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从开年后一直上涨,说明了什么?

从2020年3月份开始,各种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在2021年过完年之后,很多原材料价格更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个别原材料短短一个月时间涨幅就超过20%,这个涨幅确实有点恐怖。

而在原材料价格不断涨价的背景之下,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不断上升,对应的企业为了生存只能不断的上调产品的价格,最终导致很多终端产品的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比如从2020年12月末到现在,很多家电产品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包括电视机,油烟机,洗衣机等很多家电产品涨幅都达到10%以上,个别产品涨幅甚至达到20%以上。

由此可见,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影响的不仅仅是厂家,最终受到影响的其实是广大的消费者。

那最近一段时间,原材料价格疯狂上涨说明了什么呢?其实这里面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但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原材料成本价格的上涨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

1、价格回调。

2020年因为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很多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特别是在2020年2月份以及3月份的时候,很多原材料价格下滑是比较明显的。

而从2020年三四月份之后,随着中国等一些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对应的大家对原材料需求也有所恢复,在这种背景之下,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温和的上涨,所以在这一轮原材料成本上涨的过程当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价格回调。

2、大家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增强。

在这轮原材料上涨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经济恢复信心增强,尤其是进入2020年末之后,随着各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投入,预计未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根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1年末,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随着全球疫情逐渐缓和,甚至逐渐得到控制,那么全球各国的经济生产以及生活会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对应的大家对生产材料的需求也会慢慢恢复。

按照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走势以及国际经济的恢复形势来看,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预计2021年全球的经济增长会达到5.5%左右,个别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甚至有可能达到7%以上。

也正因为如此,大家对未来经济走势是比较乐观的,对应的大家对原材料的价格期望也开始上升,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其实也直接反映出了大家对未来国际经济恢复的信心增强。

3、资本的炒作。

原材料目前已经不单单是用来生产的,其实很多原材料都具备了一种金融属性,比如各大期货市场对原材料价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而自2020年3月份以来,很多国家的央行都推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资金不断增多,而经济增速却比较缓慢,甚至出现萎缩,这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滞胀”,也就是货币发行量不断增长,但是经济增速却停止或者缓慢增长,结果导致货币的发行增速比经济的增速更快,那么多出的货币就会流入到一些资本市场当中。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整个2020年,全球很多国家的股市都一路飘红,很多国家的股市一年涨幅就超过50%,个别国家涨幅甚至超过70%,与此同时包括房产、贵金属等很多具有金融属性的产品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所以在全球总体流动性增加的背景之下,包括各种原材料也一路不断上涨,这里面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资本在推动。

在资本游戏当中,只要市场有钱,大家可以不断的投入到这些原材料市场当中,而且只要有人接盘,大家一路不断推上去,结果价格不断上升。

4、我国部分原材料进口依赖度偏大。

在这一轮原材料价格上涨当中,中国很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尤其非常明显,对于中国来说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中国有很多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比较高。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最大的外贸出口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商品出口到全球各地,对应的我们对原材料的需求也是非常庞大的。

但是目前有很多原材料我们国内是没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外部进口,比如目前的石油,铁矿石,铜矿进口都比较大。

而且这些原材料进口来源国相对单一,比如铁矿石大部分是从澳大利亚以及巴西这两个国家进口;铜矿从智利等少数国家进口。

目前全球有很大一部分原材料都是输往中国的,但是中国在原材料开采以及运输一些关键的环节并没有话语权,比目前铁矿的开采主要掌握在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和力拓,巴西淡水河谷以及日本、美国一些资本的手中,这些资本通过控制上游的采矿、运输甚至下游的冶炼,从而达到控制国际原材料价格的目的。

很多时候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不是由市场决定的,更多的是由一些这些资本相互串通抬高价格引起的。

但是对于这种局面,目前我们暂时没有有效的手段去解决,毕竟我国对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庞大,即便价格上涨了,我们也只能硬着头皮买进来,这也给了那些资本涨价更多的底气。

但原材料价格不可能永远上涨,一方面未来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原材料的市场供应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另一方面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全球也会开始慢慢收紧银根,逐渐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到时候利率会上升,市场流动性会减少,这样资本在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中的作用会慢慢减弱,所以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原燃料价格应该会逐渐处于稳定的状态。

原材料从开年后一直上涨,说明了什么?

原材料在2020年已经开始,包括铁矿石翻一倍,塑料接近翻一倍,纸浆,白糖,棉花,铜等等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

上涨的原因,大部分人其实没有必要去详细地追溯。咱们来聊聊原材料上涨会带来哪些领域会大幅度的改变?

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逻辑:

1、消费者人数没有明显变化。全球没有在2020年暴增人口,2021年也不会存在。这就说明需求上面,尤其是硬性需求产品,不会有明显的数量变化。(这一点很重要)

2、全球原材料产能地区,没有听说有那个区域产能急速下降。虽然由于疫情的原因,造成产能减产,但是最上游的产地,没有被破坏。也就是说,铁矿石没有绝迹,白糖产地没有不再种植甜菜和甘蔗。(这就是原产地没有明确的受灾)

3、物流体系。有需求的地方短缺,需求过剩的地方依然存在。这就是疫情带来的,产业链被部分的切断了。物流跟不上推动了原材料上涨的第一步。(也不是表面上的主要原因)

那么原材料上涨,各家企业都感受得非常明显。尤其是产量极大的产品。在2020年底,就有大量的产品企业开始提价。提价幅度在10-15%。这是产品市场的提价,例如电动机,塑料制品,包括汽车,家电。

1、原材料飞涨,耐消品反而会降价。

这里就有一个跟大众感受上面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出现了:我们都感觉到产品在降价,或者说我们都自然地认为,产品应该是向价格便宜,销量更高的的销售逻辑去靠近的。

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2019年-2020年6月份汽车整车价格均价走势

很明显的能够看到汽车平均价格是在上涨的。这其实是比较典型的,商家侧重于营销高利润的产品。同时将之前更高端的产品降价,也就是说,原来卖20万的车,现在卖15万。原来20万的车,利润空间是8万,现在利润变成了3万。真正亏本的买卖,他们一直都没有做过。

这也就是第一种情况:大众商品低价产品降幅不大,同时增幅不明显,但是高价产品,可能在降价出售。降低利润,用以快速回笼资金。

试想一下,如果原材料飞涨,下游成品也在飞涨,那么还有多少人,愿意出钱购买产品?很多人说,涨了还不买吗?事实上并不是,一旦产品市场涨价,那么就表示,你的购买力不够了。一旦人们有了担忧,消费就会变得更加理性,大家都会一再压缩购物需求。毕竟工资没涨,存款没变啊。没钱了,吃喝这种必须品,不管涨不涨,都要买。

那么,这种汽车,家电,电脑,手机等等产品,降价了毛利降低了,怎么盈利呢?

通过第三方金融体系,以信贷的方式扩大市场容量。所以,越是没钱的时候,借钱的越多。

2、物流体系会加快成长,巨头物流会变得更强大。

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果原材料还在涨,生产出来的成品,最好的办法是干什么?是最快的速度卖出去。

一方面回笼资金,毕竟你是在高价的时候买的原材料,成本就高。卖出去,不管挣多少钱,都是正向的盈利。如果卖不出去,那么占用的资金,要比往年更多。

所以,原材料涨价,就要求产品市场,物流流动得更快。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原材料一定会下跌,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想要活着,不管原材料涨不涨,都要正常的生产,不然就倒闭了。

所以,可以很明确的:顺丰,京东,德邦,中通,这类超大型物流。一定会在这一波原材料上涨机会中变得更大。

物流

3、小企业会更艰难,想要做生意,就抱大企业的大腿。

唯一能够对冲原材料涨价的方式就是:销路广,融资渠道成本低(也就是借钱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单位成本更低。

能做到这几点的只有各个行业的龙头——也就是大企业。

所以,我们会看到宁德时代(锂电龙头),光伏,新能源汽车,化工等等各行业的龙头,都被重点关注。这不单单是资金的关注,也包括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也希望挤进他们的供应商名录中。

4、人工成本会提高——薪资要涨

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大部分企业以裁员的方式,进一步缩减开支。但是,从大形势来说,生活是不断变好的。也就是说,工资体系一定是增长的。

尤其是2021年,疫情基本控制住的状态下,员工对于薪资的要求更高。同时,有订单的企业,要以最快的速度生产产品,将他销售出去。追赶这个时间差带来的利润。必然也会抬高部分行业的薪资水平。

所以,薪资体系也会增高。薪资的增加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啊,涨上去就很难再降下来。

因为下降,就代表着会有大量的人员流动,这个成本会非常高。

5、自动化程度会提高

大型企业,中型企业,甚至一些小企业,都会加快上自动化的速度。在疫情被控制住的情况下,想要降低成本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生产率和良品率。也就是单位时间内产出更多。

那么,必然要上自动化设备,但是自动化设备毕竟需要固定资产投资,这就需要钱。

因此,对于一些融资比较方便的大型企业来说,自动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大量工业机器人,非标设备会被大量采用。

焊接机器人

综合来说:物价飞涨的可能性并不高,但是会带来的行业洗牌,以及行业龙头更加凸显的情况。

【关注机器人观察,一起了解更多行业细节】

原材料从开年后一直上涨,说明了什么?

原材料从开年后一直上涨,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

⑴全球通货膨胀的预期强烈。自去年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为了对冲新冠疫情对各自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几乎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各国央行都开动了印钞机,大水漫灌,这就引发了市场上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美国拜登新政府上台之后不但延续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这导致了市场上对全球通货膨胀的预期更加强烈。

⑵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明显。随着新冠疫苗在全球大范围的接种,新冠疫情有望在今年内得到控制;美国拜登新政府上台后不但延续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推出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基于全球新冠疫情即将在年内被控制住和美国政府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全球各大机构纷纷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迎来強劲复苏。

⑶原材料库存不足、供需失衡。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许多矿山和工厂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生产,随着全球经济的日渐复苏,原材料库存出现明显不足,原材料供需之间的缺口也日益突显。

⑷环保因素对原材料价格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大部分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都牵涉到国内很多环保法规,受环保因素的限制,一些环保问题突出的矿山和资源品加工厂不得不被关停或者减少生产规模,这在相当程度上加大了原材料供需之间的供应缺口。

⑸物流成本的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原材料的价格。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世界海运航线有部分航线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运营,这导致了世界海洋运输运力不足,世界各大航运公司也纷纷趁机上调了全球海运的价格。物流成本的上升也进一步推升了原材料的价格。

⑹投机资本的大肆炒作。原材料价格的每一次上涨都离不开各路投机资本的炒作,开年后出现的这波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也绝对少不了投机资本囤积居奇、大肆炒作。

原材料从开年后一直上涨,说明了什么?

什么货币超发、放水、通胀等等,我觉那是经济学家讲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很多东西都要涨价了。

前几天,一位经销空调的朋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是通知客户的,说以前的报价全部失效。也就是说,空调要涨价了。

这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到消费品的一个实例。

空调的主要原材是铝、铜、塑料等,近期很多金属都大幅上涨, 尤其是铜,已经创下了最近10年的新高。

塑料的原材料是石油,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连续上调了7次,背后就是原油价格的上涨。这些原料价格上涨了,空调涨价是肯定的事。

其实,前段时间,卫生纸已经调价了。可能有些人注意到了,从去年八九月份开始,废纸的收购价格就已经涨价了,原来5毛一斤,后来涨到八九毛了。

很多看似和我们不相关的东西涨价,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很快就会传导到生活用品中。所以,留意一下,可能对自己的生活会有点帮助。

比如,看到铜、铝等涨价后,本来计划好今年买空调的,可以提前出手。预计很多家电未来也会涨价。

生活用品当然不能储备太多。比如猪肉,知道要涨,也没多少办法。

本来随着存栏量的回升,未来吃上便宜猪肉的希望大大增加,但最近一段时间,玉米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而玉米是猪饲料的最主要原因,这上吃便宜猪肉的梦想可能要被打破。

总而言之,一句话,未来的很多东西可能都要涨价。我的建议是,本来就有计划购买的,可以考虑提前出手,可能能省不少钱。

原材料从开年后一直上涨,说明了什么?

原材料从开年后的一直上涨,再次说明了美元霸权对世界经济的掌控和收割力度,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春节后,在市场行情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各种原材料却十分意外地持续上涨。其中,铜涨了38%,塑料涨了35%,铝材涨了37%,铁涨了30%,玻璃涨了30%,锌合金涨了48%,不锈钢暴涨45%,IC涨了100%。

其背后的最大推手,就是美联储在疫情以来的疯狂印钞,造成短期内流动性过剩,使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中含有大量的泡沫成分,同时增加了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对于中国来说,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原材料上涨叠加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对我们的制造业企业十分不利,会极大地压缩企业利润。

这也使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度提到我们面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消耗国,在长期缺乏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情况下,我们实际上长期面临被西方资本用操控期货价格来掠夺财富的不利境地。而大宗商品定价权和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美元霸权的根基就在于美元对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上。

因此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发展和完善国内期货市场,目的就是为了打造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争夺原材料的定价权,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原材料从开年后一直上涨,说明了什么?

1月15号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报的发布会中,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先生表示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国内消费需求逐渐复苏释放,认为我国未来核心CPI继续回升有望。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

温和上涨这个词耐人寻味,让人想起温水煮青蛙。央妈的意思是什么呢,物价肯定要涨,但我们尽量控制让它不要涨得太猛。涨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

据央视财经报道:铜涨了38%,塑料涨了35%,铝材涨了37%,铁涨了30%,玻璃涨了30%,锌合金涨了48%,不锈钢暴涨45%,IC涨了100%。

家具行业里常用原材料硬木综合成本估计上涨十五个百分点。皮料20年总体上涨百分之五左右。五金受钢铁行业影响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原材料上涨这么多,估计成品肯定也要上涨了。

而实际上大部分原材料去年开始就在上涨,开年来还在继续上涨。

现在看就是物价上涨已成定局,我们把好自己的钱袋子,希望今年活得不要太辛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