幼崽的习惯,恐龙蛋岂是想偷就偷的。
03 火山喷发说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白垩纪末期频繁的地壳运动引发的大量的火山喷发才是恐龙灭绝的原因。大量的火山喷发造成了氧气含量降低,再加上火山喷发的颗粒物挡住了太阳,最终造成了陆地上的植物大面积死亡。缺少了植物,食草恐龙最先灭绝,食草恐龙灭绝,食肉恐龙由于没有食物也跟着灭绝。
在我看来,这个说法也不太靠谱。毕竟想要全世界的火山一同喷发可能性几乎为零。既然不能一同喷发,有的地区的恐龙就很好的生存。
当然,诸如这类的假说还有很多,比如酸雨说、气候变化说、自相残杀说等等。因为恐龙灭绝距现在实在是太远了,我们了解它们也只能是从零星的地质层中的化石残骸来推测,这也是为什么恐龙灭绝到现在没有一个定论的原因。
个人看法针对恐龙的灭绝,本人说一下个人的看法哈,如有错误请帮忙指正。
从46亿年前地球诞生,到第一个单细胞生物的诞生,再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再到石炭纪的巨虫时代,再到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的恐龙时代,再到近代的具有多样性的生物。我们可以发现,几乎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有当下地球的“主宰者”,比如石炭纪的巨型昆虫、侏罗纪的恐龙、再到后来的剑齿虎、最后到现在的人类。
按照进化的角度去看,就是每一个时期都有适应当下环境的动物,但是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这种动物不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它就只能被淘汰掉,然后新的物种登场,如此的往复。
而且从侏罗纪到白垩纪,恐龙的体型整体上看,是由小变大的过程,更大的体型就意味着更大的食物需求量,一旦食物得不到满足,灭绝只是时间的问题。一旦有大量的物种灭绝,尸横遍野细菌病毒横流,势必会影响其他的生物。
所以,恐龙时期生物的大灭绝就是这些生物已经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了,也就是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恐龙如此,翼龙也是如此。
总结恐龙时期生物大灭绝的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个迷,因此,我们也只能是推测原因。总的来说,我认为恐龙时期的生物大灭绝与环境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你认为呢?
翼龙可以飞,为什么还是没逃过恐龙大灭绝呢?
恐龙时代是地球地质历史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阶段,共跨越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3个地质年代,前后统治地球1.6亿年的时间。当时,陆地上、水中、天空都有它们的身影,翼龙就是那个时代空中的霸主。
翼龙是第一种可以飞行的脊椎动物,它们生活于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隶属于蜥形纲翼龙目翼龙科,和当时共存的恐龙都属于蜥形纲,它们和鳄鱼都拥有共同的祖先,即槽齿类爬行动物。翼龙的身体有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有一对宽大的翼,这对翼不同于鸟类的翅膀,确切地说应该是皮肤膜,从位于身体侧面到四节翼指骨之间衍生出来,上面没有覆盖羽毛,因此,翼龙并不是现代鸟类的祖先。
大约在6500万年前,一个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后来科学家发现,这个撞击的地点极有可能是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撞击的能量相当于10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的能量,直接撞穿了地壳。这次撞击的后果主要有:
一是撞击的瞬间形成了直径上千公里的冲击波,对范围内的生物造成了直接毁灭性的打击。
二是撞击同时产生的高温,直接烧死了周围的所有生物,同时引发森林大火。
三是撞穿地壳以后,引发地震和火山的频繁发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短期内使地球温度升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气体的增多,使空气污染程度增大。
四是大量火山灰和悬浮颗粒随着火山喷发扬起,逐渐把地球天空完全遮盖,很多植物光合作用受限大批死亡,恐龙一方面失去了食物来源,另一方面因氧气含量下降而纷纷死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在陆地上的恐龙,还是在空中飞行的翼龙,都无法避免这4个方面的致命影响,灭绝也再所难免了。然而,恐龙的灭绝,却为那些当时体型较小、反应灵敏、适应能力强的哺乳动物腾出了生态空间,为后来哺乳动物的发展以及人类祖先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翼龙可以飞,为什么还是没逃过恐龙大灭绝呢?
翼龙不是恐龙,但却是与恐龙生活的在一起的会飞的爬行动物,它们曾经统治着中生代的天空。
我们知道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了,但是有些恐龙其实并没有灭绝,那就是今天飞舞在我们身边的鸟类。
既然会飞的鸟类没有灭绝,为什么会飞的翼龙们就灭绝了呢?翼龙不但会飞,但是成为了飞行专精者,几乎将飞行的技能点加满啦!
从早期在森林中穿梭,但是飞行能力并不是很强的小型飞行者,直到最终成为能够扶摇直上数千里的巨型飞行家,翼龙成功的对抗了地心引力,创造了生命飞行的奇迹。
图注:生活在三叠纪时期的双型齿翼龙,属于原始的翼龙类
图注:发现于中国的森林隐居翼龙,是最小的翼龙类之一
到白垩纪末期的时候,翼龙的体型达到了最大,著名的风神翼龙、哈特哥兹翼龙等的翼展超过12米,体重约250公斤,在尺寸上已经相当于一架小型飞机啦。
图注:体型巨大的鸟掌翼龙
图注:体型能够与飞机媲美的巨型翼龙类
当我们被翼龙巨大体型震撼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其实翼龙家族在白垩纪末期时的种类都是巨型化的成员,都属于神龙翼龙科。
那些小型翼龙去哪里了呢?答案是被鸟类取代了。白垩纪不仅是恐龙和翼龙的时代,同时也是鸟类的时代。从化石上看,白垩纪末期鸟类家族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鸟类都已经出现,其中不仅有会飞的鸟类,而且还有不会飞的陆行鸟类和能够下海的潜水鸟,比如著名的黄昏鸟。
图注:善于潜水的黄昏鸟
图注:鱼鸟在于无齿翼龙争夺食物
会飞的鸟类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竞争中将那些小型翼龙类淘汰,所以翼龙家族中只剩下了大块头!
巨大的翼龙类是相当强悍的动物,它们不仅会飞行,落地地上也是庞然大物。就拿风神翼龙来说,其降落在地面上时,脑袋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达5米,和一头长颈鹿一样高。利用巨大锋利的角质喙,大型翼龙能够甚至能够捕食小型恐龙,所以绝对是当时的顶级掠食者。
图注:站起来和长颈鹿一样高的巨型翼龙
图注:在陆地上捕食的哈特哥兹翼龙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发生灾难的时候,首先遭殃的正是体型巨大,食物消耗量大的顶级掠食者,所以大型翼龙首当其冲灭绝了。
其实即便到了白垩纪晚期还有小型的翼龙类,其在身体结构上同样不具备鸟类的优势,抗灾能力更是无法与鸟类相比,在大规模的灭绝事件中消失并不稀奇。
图注:大灭绝发生时的鸟类
许多人认为鸟类和哺乳类躲过了大灭绝,它们在当时一定非常成功。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正确,在大灭绝中,哺乳类和鸟类同样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大部分属种也都灭绝了,就拿鸟类来说,与今鸟亚纲同样繁荣和反鸟亚纲直接团灭。即便是今鸟亚纲最终能够躲过大灭绝的种类也是寥寥无几,科学家研究发现今天地球上仅万种鸟类其实都是白垩纪末期大灭绝事件幸存下来的几种鸟类进化来的。
图注:种类繁多的反鸟亚纲也在白垩纪末期全部消失了,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并不是会飞就能不灭绝的,翼龙家族在白垩纪尽管将飞行和体型技能点加满,其实也走上了进化的死胡同,当灭绝事件发生的时候,非常脆弱。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翼龙可以飞,为什么还是没逃过恐龙大灭绝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可以给两个结论,再分析。
1、翼龙和恐龙不是被陨石砸死的,所以会飞并没什么特别的用处。
2、翼龙是一个已经跑偏的物种,就算没有那次天火,也还是会灭绝的。
真·神奇的翼龙其实就在我看来,在了解到一定关于生物的知识后,回头想想,不由得惊叹翼龙这个物种竟能如此奇葩,为什么会有这么看起来毫不合理的生物呀,它们能存在本身就是一件相当神奇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与多数人想象的不同,翼龙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强壮。我们以体形最大的风神翼龙为例,它们的翅膀张开可达11米,站着有8米高,与现在的长颈鹿差不多。不过可怕的事情是,长颈鹿的体重有700kg,但风神翼龙只有270kg,仅仅相当于三个胖子的体重!对于如此巨大的体形来说这几乎是不合理的。
但无论怎么说,要想飞起来,就不能更重了。所以它们的骨骼与现代的鸟类一样都是空心的,而且肌肉也非常少,看起来就像是皮包骨头一样。因为肌肉非常少,所以它们也不能用鸟类那样拍动翅膀的方法飞行,而必须借助上升气流,像放风筝一样在天空滑行。
有些人呀……路越走越窄好,那风神翼龙的问题在哪呢?为什么我咒它必然会灭绝呢?
其实灭绝在生物史上是非常常见的,很多人以为灭绝要么就是巨大的天灾,要么就是人类造成的其实是不对的,有很多物种在进化的路上因为“点错了技能树”,所以走着走着就进了死胡同,然后就灭绝了。
因为生物是随着环境而进化的,而环境会变化,那么就会出现两个方向——其一是适应性非常好而兼容性差,其二是适应性算不上多好但是兼容性非常不错。比如说老虎与老鼠就可以对应这两个方向,所以在环境变化的时候,老虎就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濒临灭绝,而老鼠则可以轻松适应“后人类”时代,甚至打入了人类的家中。
环境是一直在变化的,只是有快有慢而已,非常快的时候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五次物种大灭绝,而慢的就是地球的周期性气候变化,比如冰河时代。
所以,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会有一些动物走上了特化的进化路线。而这些特化后的特种是注定无法适应变化后的环境的。比如老虎需要大型哺乳动物作为猎物,但是人类的横空出世就一下子挤压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失去了食物,老虎的日子就会变得越来越难熬(人类的诞生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其实与小行星撞地球没什么区别,都是天灾级的)。
翼龙为什么注定灭绝是的,巨兽的灭绝不是因为身体能力无法对抗自然,而是因为没东西吃,饿死了。现在我们来看看翼龙,它们在侏罗纪的时候还普遍不怎么大,多数与鸡差不多,口中有牙,能扑动翅膀。那时它们的对自然生态的适应性还不是非常专精,但是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可能性。
但是到了白垩纪晚期,翼龙就在巨大化的路上一路狂飙停不下来。要知道走入死胡同的标志之一就是体形的巨大化,所谓“船大难调头”在这个地方也非常适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翼龙们渐渐失去了牙齿,也将飞行变为了完全依赖滑行的模式。
进化中从有到无容易,从无到有非常难,所以在这过程中翼龙的退路与其它选择都越来越少,它们只能在特定环境的特定生态位中生存,比如翼龙这巨大的体形与没有牙齿的特性注定了一定得有大量的肉食供应,气候要温暖且地面要开阔,还得有稳定的大风。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在这个生态位上没有其它动物能与翼龙竞争,相对应地,一旦这个生态位消失,那它们就消失得比谁都快。
比如说现在的环境,就对超大体形飞行动物极端不友好,现在最大的飞行鸟类漂泊信天翁(Diomedea)翼展只有3.5米,体重也不过12公斤。有史以来存在过的最大的鸟类是阿根廷巨鹰(Argentavis),体重可达70公斤,翼展最大可达7米,它们是恐龙灭绝后繁荣的,但是同样于6百万年前灭绝了。
鸟在飞行进化上是远胜于翼龙的,它们不仅有最好的呼吸系统,最好的轻量化体格,还有史上最好的飞行装备,完爆皮膜的飞羽,以及更完善更有力的前肢骨骼与肌肉。这么厉害的飞行物种尚且不能征服巨型化的天空,翼龙也一定做不到的。
所以,就算没有那次大灭绝,翼龙的灭绝也已经是注定的了,它们只是进化上无数上误入歧途的物种之一,注定要消失在地球历史的长河中。
翼龙可以飞,为什么还是没逃过恐龙大灭绝呢?
翼龙可以飞,但它迟早会落到地面上的。
翼龙是地球上最早飞上天空的脊椎动物。在翼龙之前地球上会飞行的动物只有昆虫类。翼龙是一种会飞行的爬行动物,但翼龙不属于恐龙。目前已经发现的翼龙化石最大的叫做风神翼龙,翼展超过了12米。
图示:风神翼龙
翼龙生活在距今2.1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6500万年前这个时间点想必朋友们会经常看到。这就是科学家认为的恐龙灭绝的时间点。大约6500万年前,翼龙和地球上的恐龙都灭绝了。6500万年前发生了什么呢?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大约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的灾难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图示:小行星撞击地球
科学家在位于墨西哥的优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地区发现了一个直径宽达180公里的巨大陨石撞击坑。科学家认为这是一颗直径在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当时这颗小行星以每秒钟20公里的速度重重的撞上了地球,在海底撞出了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的汽化,撞击地区的海洋就像开了锅一样,蒸汽迅速的喷射到数万米的高空。可以想象此时正在这里翱翔的翼龙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浪所袭击,一个个的从天空中掉了下来。
图示: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灭绝
接下来撞进引发了地球上的一系列的灾难,海啸、地震、火山喷发让当时地球上的动物们吃尽了苦头。翼龙飞到天空中就能躲过这些灾难吗?很显然,它们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成年的翼龙可以非常天空,但是幼年的翼龙和它们的蛋可都在地面上。它们可都是翼龙的未来。它们毁了,翼龙就没有了未来。
而能够飞上天空的翼龙,迟早还会落到地面上的。其实那时候的天空和地面一样危险。撞击和火山喷发产生的灰尘和有毒气体充斥在空气之中,飞在空中的翼龙忍受不了这样的空气也会一个个的从空中坠落。
图示:翼龙会飞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地面上的
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一旦遭到破坏,作为单一的物种很难做到独善其身不受影响。翼龙和恐龙中体型较大的动物更难适应突变环境,更容易在灾难中灭绝。
因此,地球遇到这样的灾难,不管你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都会遭受到致命打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能因为翼龙会飞,它就不会灭绝。
翼龙可以飞,为什么还是没逃过恐龙大灭绝呢?
翼龙可以飞,为什么还是没逃过恐龙大灭绝呢?
翼龙比较倒霉,和大部分恐龙一样没能挺过6500万年前的那场大灾难,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古生物学家分析翼龙的化石才知道地球上原来还有一种会飞的“恐龙”,为什么加引号?等下再介绍!看起来这也挺正常的,但自从我们了解了鸟类是进化自恐龙后,就没法再平静了!同样都能飞,为什么鸟类就逃过了劫难,翼龙却挂了?
恐龙都是怎么挂的?“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恐龙先挂为敬,当然它们挂了哺乳类才有机会,这是我们现在幸灾乐祸态度说的话,但作为发展到高等文明的人类,搞清楚恐龙为什么挂这点很重要,万一下一次地球又要打算将让人类挂了为别的物种让开道路呢?
足迹化石显示,诺氏风神翼龙是采四足方式行走
- 据说是小行星撞击的升温导致恐龙挂了
现在比较公认的灭绝原因是:6500万年前撞击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区域的一颗直径1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击过程中释放出大量能量,以及后续产生的次生灾害,导致了几乎所有恐龙的灭绝!这些次生灾害有:
- 撞击的冲击波摧毁了周围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生物;
- 撞击产生的高温引燃了周围大森林大火,而且碎片四散后大火面积甚至能扩大到整个北美;
- 撞击的巨大能量导致地壳破裂,岩浆会在破裂处外涌;
- 撞击的巨大震动会导致地球进入震动模式,超大地震和火山会被诱发
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和尘埃同时会进入大气层,不过尘埃会慢慢降落,但二氧化碳如果没有碳循环吸收,那么引起的温室效应将会使全球进入高温季,美国密苏里大学地质科学教授肯尼斯•麦克劳德认为,这些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超过10万年!
201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地质科学教授肯尼斯•麦克劳德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论文表示,这颗小行星的撞击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飙升5度,似乎大家还受得了,但这是平均温度,只有极端温度的天数增加才会让平均气温上升那么高,而且带来的洋流循环改变,大气环流模式改变,很多热带雨林覆盖的区域将会逐渐沙漠化,而极端气候的增加同样会影响绿植生长。所以在这个平均温度上升5度的背后,必将会灭绝无数生物!
同期还有另一颗小行星撞击或者是超级火山喷发,这就是印度徳干高原上玄武岩的成因,这个和恐龙灭绝同期的熔岩面积极大,覆盖了几乎覆盖了整高原,可以想象当时喷发的剧烈!我们知道二叠纪末期和三叠纪初期的生物大灭绝是西伯利亚地盾火山引起的,那个覆盖700万平方千米,而6500万年这次面积虽然没那么大,但它可能是导致恐龙灭绝的综合因素之一!
翼龙和鸟类的来历翼龙并不是会飞的恐龙,而是会飞的蜥蜴,翼龙诞生于三叠纪晚期,它们是第一群能飞的脊椎动物!翼龙的双翼由皮肤、肌肉构成的翼膜,从身体两侧延伸到四肢,这种膜很像蝙蝠的翼膜,翼龙可能具有毛发!最大的翼龙如翼展十多米的风神翼龙与哈特兹哥翼龙,最小的如翼展仅25公分的森林翼龙。
鸟类最早的祖先始祖鸟最早出现于侏罗纪晚期,早先对鸟类是否演化与恐龙这点并无什么疑问,但并不太清楚恐龙是怎么变成鸟的,不过运气比较好,考古学家在1862年发现了始祖鸟化石,这个物种奇特的形态震惊了考古界,它同时具有鸟类和兽脚亚目恐龙的特征,有阔圆的翅膀和长长的尾巴。它的羽毛与现代鸟类非常相似,但在颚骨上有锋利的牙齿,脚上三趾都有弯爪以及和现代鸟类截然不同的骨质尾巴!
始祖鸟化石
生物演化中体型是最关键的吗?
翼龙出现更早一些,在早期鸟类出现时候翼龙已经在地球上演化了上亿年,两者都经历了白垩纪晚期最为艰难的时刻,为什么恐龙和翼龙都灭绝了呢?而走上另一条演化道路的鸟类却生存下来了!
体型真的是最关键的吗?这是一个能普遍接受的理由,因为当时环境恶劣,体型小的物种环境适应能力比大型物种要强得多,这就是哺乳类得以幸存而恐龙却灭绝的原因,但各位会发现,无论是恐龙还是翼龙,都已经存在了小型化的案例,但无论是翼龙还是恐龙都消失了!似乎体型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手掌上的森林翼龙化石
一个比较有趣的现实是比较小型的翼龙比如翼展只有25公分的森林翼龙,和早期的鸟类竞争时即告失败,因为到了白垩纪晚期时就仅仅存在大型翼龙,小型翼龙已经彻底消失!另外大多数翼龙仍然保留依靠海洋生活的模式,当白垩纪晚期环境大幅变化时,而早期鸟类环境适应性明显比翼龙要高,所以得以幸存,随之发展出庞大的鸟类种群!
体型对于生物演化非常关键,但环境适应性更关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