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止钱贬值?

80年代的“万元户”,就是远近闻名的富裕家庭。可是现在你要是拿着一万块钱,在大街上得瑟,说自己是富翁。估计路人会觉得你是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

现在的100万,是很大的一笔钱。但是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可能购买力要缩水80%以上。

所以,如果对自己手里的财富,不及时做规划,那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每年都在贬值缩水。

想要阻止钱贬值,其实很简单:让钱生钱的速度,大于钱贬值的速度。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投资没啥经验,做生意也没有能力。最好的渠道,还是把钱存在银行里面。

现在银行有哪些存款活动,可以让我们的钱保值增值呢?

1 . 国债

最新一期的国债,三年期利率3.35%,五年期利率3.52%。国债的利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是胜在安全,以及利息可以每年取出来。

如果你有10万块钱,购买国债,每年都能领到三千多块钱的利息。

国债的利息收益,虽然目前还不能跑赢通货膨胀,但是也能起到很不错的保值的作用。

2 . 大额存单

我自己就在国有银行上班,说到购买大额存单,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去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购买。

像我小区楼下就有一家股份制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息3.55%。五年期大额存单,利率4.05%。

如果你的钱可以保证三五年不动,那购买长期大额存单,在收益上基本可以和CPI(通货膨胀率)持平了。

你可以自己计算一下,如果你有10万块钱,购买五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是4.05%。那到期后的利息就是:

10×405×5=20250元

本金增加了五分之一以上,完全可以抵消CPI。

3 . 结构性存款

如果觉得国债和大额存单,时间太长,那还可以去购买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就是你存的钱,一部分在定期里,一部分在稳健型理财里面。虽然收益也是预期,但是比理财安全很多。

现在很多商业银行,发行的一年期结构性存款,最高收益都超过了4.0%。

在数据上,已经可以跑赢CPI了。

而且,结构性存款,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即使银行破产倒闭,50万以内的金额,也是如额赔偿。

4 . 购买银行股

如果你的钱,可以保证在5年、10年内不用,那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理财渠道,那就是购买银行股。

目前六大国有银行的银行股,每年的分红收益,保底都在6.0%以上。

虽然分红会除权,股价必然会跌。但是只要你长期持有,股价日后还会再涨上去。

如果你有二十万块钱,购买银行股,每年保底分红都在1.2万以上。平均到每个月,就有利息至少1000块钱。

如果你生活在小城市里,这个分红的收益都足够你的生活开销了。

最后提醒所有人:存钱、理财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钱贬值了,但它还是钱。但是,如果钱被骗了,那就真的是啥都没有了。

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一个存钱方式收益高,要么就是风险大,用风险还收益。要么就是时间长,用时间换收益。

如果有人给你说,某个投资渠道,收益高,时间短,还没有风险。不用怀疑,那绝对是诓骗你的。

一定要谨记:只有本金安全了,谈收益才有意义。保证本金不上当受骗,就是财富最大的保值增值。

如何阻止钱贬值?

1,乱世买黄金,俄罗斯乌克兰冲突期间

大量俄罗斯,乌克兰人都买了黄金,

但在我国,目前黄金处于历史高位,

只能拿出少量资金配置黄金,

因为过去40年,我国的通货膨胀远高于黄金涨幅,所以不适合大量买黄金

2,买房子

最近半年,房地产危机,大量开发商打折卖房

很多刚需客户买到8折的房子,还是非常划算的

通过买房来阻止钱贬值的

一定要选择人口流入的城市,像四五线城市

东北的大部分城市,西北的达不到城市

都是人口流出城市,都不能考虑

国家统计局有公布哪些城市是人口流入的

要专门挑流入的城市买。

3,铜铝锌,

过去20年,我国的铜铝锌,价格波动剧烈

每次跌到低点的时候都是囤货的好机会

铜铝锌囤积时间选的好,比黄金更保值。

4,买股票阻止钱贬值

我国有4500多只股票

按照市值排名,前100名的企业,股价波动性小

包括十大银行股,白酒股,食品股,大消费股,

这些个股,分散投资个几十只,

按照我们目前的发展态势,

前景还不错,会优于黄金。

如何阻止钱贬值?

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我需要慎重地提醒你:如果你在银行里有100万,没有任何人打理的情况下。你的100万元有99.9%可能,已经在悄悄地贬值,购买力还不到10万。

很多人都认为,怎么可能?就算是在通货膨胀100万也不可能变成10万呀。但是,现在每年钱都在贬值。过去10元能买一堆东西,现在10元什么也买不了。

根据一项统计显示,中国现在每年都在发生通货膨胀,而且每年以4.5%的速度膨胀。

如果你有10元钱,一年以后只相当于5.5元,第二年还不到3元钱。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这是事实。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资金流动性也越来越强。但是同等金额的资金购买力也逐渐减弱。

通货膨胀也越来越严剧,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通货膨胀,避免自己的钱贬值呢?

什么是通货膨胀?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呢?

通货膨胀百度解释为造成物价上涨的一国货币贬值。

简单的理解就是2010年,5元钱可以买3斤苹果。而到了2022年,5元钱只能买半斤苹果。货币额度没有发生改变,但是货币的购买力却逐渐减弱。

过去一家人一年的开销也就1万元,就能过上非常好的生活了。但是现在一年开销10万元,都不如之前的1万元的日子好。

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呢?

通货膨胀的发生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复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通货膨胀的特点就是:经济加速、股票为王、债券次之、现金贬值、商品低迷。

简单的理解就是,投资理财比较流行,赚钱越来越难,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通货膨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好的,但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有危害的。

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赚钱的能力会有一定的平衡点,当我们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就会走下降趋势。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我们花钱的能力是不断提升的,到了老年的时候,身体越来越不好,我们也需要更多的钱维持我们现有的生活水平。

如何避免钱贬值呢?

根据最新的数据表示,每年的现金贬值率大约在4.5%左右,根据每年的经济情况不同,会有一定的上下波动。

想让自己辛辛苦苦打拼赚下来的钱,不贬值,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1.房子和车子的选择

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的工作选择在那里买房子,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选择。

如果你在一线城市工作的话。那么,在一线城市买房子压力就会非常大,你奋斗一生,最后将自己所赚的钱全部买房子了。生活岂不是太过凄凉。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有降维思维。降维打击适合生活的任何方面,例如房产的购置。

可以在一线城市打拼,等赚到足够多的钱了。就会到乡下或者二三线小城市生活。

乡下的房子一般不会超过30万元,二三线小城市的房子也不会超过100万元。但是100万元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而言,连一个卫生间都买不到,更不要提买房子了。

近年来,鹤岗因为超低的房价登上热搜。人们没有想到,同样是房子,鹤岗3万元就可以买一套房子。10万元以上的,可以说是豪宅了。

同样奋斗两年,在上海租房子都费劲,但是在鹤岗你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换一种思维方式,同样能解决相同的问题。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是减少自己钱贬值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2.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的选择

很多人通过炒股票、炒基金,使自己的本金翻倍。避免了货币贬值。

越来越多人打着财富自由的旗号,教人理财,如何炒股票、炒基金。最后,炒股票没有赚到钱,钱全都交学费了,培训老师通过教人也赚到很多钱。

更多时候,股票和基金是不稳定的,极少数的人是赚钱的,大多数人都是市场的韭菜。不仅没有抵御市场的风险,还导致自己的本金全部亏空掉。

理财高收益必然会伴随高风险,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会赚一点钱,但是市场不好的时候,你是否能挺住市场的寒冬期呢?

股票、基金不是看你能赚多少钱,而是看每时每刻你手里面是否有钱,可以开启下一轮的赌局。

投资需谨慎,理财需要慎重。

3.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国债是最好的选择

不会伤害本金的三种理财方式就是:定额存款、大额存单、国债。

定额存款、大额存单、国债在不亏损本金的前提下,还会有一部分收益,所以可以抵御自己的钱贬值。

一般国有银行定期一年的银行利率是2.1%,定额存款2年的利率是2.6%,定额存款3年的利率是3.25%。

如果有100万,存银行定期3年,期满每一年的收益,就是:

100万X3.25%=3.25万

一年光是利息就有3.25万元,面对4.5%的通货膨胀,,一年3.25万的收益,可以帮助我们阻止货币贬值。

大额存单的利率一般是3.5左右。国债是3.75%左右。

根据银行和地区的不同,利率会有一定的浮动。具体以当地银行为准。

4.适当的黄金储蓄

老百姓经常说:乱世存黄金。黄金的市场价值是目前最稳定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黄金都代表尊贵。

黄金与钻石不同,黄金购买前后都是非常值钱的,但是钻石买的时候很值钱,但是想要卖就非常困难啦。

在资金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购买一些黄金,作为投资。

购买黄金需要注意,要在正规机构购买,千万不要贪图便宜就随意购买黄金。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点点关注哟。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如何阻止钱贬值?

1、普通人基本没办法阻止手里的钱贬值。

2、金钱,是一种游戏,不贬值,谁还努力奋斗、拼命赚钱?

3、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是不会停止的,让大多数人永远有危机感。

4、利息、理财、基金、股票、房子,长期跑不赢通胀,这就是游戏规则。

5、那些所谓的高回报,大多都是坑,一不小心血本无归。

6、钱,是印刷品,越印越多,印刷的速度,普通人没法掌控。

7、大多数人,都是打工仔,工资永远只能维持温饱。

8、不要幻想钱不贬值,其实不只是钱,感情、学历、工作经验、关系等等都在贬值。

9、甚至大多数地方的房子,也都在贬值。

10、当一个东西,无限供应的时候,贬值不可避免。

11、社会就是游戏,贬值才能淘汰,才能社会的发展,避免躺平。

12、人活着都是个贬值的过程,更不要说钱了。

13、别幻想保值、增值,拼命赚钱吧。

14、赚钱能力强,就不怕钱贬值,否则,痛苦、焦虑都是难免的。

如何阻止钱贬值?

题主的“钱”,我们理解为经济术语的货币,特指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属理财资产),货币贬值是人类经济发展的产物,自有经济活动以来一直存在(当然,特定情形下可能会出现负贬值,在此不作讨论)。贬值速度可用现在通行的通货膨胀率指标来代表,据统计,近20年来我国平均年通货膨胀率在2%左右,当然,由于通货膨胀率的统计涉及面比我们日常生活直接接触面要大,所以,我们感受到的贬值速度要高于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取数我们仍以公布数为准。

阻止钱贬值的途径有两条,即投资和消费。

一、投资

指的是取得不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投资,就目前来说,就是投资年收益率高于2%的投资品种。低风险的产品如国债、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当前3年期国债和3年期定存的年收益率都在3%以上,可覆盖当期通货膨胀率且本金无风险;中高风险的产品如购买股票型基金、直接购买股票、购买优质不动产、投资农工商贸项目等,需自己把握好风险。

二、消费

即将钱消耗掉,自身获得服务或增加生活获得感,操作方式一是增加日常生活用度消耗,包括个人和家庭的衣食住行及时更新换代、旅行、娱乐等各方面;二是为个人的未来消费,如个人继续教育支出、购买个人医疗和养老商业保险等;三是为他人消费,如捐赠给社会、他人等用于公益支出,增加个人心理获得感。

(个人意见,供参考)

如何阻止钱贬值?

所谓货币贬值,是货币升值的对称,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

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不可逆的。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把货币转为资产或者做其他消费,通过做空货币来避免货币贬值。

一、将货币转为资产

将货币转为资产,这是避免货币贬值的根本方法。

①所谓资产就是把钱从外面装进我们的口袋里,这样我们的资产现金值就增加了;

②优秀的资产能够是自身的价值不断地增长,甚至会远远超过货币贬值的速度;

③关键是我们的资产认知,这决定我们对资产的投资管理。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先得多读书,多读与金融有关的书籍。去了解什么样的资产才是优秀的资产,去学会怎么投资,去增强自己的能力。

另外,资产是可以卖出去,帮我们挣钱。

二、那买什么资产比较好?

①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那是我国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年代,在那个时候买楼,即便是广州市中心,也不过是几千元一平方。

但是现在,广州核心区域平均房价已经到了十几万一平方。

②21世纪前二十年,那是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年代,特别是后十年,发展起来非常迅速。

先后出现了阿里腾讯百度字节等大型的互联网企业。

③21世纪20年代,5G+高端制造+物联网刚刚起步,这里面肯定会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制造型企业,助力我国优质量地发展。

那么什么是最好的资产?资产最好的载体是什么?理论上,房产、股票、债券、古董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资产。但资产要挑选好,毕竟资产价值并不是永恒的。

我们可以看到,上个世纪的科技昂贵产品现在变得一文不值。所以,我们选择的资产最好能够抵抗得了时间的侵蚀,就是那种放得越久,价值越高的资产。

从发展来讲,我们不断购入优质股票或者优质基金,那便是最好的资产。

三、其他的阻止钱贬值的方式——将货币转为消费

货币一贬值,就会引起物价上涨。所以,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货币转为消费,来做空货币。

①投资现在—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使自己的生活更像生活;

②投资未来—投资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的能力增强,当然主要是赚钱技能的增强;

③投资他人—把钱捐给有需要的人,可以体现钱的价值所在。

以上这三种方式,都可以令钱表现出当时的价值。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应该对社会做出一些贡献,而这贡献就是钱的价值所在。

总结:

我们不能组织钱贬值,但我们可以把钱换成其他的“东西”,来避免钱的贬值。

比如:我们可以投资基金股票,投资得好,肯定能够跑赢贬值速率;我们也可以投资自己,可以选择去考研究生,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我们也可以去投资别人,助别人更有质量的生活,体现贡献价值……

不管哪一种转化方式,关键还是看自己的认知。有句话叫我们无法得到我们认知之外的钱,如果碰巧得到了,那将会“碰巧花出去”。

所以,关键是将钱转为自己,这才是我们一生都需要铭记的。

我是@钱钱投资笔记,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的话,希望您可以关注我,点赞+评论+转发。谢谢您[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