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张飞曾击败过张郃,如果张飞对上张辽或徐晃,张飞会赢吗?
真实的张飞与关羽并称‘万人敌’,在《三国演义》中曾单挑吕布、马超等人,如遇上张辽、徐晃等人,嬴是毫无悬念,斩杀却未必。
三国中张飞曾击败过张郃,如果张飞对上张辽或徐晃,张飞会赢吗?
关公有二友,张辽与徐晃。
河东徐公明,魏武之良将。
并州张文远,勇略堪独当。
威名加海内,驱驰开帝疆。
为有大风志,猛士守四方!
喜欢三国的朋友们不难发现,魏蜀吴三方的军事成员的组成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东吴出帅才,比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大都督都是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的统兵之才;蜀汉出猛将,比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都是武艺高强、能征善战之辈;而曹操方面则力量均衡,有曹仁、张辽这些能统领一军的帅才,也有许褚、典韦、徐晃这样的猛将,还有张郃、夏侯渊这样可堪独当一面的大将。
大家都知道,在曹操的麾下,武艺最为高强的是典韦和许褚,再往后就是夏侯惇、徐晃、张辽、张郃等人了。典韦宛城牺牲,夏侯惇眼盲之后战斗力有所下降,再无斩获,曹魏军中武力值排名靠前的就是许褚、徐晃、张辽、张郃等。
蜀汉阵营中,甚至说在整个三国时代,作战风格最为悍猛,厮杀最为骁勇玩命的就是张飞了。张飞不但令天下第一勇士吕布非常忌惮,是吕布一生的“克星”,他还三次打败许褚,三次打败张郃,令他们心寒胆丧。以徐晃和张辽的武艺,与张飞根本就不在同一层次上,如果单挑,都不是张飞之敌。
那么,如果张辽和徐晃两大猛将联手夹攻,与张飞决一雌雄,结果如何呢?
其实在火烧赤壁之后的葫芦口伏击战中,张辽和徐晃就与张飞交过手。当时,曹军兵败赤壁,仓皇北逃,取道葫芦口,遭到张飞伏击,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和徐晃“纵马也来夹攻”,一场混战过后,“诸将各自脱身”,张飞尾随追杀了一阵,曹操“回顾众将,多已带伤”。也就是说,在这场以一敌三的厮杀中,张飞是占了便宜的,三人中肯定是有人负伤了。
当然,大家明白,这个结果与当时的战场形势有很大关系,曹军新败,仓皇北逃,将士皆无战心,许褚、张辽、徐晃三将围攻,主要目的是拖住张飞,掩护曹操和一班谋士文臣们迅速脱离险境,并非战阵上决死力战,任务一旦完成,就“各自脱身”,所以在以三敌一的状态下,仍然被张飞打跑,甚至还受了伤。
在曹魏军中,徐晃是武力值仅次于许褚、典韦的猛将,他曾经硬撼许褚“五十余合”不分胜负,而张辽的武艺则也曾被关羽对张飞评判为“不在你我之下”,按道理来讲,两人联手,实力倍增,应当能与张飞相抗衡。但我们也发现一个比较奇葩的现象:徐晃似乎不擅长与人配合,只要有他参与配合的战斗,基本上都输了。
比如说,土山之战,徐晃与许褚配合,两人联手截击关羽,被关羽“奋力杀退”;延津渡之战,徐晃与张辽联手双战文丑,张辽被射掉盔缨,又被射倒战马,徐晃抡斧截住大战,又“料敌不过”拔马回转;乌林道之战,徐晃与张郃双战赵云,被赵云打跑;葫芦口伏击战,徐晃与许褚、张辽以三敌一,又被张飞打得各自逃散,“多已带伤”;米仓山之战,徐晃、张郃联手作战,被赵云秀了一套枪法,吓得“心惊胆战,不敢迎敌”,眼睁睁看着赵云杀入重围,救走黄忠、张著;曹丕征吴,遇火攻退兵,遭到吴将丁奉的埋伏,徐晃与张辽配合迎战,张辽又被射中腰部。
通过以上战例,我们不能不承认,单挑厮杀的情况下,徐晃确实是一员猛将,但他非常不擅长与人配合,他要掺合进来,准没好事,简直就是个专坑队友的猫头鹰。
所以我们认为:如果单挑,张飞能轻松击败徐晃或张辽任何一人,即使徐晃与张辽联手夹攻张飞,也肯定会被张飞打败。
三国中张飞曾击败过张郃,如果张飞对上张辽或徐晃,张飞会赢吗?
单论武力的话,张飞在“五虎上将”中稳居前二,是战绩彪炳的超一流猛将,张郃、张辽、徐晃在“五子良将”中占据前三,是表现突出的强一流猛将;张飞对上张郃,呈现碾压之势,如果张飞对上张辽或者徐晃,也会毫无悬念地胜出。
备注:本文以演义为素材进行讨论。
如果讨论历史,张飞有入川之战、瓦口关之战,张辽有白狼山之战、逍遥津之战,这两人都被请入了武庙;而徐晃曾经长驱直入击退了关羽的北伐,张郃曾经大破街亭遏制了诸葛亮的北伐。总之,这四人都是一代名将,都曾经战绩彪炳,都曾经显赫一时。
在历史上,张飞在巴西之战中击败张郃,属于事实,可惜他并未与张辽、徐晃有过直接交手。因此,如果以历史记载为依据,讨论“张飞对上张辽或徐晃谁会赢”这种话题,根本找不到直接、硬性的证据,属于隔空错位的凭空猜想,如果非要说谁比谁强,那才是真正的胡乱臆断。
所以,我们还是抛开历史,以演义情节为准展开对比讨论。
张飞VS张郃,张飞完胜。张郃曾经六次遇到张飞,一次比一次惨!
第一次,当阳桥。张飞据水断桥,开启了咆哮模式,曹操畏惧不前,他回过头来,对身后的张辽、张郃、文聘、曹仁、夏侯渊等十大猛将说,“曾记否,关云长有言在先,说张翼德如何凶猛”,张辽、曹洪、李典等人掀开衣袍襟底,张郃不明所以地凑过去仔细端详,只见均写着一行小字,“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众将面面相觑,张郃心如鹿撞。在夏侯杰翻身落马后,曹操第一个拨马而逃,众将一齐奔走,张郃跑得比谁都快,但不敢超过曹操,“只差一马头”!
第二次,葫芦谷口。赤壁败逃的路上,曹营诸将都很狼狈,吃尽了苦头。乌林道,赵云率先杀出,曹操指名道姓让张郃、徐晃双敌赵云;在曹操脱险后,张郃、徐晃立即跑路。曹操一行赶到了葫芦谷口,张飞又杀了出来,许褚骑着无鞍马冲了上去,张辽、徐晃纵马也来夹攻,但是张郃早不知道跑哪去了!
后面四次,是瓦口关之战,张飞与张郃有四次直接较量。
第一次交手,张飞在后山腰遍插旌旗,然后指名要搦战张郃,双方单挑,斗到二十余回合,张郃忽然看到那些若隐若现的飘摇旗幡,立即心虚,“张郃不敢恋战,拨马回走”。张飞掩杀过来,张郃大败而归。
第二次交手,张飞连日骂阵,但是张郃龟缩不出,于是张飞使出了醉酒之计,公然在张郃营寨前开怀畅饮,让小兵摔跤为乐。张郃感觉受到了羞辱,于是连夜劫寨,却中了张飞的埋伏,另外两路援军也被魏延、雷铜杀败。张郃遇险,奋力厮杀,“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然后夺路而逃。此战后,张郃三寨俱失,三万人马折损两万。
第三次交手,张郃诈败诱敌,以回马枪刺死了雷铜,然后与张飞单挑。“战到十余合,郃又诈败。张飞引马步军赶来,郃且战且走。”张飞识破了对方的计策,停止不追,然后与魏延分兵而进,再次冲击曹军,”张郃大败,死命杀开条路”,退到瓦口关再次龟缩起来。
第四次遭遇,也是这二人的最后一次正面交锋。张飞让魏延在关前搦战,然后亲自率兵从梓潼山小道奔袭瓦口关后方,忽然出现在张郃面前,“郃大惊,急往小路而逃,马不堪行”,最后翻山钻草而去,步行逃回南郑。因为三万人马全军覆灭,张郃差点被曹洪斩首。
瓦口关之战,是张飞、张郃之间的全面较量,包括统帅能力、计谋运用、兵团调度、武力表现等,张飞取得完胜之势。
张郃是一个老兵油子,鬼精鬼精的,最善于保命,而且欺软怕硬。
他遇到单骑冲阵、护主心切的赵云,打了三十回合就跑;他遇到报仇心切、奋威而战的马超,二十合之后心理防线就崩溃了;他在长坂坡依仗人多势众,就对赵云痛下杀手;他在葭萌关看到黄忠胡子都白了,就嘲笑人家老不知羞;这次瓦口关之战,他以为张飞有勇无谋,于是在战前主动立下军令状并且放出狂言,结果惨被打脸,差点回不去了!等到耗死了所有猛将,张郃终于扬眉吐气了,在诸葛亮面前大秀武力,“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英勇倍加”,被诸葛亮称赞为“尝闻张翼德大战张郃,人皆惊惧。吾今日见之,方知其勇也。”
张飞在前后也有很大的转变。赤壁之战后,他的武力值已经逐渐下滑,喜欢跟诸葛亮、庞统搞在一起,等到了瓦口关时期,他的武力值已经开始衰退了,但是更喜欢斗智。如果是巅峰时期的张飞,拿出血拼吕布的劲头来,张郃可能撑不过二十回合!
张飞VS张辽,多少回合能够取胜?张飞与张辽之间并没有带兵作战的经历,只有两次武力上的遭遇战,我们看一下过程。
第一次,吕布攻打小沛城。
这个时期,张辽还在吕布麾下厮混,不甘心失身于贼,郁郁不得志。
辕门射戟之后,张飞故意抢了吕布的战马,引发了二人的决战,双方单挑一百余合,不分胜负。此后,张辽攻打小沛城西门,被关羽劝退,转到东门。张飞大怒,直接冲出城来,张辽扭头就走,张飞正要追赶,关羽忽然跑过来,劝住张飞,并说了一句“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
关羽如此说辞,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他与张辽是老乡,私交不错,看重张辽的心怀忠义,因此在言语上有抬爱之词;其二,他要劝阻张飞不要和张辽厮杀,因为张辽并不是他们的死敌。
张辽的武艺到底如何呢?我们看一下张辽的主要单挑表现:
1.濮阳城大战,单挑夏侯惇,貌似战平,不过吕布却“恼得性起,挺戟骤马,冲出阵来”,看来他对张辽的表现并不满意。
2.延津之战,单挑文丑,被连射两次,如果不是徐晃救应,基本就领盒饭了。
3.官渡之战,单挑张郃,“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此后继续酣战。
4.合肥之战,单挑太史慈,七八十合战平。
5.濡须口之战,单挑凌统,五十回合貌似战平,但是孙权为凌统捏了一把汗,火速鸣金收兵。
此外,张辽还有几次混战表现,分别为:
1.乌巢之战,突袭斩杀蒋奇;
2.白狼山之战,拍马斩蹋顿于马下;
3.逍遥津之战,追杀孙权,杀退了凌统、牙将谷利,还杀光了凌统的亲兵,把孙权逼到跳桥逃命。
从上述战例可以看出,张辽善于在乱战中突袭,从斩杀蹋顿、突击孙权可以看出,张辽的单骑冲击力,还是非常强悍的,大概仅次于赵云和拥有壮年赤兔马的关羽。如果只论单挑能力的话,张辽就是太史慈、张郃的水准,略强于凌统,未必强过巅峰期的夏侯惇,在文丑这种超一流武将面前,表现大失水准。
因此,关羽所说的张辽武艺如何如何,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第二次,葫芦谷口。
张飞一挑三,打退了骑着无鞍马的许褚、以及张辽与徐晃。这场混战,客观实际地讲,张飞属于以逸待劳,而曹营诸将疲于奔命,又遭遇暴雨,且忍饥挨饿,战斗力严重缩水,所以并非公平厮杀,参考意义不大。
综合来讲,张辽的武力,基本可以参考张郃。但是,张辽有一样明显的优点,那就是果敢的斗志和誓死的决心,这是张郃完全不具备的!因此,张辽单挑张飞的话,如果是瓦口关时期,厮杀七八十合不成问题,甚至上百合都有可能,如果是小沛城时期,张辽最多能抗三四十合!
张飞VS徐晃,多少回合能够取胜?在演义中,真正与五虎将全部都有交手的,只有徐晃一人!我们大致看一下他的交手战绩。
徐晃对关羽。1.下邳城,徐晃、许褚双战关羽,被奋力杀退,此时的关羽正处于巅峰期;2.沔水之战,徐晃单挑右臂少力的老年关羽,八十回合之后,关平火急鸣金,此时关羽的武力早就衰退不堪了。
徐晃对赵云。1.乌林道,徐晃、张郃双战赵云,被杀退;2.汉水之战,徐晃、张郃看到赵云的“瑞雪梨花”般的枪法,瞬间石化了三秒,然后心惊胆战而退。
徐晃对马超。1.失潼关,徐晃、曹洪与马超、庞德厮杀,狼狈而退,被庞德追出潼关之外;2.渭桥之战,马超被曹营四猛将围攻(包括徐晃、许褚、曹洪、夏侯渊),奋力冲出重围,退到渭桥之上。
徐晃对黄忠。1.汉水之战,黄忠前去截粮,被徐晃、张郃的主力部队围困,从东方日出,一直厮杀到午时以后。徐晃、张郃二人虽然形成了包围之势,但是围攻两个多时辰,都没有拿下黄忠,等到赵云赶来,这二人直接跑路了。
此外,徐晃还与另外三位超一流猛将有过交手。
徐晃对许褚。这是徐晃表现最好的一次,单挑许褚五十回合,基本战平,此后曹操就鸣金召回了许褚。在满宠过去劝降徐晃时曾经说“曹公深爱将军之才,不忍以健将决死战”,由此可见,曹操不忍心伤了徐晃,如果徐晃继续单挑许褚,一旦许褚发起狠来,徐晃很难再顶二十回合了!
徐晃对颜良。这是徐晃表现最差的一次,单挑颜良二十回合,就速败而退了。颜良的武力值相当恐怖,能够媲美巅峰时期的关羽、张飞等人,而徐晃在这种高武面前,就暴露了缺陷,严重发挥失常,拉低了自己的武力下限。
徐晃对文丑。徐晃的这次表现,也算中规中矩,虽然出言提醒并救了张辽一命,但是在与文丑单挑时,看到对方的骑兵遥遥赶来,就立即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勇气,“料敌不过,拍马而回”。
综合来看,徐晃在超一流武将面前的表现,根本称不上优秀,甚至一度很拉胯,比如被关羽、颜良、赵云等人完败。此外,徐晃还有个负能量的隐藏属性,那就是很容易拉低团队战斗力,但凡有徐晃参与的围攻、双战等模式,基本都已失败告终。
我们看一下徐晃与张飞的直接交手。
第一次,张飞夜间劫营。
张飞中计,被曹营八虎将围攻,许褚、张辽、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于禁、徐晃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而张飞的部下很多都不战而降了。张飞一旦遇险,立即开启了拼命模式,在阵中左冲右突,忽然遇到了东南角的徐晃,大杀一阵,徐晃抵抗不住。张飞杀开血路,往芒砀山而走。
此时的张飞,几乎是天下第一的水准,在拼命厮杀的情况下,不管是徐晃,还是张辽,都扛不住张飞的蛇矛,即便是许褚,估计也会被打退。
第二次,葫芦谷口。这一次说好几遍了,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徐晃的武力值,上限可能略高于张郃、张辽,但是下限又低于这二人。徐晃单挑张飞的话,绝对不像单挑许褚那样轻松,如果徐晃发挥优良,可能会抗住张飞三十四回合,如果一旦出现拉稀的情况,可能二十回合就崩溃了!
三国中张飞曾击败过张郃,如果张飞对上张辽或徐晃,张飞会赢吗?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这句话基本上就被作为张飞的标签。因此,若单论勇猛,三国将领中能与之匹敌的并不多,而张飞的勇猛曾是连敌对方曹魏著名谋臣程昱都要称其为万人敌。单就就考虑勇猛这点而言,恐怕无论张辽、或者徐晃都是无法战而胜之的。
但三国战场上并不仅仅靠着勇猛就能扫平敌方,更多的是善用天时地利人和,善为筹划方能最终获得战场的最终胜利。
从大败张郃中看张飞在这点上,《三国演义》中演义出来的粗中有细的张飞,实际在正史中还是颇有谋略的,至少在汉中战胜张郃这事上显出张飞的军事才能。
须知,张郃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三国志.魏书》中对他的评价中是连诸葛亮都害怕的一位魏军上将。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同样,汉中之战中,在刘备的眼里,张郃比魏军主帅夏侯渊可是受重视的多,以至于夏侯渊被杀后,反而刘备却不甚高兴,空叹怎么不杀了张郃呢。
魏略曰: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因此,可以说,就凭张飞战胜张郃这点,显然证明张飞已经从战争中成长起来,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在被吕布撵的连刘备的家属都不要的那个败军之将了。
《三国志》里,张飞与张郃的二虎相斗,其实描述的挺详细的。
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从描述里,我们看出,张飞在这场战斗中更多的是利用了地利,让张郃的军队无法发挥出机动能力,首尾难顾。值得一提的是,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张飞的部署中特意使用“邀郃军交战”这段话。
显然这个邀字已经表明这场战斗是张飞用心部署的,所谓诱敌、中间突破、分割,使得张郃完全被动,最后仅有十多人从岔道退回汉中,可说是惨败。
可见,长期的战争积累,张飞不仅有义释严颜的举动,也有诱敌深入善于地理山势的绝佳部署,可说是已经勇谋俱佳了。
张辽徐晃与张飞的比对五子之传,张辽为首,事实上,张辽在其战争生涯中,与蜀汉军队交战的机会并不多,他的大部分攻防都在与孙吴的战场中体现。不过根据其平生经历,张辽其人属于处乱不惊,动则势如猛虎,看准了的事情就不畏艰难,可以说动静有方,处置果断,不武断,也不保守是张辽的最大的特点。
比如,比较类似与二张之战时的险阻攻防的张辽平陈兰之战,仰攻天柱山险要地,同样的道路狭窄,而陈兰等则是居高临下,所谓“壁其上”,而却被张辽拿下。这件事也可看出,张辽在攻坚克难上,确实有独到之处。正因有了以上的军事素质和胆识,所以才有后来张辽威震逍遥津的闪光时刻。张辽也成了孙权的梦魇,他就成了曹魏长期与孙吴对抗的方面大员。后来本来要有一场与同样威震华夏的关羽对决,无奈却被徐晃先提前破了关羽军,少了这场强强也是好友间的对战。
再说徐晃。徐晃为五子最后一位,为人谨慎,军事谋略也高。不过,从其战争生涯中,可以说在战略战术上,属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将领。
正如《三国志》书中说,徐晃从不打无把握之战,在军事行动前,一定会有侦查人员查清战场形势。与张辽相比,可谓五子之中最强之矛最坚之盾。也正是如此,在面对蜀汉强将关羽的时候解曹仁之围,才有了徐晃的闪光,稳扎稳打,甚至在郾城时,最近离蜀营只有三丈左右的距离。而徐晃部署有方,最终击破强悍的关羽。而徐晃的整军有方,攻防有度,曹操甚至称其为西汉名将周亚夫之风度。
从这两个人的特点来说,一攻一防,各有其长。
结语如果真的面对张飞来说,徐晃恐怕是最让张飞难受的。他的性格很稳,从不冒进险地,因此,如果让其领军,不会有张郃之败。最明显的战例,就有徐晃对蜀汉陈式,同样是山地战,善于山地战的蜀汉军却被徐晃率领的魏军撵杀的跳入谷底中。
至于张辽,则不太好说。其性勇,虽然沉稳,但在天柱山之战却有些运气成分。毕竟和他对战的陈兰也非什么名将,这与后期能主动示弱诱敌的张飞可有些难比的。
三国中张飞曾击败过张郃,如果张飞对上张辽或徐晃,张飞会赢吗?
三国志里有记录过,张飞和张郃两人发生过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地在于巴西郡的宕渠县一带,故称“宕渠之战”,在这一战中,张飞击败了张郃,双方记载结果相同,都是张飞赢张郃输,但过程和成本却大相径庭,其中以《蜀记.张飞传》记载得最为详细:
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兵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在曹操拿下汉中之后,留夏侯渊、张郃继续蚕食蜀地,迁移人口,成都方面人心惶惶,一听到曹军的消息就朝野震惊,甚至到了“一日数十惊”的程度,后张郃进军至宕渠、蒙头、荡石之处,时任巴西太守的张飞率军前去抵抗。
双方于宕渠遭遇,相拒五十多天不分胜负,张飞以正军在正面引诱张郃到八濛山,由于山道狭长,张郃军队无法全面展开,张飞自己率领奇兵万余从“他道”进攻,从中截断张郃军队,使其首尾不能兼顾,最后张郃大败,弃马逐山而逃,到达南郑后身边仅剩十几个亲兵,成都之危遂解。
可以看出,张郃之败是因为中了张飞的诱军之计和吃了地利的亏,将大军从广阔的平原地带移到了行军不便的八濛山中,才会被张飞击破的,张郃善骑兵,在宕渠之战前,他大多是在河北、关中等地势开阔地区鏖战,所以一进入山林四布的巴地之后,就因为不明地利而速败。不过这也给张郃长了一个经验,日后他对地利的因素也愈加重视,击败马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国志也称赞他“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
当时张郃的兵力是多于张飞的,在正面战场上,张飞其实吃了兵力的亏,三巴地区作为成都的北部防御,往后就是绵竹关、剑阁了,再进一步就到成都了,所以张飞才会不惜代价,冒险诱敌深入,再走山路拦截张郃的军队,后面刘备并没有为此而对张飞加官进爵,大概也可以印证了。那既然这样,那把张郃换成张辽、徐晃,再以占据优势的兵力和张飞开打的话,恐怕张飞也撑不住,就算撑住了,损失也很大。
宕渠之败,张郃遇事不定也是一个致命伤,一军主帅被逼得弃马奔山,也看出当时的情况是多么危险了,而遇事稳定刚好就是张辽的优点之一,当初曹操南下征讨荆州,张辽坐镇长社,在大军即将开拔时突然遇到军中士兵谋反夜袭,乱军四处放火,全军皆惊,只有张辽稳如泰山,下令诸军“没有造反者就地安坐”,自己率亲兵数十人把守营门等处,谋反放火者一律杀之,才稳定下了局面。
而地利这一块张辽也是占有优势的,曹操讨伐陈兰、梅成时,两人遁入天柱山拒守,天柱山位于庐江郡潜县,“高峻二十余里,道险狭,步径裁通”,其险峻危阻不亚于张飞之八濛山,当时诸将皆说不能进入,只有张辽力排众议,执意在山下扎营,并强攻入山,终斩陈兰、梅成,并留下了类似“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言:“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
所以如果换成张辽来对张飞的话,张辽不会顾忌兵力的损失,遇到张飞直接来一场决胜负之战,要知道当时张辽是有这个权力的,而张郃由于受夏侯渊节制,控制兵力损失也是造成他束手束脚的主要原因。张辽和张郃,两人性格虽然都稳,但张郃把稳带到了战场上,总显得有点畏首畏尾的,而张辽一到战场就是拼命三郎的打法,多少次曹操想过撤军,都是张辽力劝强攻才最终或胜的。
而且张辽在战场上最厉害的一点是料敌于先,不管是东海破昌豨,白狼山破蹋顿,逍遥津之战等都是如此,如果张飞在军队布防有所动作的话,很可能会被张辽看出来,使得诱敌之计失败,而就算成功了,那以张辽对山地战的熟络程度来说,张飞也未必能赢得过张辽,何况张辽兵力优于张飞,双方会不会相持五十天还是个未知数呢。
至于徐晃,首先他和张辽一样,都有过山地战的经验,而且还正好就是在汉中之战役里,刘备大军在阳平关正面迎击夏侯渊大军,另派了陈式率十余营士兵攻取马鸣阁山,打算截断夏侯渊退路,同时封锁战线,包曹军饺子,结果被徐晃看破,率军上山进攻陈式,大破之,蜀军自投山谷者不计其数。而徐晃最著名的一战,莫过于打败关羽的四冢之战。
这一场战役中,徐晃多次以声东击西之计,在兵力弱于关羽之时,扬言要断其后路,逼迫关羽烧屯退走,在得到殷署的十二营生力军后,又扬言先攻关羽大军集结所在的围头屯,其实率军直取四冢屯,关羽急忙来救,被徐晃击退,再分兵攻略诸屯,军屯皆失,蜀军自投沔水者甚多,关羽惨败,退守麦城,襄阳、樊城之围才总算解除了。连曹操都不得不承认“吾用兵三十余年,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
所以徐晃才是把孙子兵法玩出花来的,与他相比,张飞实在是差得远了,而且徐晃破关羽的情况,和张飞败张郃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深入敌阵,不同的是徐晃深入而胜,而张郃深入却败了,那同样的情况,徐晃就算真的中了张飞的诱敌之计,以他的本事,也足以扭转局势了,何况徐晃还有兵力的优势的加持,击退张飞也不在话下。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三国中张飞曾击败过张郃,如果张飞对上张辽或徐晃,张飞会赢吗?
张飞是超一流武将,张辽、徐晃介于一流、二流之间,没有可比性。张辽、张郃、徐晃三打一还有可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