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财过度?过度理财有什么危害?

虽然经常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是,过度理财的危害,那可比不理财严重多了。

我上班的银行,就有那么几个客户,都属于过度理财。最终,他们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要么是金钱上的代价,要么就是时间上的代价。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以此为鉴,千万不要学他们的做法。

盲目的追求收益

有一个大爷已经70多岁了,特别喜欢购买理财产品。可问题是,他对理财也不精通。购买的原则,就是哪个利息高,就去购买哪个。

理财产品么,那肯定是预期收益越高,风险也就越大。

我们劝这个大爷,十万块钱,就去购买个国债或者是存个定期,一年也有三千多块钱的利息。

而购买理财,一年利息最多就是四千多块钱。为了那多的1000块钱,就让本金承担风险,不划算。

如果说,是3000和1万的差距,那还可以冒险的博一下。但是,3000和4000块钱,没多大的差距。

大爷不听,你要是说多了,他觉得你是在耽误他发财。在前面几次好运以后,大爷终于是踩雷了。

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银行,那几期的净值型理财,全部都是亏本的。这个大爷10万块钱,买的三个月,预期收益4.5%的。

结果满期后,收益是负的,10万块钱亏了将近5000块钱。

他前面两年理财挣的钱,差不多都是亏了进去。

盲目的去追求高收益,去购买高风险的理财、基金、股票,而本身又没有对应的承担风险的能力,这种就属于最常见的过度理财。

每天花大量的时间

还有另外一个客户,也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叔叔。

这个叔叔对存款和理财,特别的精通。但是,就因为特别的懂,反而害了他。

他手里的钱很多,有将近百万。分成好几个部分,分别存在不同的银行。

存定期,他会花好几天的时候,把附近几十家银行网点都跑一边。把每一家银行的定期存款利息和礼品政策,都打听的清清楚楚。记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回家以后好好的研究,找到一个最划算的。

买大额存单,同样如此。也是花很多的时间,恨不得把全市的银行都跑一遍。一定要找到一家最好的,他才存。

买理财产品,同样如此。一家一家的银行跑,也不嫌累。

买股票,就自己在家画曲线,研究股市。

我们不知道他累不累,但是旁人看到都特别的累。我们不止一次劝他,有退休金,又有这么多的存款,没必要存个钱存的这么累。

就把钱都存个定期,或者是买个国债,或者是买大额存单都可以。

每天闲下来的时间,就去钓钓鱼,跳跳广场舞,带带小孙子,这不就是天伦之乐吗?

干嘛非要每天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一年下来,也根本多不了多少利息收益。

但是,劝不动。

今年三月份的时候,这个叔叔突然病倒了,病的很重。他家孩子拿他存折来取钱的时候,就一直在说,老爷子这辈子过的很不值。

有那么多的钱财,却一点都不懂享受生活。每天都把精力和时间,花在研究理财上。结果身体坏了,生活也没享受到,真的是得不偿失。

理财需要适可而止,过度理财危害无穷

我们理财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财富不贬值。

但是,殊不知本金不亏损,就是对财富最大的保值了。如果为了追求一点收益,就让本金承担风险,就得不偿失。

另外,理财的目的,也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如果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研究如何理财上。忽略了家人,忽略了去享受生活,那也是偏离了理财的初衷。

人人都需要理财,毕竟“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但是,过度理财危害性极大,万万不可取!

什么是理财过度?过度理财有什么危害?

任何事情过了一个度,都是不好的,造成的结果就是物极必反。

就好比过度摄入热量就会变得肥胖;过度迷恋游戏,就会变得不务正业;过度迷恋女色,就会伤神伤身等等。

那什么叫做过度理财呢?就是透支了自己的财力,精力,时间,甚至是一些其他条件从而对于自己造成一种伤害的结果。

第一种过度理财,就是用了杠杆。

无论是哪一种理财的方式,加入杠杆就是最愚蠢的过度理财方式,就好比杠杆存款,杠杆买保险,杠杆买股票等等。

因为理财的目的是为了保值和升值,对于目前的大趋势来说,通货膨胀率造成的贬值率达到了7%左右。那么想要达到保值甚至升值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这个时候再加入了杠杆,无疑就是加重了自己的成本负担,造成一种心态和压力上的影响,从而导致理财失败,甚至亏钱。

第二种过度理财,就是过度依赖他人。

无论是哪一种理财,都要相信自己!世界上没有人会“免费”和“热心”地帮你打理理财,甚至推荐你理财产品,一切的背后都有一个利益的关系。

所以说,你所要接受到的任何理财知识,决定,都是要经过自己深思熟虑以后在做的操作,而不能过度依赖他人的推荐,指导,以及出谋划策。

第三种过度理财,就是投机和博弈!

理财中也包括一种叫做投资的东西,它是一种风险较大,但是回报率较高的理财方式,常常表现为房产投资,股票投资等等。但是要明白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投资,都不是一个能够立竿见影见到回报的过程。

所以想要获得一个稳定,持续,甚至较大的回报,你必须能够避免短期的诱惑,拥抱长线的价值投资收益,这是投资基本功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门槛。

可惜大部分的人把这种理财方式看成了博弈和投机,从而追求短期获得巨大回报的结果,最终就成为了过度理财,造成输多赢少的结局。

结论:

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在进行着不同的理财方式,有聪明的,有笨的,有安全的,有风险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要掌控在自己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不要过度。

特别是对于杠杆的运用,对于投机博弈的把握,一定要做到杜绝。否则,你的理财就是在糟蹋自己的财富,适得其反。

还有就是要聚焦,理财的方法非常多,你不需要样样精通,因为人的精力和资金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抓得住所有的发财机会;仅仅抓住自己熟悉的领域中的投资机会,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投资者了。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财经背后更多的逻辑。

什么是理财过度?过度理财有什么危害?

“过度”,当作何解释?在个人的理解中为:超越常度。也就是超过了正常范围能够接受的程度。那么什么是“理财过度”呢?简单来讲,就是将自身的资金进行理财收益的程度,已经超过了自身条件、环境所能够承受的程度。本来理财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因为过度理财而造成了更多的不便影响。那么,理财过度有什么危害呢?

一、理财过度对于日常生活有着影响。

正常的理财都是将自身生活以外的剩余资金进行投资理财,往往是投资理财产品或者稳定型的货币类投资产品,对于自己的生活而言没有任何的影响。从正面讲,正常的理财能够给予自身更多的额外收益,当然,是不会影响到自身正常生活的。但是,理财过度呢?会是影响理财者正常生活的存在。

有一个朋友,对于理财来讲,可以说达到“痴”的状态。为什么说是“痴”呢?本来将剩余资金进行理财,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既能够创收又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她却不一样,她就希望自己每一分、每一厘都能够进行理财,并且期望的是最大化收益。当然,这里指的最大化,是他认可的稳定型理财,没有多大风险的理财产品最大化收益。所以,几乎都投资了固定长期限的理财产品中,保险理财、银行理财,还有长期限的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

理财,本来是好事,但是被她一弄却成了折腾事儿。我是怎知道的呢?是因为她找我挪钱,与我讲了一些,然后再打听打听才知道,她真的是对于理财达到了“痴”的地步。将所有的资金全部多买了长期限的理财,自己手里可以说没有钱。如果自己家里有个需要用钱什么的,就是借钱。所以,周边的朋友基本都被她借了个遍,觉得这样很是不好。

所以,像这种就是理财过度,通过理财已经严重的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是所有资金进行理财的存在,需要的是合理理财。

二、理财过度对于本金、利息有着折损,并不能达到利息最大化。

理财过度,对于本金、利息也是有着折损的可能。就算是低风险、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同样是存在这种可能性。怎么讲呢?

还是讲那位朋友的理财方式,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理财效益,所以全部认购了长期限的理财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手里的资金不宽裕不说,向亲戚朋友借款办事,别人多少也是不情愿、不愿意。

而这种理财的方式有没有风险呢?从风险等级的角度讲,风险性很低。但是从利息收入的角度,以及日常生活可能存在应急资金的时候,那么对于利息就可能存在着折损。当违约的时候,如果是保险理财,不仅仅是利息收不到,本金也会随着折损。如果是定期存款,那么利息也就会大大折扣。

所以,过度理财对于本金与利息可能存在着潜在的折损伤害。

三、应该如何避免过度理财?

过度理财,简单来说就是没有贴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性格、情绪、条件、资金、环境、背景等等因素,都没有一概分析清楚,而自己期望最大化收益而造成的。那么,应该如何避免过度理财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降低对于理财收益的期望值,既能够满足手头资金又能够达到理财的收益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合理理财。市场中有着灵存灵取类的理财:货币基金,虽然年化收益率低于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但是灵活度很强。而理财产品中也是有着不同期限的产品。所以,可以进行合理的匹配,既能够满足灵活使用的资金,又有着中短期的理财,还有着长期高利率的理财,综合受益并不低,并且就算遇到应急需要资金,也能够更好的调节。

什么是理财过度?过度理财有什么危害?

过度理财或者理财过度,在各种线上百科词条都没有相关的收录和解释,但这种现象确确实实在身边时有发生,也许是中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毒。理财过度,通俗的讲就是为了达到理财这一目的,过度的使用了自己的能力。

过度理财有很大的危害,会导致理财的误入歧途、适得其反。

危害一:几乎所有钱都拿去理财,影响了生活。

过度理财第一类危害就是过度理财者将个人的所有收入,仅留一点点生活必须费用,然后全部投到理财产品当中去。他们以收益最大化为追求的目标,不考虑未来的用钱计划,一旦出现急需的用款需求,就很难把投出去的钱拿回来应急。过度省吃俭用而影响了生活。

结论:在没有第一桶金之前,无论你如何理财,都不可能靠理财发家。

危害二: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错误的“钻研”理财技巧。

过度理财的第二类危害就是过度理财者对理财的热爱超乎想象,像着了魔一般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学习理财知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各种理财书籍、理财文章、喜马拉雅理财专栏等地方,理论那是一套套,但实践确实很糟糕。

结论:在没有一定财富基础之前,无论理财知识再丰富,也不可能靠理财致富。

危害三:借助杠杆赚钱,刀口上舔血。

过度理财的第三类危害就是盲目相信自己的理财能力,将所谓的“钱生钱”、“高杠杆”引入到自己的理财实践,这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过度理财者坚信最高生财之道:借别人的钱让自己致富。于是,从银行、朋友、小贷公司借钱,用于投资理财。最典型的就是股票配置,很多朋友通过股票配资让自己返贫。最近股市火了,配资的人又多了起来,切忌过度!

过度理财像一个心魔,它确实有可能提升个人的理财能力,但更可能的是将个人资金、个人能力、个人财富带理财的另一个极端,即越理财越贫穷!我们需要不断培养个人的理财能力,但一定要避免过度理财。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后,资深金融科技人士,用专业的知识、大白话的方式为您科普投资理财,让天下没有难懂的金融!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什么是理财过度?过度理财有什么危害?

每个人都愿意理财,理财就是让钱生钱,就是不需要耗费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只要投入一笔资金,就可以取得收益,但许多人过度理财了,也可以说是理财过度了。

1:不要把自己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理财当中。

所有的理财都是有风险的,风险的大小,与他的收益率成比例的,收益率越高,风险越大,收益率越低,风险越小。

如果你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理财当中,有的人甚至还动用杠杆,这其实是把自己推送到了危险之中。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只用部分资金,部分闲置不用的资金进行理财,这样你抗风险的能力会增强许多。

2:不要把过多的精力耗费在理财上。

理财本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本就是应该千年看一回,但许多人玩个基金,还每天盯盘,盘算着第二天是涨是跌,看看今天要不要进出,来应对第二天的涨跌,这就是吃饱了撑的,第二天是涨是跌有什么关系啊,我们玩的是中大波段,不到目标位,就是没有动作,不到目标位,就是等待。

还有人玩个基金,硬生生把自己玩成了经济学家,早上关心国内外时事,白天4小时盯盘,晚饭后盯着基金净值更新,临近睡觉了,还要看一下欧美股市开盘情况,这真是有精力没处去,你精力实在好的话,那就多陪会儿她(他)。

什么是理财过度?过度理财有什么危害?

很多人不了解过度理财的表现都有哪些,甚至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属于理财过度了。下面我来分享几个理财过度的案例。

一、理财占比过大

理财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太大。账户里有10万,10万都存成定期存款。这就属于理财过度。它的劣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应急资金

做理财方案,最忌的就是不给自己留任何应急资金。如果全办理定期存款还好,还可以提前支取,要是存理财或是保险,那就惨了。钱大概率取不出来,即使取出来,也有可能会损失不少本金。

第二:机会成本高

资金全部投在了某一种或几种理财,如果遇到了更好的理财,那就失去了这个投资的机会。比如把资金都压在了房子上,万一房子不升值,股票升值了,你就只能干瞪眼。

第三:生活质量下降

全部资金都用于理财,就会剩余很少的资金用于生活,生活质量必然下降。理财的目标是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过度理财就是本末倒置了。

二、杠杆理财

把自己的资金全部用于理财,倒还不算最坏的。最坏的是借钱来理财,这问题就严重了。借钱理财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不能赔

一般借钱都是投资到股票上,股票涨跌很平常,一旦赔了那就让自己的资产变成负数了。

第二:收益不能低

借钱有成本,而且成本还不低。收益如果低于借钱的利率那就算赔了。所以加杠杆来理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为,抗风险能力得足够强才行。

三、期望太高

有些人总想要靠理财一夜暴富,抛开市场合理理财利率不顾,只一厢情愿要追求10%甚至更高的利率。这也是一种理财过度的表现。

一般理财利率超过6%都算是超出市场合理水平了。如果你还要追求更高的利率,那就说明你是在过度理财了。

总结:

过度理财说白了就是过度使用资金理财,过度追求高利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