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度养老金?
提到养老金,相信大家都经常听到一个概念,那就是过渡养老金,但是每次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很多人都分不清这所谓的过渡养老金到底是什么东东?
过渡养老金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过渡阶段所发放的养老金,这种养老金跟正常的养老金完全不一样,它只是一种临时的养老金措施。
而过渡养老金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企业过渡养老金,另一种是机关事业单位过渡养老金。
1、企业职工过渡养老金。现在提到企业过渡养老金的相对比较少了,因为这个是很久之前就提出的一个概念,在1992年到1995年的时候,我国各地启动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缴费制度,但在1992年之前,很多人都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这时候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计算在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但在1992年之后退休的这些人的养老金。
所以为了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当时也提出了一个过渡性养老金,这些养老金主要针对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但在1992年之后领取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
至于这些企业职工过渡性养老金怎么计算,不同的地方计算标准不一样,但从整体来说,过渡性养老金基本上等于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计发系数×中人临界点前视同缴费年限。
不过从1995年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企业职工都已经增加正常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所以目前基本上不存在所谓的过渡养老金了。
2、机关事业单位过渡养老金。我们现在所提到的过渡养老金,更多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过渡养老金,那为什么存在这样一个过渡养老金呢?
(1)先来了解一下机关事业单位过渡养老金产生的背景。
在2014年之前,我国养老金一直实行双轨制,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是一种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另外一种养老金制度。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在2014年之前他们是不用自己缴纳养老保险的,退休之后由财政直接发放退休金,退休金的发放基本上参考在职工资的一定比例进行发放(替代率基本上都在80%~100%之间)。
但是长期以来养老金双轨制一直受到很大的争议,因为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大家都是自己出一部分钱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却不用自己缴费,还可以领到比较高的退休金,这是让很多企业职工退休人员不满的地方。
所以在2014年,我国开始实行养老金并轨,从2014年10月1日之后,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都必须参考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
但是在养老金并轨的时候,有多种不同的人群,所以当时就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
第1种是“老人”,也就是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已经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金是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发放,也就是按照在职工资一定的比例直接发放。
第2种是“新人”,这些人在2014年10月1日之后参加工作,他们完全按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进行,所以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
第3种人是“中人”,具体来说就是在2014年9月30日(含)之前已经参加工作,但在2014年10月1日之后退休的这类人群,这类人群在养老金并轨之前没有自己缴纳养老保险,但是在并轨之后就要参加养老保险,所以如何计算他们的养老金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正因为中人的养老金计算比较麻烦,所以当时针对中人就设置了一种特殊的养老金发放方式,目前“中人”所领到的养老金基本上都是过渡性养老金。
(2)中人养老金的发放标准。
在2014年养老金并轨的时候,中人养老金有一个10年的过渡期,在这十年过渡期之内,中人养老金计算方式按照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老办法是,以2014年9月的工资为基数,结合本人退休时的工作年限对应的计发比例,综合考虑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率等因素后确定;
新办法计算方式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这里面具体过渡性养老金是怎么计算,不同省份规定不一样,但有一个总体的指导公式,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R×中人临界点前视同缴费年限(其中R等于计发系数,取值范围为1%~1.4%)。
通过计算新老两种办法的养老金之后,如果老办法的养老金高于新办法的养老金,则参考老办法的养老金进行发放;如果新办法计算出的养老金高于老办法,那么多出的部分将有10年过渡期进行发放,其中第1年按照多出部分10%发放,第2年按照多出部分20%发放,第10年按照多出部分100%发放,以此类推。
比如某一个人在2017年退休,按照老办法计算,每个月的养老金是5000块钱,但是按照新办法计算的退休工资达到6000块钱,相当于新办法计算出的养老金比老办法多出1000块钱,那么就以多出的这1000块钱为基数,按照对应的比例进行发放,其中2017年按照30%发放,所以实际可以领取到的养老金等于5000+1000×30%=5300元。
只不过中人养老金如何计算才能公平公正比较棘手,所以目前很多地方对于中人养老金这个计算措施都没有执行到位,很多地方的中人养老金仍然参考2014年10月份的工资来发放,过渡性的这部分养老金并没有发放到位,结果导致很多中人的养老金要比“老人”低不少。
当然目前各省也在积极推进中人养老金落实到位,一旦未来落实到位了,这部分过渡性养老金肯定会补发到位的,补发的部分也会把过去几年时间养老金的上调以及对应的收益率计算在内。
但是对于中年人来说,这个过渡性养老金落实时间有点比较慢,毕竟过渡时间有很多意外情况可能发生,比如对于很多中人来说,他们有可能退休之后几年就去世了,到时补发的养老金也没法享受到,还有的人可能因为生病等需要花一大笔钱却没钱治疗,这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情。
什么是过度养老金?
是为了照顾“中人”而特设的一种非常麻烦的难以计算清楚的养老金。
就是因为2014年10月1日的养老保险“并轨”改革,事业单位出现了这个不同于“老人”和“新人”的中间人物,简称“中人”。
为什么叫“中人”呢?临界点(2014年10月1日)之前退休了,就是“老人”;临界点之后刚刚参加工作的,一律按照新办法执行养老保险制度,就是“新人”。那么,就有一部分人处在二者之间,就叫他们“中人”。
“中人”很特殊。比如我本人,临界点之前有24年教龄,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资金池中一分钱没有,职业年金账户里也是空空如也,等这部分人退休时,这两块养老金如何计算?不算数吧,这些人可能就要有意见,算数吧,里面又没有钱,怎么算呢?于是就有人想了一个办法:给这部分人设立个特别的养老金,虽然没有缴费,也就算他们已经缴了,就当作是对这部分人的照顾,在计算养老金时,单独设定一个计算公式来计算没有缴费的那段时间内的养老金。顾名思义地就叫做“过渡性养老金”。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部分“中人”的以往几十年的月工资基本上就很难很难查到,计算时已经不容易搞清楚,所以,从临界点到现在,许许多多“中人”的养老金还没有弄清楚,只能是领取为数不多的基本生活费,因此,引起了这些人中的很多人时常地念叨自己的养老金到底怎么了。
据说,到现在为止,很多地方可能还是没有具体的办法搞清楚过渡性养老金,故而,“中人”的养老金可能还要等上一段时间。不过,终究会有解决之道的,离计算清楚应该不会太远了。
什么是过度养老金?
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是哪些部分构成的?
我们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他们的退休待遇会有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是跟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跟个人账户余额和退休年龄挂钩。
这两种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全国完全统一的,这也是国家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1步。
过渡性养老金是怎么回事?有人说还有过渡性养老金,那是什么呢?实际上过渡性养老金一般是指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按照各省市自己制定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实际上,我们的缴费年限对应两部分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而统账结合意思就是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方式。统账结合之前,也就是说缺少了个人账户养老金。
这样,我们之前的缴费年限,退休待遇就只有基础养老金了。因此为了养老金的平衡,国家规定的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非常复杂,主要还是各省市不同。江苏、广东使用的建立的虚拟个人账户。
然而绝大多数地区,使用的是直接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的这一简单模式。挂钩为了调节各省市养老金发展水平不同,各省市规定的过渡性系数是从1~1.4。
一般是跟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为比例,乘以统账结合之前的缴费年限(或者视同缴费年限),乘以百分之过渡系数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天津市和北京市过渡系数是1.0,黑龙江和上海市过渡系数是1.2,山东省和四川省是1.3,辽宁省、重庆市、贵州省都是1.4。
过渡性养老金必将消失过渡性养老金的重要特点就是他们的过渡性。由于统账结合时间,各省市都已经确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参加工作的人数会越来越少,最终在一定时间段以后就都不再使用过渡性养老金了。
比如说我们普遍认为是16岁参加工作是最早时间。16岁以前是童工,违法的。那么像青岛市1994年10月建立的个人账户。当时建立个人账户之前参加工作的工人最小年龄是16岁,他们应当是1978年9月出生,才可以在1994年9月参加工作。这样他们就有一个月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时间,他们应当是最后一批人,是青岛市使用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的。
1978年9月出生的人群,如果60岁退休将在2038年9月退休,也就是说2038年9月之后青岛市将不会有人在使用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了。不过上述说的都是企业退休人员,我们还有机关事业单位。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他们在实施改革以前参加工作的工龄也是使用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60岁退休的话需要到2058年才不可能出现过渡性养老金计算。但是像一些高级专家技术人才,甚至可以延长到70岁退休,而且未来我们延迟退休政策也会推行,所以,50年后也许还会有人再用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的。
什么是过度养老金?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过渡性养老金指的是什么?首先这个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针对于退休中人所制定的一个过渡性养老金,他实际上这个过渡性养老金分为两个部分的,一个部分是企业的这个过渡性养老金,另外一个部分是事业单位的过渡性养老金,当然这个事业单位的过渡性养老金对于我们来说更近,因为它是从2014年以后才开始执行的。
我们都知道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开始缴纳这个职工养老保险,所以说那么对于2014年以后即将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他就称之为是事业单位的工人,那么在事业单位中人退休待遇实际上会给予一定的过渡性养老金的补偿,所以说就推出了2014年到2024年这10年间的一个过渡期间,那么也就是说在这10年当中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都可以获得过渡性养老金的一个待遇。
还有就是企业单位实际上也是有这个过渡性养老金的,企业单位是从1992年之前就已经参加工作的个人,因为1992年之前我们还没有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所以说它的这个工作年限也是能够被认定的,那个时候的工作年限被称之为是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是说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个人,那么在计算自己退休金的时候都按照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给予这部分人员计算,所以说就有过渡性养老金这样一个说法了。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什么是过度养老金?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针对于一些单位的中人,包括企业单位的工人和事业单位的工人,他们都可以享受到这个过渡性养老金的。
那么我们先来说说事业单位的中人,事业单位的工人主要是2014年以后退休的这部分人群叫做钟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知道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开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所以说在2014年之前退休的人称之为是事业单位的老人,那么2014年之后退休的人,我们就称之为是事业单位的中人,那么对于201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这部分人来说可以说就是事业单位的新人了。那么我们的这个基本养老金就提出了为事业单位的中人发放一笔过渡性养老金待遇。这个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就是由此而诞生的。
实际上在企业单位来说,也是有这个过渡性养老金待遇的。企业单位的个人,他是在1992年之前就已经参加工作的,这部分人群就被称之为中人,他们1992年之前的工龄被算作为视同缴费年限,那么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时候,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都以这种过渡性养老金的形式来给予发放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什么是过度养老金?
过渡养老金是养老金的一部分,这个过渡性的养老金确实是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
主要是针对1992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人们制定的政策,因为在1992年之前,我国还没有养老金制度,这部分人到了退休年龄之后,就会根据他的工龄作为视同缴纳养老保险年限,最终在退休后计算养老金的时候,就会把这部分算进去。
如果你不是1992年以前工作的人群,是不能够享受过渡性养老金的。
如何认定能够领取过渡性养老金?其实很简单,也就是根据你的人事档案记录来认定的!你什么时候参加的工作,工作到了多少年,这个都可以根据档案来凭证的!
很多人不太在乎档案,觉得可有可无的。现在很多的企业单位已经没有档案之说了,但是档案也最好不要放在自己的手中,一定要存放在人才市场或者找个比较的归属,要不后期牵涉到社保的时候会出现很大的麻烦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