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五大名将,吴起、李牧、白起、王翦、廉颇谁最厉害?
孙武、吴起,春秋乃至中国著名军事家。
至于战国四大名将排序,我认为:白起>李牧≥王翦=廉颇。
战国五大名将,吴起、李牧、白起、王翦、廉颇谁最厉害?
要说战国时期,吸引人的可不止是芈八子或者商鞅,各国的南征北伐,不仅要靠各门客在帷幄之中运筹,靠各个使臣游说各国建立或瓦解联盟,也要靠各个才能杰出的武将在外喋血沙场,这三者缺一不可。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盘点盘点,战国时期的五大名将:吴起、李牧、白起、王翦、廉颇谁更厉害。
先说说吴起,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且著有《吴子兵法》一书,虽说此书名气不甚大,但他能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其用兵之材可见一斑。《汉书》的作者班固曾赞:“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
要说武将的厉害,那自然还要清算一下他的一些著名战役。秦简公六年(公元前409),当时的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并在其地筑城,当时的秦国却也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按理说,当时的秦国实力还没有那么强大,把一个普通的国家打退似乎但凡有点才能的将领都能做到。然而,在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3000大败秦军。这以一敌十的实力可能不止是之前提到的有点才能就能做到的了。
其后,在楚国,吴起更是大展其才能,担任楚国的令尹后便在楚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历史的命运总是惊人的相似,就像之后的商鞅变法一样,同样得罪当时的贵族,同样经过变法后楚国国力昌盛,但也同样的在楚悼王去世后,被当时的贵族们箭杀而死,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当年,吴起为了表忠心甚至杀妻侍鲁,放在今天可以说是典型的“工作狂”,可他做了那么多,他的老板仍然对他产生怀疑,免去了吴起的官职,经人劝说下,吴起离开鲁国投奔了魏国。这就是著名的“吴起杀妻”,曹操曾评:“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李牧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战国末年,李牧可以说是赵国唯一一个当时支撑危局的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赵国当时北方边境屡受匈奴侵扰,西边又有秦军的虎狼之师,而李牧北御匈奴,西防秦军。其指挥的赵破匈奴之战成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典例,保赵国边境有功无过,但却被秦国一记反间计所害。刘恒评价道:“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秦国主帅王翦如一柄嬴政手里的利剑,直指东方六国,但在赵国与李牧对决时却屡战不得。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快速获胜,当时赵国连年战争,灾难频发,民不聊生,国力衰微,李牧却仍然能抵御秦军的虎狼之师于赵境之外,足见其实力应该是强于王翦的。
赵国在战国时期有两大“宝藏武将”除了李牧,还有有名的“将相和”中的将——廉颇。
廉颇的战功可谓显赫,不仅功勋卓著,且智计频出。在长平之战中,采取筑垒抗秦的策略,坚守了三年。倘若赵王贤明,不中秦国的反间计,或许在长平之战中胜出的是赵国也未可知。后来武安君白起被秦王重用,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军40万。鉴于当时两国因长平一役大伤元气,俘虏带回秦国也供养不活,于是坑杀40万赵军成了白起的“无奈之举”。后来,赵王更替,廉颇越发不受重用,就离赵奔魏,廉颇暮年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纵使老将廉颇在赵国使者面前以饭量表示还能上阵杀敌,可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小人弄权,客死楚国。
秦国的白起前期却倍受秦王重用,担任秦军主将30余年,除却“长平之战”,攻城70余座,水淹郢都,被封为“杀神”。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后据学者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其威名,令东方六国闻风丧胆,当然,功高难免盖主,秦昭襄王在范睢的怂恿下,逼死白起。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秦国另一功勋卓著的武将,当开国元帅——王翦首选。横扫三晋、攻灭楚国,东方六国有四个国家败于王翦之手。同时王翦还为四朝元老,不仅带兵攻城有方,其策略谋划也是一把好手。长平之战后,王翦向秦昭王献计,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诱使平原君上钩,借机扣留后,传讯于邯郸,称:不得魏齐,不释平原君。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战国四公子名声远扬。而这魏齐也是魏国的前任国相,可就算这样,赵孝成王在长平战役以后犹如惊弓之鸟,赶紧派兵围住平原君府,擒拿魏齐。魏齐逃到魏信陵君那里,信陵君不敢收留。魏齐走投无路,拔剑自刎。赵孝成王得魏齐之首,星夜派人送往咸阳,秦王才释放了平原君归赵。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奈何这四朝元老似乎屹立不倒,还十分受历届天子的重用。秦王嬴政即位初,吕不韦权倾朝野,王翦在嬴政前往雍城行郊礼的时候,领兵镇压咸阳,派三万精锐保护秦王西行。在“蕲年宫之变”时,平定战乱,进谏处死吕不韦。
但就在统一大业完成一半后,王翦选择明哲保身急流勇退,告老安度晚年,得以善终。
要数这五位名将谁更厉害,从文采著作来看,吴起当仁不让;就保城卫国来讲,当属李牧最厉害;而老成持重,用兵娴熟老辣,谁都不胜廉颇;心狠手辣,冷酷无情,谋略惊奇应该白起第一;对于深谙伴君之道,明哲保身,攻城略地无一不克而言,王翦最为厉害。
都说时势造英雄,战国时期的名将迭起,他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或为小人所害,或为君王猜忌,或功成身退,或郁郁而终。将离国无用,国离将会亡。唯有对内改革,强兵富国,方能问鼎中原,逐鹿天下。
战国五大名将,吴起、李牧、白起、王翦、廉颇谁最厉害?
首先用一句话概括战国五大名将:
吴起,全能型人才,能文能武,治内政不输诸葛亮,论改革不输商鞅,比军事不输廉颇,一生通晓兵家、儒家、法家。
李牧,防守型军事奇才,有李牧守城,敌军无法破城。
白起,史上最能打的军事奇才,号称杀神,有战必胜。
王翦:将帅之才,智勇双全。
廉颇:勇猛果敢,大将之才。
五大名将生活的年代,不尽相同,要说谁最历害,那就得看谁的战功最多,谁最能打。
五人中,吴起生活的年代最早,吴起生于前440年,死于公元前381年,吴起一生侍奉三国,在鲁国时杀妻求将,大败齐军。在魏国时,创立魏武卒,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特种部队+职业军人了,大败秦国,夺取秦国的河西地区。在楚国时,吴起实行了变法,让楚国逐渐强大起来,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楚国内部反对变法的人杀害。
吴起是战国时期少有的全面型人才,上得了朝堂,下得了战场,既能治内政,又能图改革,可惜的是吴起没有遇到明主,不是遭人猜忌,就是让人陷害,在一个国家又没有待很长时间,这在客观限制了吴起的才能。
李牧的活动时间,主要是在前246年到公元前229年,与秦国的王翦是时代的人,李牧是赵国最能防守的大将,也是赵国最后的名将,最早在赵国边境防守匈奴,从无败仗,后来李牧被赵王调来和秦军作战,大败秦军,秦将王翦无法攻克,使用离间计,离间赵王与李牧的关系,导致李牧被杀,赵国自毁长城。
李牧擅长防守,却没有死在战场,而是死在自已人的刀下,实属可惜,李牧死后,赵国再也没有能挡住秦军的将领,赵国随之灭亡。
白起的活动时间,主要是在前294年到公元前257年,,秦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将,也是秦国历史上功能最大的战将,一生攻占敌方城池70多座,一生歼灭敌方军队一百多万,号称杀神,以歼灭敌方有生力量为战争目的的第一人。
白起最有名的一战是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中,白起歼灭赵国军队45万主力,从此以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建立起来的强大军队被白起歼灭,赵国从此以后一蹶不振,逐渐衰弱直至灭亡。白起的战绩无人能及,只可惜因违抗王命,而被秦王逼死。
王翦的活动时间,主要是在公元前236年到公元前221年,王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战争中最有名的将领,离间李牧灭赵,破燕代联军灭燕,60万大军攻灭楚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战争中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而且王剪有勇有谋,打不过就使计谋,如灭赵,打的过就直接灭国,如灭燕。王剪功成名就后,选择退隐。
廉颇活动时间主要在公元前283年到公元前245年,与白起是同时代的人,曾与名将乐毅联手破齐,在长平之战中,廉颇成功的挡住了秦军的攻击,只可惜赵王临阵换帅,而秦国又换上杀神白起,才导致赵国大败。之后廉颇没有再得到重用,晚年辗转两地,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客死他乡。
五大名将,如果非要排个名次,我觉得是:
白起第一,最历害。
吴起第二。
王翦第三。
廉颇第四。
李牧第五。
战国五大名将,吴起、李牧、白起、王翦、廉颇谁最厉害?
一般来说,战国只有四大名将,就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而一般不算吴起。但这并不代表吴起的实力不如四大名将,反而可以说在四大名将之上,甚至可以说是战国第一人物了。
我们先看“四大名将”,两个秦人、两个赵人。白起、王翦当然都非常强大,白起主要的战绩是长平之战和攻破郢都,可以说使赵国和楚国元气大伤;而王翦、王贲父子更是接连攻灭赵国、魏国、楚国、燕国、百越、齐国等。廉颇和李牧可以说是白起和王翦的一时对手,但是赵国相比秦国,不但实力不如,君王也更昏庸。所以廉颇和李牧成就明显不如白起和王翦,就算实力再强,没有一个好国家支撑,我们也无法判断。
而吴起呢,在历史上往往是和孙武、孙膑齐名。可以说不仅仅是将军,而且已经有了圣人的地位。论实战,吴起在弱小的鲁国可以打败齐国,在魏国训练五万武卒打败秦军五十万,甚至几乎灭亡秦国。之后吴起到楚国,又帮助楚悼王北伐至黄河。论理论,吴起也有兵书《吴子》。另外,吴起还是政治家,在楚国担任令尹主持改革。此外,吴起还是史学家,《左传》的传承就经历了吴起。可以算得上是全才了。
所以,个人认为吴起是最强的,白起、王翦次之,廉颇、李牧最弱。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战国五大名将,吴起、李牧、白起、王翦、廉颇谁最厉害?
白起,号称战神。
战国五大名将,吴起、李牧、白起、王翦、廉颇谁最厉害?
不好说,不过前三个肯定比后两个厉害。
白起一生征战、毁灭了六国近半青壮,总计超过160万之多,天文数字。估计把先秦所有名将的歼敌数加起来,也没有他多。其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简直就是阿修罗一般的存在。
李牧则是战国时期以弱胜强的典范,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尽丧,国势日衰,日落西山,可李牧以数万边兵大破匈奴,斩首十万,单于奔走!之后又像个救火队员一样南下抵御强秦,一出手,肥累之战,十万秦军全军覆没;二出手,四十万秦韩魏联军全线崩溃;正可谓挽狂澜于既倒,摧敌锋于正锐,这才是真正的国之干城、民族英魂。
吴起则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唯一的儒家、兵家、法家、史家四项全能大师。在他的手中,弱鲁可以胜强齐、魏河西一郡之兵可以压得大秦十几年来喘不气差点亡国,在楚则使楚纵横于天下、打的强魏落花流水饮马大梁!——这样的旷世奇人,旷世绝才,在中国历史中绝对绝无仅有。
至于后面两位。廉颇在战国名将中并不算一流。他是一个出色的指挥官,却远不是一个天才军事指挥家,兵法云”出奇制胜“,廉颇精于固守,却不懂出奇,所以长平之战被换将,邯郸之战最后被信陵君抢去风头。
而王翦也是同样,此人是个出色的指挥官,尤其擅长大兵团作战,但当时的秦军对天下已是压倒性实力,他的水平也体现不出来。而白起提七万众便可破鄢郢之地,若要灭楚估计三十万足矣;王翦却要翻倍的六十万,可知水平不足。并且王翦灭楚,在秦连灭韩赵燕魏、有秋风扫落叶之势;白起破鄢郢之时,楚人携怀王之悲,士气正盛。至少,王翦比白起还是要差一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