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和央企的哪些领导属于公务员编制?

目前不论是国企还是央企,实行的都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根本就没有公务员编制。

根据《公务员法》相关规定,所谓公务员指的是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按照目前我国公务员的分类来看,主要有5类。

第一类:党群机关。

这些机关部门包括党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机关工委等等。

之外还包括一些行政专工单位,比如总工会,团委,妇联,文联,科协,侨联,工商联等等。

第二类:行政机关。

大家最常接触到的就是各类行政机关,最常见的包括税务局,财政局,教育局,发改委,交通局,公安局,住建局,审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人社局,卫生局,环保局,地震局,人口与计生委,民政局,扶贫办,国土资源局,农业局等等近50个部门。

第三类:两院机关。

这里所谓的两个机关主要包括法院以及检察院。

第四类:人大政协机关。

这里包括人大下辖的一些部门以及政协下辖的一些部门。

人大下辖的部门一般包括人大办公室,财经工作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选举联络工作委员会,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教科文委员会,信访科等等各类委员会。

政协下辖的部门跟人大下辖的部门有点类似,不同地区设置的部门不一样。

我们以深圳为例,深圳政协下设的部门包括办公厅,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科教卫体委员会,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文化文史委,联络工作委员会等等。

而办公厅又下辖秘书处,人事处,教研室,行政接待处,宣传信息处等等。

除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这些机关单位之外,其他事业单位以及银行、国有企业、央企都不是公务员的单位。

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都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企业会设置很多部门,比如股东大会,董事会,董事长,总裁,总经理以及各职能部门。

截止2022年3月,我国总共有97家实体央企;另外还有14家金融类央企,以及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非实体类央企。

但除了央企之外,每个地方还有自己的国企,比如深圳就有很多,类似深圳地铁集团,深圳投资控股集团,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国企。

对这些企业来说,他们可能会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比如目前国家铁路集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都属于正部级央企。

而对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其他实体类央企来说,他们很多都是副部级央企。

还有各地方的国企也会有行政级别,比如有些属于厅局企业,有一些属于处级企业。

但即便这些国企和央企有行政级别,他们也不是正式的公务员单位,他们的行政级别更多的只是参公,而不是像公务员那样有正规的编制。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属于公务员部门,有几项简单的指标可以判断。

第一、招录方式。

目前我国的公务员基本上都通过统招实行招录,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以及社会人员报考公务员。

而且目前不论是国企还是央企,都不是参考考公务员进行招录,大多都是企业自主招聘,可以通过校招或者社会招聘等方式招录人员。

第二、工资发放形式。

公务员的工资发放形式是由财政直接拨款,而目前无论是国企还是央企,从董事长到普通的员工都是由企业自主发放工资,工资成本由企业自行承担。

所以从各方面来说,不论是国企还是央企,都不属于公务员单位。

不过看到这,有些网友可能会有一些疑问,既然国企和央企不属于公务员,为什么国企和央企有些领导可以直接调任公务员系统担任一些重要岗位的领导呢?

这里面主要涉及公务员调任制度的问题。

《公务员法》第七十条规定,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

另外,《公务员调任规定》第二条提到,本规定所称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这意味着在国企以及央企里面从事公务人员的领导层,是可以直接调入公务员系统担任相关领导职位的。

但对应的在企业里面的参考行政级别必须跟公务员系统里面的级别相对应才能调任。

从实际情况来看,想要从国企或者央企调任公务员系统担任领导可不是那么简单,而是有严格的规定。

比如专业技术人员调入机关任职的应当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两年以上,或者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真正有机会调入公务员系统担任相关领导岗位的基本上都是国企或者央企那些高层,普通员工是不可能有机会的。

国企和央企的哪些领导属于公务员编制?

你好,不管是国企还是央企,上到董事长、总经理,下到普通职工,都不属于公务员!

首先,纠正一个误区,公务员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并不是一种编制。

根据《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我国机关单位中的编制只有两种,一种是行政编制,一种是事业编制。

公务员使用的不是公务员编制,而是叫做行政编制。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使用的叫做事业编制,哪怕是参公人员,使用的也是事业编制。

其次,介绍一下公务员的范围。

很多人以为吃财政饭的公职人员都是公务员,这种认知存在明显的偏差。

《公务员法》、《公务员范围规定》通过列举的方式,将公务员的范围局限于行政编制、人事关系在下面九种机关中的工作人员:

1、党的机关

2、人大机关

3、行政机关

4、政协机关

5、监察机关(监察委)

6、审判机关(法院)

7、检察机关(检察院)

8、民主党派机关

9、工商联机关

特别要注意的是,上面九类机关中的工勤人员不是干部身份,不属于公务员;另外,编制、人事关系不在上面九类机关中的人员也不是公务员,例如有些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常委都不是公务员。

然后,介绍一下国企、央企的正式职工的有关情况。

不管是国企还是央企,毫无疑问都不属于上述9类机关之一,正式职工自然都不是公务员!

而且,国企、央企虽然由各级党委、政府管理,但说到底还是企业,不依靠财政拨款,实行市场化管理。

正式职工要签订劳动合同,受《劳动法》管辖,并没有所谓的“编制”,其招录是由国企自己负责的,并不通过组织部(公务员局)或人社局,也不用在编办进行实名登记。

所谓的“国企编制、央企编制”其实只是民间的俗称,准确来说,国企、央企实行的是“员额管理”,正式职工的名额是比较固定的,不像私营企业一样可以随时随地招人。

但是,员额不等于编制,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最后,介绍一下国企、央企的领导班子的有关情况。

国企、央企的领导班子虽然也由各级党委、政府任免,也是由组织部门进行管理,但是,只要人事关系在企业,就不属于公务员的范畴。

事实上,干部的管理权限和个人身份没有直接联系,例如,县融媒体中心的领导班子也是县委任免,但也只是事业人员,不是公务员。

当然,为了拓宽干部的使用渠道,国企、央企的领导班子可以与党政机关进行交流,国企高管可以调到党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也可以交流到国企任职。

但是,公务员调到国企任职后,他原先所在的机关会填写一份《公务员退出汇总表》,到编办核销相应的行政编制。

国企高管调入党政机关后,所在机关要填写一份《公务员登记表》,之后才能成为一名公务员。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央企的领导班子虽然不属于公务员,但却可以享受相同的待遇,例如可以参加会议、出席活动、阅读文件等等。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国企和央企的哪些领导属于公务员编制?

国企和央企的领导都不是公务员编制,但他们可以通过调任程序变成公务员。

现行的公务员调任办法规定,一定规模的国企管理人员,如果学历、年龄符合要求,可以调任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或者调研员以上职级干部。

所以,国企和央企的领导虽然没有公务员编制,但是符合条件可以调任公务员而获得编制,甚至成为领导干部。

国企和央企的哪些领导属于公务员编制?

任何国企央企的领导都不是行政编,即公务员编制,但是按照《公务员调任规定》,符合条件的国企央企领导干部,可以通过调任程序进去公务员队伍

国企和央企的哪些领导属于公务员编制?

国企和央企的哪些领导属于公务员编制?

不管是央企或地方国企的职工、领导(总经理、懂事长)都不属于国家公务员编制,也不属于公务员。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 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而央企和各级国企的职工领导,他们既不是履行公职,也没有纳入国家编制,工资福利待遇是由所在(任职)企业负担和支付。

所以,国企央企的领导(不管哪一级国企)都不属公务员。

但是,二级以下主任科员的招聘要通过统一考试择优录用。国企央企高层领导的任职可以在国家机关,国企中相互转换,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调到国企任职,国企的领导也可以调到国家机关任职。机关公务员到国企任职,就是国企干部,就不再是公务员。同理,国企领取调到行政机关任职,其身份就自动转换为国家公务员。

国企和央企的哪些领导属于公务员编制?

1993年以前,凡是大中专毕业生并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企业的,均为干部编制,和机关及事业是完全同等级的,工资也完全一样。本人是1979级,毕业后分配到军企,在1993年以前一直由四机部直属,但1993年以后取消企业干部编制,全部转成劳动合同制员工。现在的退休工资不及当年高考录取线最低的如师范生师专生/行政人员的一半。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