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国演义》中来个军师能力大排行,你心中前10名的都会是谁,为什么?
1.诸葛亮
2.庞统
3.司马懿
4.贾诩
5.周瑜
6.郭嘉
7.陈宫
8.徐庶
9.姜维
10.陈登
如果《三国演义》中来个军师能力大排行,你心中前10名的都会是谁,为什么?
三国乱世,群雄并起,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各色人才层出不穷,但是对于各方势力来讲,作为军师的谋士,作用往往要比猛将更加重要。
君不见天下无双吕奉先,有勇无谋、刚愎自用,最后被曹操玩的团团转而死于非命。
君不见桃园结义刘关张,创业前期:只有猛将、而无军师,根本打不下基业,只能四处颠沛流离。
君不见孙策得周瑜相助,方才打下了江东基业,孙权继位也是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
足可见军师对于一方诸侯的重要性。
那么谁才是三国最厉害的十位军师呢?以下做简要分析。
第十名法正卧龙凤雏若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孝直便是法正,是可以和诸葛亮庞统等人相提并论的存在。
法正原来是刘璋部下,只是发现刘璋暗弱,不是明主,便想了办法迎接刘备入川,投靠了刘备。
法正擅奇谋,汉中之战时全靠法正的计谋,刘备才能攻取汉中,大败曹操,更是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
只可惜法正英年早逝,刘备当上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五岁。刘备追谥法正为翼侯,也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个死了有谥号的大臣。
第九名:庞统所谓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庞统和诸葛亮齐名这一点,便足见庞统的实力之强。
庞统字“士元”,外号“凤雏”,以为新生的凤凰,和诸葛亮齐名,并称为“卧龙凤雏”,皆有治世之才,据说得一人,便可得天下。
庞统曾秘密向曹操献铁索连舟之计,导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从根本上大败,可以说是赤壁之战的幕后黑手。
只可惜庞统早死,没有完全施展出他的智谋,所以就排在第九。
第八名:鲁肃周瑜死后,江东的大任直接一下子压在了鲁肃这个看上去本本分分的老实人身上,可也是这个老实人,为东吴的崛起打下了根基。
鲁肃字“子敬”,堪称是三国时期最出色的外交家,他一直致力于联刘抗曹的基本主张,在孙刘两家之间充当一个和事佬的角色,可以说没有他的这一片苦心,孙刘两家达不成一致,也抗不了曹操,早就被灭了。
周瑜死后鲁肃接任大都督,实行止戈屯田的政策,大力发展吴国的国力,为吴国积攒了大量的兵力钱粮,以此应付后世之变。
鲁肃还曾对孙权提出过和诸葛亮隆中对差不多的榻上策,直接决定了东吴的治国方针。
第七名:陆逊如果说对于东吴,周瑜是打天下最大的功臣,陆逊就是扩展和守护东吴的最大功臣。没有陆逊,东吴不说会是三国中最弱小的郭嘉,甚至很有可能都已经被灭了。
陆逊字“伯言”,作为东吴四都督的最后一位,比前三位,完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扩展上他直接配合吕蒙使用白衣渡江计打下了荆州了。荆州其实一直以来就是东吴的一块心病,费尽心机都想要得到,可是周瑜孙权再怎么努力都不能成功,还是到了吕蒙时,陆逊配合吕蒙才成功拿下了荆州,几乎将东吴的江山扩展了一倍,而是使东吴完成的占据了长江两岸的天险,有了建国之基业。
后来吕蒙身死,刘备举大军复仇,此时的东吴早已经人才凋零,很难挡得住刘备的大军,还是陆逊,临危受命,大败刘备与夷陵,保住了江东。
第六名:周瑜周瑜一早就投奔孙策,辅佐孙策打下了江东基业,可以说没有周瑜就没有江东吴国,而早期的吴国也几乎完全是靠周瑜一个人撑起来的。
周瑜字“公瑾”,更有江东周郎之称,被很多人评价为三国第一美男。所谓“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就可以见周瑜的地位和能力,而且作为长辈的张昭有很多问题都还要请教周瑜获得周瑜的同意。
周瑜更是亲手制定并完成了赤壁之战,一把火直接把曹操的几十万大军烧了个精光,也是赤壁之战的胜利才让天下促成了三足鼎立之格局,可以说三国鼎立,全是周瑜一人之功。
第五名:荀彧荀彧有“王佐之才”之名,他出生于东汉名门、儒家世家荀家,自小便聪明无比,先是被袁绍招募视为座上宾,可惜荀彧早已看出袁绍不是可以辅佐之人,便直接改投曹操,曹操直接称荀彧为“吾之子房”,可见荀彧能力之强。
荀彧字“文若”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先行提出“迎奉天子而令天下”的政策,直接帮助曹操在乱世站稳了跟脚”;后来面对吕布攻伐时,更是独自守城保全了兖州三城,让曹操免除了后方之忧,之后再出奇谋扼袁绍于官渡。
“王佐之才”,名副其实。
第四名:郭嘉郭嘉,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曹操第一次和郭嘉见面谈话后,便直接对着麾下的所以臣子感慨的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可见评价之高。
郭嘉字“奉孝”,外号“鬼才”,少年时便已经预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后来跟随曹操征战,屡立奇功,
郭嘉曾对曹操提出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当时曹操势力大不如袁绍,郭嘉的“十胜十败”直接大大鼓舞了曹军的士气,更是直接确定了他在曹魏谋士中的核心地位。
只可惜天妒英才,大败袁绍后,郭嘉在跟随曹操征伐乌丸时就病逝,年仅三十八岁,不过哪怕是死了郭嘉也留下计策帮助曹操平定了辽东,也就是著名的郭嘉遗计定辽东之说。
甚至还有人说诸葛亮早年不出山就是害怕和郭嘉对上,所谓“郭嘉不死,孔明不出”。
第三名:贾诩文和先生贾诩,就算在三国谋略不是第一,但是聪明程度,如果他说自己第二,估计无人敢说自己的第一。
贾诩字“文和”,外号“毒士”,被称为三国时期最毒的谋士,用计必然是绝户一般的毒计,先是提前开出乱世局面,直接建议董卓率先进京,挟天子而令诸侯占据主动,又是献计毒杀皇帝把握朝政。董卓既败,大势不可为,更是说动李、郭而将攻取长安,直接在本质上结束了汉室的统治,打开了乱世的序幕。
后来又帮张绣退曹操,再帮曹操败马超,无疑不是旷世的计谋。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贾诩从来只为保全自己而活,根本不会真正死心塌地的效忠某个诸侯,他完全是为了自己在乱世中能够活到好,也成功凭借自己的算计善始善终,是三国结局最好的一位谋士。
第二名:诸葛亮蜀汉丞相、诸葛武侯,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政权,如鱼得水是先主对他的最好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诸葛亮字“孔明”外号“卧龙”,一生可谓是算无遗策,除了后期面临蜀国的困境,不得不做拼死之斗,才吃了几回败仗。诸葛亮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大势,更是在先主请他出山之既,就制定了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如果不是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蜀汉实力节节败退,大将兵力损失殆尽,很有可能蜀国就将成为三国最大的得利者。
第一名:司马懿司马懿应该是三国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军师,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是三国最后的受益者,更是活活熬死了所有的强敌。
司马懿字“仲达”,外号“冢虎”,被曹操称为“鹰视狼顾”,是让曹操一家上下几代君王都忌惮的可怕人物。
司马懿刚刚投奔曹操时,就让曹操都不得不对他心存忌惮,保持戒备,根本不敢直接让他担任高位。但是曹操又十分爱才,加之司马懿主动来投,背后又有河内司马氏这样的大势力,又不能直接除掉,就只能用主薄这种没有实权的职位来困住他。
可是曹操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还是输给了司马懿,司马懿利用曹丕急于上位之心,成功帮助曹丕上了位,连带着让自己也上了位,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纵然曹丕也遵从曹操的意志,依然在提防司马懿,可还是没斗过他这个老狐狸,一辈子没给他机会,最后被司马炎活活熬死了。
司马懿也成为了和曹操一样的人物,挟天子而令曹魏天下,成了曹魏的第一权臣,后来压制的曹魏皇室就如同一直生活在阴天看不见太阳一般。
司马懿更是和有神人之称的诸葛亮斗的有来有回,被诸葛亮视为生平第一大敌,几次三番都让诸葛亮中了招。
最后司马懿的儿孙更是取到了曹魏建立了司马氏的晋朝天下。
你是如何看待十大军师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如果《三国演义》中来个军师能力大排行,你心中前10名的都会是谁,为什么?
三国中有三个半人:第一诸葛亮、他只能文、不会武、第二是庞统文武全才:第三是周瑜也是文武全才、第四是姜维是文武全才、郭嘉、司马懿、陆逊、徐庶、其他的我看最多是当以上这些人的参谋罢了。
如果《三国演义》中来个军师能力大排行,你心中前10名的都会是谁,为什么?
一郭嘉,曹魏首席谋士,
二,贾诩,有毒士之称,
三,荀彧,曹魏大管家,军事内政都出色,四,法正,奇谋妙计,连曹操都称赞不已,五,鲁肃,江东谋臣之最,“榻上策”分天下,
六,司马懿,算无遗策,
七,陈登,计破吕布,败孙策于广陵,
八,田丰,袁绍谋士,
九,沮授,袁绍首席谋士,
十,满宠,曹魏谋士,辅佐曹仁抵抗关羽,并多次击败孙权,
十一,陈宫,辅佐吕布多次击败曹操,
看到这里,肯定有大批的“猪粉”会跳出来,为没有把诸葛亮列入而愤愤不平,但是,因为这个题目问的是谁是最好的“军师”,而诸葛亮的强项是治国理政,练兵治军。对于排兵布阵,临阵决机却不擅长,刘备一直倚重,参赞军机的是庞统和法正,连曹操都对法正赞不绝口,但是曹魏君臣和江东诸君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什么评价,他们对诸葛亮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认为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事实上刘备活着的时候也确实不看好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终生都不让诸葛亮参赞军机,刘备入川的军师是庞统和法正,夺取汉中的军师是法正,诸葛亮是“在荆州不得闻入川之计,在益州不得予汉中之谋”,他一直做的都是内政后勤方面的工作,“调取赋税,足兵足食,镇守后方”,诸葛亮在治国理政方面体现出来的才能确实比较出色,也勤于练兵,治军,又醉心于研究兵书战策,但是真正到了军事实践则还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角色,所以,我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只能是肯定他是一个出色的治国理政的人才,没有必要再往“军师”这个队伍里混了
如果《三国演义》中来个军师能力大排行,你心中前10名的都会是谁,为什么?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三国演义》大家非常熟悉,就算没读过也都看过电视剧,这本书我也经常读,作者罗贯中的写的简直是妙极了,尽管罗贯中或许都不知道是谁,不过他的文笔大家都是认可了的,我今天就根据我对《三国演义》的理解来跟大家说说,在《三国演义》中我对军师排名的前十是如何评判的。
第十名、陈宫这位宫哥自然是要上榜的,他能力极为出众,吕布对他言听计从,偶尔不听陈宫的两次,都灰头土脸的失败了,最后一次被曹操擒了。
陈宫对曹操是有恩的,而且他不是一个大嘴巴,从来不提这件事,曹操虽然恨他,但是也爱他,受了他的恩,更是爱他的才,陈宫明明可以靠曹操的恩情活的潇洒自在,却偏偏要慷慨就义,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当着天下人的面给了曹操一个“大耳帖子”。曹操也很难过,他知道陈宫已经不爱他了。
陈宫也是有远见、有魄力的人,他当初放曹操的举动就能看出来,不过,他虽然全都看准了,却没看准结局。
第九名、田丰田丰是袁绍手底下的谋士,大家熟悉田丰可能是在官渡之战时期,当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人的时候,他却马上就死了,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就是一名“怼哥”。
其实田丰这个人啊,在袁绍集团还是挺重要的,他的谋略啊,政策方针啊都有很独到的见解,据我了解,袁绍能有当时的势力,除了尊贵的家世和威望,也有田丰的一份功劳,虽然有“四庭柱”,但是出谋划策的人还是要有的。
田丰的性格太刚烈了,不会转弯,如果他能宛转一些,或许下场不会那么差,这一点他应该和贾诩学学,或许这也是人生经历造成的吧。
第八名、郭嘉我把郭嘉排名到这个位置,或许肯定会有人不高兴,但是您先别生气,先听听我的理论,即便退一万步讲,这也是我个人的见解,或许并不成熟也不作数,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留言讨论。
我不是郭嘉黑,我很喜欢郭嘉,但是排郭嘉到这里也是有一些考虑,因为郭嘉的主要功绩是两个,一个是《十胜十败论》,一个是“遗计定辽东”。
《十胜十败论》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到底有没有作用,或者说有多少作用,这个不好估计,因为在《十胜十败论》中其实主要是对曹操的歌功颂德,起到了稳定曹操决心的作用,但是在战略战术中却没有具体内容,反而是荀彧提出的计策已经后来许攸的作用要更大一些。
如此一来,郭嘉的主要功绩就落在了“遗计定辽东”之上,而之后的七个人,都有稳定一方的能力,所以把郭嘉排在这里了。
第七名、法正这位老哥在蜀汉的地位很高的,作用也很大,说他是西川第一人也不为过,在取汉中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法正对于刘备,可能是张良对于刘邦吧,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也找不出什么确切的比喻人物来,总之很重要,功劳很大。
第六名、鲁肃大家很多人可能会忽视了鲁肃,其实鲁肃非常厉害,你不会真的以为草包会混到东吴大都督吧。
鲁肃的功绩体现在《榻上策》和赤壁战前的主战。鲁肃的《榻上策》和诸葛亮《隆中对》意思差不多,只不过角度不同,鲁肃也早早的看到了北方敌对势力会是曹操,而且他做出借荆州给刘备的决定,虽然一直讨要,但也是做给孙权看的,因为他明白孙刘联盟的重要性,这是三国鼎立的根本,后来孙权趁机取了荆州,害死关二哥,引起了刘备过激的举动,这一系列事件都是由于孙权对局势上的短见造成的,好好的蜀吴瓜分魏的机会被孙权给葬送了,最终导致灭国。这也能看出来,鲁肃的能力,排在第六名已经有点委屈了。
第五名、司马懿司马懿很聪明,而且有野心。他的主要功绩是就是抵御诸葛亮,虽然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时候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只打不动的高防御“大乌龟”,但是你要知道,换成了别人,就算死守不出,也会被诸葛亮打爆的,所以,司马懿已经很厉害了。
司马懿还有急行军智取孟达的桥段,这也给司马懿蒙上一层高深莫测,有勇有谋的形象,最后他的子孙还夺了权,在曹魏内外,司马懿是一个人物,内主朝政、外有兵权,而且还让当时的世族支持他,这很了不起。
第四名、贾诩大家对贾诩的了解或许都是毒士、毒师、毒计之类的,可能大家对贾诩误解比较多吧,其实贾诩就是想自保而已,他从凉州跟董卓出来之后,一直面临生死,一直为了自保频频用计,也是一个可怜人,只不过贾诩太过聪明,论聪明恐怕三国没人能比的过他,他就是靠聪明让自己在乱世得到了荣华富贵,还能善终,比诸葛亮死在战场上,不知道舒服了多少倍。
从董卓开始、到李傕、郭汜、再到张绣,这贾诩都是漂泊半生, 最绝的是,他用计差点把曹操干死,在官渡之战站队的时候,贾诩却让张绣拒绝了袁绍,跟了曹操,张绣虽然疑惑,但是出于对贾诩的信任,他选择了曹操,事实也证明贾诩的选择没错。
第三名、庞统庞统就因为长的丑而不受重用,也因为死于落凤坡就被观众小瞧了,点背就是说他这样的人吧,庞统其实很牛的呀,取西川就有很多庞统的规划,再加上赤壁之战中出力,如果刘备能对庞统的信任再多一点点,可能会更好。可惜的是,庞统来的快去的也快,职业生涯不长,否则定能有一些作为。
第二名、周瑜周瑜在三国演义中和诸葛亮联手破曹操,那叫一个帅啊,此时此刻忍不住让我吟词一首,“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如果是现代,周瑜绝对是一代“爱豆”,小迷妹不知道会有多少。
周瑜身为东吴的“顶梁柱”,力抗曹操,打破了曹操一统的美梦,打下了三足鼎立的基础,给东吴发展的机会,其功劳盖世。
第一名、诸葛亮诸葛亮“近妖”。神机妙算、算无遗策,舌战群儒、三气周瑜、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火烧上方谷、火烧博望坡、火烧藤甲兵、木牛流马、北伐曹魏,取荆州、益州、汉中都有他的身影,大家都知道了,也不想赘述。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将谋略方面的才华展示的淋漓尽致,添油加醋,虽然有神话诸葛亮之嫌,但其实也有描写不到位之处,在小说中罗贯中一直凸显了诸葛亮计谋方面的才能,但是据我了解,这只是丞相众多优点中的一个而已,看看诸葛亮历史上的名头你就知道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三国演义》中只凸显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我觉得反而是低估了诸葛亮,打仗打的是钱粮,拼的是国力,内外全靠一人,实属罕见。
《三国演义》中军师梯队1,诸葛亮
2,荀彧,荀攸,司马懿,周瑜,贾诩,郭嘉,庞统
3,法正,徐庶,程昱,田丰,沮授,陆逊,鲁肃,陈宫,蒋琬等
欢迎大家补充评论,如果您喜欢历史,记得关注野史日记!
如果《三国演义》中来个军师能力大排行,你心中前10名的都会是谁,为什么?
卓绝的智谋计策,只有实施后见了成效方是好的智谋计策,评论《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谋士,既要看谋士们的高才绝谋,更要看谋士们在幕后的筹谋规划运用于攻伐决战的战场上所见的成效。
那么在《三国演义》中,谁能被评为三国十大谋士呢?本人愚见,第一名非诸葛亮莫属。诸葛亮号卧龙,未出茅芦便定天下三分,而后来天下形势的发展,也正如他所规划,三国鼎立;出山后的诸葛亮更是妙计连连,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擒张任、占益州、取汉中、陆逊身陷八卦阵、成都安平五路敌、七擒孟获、空城计、三气曹真、射张郃、斩王双、火烧盘蛇谷、星陨五丈原、死诸葛走生仲达等等,无不彰显了诸葛亮殊绝智谋,冠绝古今,整部《三国演义》如果少了诸葛亮,真是索然无味了。第二名司马懿。号称冢虎的司马懿,在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中,都有很好的计谋献给曹操,可惜曹操没有采纳;关羽水淹七军,天下震动,曹操想迁都避锋,正是司马懿看透形势,挑斗孙权偷袭荆州,导致关公败走麦城被杀;接着是擒孟达平上庸、与诸葛斗智斗勇虽落下风,但有效阻挡了诸葛亮北伐;平辽东,速斩公孙渊;满天过海赚曹爽,高平陵之变权归司马氏。第三名荀彧。被东汉名士何顒称有“王佐之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曹操能一统北方,计多出荀彧,如向曹操献守基固本再图发展之计、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官渡之战四胜论、先取吕布再图河北之计、分析袁绍及其谋士得失坚定曹操抗袁、官渡之战关键时刻劝曹操坚决不能退军、先平河北再图南、出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计谋,成为曹操的谋主。第四名贾诩。三国著名谋士,曾为董卓部将谋士,为李傕、郭汜出计反攻长安,虽救了自己和李傕、郭汜,却从此引起天下动乱;投靠张绣后两次用计打败曹操,为自保官渡之战前劝张绣再归降曹操,从此为曹魏重要谋士;在曹操立继承人问题上,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帮助曹丕成世子;曹操征马超韩遂,献离间计,大破马超、韩遂;曹丕继位,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结果征吴无功而返。第五名郭嘉。曹操曾称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善于准确判断敌手心理是郭嘉最大的特长,官渡之战向曹操献“十胜十败论”,坚定曹操信心;建议不杀而软禁刘备高于程昱;对久攻不下的徐州吕布,曹操有退兵之意,郭嘉劝力攻,结果一举擒杀吕布;献计曹操打消袁绍攻许都的顾虑,一举击败出逃徐州的刘备;准确预言孙策会被仇人所杀,建议曹操安心打袁绍,不必担心江东偷袭;建议曹操不必担心刘备袭许都,安心北征乌桓,又在临死前遗计曹操,平定了辽东。第六名庞统。“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能与诸葛亮齐名,可见身为“凤雏”的庞统才学之高。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庞统献连环计,助周瑜火攻曹军;投刘备后,献计刘备进取西川,后助刘备在蜀地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得涪水关;攻雒城,遇伏被射死落凤坡。第七名周瑜。周瑜跟随孙策有定鼎江东的功劳,赤壁之战利用诈降计、连环计、苦肉计、火攻计等,成功火烧赤壁,大破曹军,为三国鼎立建有不世之功。第八名陆逊。主要表现在东吴夺荆州建议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刘备征吴,在夷陵被陆逊以火攻计大败。第九名田丰。袁绍谋士,在曹操战吕布,取徐州时,曾劝袁绍攻曹操,没被采纳;后曹操回军,袁绍才想攻打曹操,田丰苦劝不住,后袁绍官渡大败,回来斩田丰。第十名荀攸。曹操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曹操征张绣,荀攸看出当时形势对曹操不利,劝他“缓兵以待其变”,结果曹操不听,与张绣交战,刘表助援,曹军失利。接着曹操讨伐吕布,吕布退守下邳,固守城池,曹军攻不下,很疲惫,曹操想撤兵,荀攸力阻,献水淹下邳计,结果生擒吕布。白马之战,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曹操听取荀攸奇袭计,致袁绍分军,颜良不备,被关羽斩杀,文丑被诛,遂解白马之围。官渡之战,荀攸也多献奇计,帮曹操最终战败袁绍,平定河北。此外徐庶、程昱、法正、鲁肃、钟会、邓艾、姜维等智谋计策也都非常突出,就不再一一列举。
《三国演义》毕竟与史志有所区别,按《三国演义》排列十大谋士,诸葛亮名居第一当无可争竞,至于历史上真实的排名,自然会很多不同的排法。这正是:人人心中有排名,人人看人有不同;有理有据有争论,春春秋秋难有定。欢迎师友们也多发表意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