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喝水半壶就够了,可每次都会打满一壶,是什么心理?

谢谢老师的邀请。一个人喝半壶水就夠了,往往会打一壶,什么心理状态?我想,凡事应该留有余地吧,如果只打半壶水,万一不夠呢?万一来了个朋友呢?万一走路时洒了一点呢?等等,多打一点水,宁可喝剩下,也别不夠喝,再缺的时候,水没有了,不是很被动吗?譬如说,我们做衣服去布店买布,如果需要六尺布,那未肯定还要加五寸,为什么?布要缩水的,如果你刚刚好买六尺,一缩水,剩下五尺五了,做衣服短了一节,又被动了。所以,举一反三,做亊想问题都要留有余地,有伸缩性,这样子不会被动。

一个人喝水半壶就够了,可每次都会打满一壶,是什么心理?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底层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再往上分别是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喝水半壶就够,是因为生理需要,可每次为什么都会打满一壶呢?那是担心下次没有水喝,是对未来的担心,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按照微笑整合心理学吾脑理论分析,腔肠脑是维持平衡,需要喝半壶水,但是爬行脑对未来的恐惧,潜意识不自主的打了一壶水,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安全感的需要。就好比为什么我们在离家自驾游时要带上很多食物和户外用品,有的东西明显用不上,但为了安全,还是带上了。我们常常在心理咨询中从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外置他的人格、情绪 ,并以此看到一个人成长的原力,并对其进行重构、整合。

一个人喝水半壶就够了,可每次都会打满一壶,是什么心理?

很正常的!人总有怕不够的心理,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一个人喝水半壶就够了,可每次都会打满一壶,是什么心理?

按理说这很正常,打满也好,装半瓶也好,没有什么不同,就是水装到了瓶子里,以备饮用。

问题是你在意了瓶子里到底该装多少合适?这就变成了一个问题。

装多少水不是问题,你的在意却变成了问题。

所以你讲的打满一壶是什么心理,我只能说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

最关键的就是你的在意,或许心理学上的解释叫强迫思维。

强迫思维也只是一种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的一种心理状态称呼的命名,但这种心理状态人人都有,只是或轻或重而已,所以以平常心看待,因为它不是病,只是有时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

摆脱强迫思维的方法也很简单——明确目的:

知道壶里装水,是为了引用,而不是为了测量可以装多少?或者为了验证装多少是正常的行为?

用平常心看平常事、做平常人!

祝好!

一个人喝水半壶就够了,可每次都会打满一壶,是什么心理?

施工队上工人的水杯很大,有些大到简直就像个小电壶,再下来就是学生的杯子稍大。办公室的杯子一般都是小巧玲珑的,因为他们身旁就是饮水机。

我也是最近才发现这个问题的。以前就有学生打水一定要打满,甚至要看到水溢出来。

今天下午我还批评了一个学生。他是一年级的一个男生。我看到他已经打水到300刻度线那里了,还在往满装。

我说,那谁,你打那么多的水干嘛?你一下子又喝不了那么多。

老师,我能喝完。

我知道你能喝完,但是你一次喝不完。

这个7岁的孩子看着我,打开了 瓶盖咕嘟咕嘟大口喝。

像7岁的孩子每次也打满水,是他们看到大同学是这么做的,跟着模仿。

大点的孩子才真正的是每次都打满水,是因为他们在学校常常喝水不足,有时忘记打水了,所以干脆一次打满,省得总是没水喝。这些大点的孩子,一不小心就错过了喝水的时间,正玩着,还没来得及去打水呢,上课铃就响了。渴过了,暂时好像就感觉不到渴了。

回想起来,大人似乎也总是把水杯打满。一般情况下,水是随时都会喝的。有时候很渴很渴,但水却剩下一点点了,但打水不方便。

缺水带来的心里恐惧总让人心情不舒畅,为了不给自己造成隐患,也为了有利于自己,防患于未然,索性就一次打满。这样,至少在喝水这一块,心理非常的安全,不会出任何纰漏。

一个人喝水半壶就够了,可每次都会打满一壶,是什么心理?

都已经来打水了,为什么不多打一点呢?万一消耗比较大,半壶水不够呢?

谢谢关注哦[玫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