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冷静期,老公去嫖娼,派出所通知我去取人,我去还是不去?
离婚冷静期,老公去嫖娼,派出所通知我去取人,我去还是不去?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去,必须去。
1.毕竟你们还没真正离婚,把最后一班岗站好了,这才是好同志,做事情要有头有尾。2.到那二话不说,直接拿出手机拍照取证,为你们后面正式离婚做准备。这应该也属于婚内出轨了吧!他出轨了他就是过错方,你可以抓住这一点来争取孩子抚养权和为你与孩子多争取点财产。
3.还有去了正好可以让自己死心,早点看清渣男的真面目,这样的男人不值得自己留恋。不去的话,冷静期到了你后悔了,原谅了你老公,那你又要走以前的老路了,据说男人出轨只有0次和无数次,你考虑清楚!4.为了孩子也得去趟派出所把你老公取出来,你不去的话惊动了他爸妈和你爸妈或者孩子,那到时候丢人丢大了,孩子面子上也挂不住。所以从哪方面来说你都应该去把你渣男老公给从派出所捞出来。
离婚冷静期,老公去嫖娼,派出所通知我去取人,我去还是不去?
必须去啊!
去至少有三个好处:
第一,坚定自己离婚的信心,避免信心动摇;
第二,增加老公离婚的动力,避免冷静期满了他反悔。丢脸都丢到这个份上了,再不离等啥呢?
第三,留存老公在没离婚时嫖娼的证据,便于万一协议离婚不成,诉讼离婚时作为夫妻感情破裂、男方存在过错的证据。
所以,这种情况下,既然警方通知了,该去还得去。
作为法律人,看到其他回答里有些常识性错误,顺便回答下:
一、嫖娼为派出所什么要通知妻子?嫖娼属于治安违法行为,对于行为人有治安违法行为的,派出所没有义务通知家属。
但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般对嫖娼的,都要进行拘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二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 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行政拘留的处罚是要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的,这是办案的程序性要求,如果不通知,警方就会构成违法。
题主在问题里说,警方通知她去取人,应当是一种误解。警方通知只是告知她,丈夫被拘留了,不可能是通知题主去取人。
一般来说,家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等近亲属。题主与丈夫处于离婚冷静期期间,还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夫妻,仍然属于丈夫的妻子。
不过,一般警方在通知家属前,会征询被处罚人的意见。毕竟,被处罚人的家属信息、联系方式,还需要被处罚人提供。
为什么丈夫会让通知题主呢?是考虑反正马上要离婚了,也不怕多丢这一次人了,还是最信任的人还是题主,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那就不得而知了。
二、丈夫会因为嫖娼被判净身出户吗?有回答说,拿着丈夫嫖娼的证据,可以让他他净身出户。
如果协议离婚的话,丈夫可能因嫖娼被发现,心生愧疚,或是是不敢声张,自愿净身出户,这当然是可以的。
但如果诉讼的话,这是不可能的。
在法律上,根本没有净身出户的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其中,照顾“无过错方”原则是今年1月1日起,《民法典》新增的条款,之前是没有的。
根据这一规定,即便是男方有过错,女方没有过错,在离婚分割财产时,人民法院也只是对无过错方的权益进行照顾。
这里的过错,一般是指存在重婚、虐待、遗弃等情况,而照顾是指,在分割财产时,可适当多分给无过错方一些财产,或者给予无过错方优先选择的权利。
所以,不管男方是不是嫖娼,或者是不是存在其他过错,基本不太可能出现法院判决男方净身出户的情况。
当然,如果双方在法院自愿协商,男方净身出户,由于不违反法律规定,法院也是允许的。
我是法律人家子,关注我,每天学点法律小常识。
离婚冷静期,老公去嫖娼,派出所通知我去取人,我去还是不去?
去啊,咱是有原则的人,站好最后一班岗,顺便取证,离婚协议多争取点。
离婚冷静期,老公去嫖娼,派出所通知我去取人,我去还是不去?
大姐不会是你老公吧?必须得去啊,多好的证据啊,这样可以让他净身出户,房子孩子都是你的
离婚冷静期,老公去嫖娼,派出所通知我去取人,我去还是不去?
去,去了当派出所面,问他一句,扇一耳光,家里有不?家里让用不?家里花钱不?外面好用不?外面花钱不?使劲扇耳光!他,不敢还手!
离婚冷静期,老公去嫖娼,派出所通知我去取人,我去还是不去?
你的问题前提很有特色,一是离婚冷静期;二是老公去嫖娼;三是派出所通知去取人。说明你是一个光荣、正确而又伟大的女性。把家庭整得离婚,把老公逼得去嫖娼,还有派出所也出面了。至于你去不去,回家学学法律,中国有些女人认为天下第一,还是要学习成长。后话自己思考,去或者不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